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15度(糖尿病15.6严重吗)

央广网 0
文章目录:

知否 |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吗?

央广网南京8月7日消息(记者顾炀威)水果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是真的吗?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李晨曦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糖尿病患者并不是绝对不能吃水果,而是要注意吃的水果品种,还有摄入量。

央广网:水果有哪些营养价值?

李晨曦:水果中含有众多对身体有益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A及多种B族维生素等)、矿物质(钾、镁等)、膳食纤维以及各种抗氧化物质等。维生素C参与机体内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维持免疫功能,促进铁吸收。维生素A不仅可以保护眼睛,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从而延缓衰老。维生素B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和镁,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可维持肌肉功能、神经功能、心脏功能、代谢功能以及骨骼健康。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可延缓糖分吸收,减少血糖波动。而抗氧化物质可减少因氧化应激造成的细胞损伤,对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和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央广网:糖尿病患者该如何有效控糖?

李晨曦:在糖尿病营养管理中,升糖指数(GlycemicIndex,简称GI)和血糖负荷(GlycemicLoad,简称GL)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GI表示食物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是衡量食物碳水化合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程度的有效指标。GI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升糖较快。

多数水果的GI值在55以下,属于低GI食物。即使通常人们认为很甜的水果,如西瓜、葡萄、香蕉等,GI值也低于米饭、馒头(米饭GI值90,馒头GI值88)等主食。GI值的高低只反映了食物升糖速度的快慢,而一种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是由它的GI值和该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共同决定的。所以除了GI值,我们还要考虑到底吃进去多少糖。用GI值乘以碳水化合物含量,才是对水果血糖反应的正确评价方法。这个指标叫做“血糖负荷(GL)”:GL=GI×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克)/100。

GL≥20,为高血糖负荷食物,对血糖影响较大;GL在11-19之间,为中血糖负荷食物;GL≤10,为低血糖负荷食物,对血糖影响较小。

以西瓜为例,西瓜的GI值为72,可利用的碳水含量为6.6克/100克,所以如果吃100克西瓜,对应的GL值只有不到5,属于低GL食物,因此对于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两餐之间进食100-200克西瓜通常是可以的,并不会引起血糖大的波动。

相反,有些食物(如山楂)尽管GI值并不算高,但因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进食较多同样会导致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不同水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GI值及GL值,并根据每餐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量来量化食用水果。

央广网:糖尿病患者能吃哪些水果?每天可以吃多少?

李晨曦: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至中等GI的水果,如樱桃、苹果、梨、橙子、草莓和柚子等,可以适量食用。然而,水果的摄入量应该根据个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一天中其他食物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来决定。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餐约15-20克的碳水化合物来自水果是合适的。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年版)》推荐,每天以摄入200-350克左右的新鲜水果为宜(大约是自己右手拳头大小)。

更熟的水果GI值通常更高,因此选择稍微硬一点、熟度低一点的水果可能对血糖控制更有益。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要避免果汁和干果。果汁和果干制作过程中,水果中有益的膳食纤维通常会被去除,水溶性维生素被破坏,而且糖分浓缩,易于快速吸收,导致血糖急剧升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15岁重度糖尿病少年刚好点儿又倒下了

这个春节,40 岁的尹红燕及其一家是在无比揪心中度过的。尹红燕的儿子刚刚打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场"生命保卫战",但又与重症肺炎的肺毛霉菌病进行殊死博弈,目前仍处于不断治疗和观察中。为了给儿子治病已经花了十六七万元,这些钱都是尹红燕东拼西凑四处筹借的。为了给儿子治病,她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但儿子目前仍需要大量的治疗费,她希望有人能帮帮她的儿子,让孩子可以早点好起来。

殊死博弈 重度糖尿病少年又染肺毛霉菌病

2023 年 11 月,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发生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希望广场儿童院区的病房里:一名 15 岁少年罹患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经过抢救和施治,病情缓解。据介绍,儿童糖尿病多属于 I 型糖尿病,常跟遗传因素有关,发病较急,来势凶猛,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少年名叫鹏鹏(化名),2020 年前后被确诊为" 1 型糖尿病"。入院前几天,鹏鹏可能因喝了饮料等甜品,晚餐前及睡前又未按时注射胰岛素,这才使得病情加重。起初,他开始发烧,后来突然视力模糊,于是家人赶紧把他送往医院诊治。

鹏鹏就是尹红燕的儿子。尹红燕今年 40 岁,家住甘井子区大连湾,她离异多年,独自抚养儿子。尹红燕说,儿子今年 15 周岁。2023 年 11 月,儿子因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治疗,虽然经过抢救病情缓解,但又检查出重症肺炎、肺毛霉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肺出血、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医生建议我们去北京,我们随后就到北京去医治。"尹红燕说。

坚强少年 配合治疗闯过"鬼门关"

在北京治疗期间,鹏鹏的病情又突然加重,身体不敢躺下,呼吸困难,睡觉只能近乎坐着睡。"孩子还咳血,喘不上来气,疼得直哭,脸憋得都变了色,我的眼泪都哭干了。"尹红燕说。儿子的肺毛霉菌病有嗜血管特性,死亡率高,可能随时发生大咯血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医院原本床位非常紧张,考虑到鹏鹏病情重,院方一有空床马上给我们安排了病床。"尹红燕说。鹏鹏的身体在遭受病魔侵袭,但坚强的他始终配合治疗,经医护人员几次抢救,再次闯过了"鬼门关"。

在北京治疗一个多月后,儿子发热、咳嗽次数减少,重症肺炎、肾功能不全等病情好转。"治疗的费用太高了,每天都是以万元为单位来计算的。"尹红燕说。没过几天,她身上带的钱就花光了。

尹红燕说,2023 年 12 月初,儿子出院回到了大连,2023 年 12 月 20 日,他们又回到北京进行复诊。今年 2 月 26 日,母子俩又将踏上去北京的治疗之路。

"儿子现在每天离不开药物维持,有一种药 3000 元仅够吃 6 天。后期治疗方案还没有给出,未来花费不止 20 万,高昂的治疗费用让我们全家束手无策 …… "尹红燕说。

陷入困境 妈妈双臂烧伤无法工作

尹红燕说,她离异有七八年时间,独自带着儿子生活,本来靠在工厂里做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平日靠着父母帮衬着过活。儿子的一场大病,把全家的生活全都打乱了。目前儿子治疗已经花了十六七万元了,这些钱,孩子的父亲出了一些,其他都是她和父母、弟弟东挪西借凑出来的,亲朋好友也都被她借了个遍。

就在儿子生病之前,2023 年 5 月,尹红燕因家中油锅起火,两只胳膊不同程度烧伤,直到现在伤情尚未恢复好,她的一只胳膊根本无法提起,每天晚上胳膊都剧痛。"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我因伤情本就无法再出去工作了,儿子又得了病!"尹红燕也不知道她还能怎么办。父母年迈,又无别的收入来源,前路一片迷茫。"现在我儿子正面临着治疗的瓶颈,不但缺时间、缺精力更缺钱,但我不想放弃。"尹红燕说。儿子在 ICU 病房里接受治疗时,用手机发信息求她:"妈妈,求你早点给我治好吧,我不想待在这里面了,我害怕!"那一个个字仿佛敲打在尹红燕的心上,她痛苦无助,儿子的短信她每看一遍就痛苦一遍。

新年心愿 希望儿子能平安健康

"孩子小小年纪就要经受病痛的煎熬,短短几天时间,好好的一个孩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那么阳光的少年,突然变得那么惶恐、焦虑、无助、坐立不安,作为母亲,我的心如刀割一般啊!"尹红燕说。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手中宝,如果可以,她宁愿孩子所遭受的痛苦加在自己身上,以此来换取儿子的平安健康。"今生没有太大的奢望,苦点累点我都不怕,只希望儿子能够挺过这一关,快点好起来。"尹红燕说。

就在尹红燕绝望之时,她儿子就读的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送上一份温暖。得知孩子的情况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金小河率先以个人名义资助 2000 元,儿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沈晴老师也以个人名义捐助,学校还组织了爱心募捐活动,全校师生纷纷解囊,短短一天就筹集善款 2 万多元。"真是雪中送炭,我无比感激,更无以回报。"尹红燕说。更令她感动的是,学校还帮她发起众筹捐助,更大程度上帮她解决燃眉之急。她感受到了这份厚重的爱心和凝聚着全校师生的美好祝福。"我本不想麻烦别人,可孩子等着钱救命!"尹红燕说。无奈之下,今年 1 月,她又发起众筹捐助,在求助留言中,她诚挚写道:不管捐多捐少,我代表我们一家人十分感谢您,捐助时请备注您的实名,您的恩情我们此生铭记!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记者刘坤

最年轻的“糖友”年仅15岁 !糖尿病患者为何逐渐年轻化……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曹璇绚)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对社会经济和医疗系统产生巨大负担。

今年的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1日至1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病程管理中心联合内分泌科专家推出“全病程管理•科学控糖”公益门诊,内分泌科与营养科专家现场教患者如何用生活方式医学科学控糖。

最年轻的“糖友”年仅15岁

李同学今年15岁,是这次义诊中年龄最小的“糖友”。他从小是个“小胖子”,2020年3月初,更是经常感到口渴,排尿增多,由于家中长辈也患有糖尿病,家长不放心就把他带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通过检测检验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陈慧玲教授对其一直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在此次义诊中,李同学特意找到陈慧玲教授复诊,经过前期治疗,复诊各项指标均正常。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胰岛素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属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常见于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但随着青少年肥胖发生率的增加,年轻人中2型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见。

近期研究表明,我国18~2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30~39岁之间是6.3%。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也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20至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逐渐年轻化

陈慧玲教授介绍,熬夜玩手机电脑、不规律饮食等,可能会影响内分泌激素的正常规律分泌。另外,日常缺少运动、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糖尿病。此外,近些年肥胖人口越来越多,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都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早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涉及遗传、肥胖和生活方式因素。对于成人,有因素之一的要提高警惕:年龄40岁及以上、超重与肥胖、高血压、患黑棘皮病、久坐人群、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有妊娠糖尿病史、出生体重≥4公斤的巨大儿生育史、正在接受调脂药物治疗、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有类固醇激素使用史、患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等。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如果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85百分位数,且合并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至少1项:妈妈怀孕时有糖尿病;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有糖尿病史;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即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陈慧玲教授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应当广泛开展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广大人群对于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参与度,倡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目前虽然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对于糖尿病前期以及病程比较短、胰岛功能比较好、胰岛自身抗体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可以达到糖尿病缓解状态,即不用药物,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至少3个月及以上。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小贴士】

糖尿病患者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长期的管理和自我控制。自我健康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遵循医嘱,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应该制定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确保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保持科学的生活节律。过度劳累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因此工作和休息应该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包括定期监测血糖、合理用药、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同时,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饮食是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患者应该控制每日的饮食摄入量,遵循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避免暴饮暴食,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此外,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合理控制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并保持身体健康。

适量运动,提高身体素质:适量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病情恢复。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竞赛和过度运动。长期坚持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并保持身体健康。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充足睡眠:良好的作息时间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的工作时间和日常活动量应该保持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环境。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和睡眠时间,有助于减轻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控制体重,减少肥胖风险:体重控制是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过度肥胖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保持积极心态,减轻心理压力: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疾病,患者需要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对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可通过倾诉、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患者应主动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