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肢阻(糖尿病下肢闭塞)
糖尿病患者四肢麻木、疼痛、冷凉,可以试试这四种中成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程5、10、20年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达到30%、60%、90%,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尤其下肢)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可出现肢体冷凉、麻木、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立足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一定优势。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有哪几种中成药可以助力阻击DPN。
1.芪丹通络颗粒
主要成分:黄芪、丹参、当归、附子(制)、桂枝、赤芍、川芎、川牛膝、细辛、土茯苓、知母。
功能主治:活血温阳,通络止痛。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寒凝脉阻证所致的DPN,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肢端麻木、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异常或减退;或见舌质紫暗或暗淡、脉细或细涩。
现代药理: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等益气活血药,可以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有不同程度地降糖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知母具有较强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作用和显著降糖作用;桂枝、麻黄、细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芪丹通络颗粒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临床疗效:能较快改善DPN患者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用法用量:一次1袋(8克),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温开水冲服。疗程8周。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2.木丹颗粒
主要成分:黄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气虚络阻证所致的DPN,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现代药理:可改善血液微循环,恢复血管弹性,从而达到有效修复受损神经、缓解疼痛的作用,对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促进作用。
临床疗效:在治疗DPN气虚血瘀证中应用木丹颗粒,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四肢麻木、疼痛、烧灼感、感觉异常。
用法用量:一次1袋(7克),一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用温开水冲服。4周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如较严重应停用。偶见皮疹或转氨酶升高,如有发生应停用。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芪蛭降糖片
主要成分:黄芪、地黄、黄精、水蛭。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于2型糖尿病症属于气阴两虚兼瘀者,症见:口渴多饮,多尿易饥,体瘦乏力,自汗盗汗,面色晦暗,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等。
现代药理:具有良好的改善血液流变性,纠正糖脂代谢,对防治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等所致的血管病变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临床疗效:能改善DPN患者肢体麻木或伴有疼痛的临床症状。 用法用量:一次5片(2.6克),一日3次,口服。疗程3个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倾向者慎用。
4.通脉降糖胶囊
主要成分:太子参、丹参、黄连、黄芪、绞股蓝、山药、苍术、玄参、水蛭、冬葵果、葛根。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清热活血。用于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所致的消渴病(糖尿病),症见神疲乏力,肢麻疼痛,头晕耳鸣,自汗等。
现代药理: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缺血缺氧,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临床疗效:改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疗效显著。
用法用量:一次3粒(1.2克),一日3次,口服。疗程3个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和戒烟可预防和延缓DPN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更为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DPN的优选治疗方案。应用中成药治疗DPN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具有功效适应证的中成药更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J].中医杂志,2017,58(7):625-630.
2.赵海彬,贾玉玲,李继峰,等.芪丹通络颗粒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9,12(5):62-63.
3.杨军华.芪丹通络颗粒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71-72.
4.冯翠娥,石振东.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44-46.
5.邢清,母义明,陈康,等.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
715-717.
6.朴春丽,刘建伟,李婷,等.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13(9):44-45.
7.季宗彬.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3-56,138-141,254-255,601-612.
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 葛金华
“糖尿病”影响胃肠功能,三个方子来治疗
张发荣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的方法,验之于临床,疗效颇佳,深受广大患者和同道的好评。现将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01
审症辨位,因机尽悉
中医学没有“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消渴合并“痞满”、“胃脘痛”、“泄泻”、“便秘”等病的范畴。
张发荣认为本病可涉及胃肠系统各个部分,损伤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可能胃损害偏重一些,有的可能肠损害偏重一些。
由于损伤的部位不同,临床特点各异,相应的治疗方式也不同,所以首先应当明确病变部位。
张发荣根据主要病变部位,大致将本病分为胃、小肠和结肠功能损害三大类。
糖尿病胃损害主要表现为胃瘫。
其轻者常常没有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嘈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饱胀感、烧心、反酸嗳气等。
中医辨病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吞酸”等范畴。
其发病机制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张发荣认为本病的内因与脾虚有着密切关系,因消渴日久,耗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中焦不健则运化无力、升降失司、气机不畅等情况皆可出现,继而引起上述诸症。
至于外因则无外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七情失和等等。
糖尿病小肠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
腹泻多是间歇性的,少数呈连续性,可伴轻微腹痛。次数一般每日2~3次,多者可达10余次,伴大便失禁者常见。
本病始于消渴日久失治者,患者正气渐伤,气阴两虚,阴损及阳,元气大伤,所以其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脾气本虚,而腹泻为标。
糖尿病结肠功能损害,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秘。
有的3~5天不行一次,或者大便排泄不畅,形如羊屎,有的可见大便先干后溏,但排便时间显著延长。便秘可为间断的,也可以与腹泻交替出现。
本病早期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致腑实不通;或湿热蕴结以致气滞不行。病久则为气阴两亏,无水行舟或气虚推动无力。
02
专病专方,加减用药
(1) 糖尿病胃损害的治疗:
针对其心下痞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反酸嗳气等临床表现和寒热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治宜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
方药:制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太子参,大枣,甘草。
本方寒热互用和阴阳,苦辛并举顺升降,黄芩、黄连苦降泻热以和阳,干姜、制半夏辛开散痞以和阴,因消渴日久耗气伤阴,久则损伤脾胃,故配以西洋参、甘草和大枣补脾和中。
加减:舌苔特别厚腻、湿浊中阻突出者,去大枣,加草果;厌食少食者,加鸡内金、麦芽;舌红口干者,加石斛、天花粉;嗳气频发者加丁香、吴茱萸。
(2) 糖尿病小肠损害的治疗: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在腹泻频作时,用健脾除湿的常法治疗,收效缓慢,针对糖尿病的特点,采用清热生津、温中固涩的变法治疗,多获捷效。
常用葛根芩连汤合桃花汤为基础方。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甘,干姜,赤石脂,粳米。
葛根芩连汤原为协热下利而设,由于具有清热生津之功,现常作为治疗消渴的基础方。
葛根清热生津,并能升提胃肠清阳之气,黄芩、黄连苦坚肠胃以止泻。桃花汤为治疗胃肠里寒泄泻的名方。故二方合用,共奏苦坚止泻、温中固涩止泻之功。
加减:肠鸣水泻症状重者,加仙鹤草、车前子以加强分利止泻之功,特别是车前子具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功”;腹痛明显者,加木香、丁香理气止痛;
脉沉、粪质稀溏冷清、里寒症状较重者,加制附片增强温运脾肾阳气之功;脾虚食少,加山药、薏苡仁健脾除湿。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腹泻缓解或停止,即应改用健脾除湿法治疗,如参苓白术散之类以巩固疗效,促进康复。
(3) 结肠损害的治疗:
结肠损害主要表现为便秘。针对其津血不足、脾虚气滞的病机特点,治宜补益津血、健脾理气。
方用当归补血汤合增液汤、枳术丸加减。
方药:黄芪,当归,玄参,麦冬,生地,白术,枳实。
本方针对糖尿病性便秘颇有针对性,方中当归补血汤、增液汤补益津血,既是治疗糖尿病的代表方,又是润肠通便的效方,再配以枳术丸健脾分滞,增强荡涤肠中积滞的作用。
加减:服上方仍大便不通者,加肉苁蓉、酒军。
临床上也有前述方法罔效,只有另加芦荟。
03
中西医结合,多法并举
由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常发生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所以有效、持久地控制血糖是防治本病的基础。
西药对于控制血糖疗效确切,张发荣在临床实践中,常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用适合的降糖药物,并酌情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至于西药用治胃肠功能紊乱,由于促胃动力药物疗效不确切,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他不主张频繁使用。
饮食治疗方面,应指导患者低脂饮食和少食多餐,并注意保证肠道营养,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纤维的含量,最好将固态食物匀浆化,或多进流质食物,便秘患者应鼓励高纤维膳食。
04
验方治疗,贵在坚持
从长期的临床观察来看,除上述各种治法之外,中医验方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大凡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的患者,长期坚持服藿香正气液或胶囊,每日3次,每次1支或1粒。
腹泻者可加服小檗碱,每日3次,每次3~5粒,多获良效。
实践证明,这种治法,不仅可以治疗并发症,而且对糖尿病本病也有治疗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其治疗效果。
05
养生调摄,防患未然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使其他并发症的恶化,医者应当及时教育患者,做到防患于未然。正如《素问》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本病预防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治疗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制饮食,坚持适当运动。
步行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好的运动方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定距离或定时走或慢跑,结合体操、气功等体育疗法,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应注意避免房劳太过,保持心情舒畅。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以试试这三种中成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 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 ( 或) 体征。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其他异常感觉。无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病变,依靠体征筛查,如肌肉无力和萎缩,肢体局部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或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可诊断[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天罗大夫就参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2],和大家谈一谈有哪几种中成药可以助力阻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1.木丹颗粒【主要成份】黄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症】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络阻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用法用量】[3]:饭后半小时服用,用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4周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不良反应】1.偶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如较严重请停止服用。2.偶见皮疹或转氨酶升高,如有发生请停止服用。
【药理毒理】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对链脲霉素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尾神经传导速度有加快作用,对模型大鼠的坐骨神经、胰腺、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改善作用;能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
【注意事项】
1.本品适用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1mmol/L)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2.本品尚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青少年以及70岁以上老龄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研究数据,如需使用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主要成份】黄芪、丹参、当归、附子(制)、桂枝、赤芍、川芎、川牛膝、细辛、土茯苓、知母等十二味。
【功效】活血温阳,通络止痛。
【适应症】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血瘀、寒凝脉阻证,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肢端麻木、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异常或减退;或见舌质紫暗或暗淡、脉细或细涩。
【用法用量】[4]饭前半小时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8周。
3.糖脉康颗粒【主要成分】黄芪、地黄、赤芍、丹参、牛膝、麦冬、葛根、桑叶、黄连、黄精、淫羊藿。
【功效】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
【适应症】适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出现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见以下症状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喜饮、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
【现代药理】对葡萄糖致大鼠血糖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四氧嘧啶和肾上腺素所致大鼠高血糖有显著降低作用,而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动物实验研究表明[5],糖脉康颗粒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1次1袋,一日3次(规格:5g/袋 )。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 2013 年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 ( 7) : 447- 498.
[2]方朝晖, 吴以岭, 赵进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J]. 中医杂志, 2017, 58(07):625-630.
[3]木丹颗粒说明书.
[4]芪丹参络颗粒说明书.
[5]赵启鹏, 张艺, 廖琦,等. 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大鼠"消渴"症状改善作用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0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