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初筛(糖尿病足筛查操作流程)

新京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可致死,患者应每年至少筛查一次肾病

近日,曾出演电影《闪灵》的美国女演员谢莉·杜瓦尔在得州布兰科的家中于睡梦中离世,终年75岁。据悉,谢莉·杜瓦尔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危害有多大?

糖尿病肾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损伤,也是导致糖尿病病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认为,糖尿病肾病一般可分为肾小球高滤过率期、正常白蛋白尿期、泡沫样尿、临床糖尿病肾病期、肾功能衰竭期等五个阶段。主要症状为出现泡沫尿、水肿、贫血等。

规范筛查是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现与诊断最有效的工具。洪天配介绍,临床上主要检测方式是通过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UACR)来评估。UACR检测可规避单纯依赖白蛋白尿检测可能产生的漏诊,减轻患者因病情进展所导致的生活质量降低以及对疾病诊疗的支付压力。患者在糖尿病初诊时即可利用UACR快速筛查,早期初筛,评估并及时掌握糖尿病肾病进程,增加诊疗有效性。

依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相关指南,2型糖尿病患者应自临床确诊之日起即开展肾病筛查,每年至少一次。确诊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也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肾病筛查,以便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最大化获益。洪天配提醒,一旦患者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应根据疾病分期进行个性化生活干预、定制化药物治疗等综合管理。

这三种急性并发症需警惕

糖尿病本身不一定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但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就容易导致并发症发作。广东卫健委曾发文提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这三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最常见。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一般起病急,当体内胰岛素不足,血糖水平过高时,身体开始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如果酮体积累过多,会导致血液pH值下降,引发酮症酸中毒,主要表现是呼吸中有烂苹果味,脱水和休克、意识障碍。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患者也容易出现乳酸性酸中毒。一旦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病死率高达50%以上。除原发病症状外,乳酸性酸中毒起病较急,有深大呼吸、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有时伴恶心、呕吐、腹痛,但无紫绀、休克征象。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也需要提高警惕。高渗高血糖状态起病一般较为隐匿,病死率高达40%以上,偶有急性起病,大多数患者从发病到出现临床表现需要1-2周,且有30%-40%的患者无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常先出现口渴、多尿和乏力等症状,多食症状不明显,甚至可表现为厌食。

关注眼底病变、足部破溃

“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并发的眼底病包括出血、增殖及黄斑水肿(DME),其中DME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介绍,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这其中又有约三分之一会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及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患病时间越长,病变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生DME。“总体来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由于长期血糖水平不稳定状态导致视网膜脉管系统受到损伤,也就是提高了血视网膜系统的渗透作用,使得血视网膜通透性增强了,积液(渗透液)进入黄斑部位,从而引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戴虹解释道。

戴虹指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视野中心区域有暗点(也就是斑片状的视物模糊)、难以清晰看到细节、看物体形状有所改变、比实际形状变大或变小、直线在视野某些部分出现波浪状或断裂等。

此外,“糖尿病足俗称‘烂脚’,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复杂的并发症之一。”北京宣武中医院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医师郭娴表示,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以及周围血管病变,而足部是微循环受累“重灾区”,患者会出现足部怕凉的不适症状,同时伴随感觉神经不敏感。

郭娴指出,足部怕凉,需要提高外界温度改善症状,温度觉出现迟钝,因此在泡脚时即使很高的温度,患者还是觉得“不够热”,于是就无限度地提高泡洗温度,延长泡洗时间,增加烫伤风险。加之患者局部缺血病变,烫伤后容易出现局部破溃、坏死甚至截肢。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吴兴发

第一篇:血糖警报解密——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指南

▍急诊室启示:被忽视的“甜蜜危机”

外卖骑手周先生连续三个月将多饮多尿归因于“夏天出汗多”,直到某次昏厥送急诊,血糖仪显示HI(超过33.3mmol/L),血酮4.8mmol/L,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个案例揭示了 “症状隐匿化” 的现代糖尿病特征。

▍糖尿病分类核心指标对照表

▍诊断标准三维矩阵

符合以下任一项即确诊:
空腹血糖 ≥7.0mmol/L(隔日重复确认)
OGTT 2h血糖 ≥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6.5%(需静脉血检测)

症状预警评分卡(≥3项阳性需立即检测):
☑️ 夜尿次数≥2次且尿频无痛感
☑️ 伤口愈合时间延长50%以上
☑️ 皮肤褶皱处出现天鹅绒样黑棘皮
☑️ 餐后1小时明显困倦

▍筛查工具箱

风险评估工具
►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CDRS)
家庭初筛流程
周一/三/五晨起测量空腹血糖 → 记录餐后2h血糖波动 → 绘制7日趋势图

将糖尿病遏制在萌芽!闵行这项筛查你了解吗?

你知道糖尿病前期是什么吗?如何识别?区卫健委为您科普——

糖尿病前期是什么?

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患者血糖值比血糖正常者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及两者的混合状态,是糖尿病预防的重点对象。

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等影响下,我国居民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快速上升,根据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8.6%,防控形势艰巨。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相比空腹血糖受损而言,糖耐量异常的危险性更高,更易发展成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以糖负荷后高血糖为特征,每年约有4%—10%的糖耐量异常人群转化为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糖尿病前期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及时发现这部分庞大的人群并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如何发现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在糖尿病高危筛查中发现的,闵行区社区每年定期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本区常住人口均可参加

哪些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点击看大图

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是什么?

国际上主要采用的糖尿病分类诊断标准有两个:WHO1999年分类诊断标准和ADA2003年标准。我国当前采用WHO1999的定义和分期。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

点击看大图

社区糖尿病高危筛查流程是?

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空腹血糖检测或《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对糖尿病高危对象进行初筛。

社区筛查流程如下:

点击看大图

社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何管理?

1.建卡

对尚未纳入社区管理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至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建卡管理。

2.随访管理

随访频度:每半年一次每年至少完成2次

随访内容:了解患者病情提出运动和合理营养的建议;建议患者每年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如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其它病症应同时监测血压和血脂情况,并进行随访记录。

3.诊断和转归

建议在管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诊断试验,根据诊断结果调整管理类别。

希望通过糖尿病高危筛查项目能帮助高危人群尽早识别糖尿病前期,使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进行适当及规律的干预使其逆转为血糖正常人群,至少应尽力维持在糖尿病前期,力争阻止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编辑:汤婧娴

供稿:区卫健委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