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住院医嘱(糖尿病住院医嘱范本)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糖友10种情况须住院诊治

在内分泌科门诊,常有糖友拒绝住院治疗。“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住院”成了不少糖友的控糖准则。究竟什么情况需要住院治疗?姜星(化名)的故事或许能给糖友提个醒。

患病两年多,他拖出糖尿病肾病

两年多前,姜星确诊了2型糖尿病。“肯定是太胖了,体重减下来就没事了。”姜星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把医生建议住院治疗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他也没有服药,仅通过运动、调整饮食来控糖。后来,眼瞅着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波动,他怕一旦吃药就停不下来,就不断寻找偏方。其间,他几次因低血糖晕倒……直到最近,他出现了眼、手、脚踝等部位严重水肿,连站立都困难,才来就医。这时,他已是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了,离透析治疗只有一步之遥。

如血糖波动大,需住院系统检查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内分泌科主任付留俊说,姜星如果确诊时能住院规范治疗,现在应该可以和患病前一样生活。如果因低血糖晕倒后能及时住院规范控糖,其生活质量也可以保证。

付留俊介绍,糖友血糖高或是血糖波动较大,可不单纯是需要药物降糖的事儿,很多关联问题在门诊上无法解决,需住院系统检查和治疗。

例如,医生要通过相关检查了解糖友的具体分型、胰岛功能是否良好、有无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是否有其他疾病合并症等,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短期住院来获得。同时,控糖不佳的糖友,住院还可以缓解突发症状,通过相关检查,充分了解病情,学会规范控糖方法,培养控糖良好习惯等。

出院后,糖友参照住院期间的亲身体会,可以从被动治疗者变成治疗的积极参与者,对控糖大有裨益。

遇到这些情况,糖友必须住院

付留俊说,糖友是否需要住院,主要看其症状和相关指征。部分糖友对住院检查治疗有抵触情绪,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带来不可逆的严重危害。付留俊提醒,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颁布的《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符合以下情况的糖友一定要住院。

1.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

2.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或血糖较高需考虑胰岛素强化治疗。

3.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明确分型,需入院进一步明确分型。

4.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遵医嘱住院检查治疗。

5.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等。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各种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溃疡伴或不伴感染等。

6.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经门诊调整治疗不达标。

7.病程长,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

8.糖尿病合并各种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创伤、感染和手术等。

9.围手术期血糖不达标。

10.糖尿病合并肝、肾、心、肺等多脏器功能不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足出院健康处方

一、医疗

患者足部破溃处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敷料干净干燥,有污物及渗出时,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遵医嘱按时口服药物,注射胰岛素,定期门诊复查,注意皮肤完整性的检查,尤其是脚趾间皮肤是否损伤,患处情况加重时,疮周如出现红、肿、热、痛及出现疮面增大等情况及时就医。注意要穿合适的鞋袜,不可光脚。

二、护理1、生活起居:生活规律,起居有常,作息定时,充足睡眠。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顺时针按摩腹部以防便秘。便秘时切忌滥用泻药。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会,外出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忌烟酒。忌涉冷水;忌坐卧潮湿之地。2、糖尿病足的预防: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感觉减退,当发生破溃时很容易诱发糖尿病足;选择合适的鞋子,注意脚部的保暖,选用透气吸汗的纯羊毛和纯棉的袜子,尽量不要在室外赤脚行走;用温和的肥皂洗脚,水温不要超过35℃,脚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特别注意清洗脚趾间的皮肤,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双足未破溃处,可均匀涂抹硅霜或润肤乳保持皮肤滋润;洗澡时以温水为宜,切忌温度过高;注意防止四肢受伤;修剪指甲时不应剪得太短以免破溃,出现破溃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定期做足部检查。3、戒烟。4、不宜饮酒。5、中西药宜间隔30分钟以上服用。6、严格遵医嘱服药。外出时携带应急药物。7、如发现皮肤瘙痒、皮疹、喘憋、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或不适,及时就医。8、术后护理: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进行高蛋白饮食。保持切口周围皮肤干燥、床单位清洁、干燥。要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定期门诊换药治疗,切勿自己换药,预防感染。9、预防压疮和跌倒:卧床或者消瘦患者卧床时按时更换体位,家属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避免压疮。患者行走、如厕、沐浴、床椅转移、上下轮椅时注意安全,避免跌倒。10、心理护理: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焦躁,可通过语音、行动等方式,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家属应多陪伴患者,亲朋好友给予情感支持,病友间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提高认知,增强治疗信心。三、康复

糖尿病运动:1(餐后1小时),3(运动30分钟),5(每周至少活动5次),7(每次运动中脉搏不超过170-年龄),9(运动要长久、要坚持)。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低于20分钟的基础上,强调多样性及趣味性。例如:快步走、慢跑、广播体操、广场舞、游泳、骑自行车等。卧床患者可选择在床上能进行的活动,例如蹬自行车、甩腿、上肢运动、腿部按摩等。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多为餐后血糖增高,所以,运动应在餐后1~3小时内为宜,运动中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四、营养1、营养膳食,合理搭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糖尿病饮食治疗是所有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患者出院后也应每天在家定时、定量进餐,摄入规定量的主食、蛋白质类食物(瘦肉、蛋、奶制品、豆类制品等)、蔬菜、烹调油等,保证足够能量和各类营养素摄入,以促进创面愈合。切不可单纯为追求血糖值“正常”而盲目减少饮食量。如食欲低下、进食量较少,应在临床医师或营养医师指导下应用肠内营养制剂。2、 糖尿病足患者大多血糖控制不良,此时,不建议吃水果。如血糖确实控制良好,每日可食用100g含糖较低的水果,如柚子、木瓜、苹果、梨、桃、樱桃、葡萄、草莓、菠萝等,建议两餐之间食用。3、 严格控制精制糖的摄入,严禁食用白糖、糖果、巧克力等;根类蔬菜如:土豆、山药、芋头、藕,按照主食进食。4、贫血低蛋白患者多进食富含铁的食物:如牛肉、猪肉、羊肉、蛋类、动物肝脏、樱桃、木耳等。5、食欲不佳或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鸡蛋羹、粥、软面条、菜沫、豆腐等。流食:米汤、乳类、豆浆、菜汁、果汁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肠内营养制剂。

给“三高”患者的15条医嘱!每句话都能救命,请存好!

“三高不能吃什么?要注意什么?”

这恐怕是医生在门诊上,被“三高”朋友问到最多的问题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看一看,医生都有哪些医嘱!

高血压

1、要有好情绪

世界卫生组织做过一项调查,经常处于负面情绪的男性,患上高血压的概率是情绪舒畅男性的1.5倍,女性则是1.7倍。

情绪是健康的开关,当情绪出现波动时,血压自然也会随之升高,如果高到一定程度,那就相当危险了。①

2、口味轻一点

“口味重”是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之一。临床调查显示,90%高血压患者吃得太咸。高血压患者哪怕每天少吃1克盐,效果也将不逊于使用降压药。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吃得口味“轻”一点。每天4、5克盐足够了。

3、一定要早睡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只要高血压患者比平时能早睡1小时,第二天血压就会下降10mmhg,非常显著的控制效果。

所以,如果你有高血压,最好的办法是:早点睡觉。

4、喝好5杯水

补充足够的水分,能够稀释血液,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这五杯水要喝好:

①每天早晨起床时,应空腹喝1杯温水;

②早晨外出锻炼回家后,喝1杯水,以补充运动中流失的水分;

③下午,每超过1小时就适当喝点水;

④沐浴前后各喝1杯水;

⑤睡前喝一点水。

5、四个危险时段一定要警惕

高血压患者在四个危险时段一定要警惕:

①在屏气排便的时候

②应酬喝酒的时候

③每个星期一上班的时候

④秋冬换季的时候

这些都是血压容易升高的时间段,一定要格外注意。

高血糖

1、要少量多餐

糖友一定要控制饮食,坚持少量多餐!

①少量,可以让这顿饭以后的血糖不太高。

②多餐,下顿饭前没饿的时候就开始吃东西,不至于引起下顿餐前的低血糖。

这样血糖是比较稳定的,对身体是比较有利的。有的糖尿病人,血糖不好,分餐了以后,血糖就好了。

2、得了糖尿病也能吃水果

很多人患病后不敢碰水果,其实有些水果的含糖量比较低,可以适当吃。如香蕉含糖为20%,柚子、火龙果、柠檬等含糖量也较低。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不是一概排斥水果。但要注意,水果不要在进餐后马上吃,可在两餐之间进食,以免餐后血糖偏高。

3、运动是最省钱的降糖方法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运动,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结合肌力力量训练,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降糖效果。

①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像太极拳、慢跑、广场舞、快步走等。

②练哑铃、肌力训练带等抗阻运动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②

4、早晨测血糖最准

很多人会选择在下午测血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早晨血糖水平会明显高于下午,早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在下午可能会被认为是健康人。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般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8时取血。③

5、血糖按时查,并发症也得年年查

糖尿病是一种能侵害全身的慢性疾病。除了按时测血糖,也得按时(至少一年)查一次有无轻微的并发症,因为往往等到并发症症状明显就晚了。

常见并发症如下:

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足、骨质疏松等。

高血脂

1、胆固醇并非越低越好

国外的研究证实,如果血脂过低,肿瘤的发生率就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日常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太多或太少,都是不利于人们健康的。⑤

2、多吃鱼

有些人迷信吃“深海鱼油软胶囊”具有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的功效。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指出,鱼油并不是治疗心脏病的神奇药物,也并不能消除高脂饮食对身体的影响。与其吃鱼油,不如多吃鱼!⑥

3、改变做菜方式

做菜少放油,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少吃煎炸烤食品。

4、喝碗燕麦粥

燕麦不仅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还能带来饱腹感,对保护心脏,控制血脂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一定要戒酒

血脂高的人应当戒酒,如白酒、啤酒、果酒等均不能喝。因为酒精的最大危害是损害肝脏,饮酒能够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三酰甘油升高。而且酒中含有的乙醇会影响肝肾代谢。


参考文献:

①华西都市报《光吃馒头也可能高血压 降血压先要舒缓心理压力》

②健康时报《运动是最省钱的降糖方法》

③健康时报网《降糖之计在于晨》

④银川晚报《胖子瘦子都要应对高血脂》

⑤中青网《高血脂没症状就不用治?最经济实惠的降血脂方法》

⑥羊城晚报《与其吃鱼油,不如多吃鱼!》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