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餐碟(糖尿病人餐盘法)

猫猫科普课堂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饮食疗法,把“吃出来”的病再给“吃回去”

大家好,我是猫猫。抱歉,今晚更新又迟了。

今天下了好大的雪,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雪。下午的时候,我们在雪地里玩耍准备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大女儿的手机不见了。

于是我们仨在楼下的雪地里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等到家袜子鞋子全湿了,于是又是好一阵清洗。

好了,闲话打住,让我们迈入正题吧。

可能有很多人对糖尿病饮食控制不以为然。觉得不吃药不打针,光靠改变饮食习惯就可以治好病,那是天方夜谭。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在糖尿病治疗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部分。糖尿病病人只要学会了如何科学的饮食,就能将血糖控制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延缓病情的发生。

一、吃到八分饱

糖尿病发生的最大的诱因,就是“吃得太多”。这里的多,不是指的食物的多少,而是指的热量的高低。

那我们到底吃多少是合适的呢?粗略地说,男性每日需要1400~1800千卡(1卡=4.184焦耳)的热量,女性需要1200~1600千卡的热量。

在医学上有这样一个公式。摄入热量=标准体重(身高-105)×活动强度。

我们可以试着把每天的热量分成三到四份,比如早餐30%,中餐和晚餐各占40%。或者中间加了餐,就相应减少下一餐的热量。

我们在计算热量时,一定不要忽视自己所吃的水果和零食。只要是吃下去的东西,都得计入其中。

不管是肥胖的人还是体形匀称的人,都要注重控制热量的饮食疗法。这不仅能让人控制增重,还能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二、饮食结构合理搭配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结构的搭配。一般来说,合理的搭配比例是:55%~60%的碳水化合物,20%左右的蛋白质,20%~25%的脂肪。

同时要注意限盐少油饮食,最好禁酒。同时,可以适当摄入水果。但摄入水果时要注意三个要点:

1、吃水果的前提是血糖已经控制在相对平稳的状态。

2、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少量进食又能够防止血糖过低。理想的状态下,每日由水果提供的热量不宜超过80千卡(1份)。

3、最好选择一些熟悉常见,知道大概有多少热量的水果。榴莲、荔枝、芒果等含糖量较高,最好不要吃。

要按时按点按吃好三餐饭,注意三餐均衡,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以免造成血糖剧烈波动。

三、 克服饥饿感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饥饿是最不能忍受的痛苦。不少患者可能会感到沮丧,甚至抱怨说:“你们就是不让我吃东西,想要饿死我。”

其实,身体是可以适应这种感觉的,只要我们能坚持2-3个月,胃肠道会自动做出调整,让你的食量减少。

另外,我们还可以选择用量大,热量低的食物。或是早期调整蛋白质的量,让蛋白质的饱腹感帮我们度过难关。

另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增加饱腹感

1、煮饭时如果是干饭,有些患者可能会觉得“饭量不足”,但如果煮成稀饭,主观上会感觉“饭量很大”,可以取得满足感。

2、多食用低热量食品:海藻类、香菇、蘑菇、蔬菜等食物,热量低,吃多了又可以填饱肚子,进餐时不妨多吃一些。

3、选择“数量多”的食品:如果20克的一块A食品和150克的四块B食品热量相当,选取B食品进食是一个能填饱肚子的好办法。

4.上菜时连着骨架和贝壳:煮肉时带着骨头,煮海鲜时连着贝壳,这样上菜的时候能够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感,就餐时有一种自己吃了很多的感觉。

5.煮一些经得起嚼的食物,可以延长进餐时间,反复咀嚼可以刺激饱食中枢,让人产生饱食感。

6.同样分量的食物,盛盘时使用10个小碟和2个大碟,前者可以让人产生食物丰盛的感觉,进餐后看到桌上的餐碟数量,也会觉得自己吃很多。

好了,今天的学习暂到这里。如果您觉得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我喔。我们明晚再见,晚安。

新疆馕品比赛:让你感受花样各异的馕

【解说】有着悠久历史的新疆主食-馕,再次亮相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食品展览交易会暨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餐饮博览会,80多种花样各异的馕让参会者目不暇接。有像脸盆一样大的艾曼克馕,还有像小餐碟的托喀西馕、油馕、核桃馕,各式馕散发出麦苗与火结合的香味。

5月28日记者见到了从1300多公里的新疆于田县赶来乌鲁木齐参加美食节的小伙子艾力·卡吾勒,他带来了自家公司打制的营养各异馕。这些馕全部是用柴火烤制而成的纯天然馕,从面粉的选择、烤制、营养的搭配等等,都在迎合当代人的饮食需求,更注重营养,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脸上写满自信的艾力·卡吾勒告诉记者。

【同期】艾力·卡吾勒

它这个可以有效开胃,它可以治骨质增生,长期储存可以食用,一般是三到五个月都可以。有玉米馕、有核桃馕,里面放核桃的,有里面放玫瑰花酱的,有奶呀、鸡蛋之类的放到里边,特别有营养。

【解说】艾力·卡吾勒说,现在的人需求多样,馕的品种也在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城市到乡村,遍布新疆各地的馕品种就连世居新疆的烹饪大师肖克来提·哈里克也没有数清。哈里克是此次美食节期间对所有展出的馕品种给于判定,他将和另外4位裁判选出新疆的馕王和最好吃的馕。

肖克来提·哈里克告诉记者,这次馕的品种在烤制和营养搭配上有所创新,这也是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或个人意识到,馕正由主食过渡到营养的一个过程。

【同期】新疆烹饪大师 肖克来提·哈里克

这次馕的比赛有点特色,第一它品种上有些增加,第二点有些创新,比如说无花果馕、果酱馕等等,还有些吐鲁番、库车有些师傅,专门做出来薄荷(馕),专门对糖尿病的荞麦馕、黑麦馕等等,五花八门的。

【解说】让肖克来提·哈里克更为高兴的是,通过美食节他看到做馕的师傅,不管是从乡村来的或是城市的,业务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升。

?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是新疆各族民众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肖克来提·哈里克告诉记者,馕是百搭,可以就着菜吃、就着水果吃、就着葡萄干吃,馕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一道很好的主食。他希望有更多的新疆品牌馕能够走出新疆,走向中国各地。与肖克来提·哈里克有着同样心愿的艾力·卡吾勒正在做微营销,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内地人吃到新疆地道的营养馕。

记者 冀江彤 赵雅敏 乌鲁木齐报道

首家AI食堂,所有菜都出自机器人“大厨”之手

图源:IT时报

30秒快读

1

在上海首家AI社区食堂,你吃到的所有菜品和面点都出自机器人“大厨”之手。

2

无人机械手臂可同时烹饪100道菜品,一分半钟,就能煮好一碗面。

3

摄像头自动结算菜价,还提供数字人民币等结算方式,高科技满满的AI社区食堂为了方便老年人,仍旧添加了现金结算,还用大数据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定制营养餐。

“这些菜全部都是机器人做出来的吗?”68岁的郭奶奶一边吃一边拦下路过的服务员好奇地问。

第一次来这家食堂吃午饭,看着面前的西红柿炒蛋和红烧肉,她始终不敢相信这是那个“大胳膊”做出来的。

郭奶奶所在的食堂是虹桥路1004号的AI社区食堂,也是上海首家AI社区食堂,由虹桥街道和上海熙香艺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食堂内有自助中餐区、无人面挡区、自助结算区、网订柜取区、数据中台区、智慧小吃机六大区域。

作为AI食堂,没有高科技的“刷子”怎么行。在AI食堂,所有菜品和面类都出自智能烹饪系统和无人机械臂。

01 机器人大厨以一抵百

走进AI食堂,《IT时报》记者就被两边的无人机械臂吸引住了。

熙香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机械臂会将中央工厂出品的净菜放入对应的智能烹饪系统中进行煎炸烤蒸煮、收汁回温等步骤,一般蔬菜烹饪3~5分钟、荤菜烹饪5~8分钟、焖炖类荤菜烹饪需要20~30分钟,可同时完成100份菜品烹饪。

大荤8元一份,小荤5元一份,素菜3.5元一份,价格亲民。

图源:IT时报

如果想换个口味吃一碗面条,机器人大厨也可以满足你。在无人面挡区,“大厨”正忙碌着。记者将空碗放到取面位,无人机械臂就能够感知到“订单来了”,它会到压面机口用汤篓取出生面条,放入煮面锅里。出锅后机械臂还会将汤篓抖几下沥水,娴熟得像一个专业厨师。

随后,机械臂会将面条精准地投注到空碗中,面碗自动运至面汤龙头前加汤,再传送到取面位,一碗面条就出锅了。旁边配有雪菜、大排、辣酱等十多种自助浇头,用餐者自行选择。

一碗面从下单到完成,无人机械臂只花了一分半钟,比起平时在面馆等面的时间缩短了至少5分钟。看着机器人大厨的“神操作”,好几位用餐者都纷纷来到面挡区,点上一碗面。

除了中餐和面类,AI食堂还在临街的位置设置了24小时智慧小吃机,这也是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明星展品,集储藏、接单、生产、打包、节能等功能于一体,手机扫码,无触下单,很适合疫情防控时期使用。在菜单上,有雪菜肉丝面、三鲜面等种类,满足不同人群口味。

图源:IT时报

02 摄像头识别菜价

目前,这家AI食堂的自助中餐区和无人面挡区都是采用了自助结算的方式,就餐者只需要将餐盘放置在结算区,系统就可以识别每道菜品价格,并算出总价。

与带芯片的盘子不同,这家食堂使用的碟子是可降解的一次性餐碟,系统是如何识别的呢?

在结算区,《IT时报》记者发现,结算系统采用的是智能视觉结算,用餐者只需将餐盘放在AI识别智能结算台上,摄像头自动抓取菜品图片,和系统中的图片样品进行比对,识别菜品价格。为了更快速地结算,工作人员会提前将一碟菜样放在餐盘的不同位置,一种菜品大概会更换九次位置进行图片采集,增加识别的准确度。

正在录入菜品图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芯片会增加盘子的重量,轻便一些的可降解盘子更适合老人使用。用完之后可以直接回收降解,也保证了用餐的卫生安全。”

图源:IT时报

系统算出价格后,用餐者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数字人民币等方式支付。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可以直接刷敬老卡。对于老年人可能忘记带卡或者卡易丢失等现象,食堂还会帮助老年人进行人脸识别,绑定个人信息,下次结账直接刷脸就可以了。

就人脸的隐私安全问题,熙香CEO李明告诉《IT时报》记者:“我们的平台不储存用户信息,由银联作为终端支持,我们把用户信息传输到银联,形成有效交易。我们也不会强迫老人录入信息,老人也可以使用现金。”

“这里结算方便,可以刷敬老卡,也可以付现金。但是结算之后没有小票,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钱。”郭奶奶说。

快捷的结算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希望自己花的每一笔钱可以通过纸质的形式查阅,在智能化的快车道上还是要考虑到老人的生活习惯。

03 老年人社交新场景

“老年人去菜市场不方便,做菜也做不动。”89岁的蒋奶奶告诉记者,“以前家里请钟点工,自从有了这个食堂,我们就来这里吃饭。”和蒋奶奶一起来的还有她的老伴93岁的张爷爷,旁边放着一张轮椅。老两口行动不便,开在家门口的食堂对于他们来说很友善。“中午多打一点菜晚上吃,一天的伙食就解决了。”张爷爷说。

《IT时报》记者了解到,虹桥街道会在高峰期安排志愿者到食堂引导。老人到了自助中餐区说出自己需要的菜品,志愿者就可以帮老人打好。“因为刚刚开业,所以志愿者可以帮助老人熟悉用餐流程。之后,我们会改成机器人分餐和打包,真正实现智能化无接触用餐。”配菜区工作人员介绍。

图源:IT时报

李明告诉记者:“这里的设置更偏向老年人群,在菜品上少油少盐、松软清淡;环境安排上,会优先考虑老年人的习惯,所有座椅都是采用沙发的形式,地面铺设防滑砖等。有老人反映空间比较小,用餐高峰时比较拥挤、电子屏幕显示不够明显等问题,我们也会把这些建议考虑进去。我们希望把AI食堂打造成老年群体新的社交场景,来这里的老人能够找到归属感,体验智能化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美好。”

每天不到11点,就会有很多老人陆续来到食堂,他们坐在就餐区的沙发上,闲聊着等待餐厅的营业。AI社区食堂不仅为他们提供智能化的社区生活体验,也带来了新的社交场景,让老人在吃饭之余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圈”。

对此,虹桥街道服务办表示,社区AI食堂位于居民区、白领园区的“双区域”交汇地,增加餐饮业态可以整合资源,让周边的“白领 白发”群体有多种用餐的选择。机械臂烹饪的菜品能更精准地控制油盐摄入和营养配比,为老人提供更营养的饭菜品类。

据《IT时报》记者了解,AI食堂接下来还会利用数据中台区进行用餐数据收集,用户可以通过录入个人信息,比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数据中心会根据提供的身体信息和用餐习惯自动推荐和搭配营养菜单。而刷敬老卡的老人也可以通过录入人脸信息,在门口大屏上查看个人数据。除此之外,食堂还会和营养师合作,推出像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适合吃的菜品和数据中台菜单,帮助他们优化自身饮食的健康习惯,更好地关注老年生活。

对于社区AI食堂的发展与推广,虹桥街道服务办表示,下一阶段,社区AI食堂会积极发挥辐射作用,未来将在邻近的6个居民区开展送餐服务,方便老人就近用餐,推进虹桥街道老年助餐服务集中配送全覆盖。

作者/IT时报见习记者 江丽雯

编辑/潘少颖 挨踢妹

排版/季嘉颖

图片/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在看」「留言」,你想尝尝机器人做的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