糖尿病 皮肤病(糖尿病皮肤病变糖斑用什么药)
警惕!这种皮肤病不容小觑,糖尿病患者需预防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是血糖升高这么简单,它还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数据显示,我国有超1.3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将显著升高住院和死亡风险。
例如,50岁以上成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就容易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人初次感染这个病毒可引起“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会长期潜伏在身体的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当年龄增大、长期的慢性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时,体内的病毒可能再次被“激活”,导致带状疱疹。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友们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更会显著增加。
带状疱疹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哪些危害?
带状疱疹因为名称中的“疱疹”两字太过吸引眼球,往往容易让公众只注意到疱疹的“恐怖”而忽视掉了另一个重要症状:疼痛!
根据《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的研究: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普遍低估常见疼痛的严重程度(认为“忍忍就过去了”),在中老年认知和实际经历的疼痛程度评级中,差距最大的前三名分别是: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牙疼、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此外,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4-41%。
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后,常表现为疼痛更剧烈,也更易发生后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除了带状疱疹本身带来的痛苦,罹患带状疱疹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会变得更加困难,不仅增加糖尿病管理难度,还会增加门诊就诊、药物和住院治疗的医疗负担,让患者和家人都十分担心。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一旦确诊带状疱疹,临床医生会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以缩短病程,降低严重程度。研究表明,在皮疹出现后的3天内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最好。
但,很遗憾,治疗带状疱疹没有特效药,也并非“一次中招,终身免疫”,曾经得过带状疱疹的人,在痊愈后同样可能复发。在日常生活中,糖友们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摄入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免疫力下降是带状疱疹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秋冬季节,早晚气温变化较大,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等举措都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
在日常防护的基础上,还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来进一步保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我国共上市两款带状疱疹疫苗:一款是国产带状疱疹疫苗,技术路线为减毒活疫苗,另一款是进口带状疱疹疫苗,技术路线为重组蛋白路线。老年朋友们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接种。通过接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免疫保护,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或复发,降低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程度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
来源: 长沙疾控
糖尿病病情加重,皮肤会“报警”,出现五种情况,别犹豫赶紧就医
你知道吗?有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飙升得一塌糊涂,自己却浑然不觉,直到——皮肤先抗议了。
是的,皮肤。这个我们每天照镜子都能看到的“外包装”,其实早就悄悄在发信号,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压根没把它当回事。谁能想到,糖尿病这个“内伤”,竟然能通过皮肤报警?
说起来,糖尿病真是个不声不响的麻烦精。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明显,也不会像骨折那样“咔嚓”一声闹动静。它就像个躲在暗处的“拖油瓶”,慢慢吞噬你的身体,直到哪天你照镜子,发现皮肤不对劲了,才恍然大悟:“诶?这啥情况?”
别着急,我们今天就来拆解——糖尿病病情加重时,皮肤到底会出现哪些“报警信号”,哪些看似小问题,实则暗藏危机。
结果可能让你大吃一惊,因为不少人早就出现了这些情况,只是一直以为是“上火了”“换季过敏”或者“最近干燥”……
别再骗自己了,皮肤有时候比你还诚实。
先说个让人瞪眼的事实: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皮肤其实早就提示过异常。这不是我说的,是《中国糖尿病皮肤病变诊疗共识(2022版)》里明明白白写着的。
可惜啊,大多数人——不懂、忽略、或者干脆不信。
那到底是哪些皮肤问题?它们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健康隐患?下面咱们一个个看,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皮肤干得像老树皮,一抠就掉白渣儿。
很多人到了秋冬皮肤干,觉得正常。但糖尿病患者的干燥,不是一般的“换季干”,而是从内而外的脱水。因为血糖高,身体水分被“糖分”拐走了,皮肤自然就像被抽了水似的,干裂、起皮、发痒,全套上演。
尤其小腿前侧、手背、脚踝——这些地方最容易中招。你越挠越痒,挠完掉皮,掉完又痒,最后甚至会挠出一道道血痕。
注意了,这不是皮肤问题本身,而是糖尿病在“敲门”:你的血糖可能控制得很差,身体已经在“自我脱水”了。
第二种,“皮肤变黑”,而且不是晒的,是那种油光锃亮的黑,尤其在脖子、腋下、腹股沟这些地方。
有人一看:“呦,我是不是洗澡没搓干净?”搓得皮都红了也搓不掉,才意识到不对劲。
这叫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的典型表现。简单说,就是身体分泌了大量胰岛素想降血糖,但细胞不“买账”,于是胰岛素在体内越积越多,结果刺激皮肤变厚、变黑、变粗。
这不是美容问题,这是身体在跟你喊话:“兄弟,血糖这事儿,咱得聊聊了。”
很多人就是从黑棘皮病开始,才被医生一查,直接查出来糖耐量异常,甚至是糖尿病前期。
所以你要是发现脖子后面、腋下突然变黑变粗,别再以为是没洗干净,那是身体的“黑色预警”。
说到第三种,那就是“老烂腿”级别的糖尿病皮肤伤口难愈。
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擦伤、蚊子叮咬、鞋子磨破皮,正常人也许三五天就结痂好了,可糖尿病患者往往一个月都好不了,还越来越烂。
为啥?因为高血糖让小血管、神经都“短路”了,皮肤供血变差、免疫力低下,连最基本的修复能力都丢了。
很多糖友脚底没知觉,伤口破了都没察觉,等发现时已经红肿化脓,甚至脚趾发黑坏死。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临床上天天都能看到的“烂脚”现场。一旦发展到糖尿病足,那真是一步错,全身遭殃。
所以啊,脚上的小伤口,别不当回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哪怕只是个小水泡,都要像护宝宝似的精心照顾。
第四种,脸上或者身体上突然长出一堆“小红痘”,像针尖大的小红点,摸起来不痛不痒,但就是越来越多。
这玩意儿叫黄色瘤,不是痘痘,是皮肤下脂肪代谢出问题的表现。
它的出现说明啥?说明你的血糖、血脂已经双双“炸裂”,身体的代谢系统已经乱成一锅粥。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全线飘红。
尤其是那些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种“皮肤红点雨”常常先于并发症出现,是身体在“提前预警”。
看到这种情况,千万别想着涂点药膏了事,该查的血糖、血脂、肝功能,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一种,看上去非常“治愈”——皮肤变得又厚又硬,像长了层壳,尤其是手背、手指、胳膊外侧。
你以为这是“练手茧”?错!这叫糖尿病性皮肤硬化,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表现之一。
其实这是胶原蛋白在皮肤里“乱弹钢琴”,被高血糖刺激得变性、沉积,最后形成一块块硬邦邦的皮肤。
病人会发现,手指活动变差、关节僵硬、抓东西费劲,有时候甚至弯不下手指。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皮肤问题,而是糖尿病在影响你的肌腱、关节,甚至是全身结缔组织。
别小看这层“硬壳”,它往往是身体各处“结硬疙瘩”的开始。
说到这,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了:糖尿病不是“甜蜜杀手”,是“沉默杀手”。
它不吵不闹,不发烧不头疼,却悄悄地影响你从头到脚。
而皮肤,是它最早的“传声筒”。
别再忽略你身上的小痒、小红点、小破皮,它们可能正是高血糖的“尖叫信号”。
如果你看到自己或家人出现以上五种皮肤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请别犹豫,赶紧去医院检查血糖。
不是害怕,是负责。不是吓唬,是提醒。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当成感冒一样拖着不管。身体的“报警器”都响了,你还按下静音键,那可真是拿健康开玩笑。
记住一句话:糖尿病不是让你戒糖,而是提醒你“别再自欺欺人”。
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皮肤的这些变化?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发现和疑问,我们一起来“侦破”身体的秘密。你身边有没有因为皮肤异常才发现糖尿病的例子?留言说说看。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皮肤病变诊疗共识(2022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糖尿病与皮肤病协作组,2022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天气又湿又热,糖友们小心皮肤病找上门!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天气又湿又热,
糖友们小心皮肤病找上门!
立夏,标志着炎热天气的到来,我们岭南地区雨水多,在湿和热的影响下,糖尿病的朋友容易发生津伤湿阻,血液循环变差,甚至加重周围血管病与皮肤病变,饮食上要注意清热、养血、祛湿。
所以我向大家推荐这款清热利湿、养血通脉的赤豆藕归排骨汤。
本期推荐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刘树林
主任中医师
向各位糖友推荐一款
清热利湿、养血通脉的
赤豆藕归排骨汤
莲藕清热凉血
赤小豆清热利湿
当归养血通脉
非常适合这个时节的糖友食用
点击视频
获取降糖汤方
手把手教你
做出立夏降糖汤方
【食材准备】
莲藕300克
当归10克
赤小豆30克
排骨250克
姜3片
小葱2根
盐适量
莲藕去皮切块,当归、赤小豆洗净,排骨洗净焯水。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炖至赤小豆熟透,加盐调味就可以了。
食令点评官
强力推荐
刘敏 教授
表示这款
赤豆藕归排骨汤
非常适合立夏时节的
食用和调养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时节气温渐高,雨水增多,湿热氤氲,利于万物生长。
但是岭南地区的湿热环境对糖友们的病情控制,可是一点也不友好。
这款赤豆藕归排骨汤,正适合这个时节的糖友食用。
赤小豆是岭南地区经常用来煲汤的食材,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当归甘温补润,养血活血,对老年人的血虚便秘也起到一定润肠通便的效果。莲藕甘平,清热生津,补气健脾。
所以,这款汤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绝佳药膳。
除此之外,这款赤豆藕归排骨汤还适合湿热重、下肢静脉曲张、水肿的朋友食用。
来源: 经视健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