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心血虚(糖尿病心血虚吃什么药)

中医博士王树鹏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并发症和气血紊乱有关,这几味中药有助于恢复气血平衡!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伴随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气血不和密切相关。当气血平衡被打乱时,患者不仅会出现血糖升高,还可能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头晕心悸等气血两虚的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推荐以下几味中药,有助于恢复身体的气血平衡;

一、黄芪

黄芪被誉为“补气圣药”,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黄芪能够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对于糖尿病患者因气虚导致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有显著疗效。黄芪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二、当归

当归为补血之要药,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对于糖尿病患者因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有良好效果。同时,当归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的发生。

三、人参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其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对于糖尿病患者因气虚血弱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体倦乏力、心悸失眠等,人参能够起到很好的补益作用。此外,人参还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

四、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对于糖尿病患者因脾虚湿盛导致的水肿、食欲不振等症状,茯苓能够健脾祛湿,恢复脾胃功能。同时,茯苓还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和肾功能。

五、西洋参

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归心、肺、肾经。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对于糖尿病患者因阴虚火旺导致的口干咽燥、多饮多尿等症状,西洋参能够养阴生津,清热降火。此外,西洋参还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总之,中医认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气血紊乱有关。黄芪、当归、人参、茯苓、西洋参等中药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气血两虚症状,恢复气血平衡。通过合理的中药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个体化、精准化,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的加重。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糖尿病不是饮食不当引起的,而是气血虚导致的疾病?原因有这2个

#头条创作挑战赛#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达到1.4亿,也就是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而很多人提到该病,都想到的是饮食不当诱发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从中医上认为,在分析糖尿病的原因上,主要与气血两虚相关,即人长期处于气血透支的状态,导致气虚不生血,而血虚又气虚,不仅会出现久病不愈,还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亚健康状态,如全身乏力、少言寡语、心悸失眠、脸色苍白、眩晕头疼、自汗等等。

而在现代医学上,从糖尿病的不同类型来看,主要诱发该病的因素如下:

首先看糖尿病的类型,包括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但即便糖尿病患者这么常见,但在早期也没有十分明显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是到了已经血糖高的程度 ,去医院才知道自己被确诊为糖尿病。

在临床上发现,多数糖尿病患者因为全身乏力而去就诊,后发现血糖异常或已超出正常水平。

至于人们知道的三多一少,即多饮(经常感到口干口渴想要喝水,对比平时的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多食(经常感到饥饿,即使在进食之后也会感到饥饿感十分明显)、多尿(排尿的频率明显增加),在一型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

而在糖尿病常见的病因上,气血虚可能只是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以及加上其他多种因素下,最终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危险。对于目前认为糖尿病发病诱因,多因为遗传和生活环境。

遗传,很好理解,若你的直系亲属或者兄弟姐妹中,有任意一人患有糖尿病,那么你就要比其他人更需要注意,患糖尿病的概率往往更大。

在生活环境下,多指的是后天造成的糖尿病,尤其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即使已经被确诊为糖尿病,但仍需要注意日常饮食,切勿长期高糖高脂的饮食。

这样做极易导致机体内的能量过剩,增加营养不良危险的同时,还会诱发腹部肥胖,增加糖尿病的发生概率以及加重糖友自身病情。

还有长期缺乏运动量,又有着吸烟、喝酒的习惯等,都要一一改善,在多重因素下,最终可加大糖尿病患病的步伐,对生活质量以及自身健康不利。

至于光吃糖会诱发糖尿病的说法,只是单一因素,大家要多方面改善。

6味药,调脾胃,补气血,还增强免疫力,老人孩子都能用

从事临床医学多年,每次碰到身体状况复杂,集诸多病症于一身的患者,总是会在心底感叹中医的伟大。

中医强调把人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疾病通过整体的方式进行治疗,不会顾此失彼。而且药材很多,可以根据病情具体辨证后相互加减配伍,达到身体素质的真正提高。

最近门诊上很多家长和老人挂号,大都是脾胃的问题。春夏换季,昼夜温差加大,湿气入侵,就很容易在体内沉积毒素。

一些孩子挑食不爱吃饭,受天气变化食欲变差,很多家长一到饭点就发愁。还有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原因,一天下来也吃不上一顿正经饭,久而久之免疫力也慢慢变差。更有些老人,一天滴水不进也不觉得饿。

其实,这些都是脾胃虚弱,体内阴阳不调的表现,时间一长不仅会影响身体发育,还会使气血流失。

当一个人脾胃虚寒时,会出现很多症状,例如进食差、腹胀、腹部冷疼,面色苍白,双下肢浮肿等等。

脾胃虚寒也会导致气血化源不足,所以部分人还会有气虚、血虚,心悸胸闷,虚烦不宁,口干舌燥等感受。

中医上调理脾胃的方剂很多,但是如果说有那么一张方子既调了脾胃,又兼顾到了气血阴阳,一定非小建中汤莫属。

每次给患者用小建中汤这个方剂时,我总会不由得感叹仲景先生的高瞻远瞩。简单的六味药,却发挥出了很多大方子才有的功效。

先前有位男性患者找到我,说是自己断断续续胃部疼痛有两年时间了,每天一到吃饭前就疼得厉害,同时还有心悸、乏力的表现,但是吃完饭后疼痛又会有所减轻,就这样反反复复。

平常喜欢出汗,很怕吹凉风,接触一点生冷的东西就难受很长时间,刚开始以为自己是胃溃疡,去医院做了胃镜,结果显示只是轻微胃炎。吃了半年西药,没有任何好转。

观察他的舌头,舌淡苔白,脉象细弱,而且腹部扁平,呈绷紧状态,按下去软软的很无力。辨证是脾胃虚寒导致的急症,于是用小建中汤进行调理。

二诊:服用5剂后,患者自述疼痛发作次数减少,出汗的情况也得到明显缓解,神疲乏力感消失,效不更方,嘱咐他继续服药。

三诊:继续服用15剂后,腹痛、胃痛一并消失,进食恢复正常,体重也有所上升。

我们来看下这张方子:桂枝、白芍、生姜、饴糖、炙甘草、大枣

方剂药材不多,却配伍工整,重在温中补虚,柔肝健脾,阴阳调和。

【桂枝】是发汗解表药,辛、甘而温,【甘草】性平,味甘,能够抑制胃酸分泌,解痉止痛,二者相配,辛甘化阳,阳气就出来了。

【芍药】味酸、苦,归肝经以及脾经。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止汗的作用。

方中还佐以【生姜】和【大枣】,生姜味辛,入脾胃经,可助桂枝温中散寒;大枣健脾,助饴糖温中补虚。

【饴糖】入脾经、胃经,也入肺经,有温中补虚、生津润燥的作用,味道甜滋滋的,经常在很多小朋友常吃的中成药里见到。

小建中汤主要用来调脾胃,补气血,干吃不胖的朋友也可以考虑一下,它可是中医界公认的能长肉的方子,要是想减肥的可要离得远一些了。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果您有脑中风后遗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头晕失眠等心脑血管疾病!可留言咨询@心脑血管桑凤梅,我会尽快解答您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