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多少正常(糖尿病血糖多少算低血糖)
教你看懂糖尿病主要检测指标
来源:【华声在线】
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主要是血糖,典型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以及消瘦,即“三多一少”,但也有部分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血糖过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截肢、失明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展开疾病检测意义重大。那么,如何看懂糖尿病的一些主要检测指标呢?
血糖
血糖是指患者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可通过扎手指或抽静脉血方式完成检测,但扎手指测得的血糖一般只用于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而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
什么时候检测最好呢?如患者血糖控制较好,可于每周选取1~2天完成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测定;如果血糖控制不太理想,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调整测血糖的频率和时间。测空腹血糖应保证空腹时间超过8小时,于早上6~8点完成采血。空腹血糖可反映无应激因素条件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可以充分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6.6毫摩尔/升为最佳,低于7.0毫摩尔/升尚可,如果超过7.0毫摩尔/升,则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餐后血糖需要在早餐、中餐或晚餐后2小时测定,它可以反映患者的饮食是否合理,以及药物的疗效。如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损伤,餐后容易出现高血糖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般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以4.4~8.0毫摩尔/升为最佳,低于10毫摩尔/升尚可,如多次超过10毫摩尔/升,需要积极处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及饮食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血糖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它可以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且不受运动、饮食、血糖波动的影响,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采血,检测结果可作为血糖管理或治疗的指导。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内,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相关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牙龈病变等。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糖化血红蛋白可3个月测一次。
尿常规
尿常规中的不同指标,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不同。尿酮体常用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微量白蛋白辅助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糖可以辅助诊断糖尿病。需要提醒的是,有些糖尿病人肾功能受损比较严重,肾小球滤过受损,即使血糖比较高,但尿糖也可能是阴性的。除了上述重点检测项目外,还有糖耐量检测、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C肽、相关抗体等检测,也可供糖友们按需选择。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陈庆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低血糖也有大学问
糖友大多数时候总是担心自己血糖过高,殊不知低血糖也是患者长期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制约因素,而严重低血糖可导致难以忍受的不适、跌倒、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应该引起特别注意。
正常血糖值:空腹静脉血糖:3.9~6.1mmol/L。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 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 就属低血糖范畴。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低血糖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但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以至于被误诊(曾有报道因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因行为异常被误诊为精神病发作等)。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分类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
严重低血糖:需要他人帮助,常有意识障碍,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称可疑症状性低血糖),也应及时处理。
1.药物: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均可引起低血糖。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应用DPP-4 抑制剂和 GLP-1 受体激动剂的低血糖风险较小。
——对策: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地调整剂量。
2.病情:1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功能趋于衰竭,血糖波动大,易忽高忽低;合并较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一些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由于其自身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此阶段易出现低血糖。
——对策:密切监测血糖,充分评估病情,调整血糖控制目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更改方案。
3. 生活习惯1——用药后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对策: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3. 生活习惯2——运动量增加
——对策: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或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3. 生活习惯3——过量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对策: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低血糖的处理1. 立即食用下列一种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
- 饮一杯糖水,含食糖15-20g
- 饮一杯葡萄糖水,含葡萄糖15-20g
- 饮150-200ml果汁或可乐
- 吃1-2汤匙蜂蜜
- 吃2-3颗糖块或2块饼干(约重30g)
2. 15-20分钟后,重复测血糖1次,如血糖仍未上升,或症状无明显缓解,再服前述糖类食品1次。
3. 严重低血糖应急处理
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如昏迷、神志不清时,切勿强行喂食,家属应立即呼叫医疗机构紧急援助或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
空腹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一般健康体检者、尿糖阳性或尿糖虽阴性但高度怀疑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做空腹血糖测定。
很多因素可引起血糖的波动,如不合理的饮食、过量饮酒、运动不当、药物影响(降糖药或其他药物应用不当)、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如处于感冒、发热、外伤、手术、妊娠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状态时)都会造成血糖处于波动状态。
空腹全血血糖值
3.9~6.1mmol/L(70~110mg/dl)
血浆血糖值(指血)
3.9~6.9mmol/L(70~125mg/dl)
1.如果血糖值>6.1mmol/L而<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
2.如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考虑糖尿病风险,建议复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或胰岛素释放试验。
3.如果随机血糖≥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
4.如血糖<2.8mmol/L,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低血糖。
餐 后
1.餐后1小时血糖值应在6.7mmol/L~9.4mmol/L。
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7.8mmol/L又<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
2.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7.8mmol/L。≥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可以不同日复查血糖水平。
3.餐后3小时血糖应恢复正常。
临床意义
一般餐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情绪紧张、剧烈运动后、严重饥饿、妊娠、使用降糖药会出现生理性暂时性血糖变化等。
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mmol/L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他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定期筛查血糖的人群
1.超重肥胖人群。
2.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这类人群糖代谢异常率高,更易患糖尿病。
3.有家族性糖尿病史者。
4.超过30岁的妊娠期女性;怀孕期间患糖尿病或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者。
5.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压力大的人群。
6.年龄45岁以上的人群。
注意事项
1.测空腹血糖,为空腹8-12小时,最好在清晨8∶00~10∶00 取血。
2.采血前不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降压药。
3.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空腹血糖正常值应在6.1mmol/L以下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应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即为高血糖。
诊断糖尿病需要进一步做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
对于高血糖者或者糖尿病患者的建议
1.学会自测血糖,掌握正常值范围,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测。
2.调整饮食结构,进食顺序,少量多餐。
3.维持合理的体重,每日坚持适当运动。比如健步走,游泳,骑车,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