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爸爸糖尿病我(爸爸糖尿病我会遗传吗)

内分泌胡逢来 0
文章目录:

因为父亲有糖尿病,小伙黄了婚事?丈母娘说糖尿病会遗传

小赵,是名年轻帅气的小伙,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了姑娘菲菲。两个人情投意合,交往了一年多,双方父母也都满意,准备谈婚论嫁了。

结果,丈母娘偶尔得知小赵的爸爸老赵有糖尿病,还挺严重的,需要天天吃药。菲菲妈妈就这么不干了,说两人都是独生子女,一是将来负担重,二是听说糖尿病遗传,保不齐,将来小赵也得是糖尿病患者。

那么,丈母娘的顾虑有道理吗?

糖尿病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遗传病和有遗传倾向还是两码事。目前包括癌症、肝病、子宫肌瘤、肾病等很多慢性病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有遗传倾向,并不代表子代一定会患病。有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人,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率也不超过20%。

其实,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果因父母患有糖尿病,而提高警惕,日常注意饮食、运动等,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反而是好事。

丈母娘关心女儿的幸福是出于母爱,但因此棒打鸳鸯实在是小题大作了。两个人情投意合最重要。大家说呢?

#哆咖医生超能团##慢性病那些事#

糖尿病医生与患糖尿病老爸的日常,值得一读

我是一名内分泌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糖尿病病友家属,老爸患糖尿病9年。这一点,我从不讳言:每次给病友做健康宣教,都会拿老爸举例,鼓励病友科学控糖、快乐生活。

在父亲节之际,我想对老爸说:高度自律的老爸,你是我的骄傲!

自我血糖监测,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为资深糖友,当然离不开血糖仪的陪伴。2009年5月,老爸得糖尿病住院。出院前我给他买了第一台血糖仪,手把手教他测血糖。

“丫头,针还没戳进去,我的手指就开始疼了!”

“爸,放轻松,你都学会注射胰岛素了,还怕测血糖吗?”每次测完血糖,他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也会记在本子上。

“丫头,我刚才跑步回来,心慌、出冷汗,测了血糖2.8mmol/L!吃了点东西缓过来了!”

“爸,胰岛素要减量啦……”

“爸,你最近有一阵没测血糖了呢!”

“试纸用完了……”买!

“丫头,这个血糖仪坏掉了!我都有1个月不测血糖了哈哈!”

拿来一看,原来是纽扣电池用了快两年,没电了。换上新电池,又能用了。

老爸有一本专门记录血糖的本子,其实他测得并不勤快。

督促老爸按时服降糖药、测血糖,是女儿义不容辞的责任!虽说忙不是理由,但总有照顾不到、疏漏的时候,糖龄一长,总会有所懈怠,怎么才能提升老爸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管理糖尿病呢?

互联网 糖尿病居家管理,让爱变得简单

2017年9月21日,我爸有幸成为常州市武进区“互联网 糖尿病居家管理”试点患者,免费获得智能血糖仪一台外加50次远程血糖监测服务。

这样,他在家一测血糖,我的手机上就能实时获得血糖结果,远程监控,更加方便。

“丫头,我刚测空腹血糖6.2mmol/L,你看到没?”

“我手机上看到啦,老爸很棒哦!继续用药,不需要调整方案!”

“老爸,你最近1周没测血糖哇!”

“噢,我赶紧去测!”

老爸主动上台分享抗糖经验

2017年10月18日,我们医院组织糖尿病患者教育讲座,需要一位患者分享抗糖经验。老爸主动请缨,还写了发言稿,在台上用方言侃侃而谈。

“想当初一下子瘦了10几斤,还老要喝水、跑厕所,饭后2小时血糖高到测不出来……打胰岛素根本不会上瘾,血糖降下来,我打了2个多月改成吃降糖药,现在各方面蛮好……这帮医生护士很辛苦,对病人很关心,不厌其烦……”

感恩父亲节!

老爸,你是好样的,你是我的骄傲!

愿天下所有父亲,好好管理糖尿病,乐享健康!

作者: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周斌

在父亲患糖尿病的75天里 | 糖友故事

我从小就不爱吃糖,这种甜甜的味道让人难受。

和糖尿病的第一次接触,源于一件很有趣的事。读大学时某次回家,有次上完厕所,便听到我妈在那里惊呼“崽伢子,你尿里怎么那么多泡泡,怕不是得了糖尿病吧!”我们那地方的人,认为尿里起泡泡是得了糖尿病的一种症状,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种误解。于是第二天我妈便勒令我去当医生的小姨那里体检,结果出来后很正常,家里便也安了心。当时我很不以为然,她们太大惊小怪了。

2013年我从深圳回来后加入了三诺做设计工作,开始接触了糖尿病,开始了解到原来这是一种可怕的慢性病。因为平时与糖尿病人也无过多交集,只是觉得得了这种病可能会很痛苦。直到今年的2月份,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公司的金稳血糖仪在做上市前的试用,便带了一台回家给家人测血糖,第二天早上很早起床召唤家人全来试一试。

父亲在一旁调侃我:“哟,还装的像模像样。”我说:“你也来测一个嘛。”他说怕疼,懒得跟我玩。后来实在拗不过我,便递过来了他的手。消毒、扎针、出血、吸血——结果显示“16.5”,我当时瞬间就懵了。对糖尿病已经比较了解的我,知道这意味着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爸,你最近有哪里不舒服吗。”

“没有啊,挺好的。”

“那你最近有没有经常想喝水,老是上厕所。”

“是有点,你怎么知道?”

父亲看我脸色有些不太对,心里有开始有点忐忑,不断的用眼角余光瞄向他的手指。我说你可能需要有一个准备,你这个血糖有点不正常,我们去医院看一下吧。

此时外面的天灰蒙蒙的,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无声的细雨。没有吃早饭,我和父亲便赶到了医院,经过各种排队与等待,期间他的脸色也开始变得木然且没有了笑容。最终结果出来了:餐前血糖15.5,餐后血糖26.3,糖化血红蛋白9.0%。

医生说:“基本能判断是患上糖尿病了,血糖太高,需要打胰岛素控制。”我回头望望父亲,平时挺注意仪表的他,正在抓着头顶有些杂乱的头发,“胰岛素”这一个词对他来说太重了,因为村里人都说只要一打上胰岛素就说明很严重了,而且会上瘾。

回去的路上,天空已经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俩都没有说话,父亲紧紧的抓着手里的化验单与医生开的药,而我此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到家后,父亲更加沉默了,母亲在旁边焦急的问这问那,他也不做声。我开始联系同事与朋友寻找各种糖尿病与胰岛素资料,了解到这种治疗方式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刚发现糖尿病且血糖高的人来说是一种特别好的治疗方案。于是向父亲普及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反复说明胰岛素不会上瘾。但是他已经陷入了自己设定的恐惧中了,虽然嘴上还在自我安慰“你们别担心,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晚上睡觉时,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懊悔平时对父母的关心真的太少了。此后的日子里,我跟着父亲去医院,教他测血糖,提醒他控制饮食,与他一起饭后运动。

开始的前两周,母亲经常跟我说:“你爸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谁也不搭理,经常谁的电话也不接,血糖也一直是居高不下。”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中讲的话,“糖尿病人的心理压力大过身体的压力。”忽然间,我觉得我们可能做错了,只是关注血糖而忽略了他内心的感受。

我与家人商量策略,不再对父亲提出各种要求,他已经做的很好了。而改成每天与他谈些张学良、宋美龄还有那些谁谁谁得了糖尿病活到了100多岁的故事。每天给我爸分享我上班的趣事。去医院时,提前跑去跟医生说希望多多鼓励他。

通过治疗与开导后,父亲开始慢慢有了信心,心情也开始变得好起来,两个月后,在医院检查后各项结果都控制得与正常人一样。医生夸他血糖控制得太棒了!胰岛素可以停掉了,以后用药物治疗与饮食运动控制的方案就行,但一定要坚持下去。父亲也露出了这几个月来最灿烂的一次笑容。

这次前后共75天近2个半月的经历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真正彻彻底底的了解了一次糖尿病人,在后面的工作中,也学会了站在“糖尿病人”的角度上来思考与对待用于糖尿病人的产品。

奈何缘深,记一次我真实的与“糖”之缘。

作者:三诺生物市场部 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