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 糖尿病(糖尿病心慌吃点什么药)
半夜醒来若出现4种现象,是糖尿病的前兆?医生揭开谜底
据数据显示,我国又多了一个疾病大国----糖尿病大国。
2013年我国疾控中心在国际上发表了最新数据,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亿人。
而更细思甚恐的是,成人当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就已经高达50.1%,这也意味着每两人就有一人暴露在糖尿病威胁之下。
超过美国与印度,为何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糖潮盛世”?
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糖尿病知晓率不高。很多人根本不值自己患上糖尿病,甚至出现相关症状,只不过是其他小问题而引起。
自然,一些关于糖尿病的自测内容也相应在网络出现,网传最厉害的“睡眠与糖尿病”,是否真的如其所说呢?
睡觉时,这4种症状真的是糖尿病表现吗?
第一,半夜出汗?
由于高血糖患者在睡觉时会出现低血糖,冬季时为了自身保暖,需要消耗更多的血样来满足自身需求,夜间又对血糖需求较低,导致血糖偏低,患者无法睡好觉,出冷汗以及心慌、手抖等症状。
然而!这种出汗多半是短暂性,且在气温不足以排汗散热的情况下,才务必需要谨慎。
若在闷热的环境下,既不开空调又不开风扇,还要盖上厚厚被子,你不出汗才算异常。
第二,半夜皮肤发痒?
血糖过高,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糖份因无法及时代谢,进而出现皮肤瘙痒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但是!简单的皮肤发痒并不能果断就是糖尿病症状,冷热变化、皮肤干痒、 衣服摩擦又或者接触划线皮毛织物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
第三,半夜被饿醒?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自身血糖代谢异常,自身血糖无法有效利用,身体得不到充足的热量时,人就会产生饥饿感,尤其发生在大半夜。
不过!这种“饿醒”是指你睡前已经进食,而且醒来还会伴随着疲乏无力、心慌不适等症状,吃了食物才能有所缓解,这时才需考虑为糖尿病。
若你睡觉没吃饭,又或者睡前一直处于节食状态,自然你的肠胃也会半夜提醒你该补充能量。
第四,半夜口干?
由于血糖无法控制,导致患者失眠或起夜频繁,患者容易口干舌燥、多因多尿,自然就会半夜起身补充水分。
可是!虽说口干的确是糖尿症状之一,但并不代表所有糖尿病患者就一定会口干,你口干也不意味着你一定患上糖尿病。
有时候还纯粹就是天气干燥,摄入水分又不多,自然半夜想喝水补充。
当然了,如果你发现这种口干,无论怎么喝,喝多少都还是无法缓解,一定需要警惕和注意!
要想准确诊断糖尿病,但靠这些迹象远远不够
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很多,比如多饮多事、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干燥等,那么这时候就务必需去医院接收科学化的诊断,通过血糖检查,才能确定是否有糖尿病。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疾病的症状,往往需要我们更科学、更科学诊断。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医生总结了这八项,要注意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既无奈,又难以治疗的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也是每年疾病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如果你对糖尿病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那就来看看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吧。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多饮
我们的血液是一种溶质,当中溶解有各种常见的红细胞,白细胞还有其他诸多生命体征需要用到的物质,血管内皮还有很多感受器,其接受来自血液的信号,例如压力以及激素等刺激,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此时会刺激相应的感受器,让大脑产生饥渴的感觉,促使患者产生多饮的动作。
2.多食
因体内的糖分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3.视线模糊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就是视线模糊或有飞蚊症。视线模糊是折射问题,当血液中血糖高,就会改变晶状体与眼睛。视线模煳其实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警讯,别发现自己视线扭曲怪异就自动忽略,觉得一切都没事。
4.手发麻,脚抽筋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5.频繁排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尤其是在夜间。但老年人和有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毒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6.体重下降
尽管患者饭量比平时要大,但是体重不会加重,甚至会下降,这还是因为肾脏丢失的葡萄糖过多而导致的,虽然患者吃得多,但是经过消化的葡萄糖却并不能转化为脂肪存起来,而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了。
7.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8.感疲劳,尿液白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是明显。尿液呈现出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如果出现了以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比较好控制血糖,并且会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多注意糖尿病,除了在饮食上加以节制之外,还需要在运动上下功夫,每周都应该保证至少5天,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才能让机体的血糖保持平稳,这不但适用于正常人,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0个重点稳住血糖!糖尿病人群怎么吃?权威指南
糖尿病离我们有多近?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
状况报告(2020年)》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
糖尿病患病率为11.9%
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糖尿病患者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
糖尿病会悄悄突破你的健康防线
别忽视这些不起眼的症状
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然而,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不同,早期很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等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时糖尿病已经有一定程度地进展了,所以即便是出现了一些“不起眼”的症状,也要提高警惕,不能一拖再拖。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小小伤口难愈合;
皮肤无缘无故瘙痒,反反复复难祛除;
肚子一饿就心慌手抖冒虚汗,东西一下肚就缓解;
能吃能喝体重减轻,喝水不少仍常常口渴;
视力减退或者视力模糊。
糖尿病人群怎么吃?
国家卫健委发布“食养指南”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一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糖尿病人群怎么吃?
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了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
一起来看重点
糖尿病
记住10个重点!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图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长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对于糖尿病前期和某些病程短、胰岛功能尚可、合并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膳食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善可帮助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
01. 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GI食物
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糖尿病患者应该学习如何选择主食类食物。选择低GI食物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可参考我国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表↓
02.清淡饮食,控油
包括糖尿病前期和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注意。烹调油或肥肉摄入过多,会导致膳食总能量过高,引起超重及肥胖,对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控制均不利。
03.能不饮酒就不饮酒
饮酒时往往伴随大量食物摄入,从而引起血糖升高。过量酒精摄入还可损害人体胰腺,引起肝损伤,也是痛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04.多饮用白水,不喝糖饮料
足量饮用白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
05.三餐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暴饮暴食,不过多聚餐。
06.饮食要少油、少盐、少糖
所有人都应该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包括糖尿病前期和所有糖尿病患者。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 25克以内,少吃动物脂肪,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预防血脂异常。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克。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
07.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
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08.零食要计入全天碳水化合物总量
对零食中的谷类食物、水果、坚果等,也应该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计入全天摄入量。
09.优选鱼、禽等优质蛋白,少吃肥肉
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
10.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细嚼慢咽
调整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吃饭宜细嚼慢咽,形成良好饮食习惯。
综合健康时报、人卫健康等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