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瘦肉(糖尿病吃瘦肉的害处)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必须有肉

肉类属于动物性蛋白,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且,肉属于优质蛋白,在体内利用率较高,胜过豆制品蛋白,所以,糖尿病人必须吃肉! 白肉优于红肉,鱼虾>鸡鸭>瘦牛羊>猪肉,每天3两以内为宜。(via 北京协和医院 )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得了糖尿病只能吃素?这3种肉可以适当吃,告别“全素宴”

饮食是控制血糖的一环,患者心中的那杆秤不停在“荤素”之间摇摆,想吃肉,不敢,天天吃素,没劲,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大家可以先不要纠结这件事,你可以先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天天吃素能不能降血糖,若是吃素能降血糖,那你再吃不迟。

你可能犯了一个错误,长期吃素不能降血糖

如果你的血糖是正常的,坚持吃素或许能预防血糖升高,但是你现在已经确诊糖尿病,此时坚持吃素或许有害无益。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素菜中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很少,长期偏食会导致营养素不均,出现缺铁或缺蛋白质的情况,身体也会随之出现异常症状。

素食确实对人体有益,但是不宜长期吃素,若是体内的营养失去平衡,对胰岛来说也会增加负担,最后导致糖分代谢困难。而且,全素并不像你想得那样无辜,有的人虽然没有吃肉,可是血糖还是升高了,因为有的蔬菜爱吸油,若是在烹饪的时候加入了很多食用油,还是会影响血糖和脂肪水平。再比如说有的患者爱吃精制碳水,它对控制血糖也是不利的,即便再怎么控制吃肉,血糖也很难降下来。

患者周先生案例:

周先生确诊糖尿病已有一年,刚开始他和大家的想法一样,觉得控制血糖很坚持,只要自己忍住不吃肉就行了,结果血糖还是控制得不理想。医生询问后发现,原来周先生每次吃的素菜都是茄子、土豆、白萝卜、素鸡干等食物,而且他烹饪食材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倒入的油比较多,还喜欢加豆瓣酱。这类蔬菜爱吸油,一口下去油脂比肥猪油还多,最后的结果就是虽然每天“全素宴”,但是血糖依旧降不下来。

得了糖尿病只能吃素?另一位患者照样吃肉,血糖也很平稳,她是怎么做到的?

患者姚女士案例:

患者姚女士针对饮食特意咨询了医生,她牢记医生说的一句话:“营养要均衡、要清淡”,如何才能均衡又清淡呢?她查找了很多资料,最后总结出三点经验。

每天都吃肉,但是以鱼肉、虾肉为主

水产品的特点是脂肪低,肥胖的人、健身的人、血糖高的人都可以吃,而且它们的蛋白质比较丰富,对身体非常好,比如说草鱼:蛋白质含量16.6克,鲤鱼:蛋白质含量17.6克,黑鱼:蛋白质含量18.5克,河虾:蛋白质含量16.4克。它们的价格相对便宜,购买方便,适合日常食用,就算隔一天吃一次,姚女士也会觉得心疼。

鸡肉、鸭肉也吃,但是从来不油炸

购买的时候可以选择体型小、身材瘦的禽类,肉质更嫩,脂肪更少。姚女士从来不用油炸鸡肉、鸭腿,因为她知道摄入过多的脂肪对控制血糖不利,姚女士喜欢吃炒鸡丁,或者用它们煲汤喝,并且在吃的时候还会把皮去掉。

猪肉、牛肉、羊肉可以偶尔吃,要选择瘦肉

猪肉作为消耗量最大的肉类,一天不吃能忍得住,但是一个月不吃很难忍住,其实这三种肉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少吃,控制好摄入量和频率是可以吃的。姚女士以前特别爱吃五花肉,自从血糖飙升后她就改掉了饮食习惯,每次专挑瘦猪肉吃,而且还会和其他蔬菜搭配,尽量少放油和盐,炒出来特别香。但是她很节制,一天食用量不会超过75克,稍微过个瘾就不再吃了。

周先生和姚女士一个降糖失败一个降糖成功,区别就在于饮食的选择上,周先生以为坚持吃素就能降下来,殊不知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血糖水平,而姚女士看起来什么都肉,但是她很聪明,知道吃什么、不吃什么,很好地控制了血糖水平,所以,光吃素或光吃肉都不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均衡饮食

提醒各位糖友,如果你经常吃素,要关注自己是否缺乏某些营养,就算不吃肉,也要学会从其他食物中获取,例如牛奶、鸡蛋、谷物、坚果、豆浆等。如果你喜欢吃肉,那就要学习姚女士,少煎炸、少放油、不吃皮。

看完文章,相信各位糖友已经不纠结了,得了糖尿病不是非吃素不可,肉也是能吃的,别再傻傻坚持“全素宴”了,肉吃好了,照样有利于均衡营养控制血糖,如果还是不知道怎么吃,可以咨询医生制定饮食方案,或能帮助你更好地降糖。

糖尿病常吃五种肉,不但提供身体能量和营养,还对血糖稳定有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很多糖尿病人为了“控糖”,竟然连肉都不敢吃,这种做法反而可能越控越差。一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远离肉类”,尤其是肥肉、红肉,似乎吃一口就会让血糖飙升。但真相是,适当吃对的肉,不仅不会升高血糖,还可能帮助稳定血糖、增强营养、改善体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不应盲目忌口,应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包括瘦肉、禽肉和鱼类。这不是“听说”的经验,而是基于中国权威指南的明确建议。

那问题来了:肉能吃,但吃哪种才是稳血糖的“好肉”?下面这五种,是糖尿病人可以常吃的肉,不仅补蛋白、保肌肉,还有助于血糖管理。

一口不吃肉,可能让你血糖更难控

很多人控制糖尿病的策略是“少吃主食 不吃肉”。但这种方法往往让血糖更不稳定。人一旦缺乏足够蛋白,肌肉就会流失。肌肉是“吃糖”的工厂,肌肉越少,血糖越容易飙升。长期低蛋白饮食,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恢复力变差。

糖尿病不是单纯“吃糖多”引起的,而是代谢紊乱。而蛋白质是维持代谢平衡的重要原料。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糖尿病患者每天应摄入1~1.2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其中优质蛋白占一半以上。肉类正是优质蛋白的好来源。

这些肉,不但能吃,而且值得多吃

不是所有肉都适合糖尿病人,但下面这五种,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低、升糖风险小,是被反复验证的“好肉”。

第一种:鸡胸肉。脂肪少,蛋白高,是控糖界的“白月光”。每100克鸡胸肉含蛋白质超过20克,脂肪仅1~2克左右。适合煮、蒸、凉拌避免煎炸

第二种:鱼肉。尤其是三文鱼、鳕鱼、鲈鱼等深海鱼,富含优质蛋白 Ω-3脂肪酸。有研究发现,适量摄入深海鱼肉,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鱼肉吸收率高、易消化,适合肠胃功能弱的糖尿病人。

第三种:牛肉中的瘦肉部分。去掉肥筋和油花的瘦牛肉,是补铁、增强肌肉的好选择。牛肉比猪肉脂肪低,饱和脂肪更少,升糖指数低。但要注意控制量,一次不超过80克,避免过量摄入胆固醇。

第四种:鸭胸肉。相比猪肉,鸭肉脂肪分布均匀,鸭胸部位相对精瘦,含铁丰富,适合糖尿病伴轻度贫血的人群。注意不要吃皮,鸭皮脂肪含量高

第五种:去皮兔肉。兔肉在传统饮食中较少见,但其实营养价值高,脂肪低、胆固醇低、蛋白质比例高,被称为“荤中之素”。适合糖尿病人偶尔换口味。

肉能吃,但吃法比种类更关键

吃对肉只是第一步,做法错了,血糖照样飙。一是避免油炸、红烧、糖醋等高油高糖做法。这些会让原本健康的肉变成血糖“炸弹”。

二是避免“无肉不欢”的误区。糖尿病人可以吃肉,但要适量。每天肉类摄入量不超过100克,搭配豆制品、蛋类更均衡。

三是注意餐盘结构。有肉也要有菜有粗粮。合理搭配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肉类消化速度,平稳血糖。

四是饭前测血糖、饭后再测一次。这样才能知道这顿饭吃得对不对,而不是靠感觉拍脑袋。

控糖吃肉,最终靠的不是“听谁说”,而是科学

很多人控糖靠“经验”,结果越控越乱。真正靠谱的控糖方式,一定要有科学依据。权威指南建议糖尿病人摄入足够优质蛋白,而肉类正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盲目不吃肉,反而可能让控制更困难。

吃肉的方式、种类、频次都要讲究。不是“吃了肉就稳糖”,而是“吃对肉 吃对方式 吃对时间”。吃对了肉,不仅不会升高血糖,还能增强体力、保护肌肉、提升免疫、减少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人不应盲目忌口,应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推荐,合理选择和食用优质蛋白肉类,避免高脂、高糖烹饪方式,搭配蔬菜和粗粮,才能真正做到稳定血糖、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②.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