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老藏医(藏医 糖尿病)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0
文章目录:

藏文科普 | 藏医:降糖有妙招

原创 江华

人体器官的形象比喻和物质的计量

藏医:降糖有妙招

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在糖尿病的早、中期,单用藏药治疗即可取得理想效果,控制疾病进展,甚至部分患者血糖正常后,停药数年未见复发。除了藏药治疗外,饮食疗法在藏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藏医倡导的饮食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减少淀粉类食物如大米饭、面包、面条、馒头、饼干(包括“无糖”饼干,虽然“无糖”但淀粉是其主要原料)、青稞面、土豆(洋芋)、红薯(红苕)、糌粑等的摄入量,因这类食物所含的高淀粉将在体内分解成葡萄糖,如过量摄入对于高血糖病人可谓“雪上加霜”而加重病情。增加各类蔬菜、木耳、菌类的摄入。牛奶、酸奶、豆类制品(豆腐、豆干、豆浆等)含有优质蛋白,可放心食用。但食用时不能加糖。

(2)禁食甜食、糖果及含糖饮料。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柚、橘子、广柑、核桃等可适量食用,而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梨、西瓜等则要少吃或禁食。

(3)各种动物肉(猪肉、牛肉、羊肉)可少量食用, 但应控制肥肉的摄入。合理的食用比例是“肥二瘦八”;鱼肉、兔肉为优质蛋白,可适量食用。

(4)减少晚餐的摄入量,建议食用低油、少盐、少淀粉类食品、少量含蛋白类食物(瘦肉、奶等)、多蔬菜以及清淡的晚餐。

(5)禁酒戒烟,因为酒中乙醇可在肝脏中合成脂类继而分解成葡萄糖以及产生酮酸等代谢产物,故饮酒不仅增高血糖,还可诱发糖尿病人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烟中尼古丁可抑制胰岛素功能,从而加重糖尿病症状。

另外,起居疗法也是藏医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糖尿病的总体病机为体内的“培根”过盛,病性总体偏于寒凉、黏腻、重钝。因此,需要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持之以恒,活动量和强度应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居处环境宜干燥、温暖、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症属“培根”型和“隆”型的患者在天气寒冷时尤其要注意保暖,多晒太阳;“赤巴”型患者在天气炎热时应居处凉爽环境,避免太阳暴晒和中暑。除久病体质虚弱者外,患糖尿病的朋友们应尽量不在白天睡觉,以免加重“培根”的蓄积。情志方面,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多和知心朋友聊天,亦有助于病情的稳定。


《知识就是力量(汉藏文)》简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藏族群众科学素质服务,特别是向广大藏族青少年播种科学种子,启迪科学智慧,点燃科学梦想。

集体“违背祖训”的神医们,到底是什么来路?

记者 | 马越

编辑 | 许悦

“我翻来覆去地思想斗争一个月,最终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祖传的秘方无偿奉献出来,让药厂批量生产,这样就算我不在了,这个秘方还能继续救人。”

在一个名为《神医宇宙》的网络视频中,30多个“神医”,要么穿着民族服装,要么以业内德高望重老专家身份出现,一本正经地念着上述高度雷同的台词。

所谓的“神医宇宙”,其实是地方电视台虚假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演员。在2017-2019年期间,这些虚假广告成为了B站鬼畜区的热门素材,被网友用调侃、恶搞的方式解构。这次“神医宇宙”的再度走红,是有人将B站up主“薄凉少年呀”在2020年3月制作的视频搬运到了抖音,再流传到了微博,逐渐引发了破圈效应的讨论。

如果你集中观看这些广告,会发现明显的套路——“神医”们有不同的身份,但都是家中数代行医,为了广大老百姓,经过一个月(或者半个月)的思想斗争,最终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指将祖传秘方交给工厂批量生产)。而他们或是老中医,或是蒙医,又或者是苗医、藏医,所擅长治疗的疾病从风湿、心脑血管疾病,到高血压、糖尿病,再到哮喘无一不包。

其中最为明显的破绽,则是演员变换不同身份扮演神医专家。其实早在2017年,一个叫“刘洪滨”的老太太就被曝光:3年时间里,这名“专家”以9个不同身份出现在吉林、黑龙江、河南、西藏等多个省级电视台的养生访谈类节目里,推荐的“药品”也五花八门,什么“苗仙咳喘方”“天山雪莲”“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

被B站网友们集体揭穿的,还有更多伪神医们,比如“雄氏老方”的皇室御医后代雄凤山;草原老蒙医、民间治喘蒙医王、丹神定喘传承人,被当地人称“大善人”的乌仁吉;维医大师、三神定喘传承人阿古力等等。

这些伪神医们,卖得到底是什么药?

界面新闻记者试图从B站、百度贴吧等各种网络素材中,整理出一份“神医与他们代言的药品”名单。

其中打着中医中药旗号的有:“雄凤山”雄氏老方风湿骨康片;“霍一手”霍一手灵耳贴;“刘一手”藏红花大膏药;“刘一毛”长白山欣古捷胶囊;“海一毛”海一毛明目贴;“丁三怪”拔喘膏;“郑三毛”郑三毛前列贴;“周恩起”御生堂壮腰老方;“刘洪斌”:唐通5.0;“张文荣”张氏心脑方;“刘伟”毛根生;“王志今”九千堂化糖老方;“方继红”老根生发汤、36味帝皇养肾丸;“李炽明”一子三叶茶;“袁世平”三联刻棠;“郑国清”苦瓜桑叶片;“唐炳坤”五七降糖药;“郭永洁”仙灵地黄补肾汤;“曲大夫”曲大夫前列腺贴。

打着苗医旗号的有:“刘洪斌”药王风痛方 、苗祖定喘方;“黎凤山”苗祖圣方;“王玲”王氏定喘方;“苗老八”苗仙咳喘方。

打着蒙医旗号的有:“乌仁吉”丹神定喘;“乌仁奇”蒙宝二十五味;“乌仁迪”圣丹定喘 ;“乌恩奇”定喘1号;“阿南吉”蒙药亿列康;“格尔泰”欣沸三宝汤;“刘洪斌”蒙药心脑方;“达日吉”蒙丹抗拴;“吴志强”蒙药定喘方。

还有打着藏医旗号的“索朗次仁”藏福康;“金哈达”通心降压方。甚至还有打着维医旗号的“阿古力”三神定喘。

这些药是真的吗?界面新闻记者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发现,上述产品没有一个有药品登记备案。这也意味着,它们是妥妥的“三无产品”或者说是假药。

2012年,济宁晚报就报道称,家住汶上县的翟先生在电视上看到一则乌仁迪推荐的圣丹定喘广告后买来服用,不料服用一个多月后病情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急剧恶化,广告中的救命药,差一点就成了害人的致命药。

虚假医药广告大行其道,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曝光称,医药广告片制作已经形成了完成的产业链,有专业的配音网站、演员经纪代理,甚至全套制作的广告公司,3D动画、健康讲座、剧情广告五花八门。有人专门成立电视购物公司,从药厂购入“药品”并更名,再通过传播公司到电视台做养生节目推广,一旦有人来电话,就有经过培训的导购用事先排练好的话术大肆兜售。

根据澎湃新闻的说法,一段20分钟左右的片子,涉及专家、主持人、观众和患者等角色,报价各不相同,总预算大概10万元。

地方电视台成为虚假医药广告的重灾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受众决定的。地方电视台虽然在全国的辐射能力弱,但它们了解本地观众,在地方的影响力更强。而热爱地方台的老年观众,更是医药广告想要精准定位的人群。

虚假医药广告很明显是违法的。2015年实施的新《广告法》明确规定,电视台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也就是说,无论专家真假、专题片是否标明“广告”,只要是变相医药广告,就已经违法了。

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发布,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商品和服务。

在2017年的“刘洪斌事件”之后,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曾经公布了13个被查处的违法广告案例,涉及“刘洪斌”的共有8个,包括天津市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天山雪莲”“明目二十五味丸”广告、河北省魏县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唐通5.0”“康谷丹舒筋活络丸”广告、辽宁省北镇市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唐通5.0”广告、山东省兰陵县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唐通5.0”广告、宁夏广播电视台发布的“老院长祛斑方”“龙舒泰地龙胶囊”广告等。罚款8000元-20万元不等。

尽管法律规定明确,但涉及虚假医药广告的实际执行中,要破除这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并不容易。整治最常见的监管方式是取缔、查封、下架,但恐怕目前这些处罚力度和造假者的获利相比,还远远不够。

【四川名中医】第三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雷勇

雷勇,男,1963年10月生,四川省若尔盖县藏医院主任藏医师。1981年8月起从事藏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治胃溃疡、胃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胆结石、肝炎、糖尿病、癌症等疑难杂症。

在38年的藏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熟练掌握了仁青系列和其他藏药的炼制技艺,并整理总结导师旦科的临床经验方,研制出了广为世人熟知的夏萨系列藏药;继承和发扬了旦科导师的学术经验,总结出内服夏萨德西丸、夏萨降糖丸、夏萨查隆丸、夏萨肝康丸等夏萨系列藏药,外用藏医针灸、火灸等藏医外治手段治疗各类胃病、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疑难杂症。

曾指导阿坝州藏医院、红原县藏医院、甘肃夏河县拉卜楞寺医学院、玛曲县藏医院、迭部县藏医院、碌曲县西仓寺藏医院等单位炼制名贵藏药“珍珠七十丸”“仁青芒觉丸”。担任“阿坝州藏医学术技术带头人”培训项目指导老师;承担阿坝卫校藏医教学部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班的教学任务,至今为川、甘、青三省培养藏医药人才近300人。

2006年至2010年间参与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强化建设项目--胃病专科的建设;2002年至2005年间参与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藏医《四部医典》对堪、整理、汇编工作;2003年至2010年间参与完成了《四部医典对勘本》的资料收集、对堪、整理、汇编、出版工作;发表了《导师的秘方“哲松补身王”的研制经验特色》《炼制滋补药油甘露滴》《八金和八种矿石炼制经验》《铁屑炼制法》等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医学论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