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引流条(糖尿病引流管)

医学教育网 0
文章目录:

这些外科换药经验总结大全,你记住了吗?

换药是外科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看似简单,确有很多讲究,恰到好处的换药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以下总结了换药技巧供大家参考。

换药原则是:无菌。清洁。清除失活坏死、组织。保持、促进肉芽生长。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至于生理盐水一般用在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葡萄糖和胰岛素合用有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

而高渗盐水可能有抑制肉芽生长的作用

首先我讲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不过上述这两种因为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开放创口不能应用。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希望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和有的讲蜂蜜的作用一样。

还有局部放庆大霉素针等主要是已经感染的创口。

谈不上是原则吧。就像以前还有用新洁而灭一样。可能对碘伏的效力不是很有信心的缘故。紧要关头还是要应用碘酒、酒精的。

1、外科换药首先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遵守。

2、什么时候该用酒精,什么时候该用凡士林纱条,这都是有学问的。必须熟悉生理盐水,酒精,碘伏,黄纱条以及凡士林纱条的作用机制,这样在处理不同的伤口时就可以适当选择。

3、敷料的选择。有些人喜欢用大量的敷料,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无菌状态;也有些人只用少数几层,认为可以节约成本。其实敷料多选少选都是不合适的。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这得从伤口的生长说起,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为什么有些人后期总是不见创口角质层愈合,我想与上面这个有关系的。

要记住:我们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两个提供。

即:1、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

2、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

换药的目的主要是: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3,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有时单纯冲洗要做到清洁创面比较难,可以采用“泡澡”的方法,虽然文献上报道有使感染扩散的可能,但我觉得多更换几次“洗澡水”感染扩散的可能几乎不可能。

研究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化脓创口的处理。一般如果创口化脓有脓液流出或可触及波动感,就要及时敞开引流,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它会吸收,引流是最好的方法,敞开以后须尽量将创口里的坏死组织彻底清楚,如果一次性无法全部清处,可以在以后的换药时逐步清除。然后填赛稀释的PVP-I纱条,充分引流,不宜填赛过紧影响血供且不利引流。当然也可以用生理盐水纱条。或者外敷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等。

我们 一期闭合创口 用酒精 和 强力消毒碘开放创口 用生理盐水 和 强力消毒碘高渗盐水 用在 创面 水肿 较重时用葡萄糖和胰岛素 多用在 创面 营养 不良 生长较慢时用换药原则 1无菌 2 保护创面 3促进生长换药的时候可以适当刮除表面的水肿或欠新鲜的肉芽,再用糜蛋白酶湿敷,这样可以促进局部组织愈合感染伤口或者术后脂肪液化伤口,应及时间断拆线引流,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后,用手将伤口内脓汁尽量挤出,并用20ml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轻者)或万古霉素(重者)去掉针头直接钝性扎引流口直接冲洗并回抽冲洗液。可不放纱布引流条,一般两三次就可去除感染、封口。

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我们的经验是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 药敏,加强换药。若培养阳性就是感染喽。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我们为了缩短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即可。我们做了对照,明显缩短了时间。

谈谈下肢脉管炎截肢术后,切口不愈合在换药方面的一点体会:一般这样的患者由于皮肤血运情况很差,虽然疼痛、坏死的肢体被截掉,但截肢后的切口仍是很难愈合,而且常易伴发感染!

这样的切口换药是很重要的,首先换药时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果化脓,一定要马上剪开化脓处的缝线,去除坏死组织,敞开切口,通畅引流,一般放一个小引流条就可!

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

开放性创口换药时最好不要让酒精渗入伤口,酒精对伤口的愈合不利(这是我实习时我那博士代教的观点)

另碘2酒3是经典的骨科消毒方法,刚到骨科时我们领导要求我们新人门诊清创时必须严格遵守。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我们这用松节油洗去油渍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高(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

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也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1.酒精:褥疮防护(50%的)、皮肤及器械消毒(70%的)

2.双氧水(3%):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3.庆大霉素溶液(0.2-0.5%):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4.盐水(0.9%):创口的洗涤湿敷。

5.呋喃西林(0.02%)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6.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7.红汞(2%):皮肤黏膜的消毒,乡下还在使用。

8.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9.醋酸(0.5-2%):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0.洗必太(0.05%):创面、伤口冲洗。

11.硫酸镁(50%)溶液: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局部湿热敷。

12.硼酸软膏(5%):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

13.创可贴:贴于小伤口。

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可以QD,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很重要!),髓腔内可以放置(油)纱条。我的经验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不过,有时可能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 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 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用酒精换药可要挨骂了;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

关于油纱条使用 1.用于脓肿切开后起到引流作用,同时对刚切开的脓肿有压迫止血作用。2它可以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利于肉芽生长。3它的更换周期视伤口情况而定,如伤口渗出较多应每日更换,渗出少可视情况定 .4植皮区打包固定的应5——7天更换第一次,以后视情况定 .5油纱条与伤口不沾从而保护生长不牢的皮片不被揭掉。

总结:换药: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

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原则: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一、换药前准备1. 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齐全,如配置伤面涂用的抗生素溶液,扩创所需的局部麻醉药刀片,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等。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2. 无菌准备:一般换药要求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作后半小时进行,最好能在换药室换药。戴好口罩帽子,把患者请到换药室,观察伤口情况(揭开纱布要顺着伤口方向揭,垂直揭开易使伤口再裂开),评估需要的器械,和敷料的数量,种类,然后去洗手后,准备换药的物品。一般需要两个无菌弯盘,两把镊子,酒精棉球等,夹拿器械时,镊子一定要头朝下,不可以翘起来,夹顺序先夹镊子,放弯盘中间,夹纱布盖在上面,碘酒,酒精分放在弯盘两边,先夹碘酒棉球后夹酒精棉球(如果先夹酒精,残存镊子的酒精夹碘酒棉球就稀释了碘酒,影响消毒效果)。

3. 操作:手取外辅料,再用镊子取内层,若粘住用盐水棉球湿润后揭开。两把镊子,一把接触皮肤,一把接触辅料(两把始终不要碰触)。消毒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然后(清洁的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酒精两遍以上,范围要超过盖的纱布。盖纱布光面朝下,盖八层纱布以上(一般一块纱布块四层)。粘胶布要顺皮纹方向且垂直纱布粘,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中间一条。最后洗手(保护自己)。

4. 顺序:先干净后污染,先简单后复杂。一个病人多个伤口也是如此。

二、换药频率原则上辅料湿透即应换药1.一般伤口 :首次24h内,以后每2-3天/次;2.特殊伤口:乳房术后,3-5天/次;3.植皮术后:7-9天/次;4.消化道瘘:2-3天/次;5.夏天,每天换,敷酒精纱;三、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敷料除了保护创口不受外界污染的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引流作用,所以换药时应保证敷料与创口紧密贴附,尤其是在创口较周围低凹的时候。

四、常用敷料选择1.酒精:褥疮防护(50%的)、皮肤及器械消毒(70%的)。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了,一般选用碘伏。经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二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2、碘伏: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不过也有适用范围,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不好,创面过大也不宜应用。有些医院已经淘汰碘酒,因为过敏反应多,需要脱碘,有腐蚀作用。来自医学教育网微信号med66_cdel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3. 生理盐水(0.9%):创口的洗涤湿敷。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注和湿化,因为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4. 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

5. 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6. 双氧水(3%):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7. 庆大霉素溶液(0.2-0.5%):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8. 呋喃西林(0.02%)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9. 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10.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11. 红汞(2%):皮肤黏膜的消毒,皮肤檫伤红汞最好,涂上后十几分钟就干燥不用包扎12. 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13. 醋酸(0.5-2%):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4. 洗必太(0.05%):创面、伤口冲洗。

15. 利凡诺:收缩创口效果最好(直接湿覆)。

16. 硫酸镁(50%)溶液: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局部湿热敷。

17. 硼酸软膏(5%):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用硼酸溶液湿覆去腐直到肉芽新鲜。 使用生肌散粉末可以促进肉芽生长。

18. 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19. 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五、常见伤口的处理1. 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 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4. 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

5. 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 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经验方法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7. 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的患者换药遵循的是首先碘伏消毒(同时清理切除坏死组织),其次使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呋喃西林填塞覆盖创面。等待其肉芽生长,行游离皮瓣覆盖。

8. 切口的脂肪液化: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此时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 药敏,加强换药。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

9. 久溃不愈的伤口,要采用中药换药。中医换药有其独到之处,但通常没有什么无菌观念。例如: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 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 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10.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我们这用松节油洗去油渍。

11. 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膏(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12.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也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六、注意事项1. 无菌一期伤口换药一般在24小时、72小时常规观察局部肿胀渗出情况。

2. 开放伤术后争取24、48、72小时连续三天换药,特别注意容易出现血肿或引流情况及时排除险情比较关键。

3. 骨科创面较多见感染创面就是皮肤坏死、褥疮创面,高渗盐水一般在某一时期,用在感染重、渗出较多的创面,可以快速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减少渗出。

4. 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

5. 对于大面积创面,首先注意清创,对于已经坏死的组织包括坏死的肌腱及血管组织不要姑息,争取在几次换药中,界线一旦明显则果断切除。勉强留下,只会延缓肉芽生长,甚至造成感染。

6. 对于已清除大部分坏死组织的创口,要注意爱护肉芽的生长,肉芽组织本身有抗感染的能力,如果没有明显渗出,则不要用抗生素或其他药水换药,只用碘伏消毒创缘皮肤,用湿盐水纱布覆盖即可。

7. 油纱条不要放到创面上,应该在盐水纱布上,防止盐水过快的挥发。

8. 有感染的创面注意先做一个细菌培养+药敏再换药,以免以后被动。

换药常用药品1.盐水有增进肉芽组织营养及吸附刨面分泌物的作用,对肉芽组织无不良刺激。等渗盐水棉球及纱布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充填脓腔;等渗盐水溶液用于冲洗创腔;3%~10%盐水具有较强脱水作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

2.3%双氧水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用于冲洗外伤伤口、***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3.0.02%高锰酸钾溶液分解释放氧缓慢,但作用持久,具有清洁,除臭,防腐和杀菌作用。用于洗涤腐烂恶臭、感染的伤口,尤其适用于疑有厌氧菌感染、肛门和会阴部伤口。临床上常采用1:5000溶液进行湿敷。

4.0.1%雷佛奴尔<黄纱条>、0.02%呋喃西林溶液有抗菌和杀菌作用。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

5.攸琐(漂白粉、硼酸)溶液具有杀菌,防腐除臭,溶解坏死组织的作用。用于脓液及腐死组织多、恶臭的伤口清洗和湿敷。本制剂应密闭避光保存,不能久置,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大面积伤口不宜应用,以免吸收过多氯离子。

6.聚乙烯吡酮碘(PVP-I)

为新型杀菌剂,对细菌、真菌、芽胞均有效。0.05%~0.15%溶液用于粘膜、创面、脓腔冲洗;1%溶液用于敷盖无菌切口;1%~2%溶液用于湿敷感染创面,最适用于慢性下肢溃疡和癌性溃疡。

7.抗生素溶液常用有0.5%新霉素溶液、0.16%庆大霉素、0.5%金霉素、2%杆菌肽、2%~5%春雷霉素等溶液,用于等待二期缝合的污染伤口、较大创面(如烧伤)植皮前的创面湿敷,敷料应每日更换1次。氯霉素滴丸直接植入感染创面,每lcm21粒,每日1次。

8.1%~2%苯氧乙醇溶液对绿脓杆菌具有杀菌作用,效果最好,采用创面连续湿敷。

9.0.01%~0.05%新洁尔灭和0.02%洗必太溶液田于伤口清洁,后者灌洗切口优于前者。

10.10%大蒜溶液具有杀菌和增强组织细胞吞噬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效果较好。

11.2%~4%甲紫(龙胆紫)溶液具有杀菌及收敛作用。用于表浅皮肤或粘膜溃疡的消毒,并促进结痴愈合。

12.纯石炭酸溶液具有腐蚀、杀菌作用。用纯石炭酸溶液棉签烧灼肛裂和慢性窦道,使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坏死脱落以促进愈合。用后需用酒精棉签擦拭以中和之,再用等渗盐水棉签擦拭。

13.10%~20%硝酸银溶液用于烧灼肛裂、慢性窦道和腐蚀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用后需用等渗盐水棉签擦拭。

14.油剂纱布具有引流、保护创面、敷料不易干燥以及延长换药时间等作用。创面分泌物少者,可2~3天更换一次。常用有:①凡士林纱布;②鱼肝油纱布:具有营养和促进肉芽、上皮生长等作用,用于愈合缓慢的伤口。

15.粉剂、软膏类(1)碘仿纱条:具有抗茵、防腐、收敛、去臭和促进肉芽生长的作用。用于有腺体分泌的慢性窦道,如肛瘘、结核病灶清除后的伤口。碘仿有毒性,不宜长期使用;(2)10%~20%鱼石脂软膏:有消炎退肿作用,用于早期脓肿;(3)10%氧化锌软膏:涂于皮肤表面,有保护皮肤免受分泌物侵蚀的作用,常用于肠瘘、胆瘘等四周的皮肤;(4)链霉素软膏:涂于纱布上外敷,用于结核性伤口;(5)2%聚乙烯吡酮碘软膏:用于治疗烧伤、慢性溃疡,疗效满意;(6)百多帮软膏:用于感染性创面。

16.中药类如红油膏、生肌散、生肌玉红膏、紫花烧伤膏、湿润烧伤膏、大青膏等,具有止痛、拔毒生肌、排脓去腐等作用。

碘酒、酒精只能用在表皮完整的地方。而碘伏不适合用在皮脂丰富的地方。葡萄糖加胰岛素是为创面肉芽提供营养,高渗盐水则有使水肿肉芽脱水的作用,生理盐水只是起到湿敷的作用,肉芽生长过旺高出皮面则要用硝酸银之类的腐蚀。肉芽生长很好时可用凡士林纱布保护。

换药的原则是要明确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对于用什么换药则需根据伤口情况定。

1.碘酒+酒精脱碘——-消毒剂2.凡士林纱布——-抗炎作用稍弱,但促进肉芽生长3.碘伏——-深浅皆可,性质湿润4.优琐——-防腐5.高渗葡萄糖+胰岛素+(促生长因子)——-糖尿病患者的难愈创口。

6.高渗盐——-减轻肉芽水肿7.庆大霉素针——-感染的创口;骨髓炎8.新洁而灭或双氧水或甲硝唑——-冲洗覆盖都可用,抗厌氧9.抗生素粉剂(头孢等)——-根据药敏实验10.云南白药(胶囊)——-祖国医学11.蜂蜜,白砂糖——-偏方12.SD-ag,SD-zn——-收敛13.黑药膏拔疥疮——-中药配方14神经血管肌腱外露——-忌用刺激性药物15.紫草油纱条——-去腐声肌16.凡士林纱条——-可作为其他药物的载体,油性(可隔开手指脚趾,隔开血痂,防相邻创面粘和至一起)

17.碘酒+庆大霉素——-可用于褥疮18.红霉素软膏等——-表皮破损涂抹,无须包扎19.骨髓炎洗剂等处理过渗出多的伤口——-干敷料,患肢抬高20.需切开时就切开,拆线缝针靠经验。

21.注意换药后患者有无不适——-有无药物引起的疼痛;有无切口脑脊液持续外漏;有无伤口持续渗血;有无引起关节脱位或对固定造成影想临床中还有种情况,就是创口周围湿疹样变,皮肤红红的,有疹子,易破溃。起初我们用了各种方法换药,如碘伏纱布、凡士林纱布、红霉素眼膏等,怎么都换不好。最后盐水棉球轻擦后,干纱布覆盖,很快就好转了。原因不明!

对于一些窦道,换药可使用白砂糖,不要太讲究无菌操作,通常都能换好。然而有些跟关节相通的窦道,迁延难愈,我的方法是刮除窦道中老化的肉芽,使其渗血,然后在窦道途径的部位使用棉球等衬垫,加压包扎,使窦道合拢,一周不要换药,要点是始终保持一定压力,相信打开时,你会激动的跳起来的。

治疗骨外露的秘方:1、蛋黄油:熟蛋黄100个,铁锅文火烤出油,纱布过滤。

2、紫草、当归、红花、地榆各10克,香油250克,浸泡3到5天,天气热,时间短些。

文火煎至中药变黑漂浮,纱布过滤2次。60度时放入蛋黄油,凡士林调匀至膏状,高压消毒备用。(有时没有用高压消毒)骨外露大于2x2cm时,用骨钻打孔至骨内出血,外敷三层,首次4日后换药,以后隔日换药。换药不要太勤,可以参考美宝。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治疗依据。

看完后别忘记分享哦,传递健康知识,

功德无量,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众号:med66_cdel

公众投稿邮箱:820833742@qq.com

微针贴片,刺出健康!做糖尿病的“智能监护人”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点击右上方“关注”,准时接收每日精彩内容推送。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并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心血管和神经退化等)。持续的血糖监测为加强糖尿病管理,及时了解血糖水平波动情况来调整诊治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依靠扎手指采血测量血糖,和服用口服降糖药或人工注射胰岛素来调节高血糖。这些传统的采样和注射方法通常伴随着疼痛、操作不便并存在潜在感染的风险,不能持续跟踪血糖波动和及时调节糖尿病。

利用微针系统在糖尿病的持续和实时监测方面有着巨大的前景,其可在不触及痛点的情况下到达真皮,并且可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可利用微针同步连续监测葡萄糖、钾离子和钠离子等多种生化指标,更有利于深入理解糖尿病的发展机制,指导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预防。以血糖的监测为例,这类基于微针的诊疗系统一般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传感器的Au工作电极上,在皮下葡萄糖的存在下,工作电极上的酶促反应产生H2O2,从而产生电流信号响应,从而间接监测血糖浓度。

本期EFL将带领大家一起来研究用于糖尿病监测的微针贴片的构建方法以及相关前沿研究,并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包括具有代表性的8篇用于监测糖尿病、控血糖的微针贴片设计的相关文献。

图片来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70044

一、研究进展

1. Science Advances(IF=14.957):受咀嚼系统启发的微针诊疗平台,以实现糖尿病的智能化管理;2022.12.14

糖尿病治疗集成系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来调节糖尿病,但在准确性、长期监测和微创性方面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受动物咀嚼系统的特点和功能的启发,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智能精确管理糖尿病的仿生微针治疗平台(MNTP)。其由微型电路支持,该电路使用微针阵列按需穿透皮肤,提取间质液体(ISF)以同时检测葡萄糖和生理离子,以及实现皮下胰岛素输送。此外,利用混合碳纳米材料功能化的内置表皮传感器并提取间质流体也使得在富氧环境中进行检测成为功能,这一特点解决了植入电极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和体内“缺氧”问题。研究显示,MNTP能够准确检测葡萄糖和离子,并输送胰岛素以调节高血糖。

图1 仿生微针治疗平台(MNTP)的构建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o6900

2. Science Advances(IF=14.957):智能双激素闭路控糖透皮微针贴片;2022.11.30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胰腺动态平衡分泌,在调节血糖水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已开发了不同的葡萄糖反应型胰岛素输送系统,但由于潜在的低血糖风险,缺乏自我调节的胰高血糖素释放模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提出一种经皮聚合物微针贴片,用于葡萄糖反应闭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输送,以实现血糖调节,并将低血糖风险降至最低。葡萄糖反应型苯硼酸单元可以与葡萄糖结合,可逆地将微针内整个聚合物基质的净电荷从正电荷转移到负电荷。因此,带负电荷的胰岛素和带正电荷的胰高血糖素类似物从贴片中释放的比例可以随着血糖水平的波动而动态调节,实现血糖稳态。在化学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小鼠和小型猪模型中,该微针贴片对血糖水平表现出严格的长期调节(小型猪>24小时)。

图2 葡萄糖响应型双激素微针贴片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d3197

3. ACS Nano(IF=18.027):葡萄糖转运体介导胰岛素传递的微针贴片;2022.11.02

葡萄糖反应型胰岛素输送系统显示出改善Ⅰ型和晚期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巨大潜力。本研究报道了一种葡萄糖反应型胰岛素递送微针贴片,该贴片通过从红细胞分离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分子控制葡萄糖胺修饰的胰岛素的释放,即只有在葡萄糖浓度高的时候,葡萄糖会和葡萄糖胺修饰的胰岛素选择性的竞争葡萄糖转运体上位点,达到控制释放葡萄糖胺修饰的胰岛素目的。并且为了便于给药,将与葡萄糖胰岛素结合的红细胞囊泡(红细胞胰岛素囊泡)装入由交联透明质酸(HA)制成的微针(MN)阵列贴片的尖端,用于葡萄糖反应性胰岛素释放。只需要将微针阵列贴贴于皮肤,既可以达到控制胰岛素的给药。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这种基于葡萄糖转运体的智能胰岛素贴片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而不引起小鼠低血糖的问题。证明了该阵列对胰岛素的释放和血糖控制的有效性。

图3 葡萄糖反应型胰岛素输送系统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05687

4. Advanced Sciences(IF=17.521):葡萄糖响应型胰高血糖素微针阵列贴片,用于低血糖无创治疗;2022.08.11

一种可安全、无创、血糖敏感的方式提供胰高血糖素补充剂的微型设备,是避免日常糖尿病治疗中因胰岛素过量而导致致命低血糖的理想设备。然而,生物医学材料或设备的模具辅助微加工通常需要高分辨率激光烧蚀来缩小结构设计。此外,大多数用于制造装置的聚合物给药材料在水环境中是可溶解或变形的,这限制了形状固定后基于洗涤的清洗和纯化程序。本研究利用3D打印辅助模具铸造的设计灵活性,提出一种收缩微加工方法,允许后续清洗程序去除聚合过程中的有毒单体残留物。构建的葡萄糖敏感透皮胰高血糖素微针贴片,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在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显示,该透皮贴片可以逆转低血糖的发生,同时降低治疗期间单体残留诱导刺激的风险。

图4 3D打印辅助构建微针的流程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203274

5.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IF=8.006): 3D打印集成微针生物传感设备持续监测糖尿病;2021.09.29

无痛和持续性的监测间质葡萄糖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方法。本研究展示了一种集成微针生物传感装置用于对糖尿病的持续监测。该装置采用3D打印、微加工工艺、电镀工艺和酶固定化工艺。将该传感器插入小鼠皮肤真皮层,可有效准确监测正常或患有糖尿病小鼠的皮下葡萄糖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与商业血糖仪的检测结果水平相当。该研究有望为糖尿病的连续监测和治疗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皮下电子设备的基础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图5 基于微针的生物传感器整体方案及材料表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378-021-00302-w

6. Advanced Sciences(IF=17.521):基于介孔微针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的全集成闭环系统;2021.06.03

一种能够微创跟踪血糖、智能治疗糖尿病的闭环系统是现代医学的巨大需求,但实现起来仍然具有挑战性。微针技术最近已成为强大的透皮应用工具,具有固有的无痛性和生物安全性。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微创微针平台的完全集成式可穿戴闭环系统(IWCS),用于糖尿病的原位传感和治疗。IWCS由三个连接模块组成:1)介孔微针反向离子电泳葡萄糖传感器;2)柔性印制电路板作为集成和控制;3)微针离子输注胰岛素输送组件。介孔微针作为关键成分,可无痛穿透角质层,实现皮下物质交换。与离子导入的耦合显著提高了葡萄糖提取和胰岛素输送,并实现了电控制。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IWCS可准确监测血糖波动,并响应性地输送胰岛素调节高血糖。无痛微针和可穿戴设计使IWCS成为改善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极有前途的平台。

图6 基于介孔微针离子泳血糖诊疗一体化系统的示意图与样机图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100827

7.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IF=11.467):胰岛素原靶向局部免疫细胞的微针疗法;2020.02.19

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SI)已被提出作为1型糖尿病(T1D)的替代治疗策略。ASI旨在诱导一种调节性而非刺激性的免疫反应,以减少或防止自身免疫介导的β细胞破坏,从而保持内源性胰岛素的产生。本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完整胰岛素原(Proinsulin, PI)蛋白涂层微针,能够将PI蛋白递送到皮肤的表层中,从而刺激局部的免疫反应。PI蛋白是由86个氨基酸构成的胰岛素前体,该蛋白中的多个表位为ASI提供了治疗潜力,可同时产生对一系列表位的耐受性,可用于治疗更多的Ⅰ型糖尿病患者。

图7 PI涂层微针靶向引流淋巴结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conrel.2020.02.031

8. Nature Nanotechnology(IF=40.523): 石墨烯基电化学装置-用于糖尿病监测和治疗的热响应微针;2016.03.21

石墨烯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导电性、柔韧性和光学透明度,是一种应用于微电子和宏观电子的多功能材料。然而,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的石墨烯电化学活性缺陷密度低,限制了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展示了一种由加热器、温度、湿度、葡萄糖和pH传感器以及可被热激活以经皮输送药物的聚合物微针。研究表明,石墨烯混合设备阵列不仅能够结合汗液控制层监测基于汗液的葡萄糖和pH值,而且还可以通过生物可吸收温度响应微针控制经皮给药。此外,用于在低血糖条件下检测震颤和在药物输送引起的热驱动期间监测皮肤温度的集成传感器可以分别进一步帮助防止药物过量和低温烧伤。

图8 石墨烯掺杂电化学装置和热响应药物递送微针的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nano.2016.38

二、总结

综上,各类非植入式或溶解型的微针诊疗一体化平台已被开发出应用于构建微创跟踪血糖、智能治疗糖尿病的闭环系统。其中,用于感知血糖浓度的各类传感器或者释药微针性能的稳定性和耐受性是该类系统需要着重考量的两点。研究者可在该类微针诊疗一体化系统的构建中选择性使用3D打印、微加工、电镀和酶固定化等工艺,优化传感器设计,以实现糖尿病的连续、稳定性治疗。

了解更多

关注“EngineeringForLife”,了解更多前沿科研资讯~

糖尿病足病,换药很步骤很重要

某男,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先后于9个月、4个月前就诊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足病等。经创面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后,予以抗生素抗感染,配合局部清创换药治疗,病情好转。当然前提是该患者创面供血较好,可以满足肉芽生长;如果创面属肢体最远端,供给肢体最远端的动脉闭塞,比如足趾动脉闭塞,治愈几率就很低。目前的介入技术,仍无法探及足趾动脉,无法扩张趾动脉以恢复足趾供血,当然截趾率就比较高。

据介绍,足部慢性创面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往往是挛缩或增生的,特别是受力部位,大部分糖足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加上局部组织挛缩,或外部受力压迫血管,就会造成创面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并增加创面渗出;创面内是肉芽组织,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久不愈合,增加了再次感染的风险。因此,创面敷料的选择及包扎时的松紧都要适宜,从而给肉芽生长留有空间,尤其是窦道放引流条时,敷料的湿度及松紧度也要适宜。要完成这些操作,临床大夫的专业经验和特色医疗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

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二病区主治医师张富国指出,糖尿病足换药,一定要分清糖尿病足的类型。已经坏疽或动脉闭塞(如趾动脉闭塞)的情况截趾风险非常高,大多数患者很难接受,但目前足趾血管重建难度较大,创面供血要能满足肉芽生长,这是专业诊疗的基础。

其具体操作步骤为——第1步:如果是无菌性小创伤,简单清洗伤口后换药包扎即可;如果创伤比较严重,首先要清理创口,将已经溃烂的组织剥离。

第2步:湿敷创面,使用比较温和的药物简单贴敷于创面。

第3步:将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外敷于伤口处且覆盖消毒纱布。

此外,如果创面出现脓肿应当尽快切开脓肿进行引流,冲洗创面,必要时也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使用药物前应当征询医生的意见。

最后,换药的频率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决定,应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太糖二病区张富国医师强调,糖尿病足创面换药有两大目的:一是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感染;二是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有利于愈合、生长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在换药时,要特别观察伤口的变化,及时对不利于健康组织生长的组织进行有效清除,以保持创面清洁,促进新生肉芽的生长。在伤口清理之后,需要敷制药物,其操作要点是:保证创面和药物的充分接触,并留有肉芽生长空间,避免形成用药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