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1型糖尿病遗传方式)
父母是糖尿病患者,遗传给孩子的几率到底有多大?一张图告诉你!
为人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自己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等终身疾病,在自己饱受疾病折磨得同时,最关心的就是这个病会不会遗传给孩子。这对于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意看下一代受苦的父母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身心的摧残。
糖尿病会遗传吗?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向红丁主任医师说:糖尿病是会遗传的。
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遗传对发病的影响略高于环境,占50%~60%。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感性,易感性使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就一定得糖尿病,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率也不超过20.0%。往往有这种情况,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对糖尿病了解比较多,对糖尿病的危害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比较了解,他们防患于未然,平时就比较注意饮食起居,反而不得糖尿病。即使血糖有了轻度增高,他们也会积极采取措施,使病情不但不发展,而且能缓解。所以说,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
怎么预防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主管护师俞萍说:
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并且难以根治,但是在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上注意还是可以预防的。
1.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2.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
3.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而到了晚期,疗效往往不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会传给下一代吗,你想知道的糖尿病遗传概率
很多朋友注意到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现象,常有传言说,父母得了糖尿病,子女就容易患病,不少糖友和家属担心会不会遗传给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与遗传有关系,但糖尿病本身不遗传,遗传的是易感性,父母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比普通人高。
我查了相关中外文献及科普资料,看到以下数据【1】:
2型糖尿病:1、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50-70%
2、妈妈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5.34-42.6%
3、爸爸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4-37.7%
4、同卵双胞胎有一个是糖尿病,另一个患病概率约为90%
1型糖尿病1、爸爸是1型糖尿病,一直依赖胰岛素或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5.8%
2、妈妈是1型糖尿病,生孩子时不满25岁,子女患病概率约为4%
3、妈妈是1型糖尿病,满25岁后生的孩子,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
4、父母双方都是1型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5%
1型糖尿病的可能病因中,有些与遗传易感性无关,如病毒感染,或化学因素,或污染的环境引起等。
请注意:以上讲的是遗传易感性患病概率,而非遗传患病概率。
下面的类型就是遗传患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MODY型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一般25岁前发病,是单基因突变的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糖尿病。
假设父亲是MODY型糖尿病,母亲没有糖尿病,子女患MODY的概率约50%。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遗传易感性,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文献,可以帮助我们直观了解它。
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后代的线粒体活性受损【2】
研究结论
基于一种假设,骨骼肌中胰岛素抵抗的“糖二代”易感体质,可能是由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遗传缺陷带来的。
二、另一项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发现,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糖二代”,胰岛素刺激的线粒体ATP合成速率降低了,肌肉中胰岛素刺激的磷酸盐转运受损,线粒体可能存在缺陷。【3】
糖尿病有家族聚集和遗传易感性倾向,如果家人有糖尿病,自己迟早会患病吗?
不是的。
遗传易感性提高了患病几率,并不会单独致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父母都没糖尿病,有的子女是糖尿病;父母都是糖尿病人,不少后人没有糖尿病。
环境因素即饮食营养、运动作息、情绪嗜好等生活方式。
高血压也有家族聚集现象,我帮助过一家四口(父母,一儿一女)高血压,分析原因发现,家里“掌勺”的妈妈口味重,喜欢吃咸,每次炒菜都把盐给的很多,长期高盐饮食产生四个高血压。
我们没法改变遗传易感性,但可以储备糖尿病知识,采取合理预防措施,调整好饮食、营养、运动、作息、睡眠、情绪等生活方式,避免超重肥胖不利因素,是不容易患糖尿病的。
文 | 仙客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专注糖尿病健康管理与体重管理领域。
【参考资料】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988445747098934&wfr=spider&for=pc
[2]Petersen,KF,Dufour,S.,Befroy,D.,Garcia,R.,& Shulman,GI (2004)。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后代的线粒体活性受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50 (7),664–671。https://doi.org/10.1056/NEJMoa031314
[3]Petersen KF,DufourS,Shulman GI.Decreased insulin-stimulated ATP synthesis and phosphate transport in muscle of insulin-resistant offspring of type 2 diabetic parents. PLoS Med.2005 Sep;2(9):e233.doi:10.1371/journal.pmed.0020233.Epub 2005 Aug 16.PMID: 16089501;PMCID: PMC1184227.
糖尿病遗传给孩子的概率是?看完放心多了!
小红帽说
听说糖尿病有遗传性!有些糖友就急了,特别是最近国家放开二胎政策,生下来的宝宝会不会也患糖尿病呢?要是那样,宝宝该有多受罪!不要担心,小红帽用数据说话~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只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病。
“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遗传几率有多大?
2型糖尿病的遗传概率:
1、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孩子的发病率为40%;
2、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孩子的发病率为60%;
3、同卵双胞胎,如果其中一个有糖尿病,另外一个孩子的发病率高达90%。
看到这么高的数字,很多糖友表示脊背发凉,双腿已不稳。很多打算生娃的小伙伴已经泪奔了要!
1型糖尿病的遗传概率:
1、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概率就是5.88%;
2、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概率只有4%;
3、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概率就会降低到1%;
4、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概率将提高到25%。
重点来了
看下面
糖尿病发病原因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很重要。为什么说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患者呢?是因为父母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遗传与可以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的易感性。
遗传提供了糖尿病发病的易感性,但只有在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患者,才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说白了就是:具有遗传基因更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比没有遗传的人在奔向糖尿病的路上走得更快。而不是说你生娃了一定就是糖尿病了,所以,糖友们控好血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一定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
“ 那么该如何应对潜在的糖尿病风险呢?
一、我们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不能觉得糖尿病离我还很远,跟没事人一样,别忘了你有遗传这一点就比别人先进很多啦!要认真学习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规划好自己健康。
二、远离发生糖尿病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方面。要做到四点:多学点、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用科学的生活方式,阻击糖尿病的侵害。
三、早期干预,要尽早进行糖尿病检测,对自身胰岛功能测定(包括检测a细胞胰高血糖素、B细胞的胰岛素、D细胞的生长抑素、PP细胞的胰多肽)。高危人群每年要做一次糖耐量试验,等其他方面。
糖友们可以在【糖友家园】或【说糖】论坛中发帖~晒晒你的日常饮食,小红帽会定期挑选糖友的饮食来点评的哦!赶快晒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进行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