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冰棍(糖尿病吃冰棍早起口苦是什么原因呢)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一根冰棍差点要了命,浙江男子心梗入院!夏季这些行为也要当心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2013)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夏日炎炎,无论男女老少,似乎都抗拒不了冷饮的诱惑!冰镇西瓜、冒着凉气的雪糕,一口吃下去,凉爽和幸福感爆棚。

但最近,有人却因为一根冰棍差点要了命!

一根冰棍差点要了命!

中年男子吃完2小时后心梗

浙江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晟杰6月8日在医院公号上分享了这样一个病例:

50岁的张先生,吃了一根冰棍后2小时,突发心前区剧烈闷痛,大汗淋漓,烦躁虚弱。到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室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小时内急诊紧急手术开通血管,手术中发现前降支近段起完全闭塞,于是进行前降支血栓抽吸,并植入支架。在手术后,患者胸痛症状就明显缓解。

患者介绍自己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的病史,仅有的危险因素是每天1包烟,而诱发心梗的东西他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小小的一根夏天美食——冰棍。

为什么吃冷饮会诱发心梗?

徐晟杰医生解释,因为大量喝冷饮,会致使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尤其是对于本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早在1996年的《急诊医学》杂志里,就有过类似一例因为进食100克冰冷西瓜而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

以往的夏季,都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据青岛新闻网报道,60岁的徐先生身体一向很好,在家做完晚饭后,感觉热,于是吃了一块冰镇西瓜,随后感觉胸前区剧烈疼痛,大汗淋漓,去医院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

为这位患者救治的青岛阜外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蒋文彬介绍,该患者突发心梗,与长期吸烟、吃油腻食物有关系,而高温下吃冷饮或冰冷食物容易诱发心梗。

不仅仅是冷饮!以下这些都是夏季要命的“冷刺激”!

夏季,远离要命“冷刺激”!

随着年纪增长,人本身的血管弹性会下降,可能存在一定的硬化或者堵塞的情况。普通人吃个冷饮没什么,但是对于本身可能存在心血管隐患的人群,却是要命的!

1. 洗冷水澡:一桶冷水,就可能阴阳相隔

夏天不少人有洗冷水澡的习惯,觉得凉快降温。然而2017年6月3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亚辉曾发微博讲述了一个病例:

“炎热的天气让患者觉得浑身难受,他光着膀子,去打了一桶水,从头上浇了下来,瞬间感到凉快了不少,但没多久,他就出现胸闷、出虚汗……

三小时后,心肌出现了大面积梗死,血压也越来越低,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几次抢救,用了大剂量的强心剂和升压药,还是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类似的悲剧还不少:

2013年辽沈晚报报道,沈阳40岁的周先生晨跑后洗了一个冷水澡,结果引发心梗,倒在浴室再也没有抢救过来。

2010年新商报报道,大连一位40岁男子加班后,在宿舍洗冷水澡,造成心脏病突发,猝死身亡。

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的严重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如果习惯在夏天洗冷水澡,最好遵循渐进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给身体一个适应冷热变化的时间。

首先,不应该在大汗淋漓的时候直接洗,应该等身体自然降温后。

其次,洗的时候先把手脚淋湿,然后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前胸后背,再将冷水淋湿全身。洗完后很快擦干至皮肤发红,自觉爽快就说明有好的效果。如感到寒战,应缩短淋浴时间或升高水温。

2. 大汗淋漓吹空调:一场冷风,可能就吹进医院

夏季室内都习惯用空调,但是使用不当也可能要命。尤其是大汗淋漓的直接吹冷风,而且还把温度设的很低的时候。

2017年新晚报报道,40岁的张先生和朋友到江边烧烤、钓鱼,在太阳下暴晒一天,回家感觉热,就站在空调封口下使劲吹,结果晚上心脏便开始疼痛不止,倒在了地上。而正是室内外一冷一热的刺激,让血管舒张、收缩,导致里面的斑块脱落,造成血管堵塞。

2017年武汉晚报报道,53岁的的张先生怕热,出门前便将空调设好了24℃,没想到当他大汗淋漓地钻进空调房,不一会儿便发生了急性心梗。

所以,夏季从室外进入室内,不要立即开空调,避免血管快速收缩,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65岁李琦近况曝光,因糖尿病无法吃冰棍发飙,网友提醒不要浪费

最近,65岁的老艺术家李琦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视频,镜头下的他头发花白,身穿蓝色大褂,看起来十分悠闲。

因为中午天气有些热,再加上李琦在室外活动已久,所以口干舌燥,想吃一根冰棍儿。旁边人见状连忙制止他,"你有糖尿病,不能吃冰棍!"

李琦也是个真性情的人,被助理催得烦了,他便大发雷霆,一把将冰棍丢在地上,不悦地嚷道:"还让不让人活了!"

而网友们对于李琦的这番操作也是褒贬有加,很多人表示喜欢的就是李琦这样的真性情,李琦真是越长越像个老小孩儿,但不管怎么说,身为公众人物还是要极力杜绝浪费的。

李琦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早在90年代,李琦就凭借着《东北一家人》迅速打开了知名度,2001年还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在荧屏上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如今的李琦因为生活饮食不合理,加上还有抽烟喝酒的爱好,老年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多种疾病,所以身体状况也十分令人担忧。他还曾自爆疾病缠身,发作起来格外痛苦,劝诫年轻人们不要随意减肥,一定要保重身体。

即便如此,面对儿女的劝诫,李琦依然坚持做自己,满足口腹之欲,在媒体采访中还明确表示自己就要喝酒吃肉,潇洒生活。

如今,老艺术家李琦的日子也过得十分悠闲自得。每天练字、逗猫、看书,时不时开开直播与网友们互动,生活十分丰富多彩。

很多人也十分怀念老戏骨们,劝诫让他早日养好身子,再为大家贡献更多精彩的影视作品。

细数冷饮的门道(健康直通车(第95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炎炎夏日,甘甜、冰凉的雪糕、冰棍、冰淇淋是人们降温解暑的佳品。冰棍、雪糕、冰淇淋有何异同?低糖、低脂的雪糕是“智商税”吗?怎样选到健康、优质的冷饮?如何看待冷饮里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本期邀请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知名科普博主吴佳为您支招挑选冷饮的门道。

挑选雪糕有“诀窍”

记者:冰棍、雪糕、冰淇淋有何异同?

吴佳:它们都是冷冻饮品。不同的是,冰棍以水和糖为主要原料,对蛋白质和脂肪没有要求,而雪糕和冰淇淋主要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蛋制品、糖等为原料。雪糕和冰淇淋有一个重要区别——冰淇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混入空气,使得体积膨胀。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无论这款冷饮的蛋白质含量有多高、配料有多好,这个产品都只能叫雪糕。

记者:雪糕是垃圾食品吗?雪糕、冰淇淋哪个营养价值更高?

吴佳:雪糕肯定不能算垃圾食品,因为它的营养价值还是挺高的。好的雪糕一般以牛奶和稀奶油为主要成分,因此含有牛奶的全部营养,比如优质的乳蛋白、人体必需的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D等。

国家标准对雪糕和冰淇淋的指标要求不同。对不含颗粒或块状辅料的清型雪糕,其蛋白质含量达到0.8g/100g以上即可,而冰淇淋的蛋白质含量要达到2.2g/100g以上。这样来看,似乎冰淇淋比雪糕的营养价值高。但是国家标准划定的是最低标准,要求必须达到,没规定不能超过。实际上,一些优质雪糕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如有的雪糕所含蛋白质已经达到了5.6g/100g,甚至超过了冰淇淋的国标要求。因此,雪糕的营养价值不一定比冰淇淋低,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记者:怎样挑选到健康、优质的雪糕?

吴佳:我选雪糕的标准第一是好吃,第二是尽可能地健康。我们吃雪糕,看重的是雪糕能给我们带来味蕾的享受、身心的愉悦,如果不是为了雪糕的美妙口感,不如买纯牛奶喝,这样性价比更高。

那怎么挑选到健康、优质的雪糕?首先要看配料表。原料好,雪糕的质量才会好。看配料表有个重要的“诀窍”——配料表的顺序是按照原料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因此,排在最前面的原料就是这个雪糕最主要的成分。

果味雪糕可能会以果汁为主要原料,对非果味雪糕,建议选择生牛乳、牛奶、稀奶油等乳制品排名第一的;其次看营养声称,“低糖、低脂、含有蛋白质”的雪糕相对更健康。优质雪糕会把牛奶(纯牛奶、灭菌乳)、稀奶油作为主要成分,普通雪糕会以乳粉、脱脂乳粉、奶油等为主要原料,质量较低的雪糕以“水 糖 植物油”为主要原料。

提“胶”色变没必要

记者:近期某款雪糕在31℃室温环境下放置1小时后没有完全融化,引起热议。雪糕为何没有完全融化?配方里的卡拉胶、瓜尔胶长期食用是否有健康风险?

吴佳:大家都有过在家冻棒冰的经验,甜水棒冰拿出来很快就化了,为什么工业生产的冰棍、雪糕融化速度会慢一些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冷饮里添加了乳化剂和增稠剂,这些增稠剂就像网兜一样兜住本来自由流动的水分子,让雪糕中的水即使化掉也不容易流出。

增稠剂在雪糕等冷饮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能改善雪糕冰晶形成的状态,使雪糕形成能轻松咬断、不易融化的状态。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雪糕里可以添加的常见增稠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刺槐豆胶、黄原胶、卡拉胶和瓜尔胶等。增稠剂在雪糕等冷饮中的限量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也就是根据各自的工艺情况适量使用,如果放多了不仅影响口感,还会过于黏腻。因此,不用担心增稠剂使用过量。

一提到“胶”,有人闻之色变,有人甚至把胶鞋底与食品胶联系在一起。其实很多食品胶是“天然提取物”,如卡拉胶和琼脂是海藻的提取物;阿拉伯胶、瓜尔胶、槐豆胶是从相应植物的种子中提取而来的。这些食品胶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一种,对平时蔬菜、水果、粗粮摄入得少的人来说,还有补充膳食纤维的作用。既然是膳食纤维的一种,这些食品胶安全性是很好的。

记者:雪糕等冷饮里有哪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如何辨认?有必要担心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产生危害吗?

吴佳: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严格的评估,确定为安全可靠的才会被批准使用。无论加了什么添加剂,只要生产者严格遵循国家标准,那么产品就是安全的,无需过度担心。只有那些不合规的雪糕,才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那如何辨认雪糕等冷饮里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一般来说,带有“胶”字眼的,大多数是增稠剂,比如卡拉胶、黄原胶。

带有“酯”字眼的,大多数是乳化剂,比如磷脂、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它们使雪糕的质地均匀、稳定、细腻。

带有“糖”“蜜”“甜”字眼的,基本都是甜味剂,比如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等。

带有颜色字眼的,往往是色素,它们是雪糕色彩的主要来源,比如苋菜红、亮蓝、日落黄、胭脂红。

带有“苯甲酸”“山梨酸”字眼的是防腐剂。

其中,要警惕甜味剂和色素出现违规添加,不建议小朋友吃含有人工色素的冷饮。一定要购买正规产品,其次注意看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买货真价实的产品。

警惕“反式脂肪酸”

记者:低糖、低脂雪糕值得吃吗?

吴佳:要知道,在食品包装上标注“低糖、低脂、含有蛋白质”等字样,可不是企业随随便便就能标的,而是有着严格的标准规定。糖、脂肪和蛋白质的营养声称都有明确的标准,例如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糖含量≤5克,则该食品可以声称“低糖”;每100克食品中脂肪含量≤3克或100毫升食品中脂肪含量≤1.5克,则该食品可以声称“低脂”。

有了营养声称,我们就能更方便地选择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精制糖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所以在挑选雪糕时,要注意它的糖含量。

其实,相比“低糖、低脂”,其实,更希望大家关注“反式脂肪酸”,避免选择配料表上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代可可脂”的雪糕,这些成分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研究表明,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增加过敏、哮喘等的发生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反式脂肪酸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克。除了冷饮,反式脂肪酸还常见于人造奶油、人造黄油、奶油蛋糕等西式糕点,烘烤和油炸食品,如饼干、薄脆饼、油酥饼、炸薯条、炸鸡块等,这些食品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记者:选择低糖、低脂雪糕是否意味着不用担心长胖了?

吴佳:雪糕只是日常饮食中很小的一部分,一般不会对整个膳食质量有大的改变。低糖、低脂雪糕只是为一些在意糖和脂肪摄入量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比如糖尿病患者不能摄入大量精制糖,就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低糖产品;对在减肥期的人来说,还是要注意每天所摄入的食物总量,不能因为选择了低糖、低脂雪糕而忽视了其他食物的摄入量。

节制慢用为正道

记者:一般来说,普通人每天能吃多少雪糕等冷饮?哪些人群不宜食用雪糕等冷饮?

吴佳:随着现代制作工艺的进步,雪糕、冰淇淋等冷饮与蛋糕和甜点的营养特性越来越接近,所以可以把冷饮视作慰藉身心的甜品,但也要有所控制——冰淇淋每天不要超过80克;雪糕或冰棍每天尽量不超过一根。实际中还是要根据具体饮食情况灵活调整,比如今天已经吃了很多含糖的糕点了,就不建议再吃任何冷饮。

肠胃功能比较弱的人不建议吃冷饮,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慢慢吃,每吃一口在嘴里多含一会儿再咽下去。控糖人群在本身血糖平稳时可适量吃点低糖冷饮。

注意不要短期内快速进食大量冷饮,以免引起“冰淇淋头痛”。对于多数人而言,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冷饮,比如在饭后隔1小时吃冷饮。

记者:自制冷冻饮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吴佳:家庭自制的冷饮不要放太久。如果遇到停电等情况导致冷饮融化了,最好和它说拜拜,不建议再放回冰箱内重新冻上,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

记者: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小朋友健康吃冷饮?

吴佳:不建议两岁以下的孩子吃加工食品。3岁以上的孩子在体质不错、肠胃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稍微品尝一点凉的东西,但不建议吃一整根雪糕。

作为家长,要尊重小朋友的感觉。像我家孩子从小肠胃比较弱,他小时候吃冰淇淋基本上吃两口就会觉得够了、不再吃了,这时候家长就不要逼孩子吃完,不要怕因此产生浪费。

对大一些的小孩子,家长可以与其约定好吃雪糕等零食的规矩,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和孩子建立好规矩,吃冷饮的前提是保证好好吃饭,不能把零食、冷饮当正餐。

夏天究竟该如何解暑?

★ 应足量饮水,最好是白开水,推荐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1700毫升,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对于成年人,茶水也是不错的选择,不加糖的绿豆汤老少咸宜。

★ 高温或剧烈运动出汗较多时,除了水分的丢失外,体内的钠、钾、钙、镁等矿物质也有一定程度的丢失,可以科学选择运动饮料。

★ 如果忍不住想喝饮料或吃冷饮,应注意查看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选择能量、糖较低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