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底穴位(糖尿病的脚底症状)
专治糖尿病的奇穴,在脚上,你能找对吗?
不知不觉中,身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越来越多了,为了控制病情,他们大把大把地吃药,为了药效,也是不吃这个少吃那个。年轻的时候,想吃没得吃,如今有了吃的吧,却又不能吃。
尤其是糖尿病,一切酸甜软烂的东西都要忌口,就怕一个不对头了,会影响疗效。看着他们眼馋的样子,真让人不忍心。
其实,想要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限制饮食并不见得是最好的方法。这里,我就给大家推荐一个辅助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然谷穴。
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为“消渴”。汉代张仲景《金匾》载有:“渴欲饮水不止”“渴欲饮水,口干舌燥”。
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觉时往往会觉得口干舌燥、内心烦乱,许多人在夜间不得不备上一杯白水用来解渴。
现在,你不用那么麻烦了,只要在睡前刺激下然谷穴就可以了。
然谷穴有一个功效,那就是受到刺激以后,会使口中分泌大量的唾液。唾液分泌得多了,口中也就不觉得那么渴了,口干舌燥的症状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还有,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感到内心烦乱,是因为心火太大。然谷穴是肾经上的穴位,肾经属水,刺激然谷穴就可以将肾水引下来。
水能灭火,我们把心火浇灭,心里自然也就不会烦乱了,晚上睡觉也就会踏实许多。
找然谷穴时,可以先找到脚的内踝骨,在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处有个高骨,高骨的下缘就是然谷穴。
但是这个位置的精气埋藏得较深,所以在刺激时一定要用力。按下去,当感觉有酸胀感时再松开,再按下去,再松开。
如此反复10~20次。当酸胀感再也不退去的时候,火候就算到了。记得,双脚上的然谷都要进行按摩。
你可能会说,我吃了那么多年药,这糖尿病都治不好,这么一个穴位就给我治好了。当然不是,糖尿病的成因复杂,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彻底的治疗方法。
但按摩穴位,却可以起到减轻症状的效果。而且如果想只通过穴位来治疗糖尿病,需要按摩的穴位很多,我说了,你也不见得能一一记住。
所以我们在这里就拣那么一两个重要的、有特殊作用的来说。如果您在吃药的同时再配合按摩然谷穴,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脚上这3个调理糖尿病的穴位,每次按5分钟,帮助延缓并发症!
在糖尿病的中医调理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程凯教授有家传绝学——程氏家族独创的药穴同源法!
他告诉我们,在脚上藏着三个“降糖穴”,经常揉一揉,刺激穴位,可以辅助改善糖尿病症状、控制病情。
一起看看这三个穴位在哪里?
01
糖前期:脾虚生湿
健脾祛湿
有一类人群血糖指标超过正常范围,但是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血糖异常阶段叫做糖前期。
此时如果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或可避免步入糖尿病,实现病情逆转。
糖前期,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脾气虚所致。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从而引发湿邪。湿邪重浊,容易表现出食欲不振、下肢沉重、乏力,以及身体倦怠困顿,难以缓解。
这个阶段的治疗重点是健脾祛湿。
提到祛湿,很多人都会想到薏米,今天程教授带来一种祛湿效果更强的红豆薏米水,还有一个健脾穴位。
1、祛湿更强的红豆薏米水
组成:赤小豆、炒过的薏米
用法:两者混合煮水喝
方解:赤小豆外形上看起来比红豆更小,但健脾祛湿的效果比红豆更强。
湿邪为阴邪,阳才能化湿,生薏米性凉,炒过的薏米性温,有助于增加脾阳,利湿效果更好。如果觉得炒薏米麻烦,想用生薏米,记得再加点生姜丝中和一下。
2、健脾穴位
带脉穴:属足少阳胆经,有健脾的效果。
位置:位于第十一肋骨端下方垂线和肚脐水平线相交处,约为肚脐旁开5寸处,左右两边各一个。
揉按方法:站立做叉腰动作,双手拇指分别放在左右带脉穴上,四指捏住腰部,对腰部提捏,左右交替进行。
注意:饭后1小时内,不要提捏。
02
糖尿病初期:湿聚成痰
祛湿化痰
糖前期如果没有及时调理脾胃,体内湿邪聚集,湿可转化为痰。
此时血糖指标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已经正式步入糖尿病初期,需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程教授表示此阶段治疗重点是健脾祛湿、化痰,为此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化痰方子,以及两个祛湿化痰穴。
1、二陈汤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用法:四味药材一起煎煮,可再加入几片生姜,最后加入一点乌梅。
方解:陈皮、半夏都能祛湿化痰,茯苓也是健脾祛湿的常见药物,炙甘草起到调和的作用。半夏有毒性,加入生姜可解毒,最后加入乌梅有收敛肺气的作用。
注意: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此方
2、祛湿化痰的穴位
①阴陵泉穴:
属足太阴脾经,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位置:拇指沿着小腿胫骨内缘,由下往上,在膝关节下时,胫骨拐弯的凹陷处就是阴陵泉。
②丰隆穴:
属足阳明胃经,是“化痰第一穴”。
体内痰湿是无形之痰,咳出来的痰是有形之痰,丰隆穴都可化解。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和外踝两点连线的中点处。
注意事项:每个穴位每次揉按应不少于5分钟,感受到微微酸痛的力度较适宜。
03
糖尿病后期:由痰转瘀
化痰化瘀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体内的痰湿也会逐步发展,体内痰湿聚集,阻碍气血运行,可导致瘀滞。
瘀滞的表现多为下肢会出现明显的青紫色浮洛。中医经络学认为“新病入经,久病入络”,出现明显的浮洛说明瘀滞影响到了经脉。
此时已处于糖尿病后期,并发症会越来越多,及时、积极治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程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古籍上记载的可以调理糖尿病的穴位!
然谷穴:
属足少阴肾经,有消渴的作用,可缓解糖尿病所引起的口干舌燥等症状,对并发症的防治也有一定功效。
位置:脚内踝前下方斜45度角,可摸到一个骨性凸起,沿着凸起往下的凹陷处就是然谷穴。
揉按方法:每次点揉然谷穴3-5分钟,一天重复5-8次即可。
药物和穴位共同配合效果会更好,建议各位糖友朋友坚持服用药物的同时,加以揉按穴位,最大程度来控制病情,改善身体状况。
按揉脚部这几个穴位,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防治糖尿病成为不可逃避的问题。今天教给大家几个足部穴位,通过按摩,提高人体器官细胞活化功能吸收能力,分别对脑垂体、胰脏、肝脏、上下颌、性腺在足部的反射区进行按摩,对糖尿病起到非常好的防治功效。
1、脑垂体反射区
对脑垂体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大脚趾趾肚中心。
2、胰脏反射区
对胰脏反射区按摩,位于脚掌内侧位置。
3、上下颌反射区
对上下颌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大脚趾关节上部位置。
4、肝脏放射区
对肝脏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前脚掌外侧。
5、性腺反射区
对性腺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脚跟中心位置。
6、胸椎反射区
对胸椎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脚掌内侧外缘,如图示画线部位。
微信公众号搜索“小白全攻略”或“xiaobai_bk”,关注我们
投稿和商务合作联系方式:xiaobai@pez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