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贴士(糖尿病贴敷哪些部位)
苹果可以预防糖尿病,平安夜糖友如何正确吃?
平安夜了,在这时很多朋友都会送苹果表示送平安,同时在平安夜时会吃苹果,象征着如意、健康、快乐!那对于糖豆们能吃苹果吗,该如何吃才能使血糖君也听话呢?
苹果的营养价值
1、苹果含有果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代谢,降低胆固醉水平,帮助体内多余的脂肪排出,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2、苹果中含有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能帮助消除人体中的自由基和铅、汞等有毒重金属元素,改善呼吸系统和肺部功能,帮助防治糖尿病并发肺部疾病
苹果预防糖尿病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对20万人的糖尿病发病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了长达24年的跟踪研究。
这些参与者登记加入了三项大规模研究计划,并填写了关于摄取特定食物的频率、种类和数量的问卷式调查。
在研究开始时,他们都未患糖尿病,在研究期间,共有1.26万人被诊断出这种疾病。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每周至少吃5个苹果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吃苹果者低23%。
研究显示:苹果含有丰富的铬 , 能提高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苹果酸可以稳定血糖 , 预防老年性糖尿病。
苹果富含天然化合物类黄酮——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它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中,有研究已经证实,类黄酮对人体健康有益,可降低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尽管果糖会快速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但水果中的纤维和果胶都对人体健康有益。
另外,喝果汁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人们应选择吃新鲜水果而不是喝果汁。
食用苹果小技巧
苹果每百克热量为52千卡,每天宜食100~200克。食用时间注意是在两餐中间和临睡前一小时,不要在正餐或离正餐太近。小贴士:
1、由于苹果中含有果胶,进入人体后,容易与胃酸混合,从而增加胃的负担,所以,并发胃部疾病的糖友最好不宜空腹吃苹果。
2、吃苹果时一定要细嚼慢咽,这样才有利于人体对苹果中的营养成分的吸收,才容易被人体消化,起到降血糖、防疾病的作用。
3、苹果、胡萝卜搭配同食,容易诱发甲状腺肿,降低彼此的营养价值。
引用文献: 河北医科大学 孟祥涛《苹果树枝多酚类成分降血糖功效研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要“管好嘴”,饭桌上多吃它,远离并发症,健康如常人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一直是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比较关心的话题,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可能快速提升血糖的,以及糖分含量高或者淀粉、脂肪含量高的的食品是要少吃,他们都很容易转化为葡萄糖。那糖尿病人吃什么好呢?是不是促进血糖降低的就好呢?也不全是。在确诊糖尿病以后,一般都开始吃药来降低血糖,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饮用桑叶茶,桑叶中桑叶多糖和DNJ含量在众多桑叶品种中含量是最高的,辅助降血糖效果更显著。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道菜:南瓜,南瓜有降低血糖 ,治疗糖尿病 , 补中益气,解毒杀虫,止渴的功效
酥蒜蒸南瓜
By 优妈美食
配料:
南瓜 1块、大蒜(脱水) 6瓣、姜 1小块、小葱 2根、泡椒 1小勺、生抽 1小勺、食盐 1小勺、植物油 1小勺
烹饪步骤:
1.南瓜一小段洗净备用
2.把南瓜去囊去皮切成1厘米左右的薄片
3.切好的南瓜摆在盘子里备用
4.把葱姜蒜切末加剁椒放小碗备用
5.炒锅里放少许植物油,放入小碗里的葱姜蒜小火炒香
6.加入少许盐,生抽略炒,再放一点水煮开即可
7.把煮好的配料淋在南瓜上,放在蒸锅里,水开再蒸7,8分钟就好了
8.完成
烹饪小贴士:
糖尿病人日常饮食要警惕“三不宜”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还有无糖饼干、无糖食物之类的,基本都含大量淀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不宜饮酒,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大家南瓜吃的多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想要吃糖不背“包袱”?教你5个“控糖”小技巧
编者按:无论小孩还是成年人,往往都很难抗拒甜食的诱惑。但随着我国龋齿、糖尿病、肥胖的患病率攀升,大家都想知道,如何科学吃糖既能满足人们嗜糖的天性,又可以不增加身体的负担。
吃多少比较合适?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均建议,为了预防超重、肥胖和龋齿,成年人和儿童(≥4岁)应将其每天的添加糖摄入量降至全天总能量的10%以下。具体算出来,就是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0克,但建议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而且,这里提到的添加糖是指由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给出的不同年龄段人群每日能量需要量的数据,大家可以查阅每天应该吃多少糖。例如,一名7岁的小男孩,每天吃糖应该少于38克,约为9茶匙;一位成年女性,每天吃糖应该少于45克,约为11茶匙。
高能预警“三大类”
为了实现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标,除了少在日常饮食中加入白糖、红糖、蜂蜜,我们还要识别出哪些食物含糖量高,有意识地少买。比如下面这三大类,属于高能预警产品!
1、含糖饮料
普通碳酸饮料、运动饮料、酸梅汤、珍珠奶茶等饮料的含糖量通常在10%~20%。喝一罐可乐(330毫升),就摄入了约37克糖,如果是一个孩子,就基本达到或超过了每天添加糖的摄入上限。即便是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量也不小了。很多人注意到这点后,很少购买可乐之类的含糖饮料。
但有一类饮料,容易让大家认为很健康,多喝无碍,那就是乳酸菌(益生菌)饮料。乳酸菌饮料是牛奶或奶粉加水、糖、香精、酸味剂或发酵剂制成的,因为其含有对肠道有益的益生菌,市场上备受推崇。但它的含糖量甚至可能比碳酸饮料还要高,建议大家每天喝100毫升即可。
2、蛋糕点心
无论西式还是中式糕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含糖量高!3块曲奇饼干或者一个纸杯蛋糕,就已经含有约10克糖。这时你如果再搭配一杯奶茶作为下午的加餐,摄入的糖就必定是超标了。
3、烹调用糖
烹调过程中加入的糖或者某些调味品含有的糖,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例如1汤匙调味番茄酱包,含有约4克糖;1汤匙蚝油,含有约3克糖。制作菜肴时为了提鲜,往往会直接一汤匙一汤匙地放入白糖……
所以,为了减少这部分糖的摄入,大家最好少去餐馆用餐、少点外卖,自己多下厨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5个“控糖”小技巧
1、食用酸奶或自制鲜榨蔬果汁
酸奶的原料是牛奶、糖和乳酸菌发酵剂,不仅保存了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经过发酵,营养素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为了改善过酸的口感,厂家一般会在酸奶中加入6%~10%的蔗糖。但总的来说,比起含糖饮料,它的营养价值更高。同理,水果虽然含糖量普遍在10%左右,但它同时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各种有抗氧化、防癌作用的植物化学物,所以我们可以自制鲜榨果汁来当饮料。如果想进一步稀释它的糖分,还可以放入胡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既美味又健康。
2、与粗粮杂粮一起吃
粗杂粮包括燕麦、全麦粉、糙米等全谷物和红豆、绿豆、豌豆等杂豆。它们比精米白面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素,同时还有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结肠癌等慢性疾病的作用。但许多人觉得吃粗粮饭拉嗓子,喝杂粮粥没味道,那不妨自己做豆馅包子。虽然不能避免加入红糖或白糖,但总比单纯吃糖包有营养。
3、拿果干当甜味剂
枣干、葡萄干、蔓越莓干、苹果干、杏干、桂圆干、无花果干等果干,虽然含糖量也高,但保留了水果绝大部分的营养,而且可以替代糖,给其他食物增加甜味。如玉米发糕上可以撒一些葡萄干、蔓越莓干,燕麦牛奶中可以撒一小把枣片。但要提示大家注意,购买果干时不要选择糖渍、盐渍或加油的果脯、蜜饯,而是要买天然干燥浓缩后的果干,这样不会额外增加糖、盐和能量的摄入。
4、坚持吃早餐
如果不吃早餐,总会想方设法去找零食和甜点来充饥。相关机构做过研究,这样会导致肥胖风险高出4.5倍。吃了甜食以后,体内血糖会升高。这时,机体会释放胰岛素使血糖转变为糖原,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若空腹吃甜食,可能会使胰岛素过度释放,有人会出现头晕、头痛、出汗、浑身无力的症状。长此以往,对肠胃功能乃至全身健康都有危害。
5、不妨“多算账”
经常会有健身或者减肥的小伙伴在进食前,先打开手机计算下食物的热量,想要控制好每天的热量摄入与运动量。其实,计算好每天每顿的糖分摄入也是有必要的。一杯汽水含糖量在10克左右,一块奶油饼干的含糖量是5克……精打细算,做到每天控制进食50克糖,坚持下来,体重就不会“爆表”。
小贴士:糖友运动建议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最理想的运动建议是:
1.每天至少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如快走、游泳等运动)、每周3~5次的15分钟阻抗训练;
2.每30分钟需要间隔进行小强度的体力活动(如站立、行走等);
3.增加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老年或者是由于糖尿病已经出现微血管损害的人群。
专家提醒,所有糖尿病人群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都应该进行心血管评估和血糖评估,包括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低血糖发作的历史、存在的神经系统病变。无症状的糖尿病人群,如果心血管评估正常,极量运动试验也正常,就可以参加所有的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警惕运动中出现的胸部不适或不正常的呼吸困难,这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表现。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停下运动,前往医院查清原因。
1型和2型糖尿病病人通过坚持长期运动可以明显减低死亡率,但运动也无法完全代偿糖尿病带来的危害,糖尿病患者还是需要通过药物控制住血糖水平,切忌自行停药造成身体的损害。(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健康中国、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