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人不(糖尿病的人不能吃什么)

四川名医 0
文章目录:

在我国,有上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却不自知

放假期间,小康妹儿约上了三五好友一起出去玩,全队“力气担当”小涛当然也在其中。但是小涛一路上的行为,引起了眼尖的小康妹儿的注意!

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2小时的路程,小涛愣是跑了5趟厕所,没有错过服务区的任何一个WC。上完厕所,小涛就开始嚷嚷着口渴,每次拿的都是可乐,理由简单粗暴:口渴,喝可乐过瘾。于是乎,整个行程,变成了喝可乐,找厕所,口渴,喝可乐的无限循环~

经验丰富的小康妹儿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呐!这不就是以前采访内分泌科室时,医生强调的“糖尿病前期”典型症状吗?!此时的小涛正在咕嘟咕嘟大口吞着可乐,天真的ta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着的是什么……出于关心,小康妹儿建议小涛抽个空去医院检查一下血糖状况,小涛一开始并没有重视这个情况,不过还是半信半疑地去了一趟医院。这不,近日检查结果出来了——小涛患上了2型糖尿病前期。

01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20出头的小涛绝对不是个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马红艳副教授介绍:“以前20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绝大部分为1型糖尿病,现在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简单来讲,1型和2型糖尿病均和遗传有关,但1型糖尿病更多是自身免疫缺陷等先天因素导致的,2型糖尿病则多是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造成的~)

马医生近日的门诊上遇到一位年仅23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 体重90 kg,家族并无糖尿病病史,问诊中发现他几乎天天喝含糖饮料、蔬菜水果偶尔吃一点,运动量也很少,并且经常熬夜。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Michael Yafi也曾报告:一例仅有3岁半的西班牙裔女孩,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小女孩父母都无糖尿病病史,但其家庭饮食习惯较差,未控制热量及脂肪摄入。

同时,马医生强调,在诸多因素中,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肥胖是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在标准体重的基础上,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危险将至少增加5%。

所以,月半们,要运动起来了!

02 很多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却不自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导致耽搁最佳干预时机,马红艳医生建议:

出现了'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就要向上文的小涛学习——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

即:喝得多、小便多、吃得多,体重还减少了。

但同时马红艳医生也介绍到,根据我国3次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典型症状。

因此:

如果出现原因未知的低血糖反应(心慌手抖出汗饥饿等)、视物模糊、感到疲乏、易出汗、手脚麻木、伤口愈合缓慢、皮肤瘙痒干燥、反复真菌感染(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牙龈反复感染、肢端溃烂坏疽等症状,也需怀疑是否是糖尿病。

03 糖尿病前期有机会逆转吗?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健康人到糖尿病患者,两者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决定疾病走向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逆转糖尿病的黄金时期。 ▷ 中国的大庆研究证实:在“糖尿病前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率减少60%。但如果不加以注意,每年约10%~20%患者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如何逆转呢?

马红艳医生认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多学习。糖尿病前期人群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应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积极进行疾病预防。

● 管住嘴。不仅要控糖,同时还要限制淀粉类主食的数量。米、面为主的主食虽然没有明显的甜味,但升高血糖的速度却非常快。 ● 迈开腿。年轻人尽量选择有氧运动,老年人则需选择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 ● 放轻松。心情差、压力大,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这也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勤监测。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如果长期高血糖,就相当于我们的器官被“泡在糖水里”,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但是,具体如何服药控制,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哈!!04 长期放任不管截肢、失明都可能找上门来糖尿病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它会累及全身器官,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将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1、各种急性感染,高血糖高渗状态,酮症酸中毒。● 2、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会上升2-3倍。

● 3、足部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患者足部溃疡、感染以及最终需要截肢的风险。●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病因,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的症状。● 5、糖尿病位居肾衰竭主要病因之列。

因此,马红艳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今日互动#你身边的朋友有小涛这样的症状吗?记得提醒ta去医院检查一下噢~

本文为「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028) 8129 1833

文/编辑:热心小离

我患糖尿病7年,从不吃药,血糖稳定无并发症,就靠这“五不”

#秋日生活打卡季#

我有一位患者,7年的糖尿病史,从不吃药,但血糖控制的很好,也没有发展并发症,院里的一些病友会经常去请教他是怎么做到,今天,就请以患者自己的视角跟我们讲述一下他的控糖故事吧!

我是在7年前体检后发现空腹血糖8.4mmol/L,餐二血糖14.8mmol/L,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了糖尿病,我想,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高热量、高油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度)、过度肥胖是导致高糖的主要原因。

当时确诊后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降糖,并建议我住院,但我拒绝了,我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大量的学习控糖知识,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跟医生提出想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

在7年的坚持与努力下,我的血糖状况越来越好,各项指标也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的主治医师曾说“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你身上都发生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7年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

常有病友问我,这7年的时间里我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在没有服药和打针的情况下,我一直坚持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控糖,做到定期监测血糖、严格控制碳水、坚持运动、保证良好心态、定期进行复查,虽说偶尔也会出现高血糖情况,但我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大家有没有像我一样,坚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到现在,并且努力认真的去做?

我的控糖心得分享

控糖七年多,一路走来,控糖关键在于多学习、多听、多问、多思考、多运动。

以下是我的5个控糖心得分享

1、不断学习控糖知识,摆正心态。

2、管住嘴,按时按点按顺序进食。

3、迈开腿,坚持并合理进行运动。

4、按医嘱定时复查。

5、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

面对高糖,其实我在此收获了很多,比如说让我养成了勤勤恳恳做事,不偷懒不拖延的习惯;遇事积极处理,不躲事的态度;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小变化,比以前更懂得了珍惜。

如果你有任何糖尿病问题,都可以评论区咨询我,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控糖##糖友#

患有糖尿病不要乱吃 这6种食物离得越远越好

糖尿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特别是一些肥胖的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相当高。糖尿病的发生与不良饮食有关,当患有糖尿病后,应该摆脱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一些饮食禁忌,调整好饮食结构才有助于稳定血糖。

糖尿病患者有哪些饮食禁忌?

第一、避免吃一些精制的食品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平时常吃精制食品,应多吃一些丰富的膳食纤维,这可改善脂肪酸和胆固醇,更有利于减肥,可降低血糖对糖尿病的影响。因此,糖尿病人在平时应该少吃一些精制的食物,多吃一些粗粮和膳食纤维。

第二、避免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也应严格控制糖的摄入量。在正常情况下,严禁吃高糖食物,如果白糖和红糖,以及高糖食物,如巧克力和蜂蜜。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饮料和甜点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飙升,严重影响糖尿病的治疗。

第三、避免吃一些辛辣的食物

一般糖尿病人都会出现口渴、饮酒过量、干热等不适症状,但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这些症状,会导致身体上火,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吃辣椒、生姜等调味品,以及火锅和麻辣烫等食品。

第四、避免吃一些太咸的食物

高盐食物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也会对心脏造成负担。长期食用高盐食物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进一步容易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每天控制食盐摄入量。

第五、避免吃一些高淀粉的食物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食物含有较高的淀粉,如白面粉、大米和土豆等,这些淀粉在食用时会分解成碳水化合物,并直接转化为糖,多吃会导致血糖升高,并使病情恶化。因此,糖尿病人平时应严格控制高淀粉摄入量,可食用少量淀粉。

第六、避免吃高脂肪的食物

因为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脂肪、糖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的,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在平时严格控制糖的摄入。同时,严格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平时不能吃动物内脏、鱼、虾、蟹黄等高脂高蛋白食品,这些食物不仅导致血糖升高,而且增加了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风险。

总之,以上这些食物是糖尿病患者应该禁忌,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要禁食,不要因这些食物引起血糖升高,并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