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踝酸(糖尿病 脚踝)
有没有糖尿病,看脚踝就知?血糖若有异常,脚踝上会有这几种表现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李阿姨总是觉得自己的脚踝有些不对劲。最近几个月,她发现自己的脚踝经常莫名其妙地肿胀,有时还会感到麻木和刺痛。
起初,她以为只是因为站得太久或者穿鞋不合脚。但随着症状越来越明显,李阿姨开始担心起来。
她是一名50岁的舞蹈老师,平时身体一直很好,从未有过大病。难道这些脚踝上的异常是在暗示着什么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吗?
带着疑惑和忧虑,李阿姨决定去看医生。在诊室里,张医生仔细检查了她的脚踝,又询问了她的生活习惯和其他症状。
当张医生问到她最近是否经常口渴、多尿时,李阿姨恍然大悟。确实,她最近总是觉得嘴巴干,喝水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不少,晚上起夜的频率也增加了。
张医生解释道:"李阿姨,您的脚踝症状和这些表现,很可能与糖尿病有关。我们需要进行血糖检测来确认。"
这个消息让李阿姨感到震惊。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患上糖尿病,毕竟她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方式。
然而,张医生告诉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复杂,除了遗传因素外,年龄、饮食习惯、运动量等都可能影响发病风险。
检查结果出来后,李阿姨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张医生详细解释了糖尿病与脚踝症状之间的关系:"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周围神经的病变和血管病变。
这些问题可能引起脚踝肿胀、麻木、刺痛等症状。此外,糖尿病还可能影响皮肤,导致脚踝皮肤干燥、皲裂。"
张医生接着列举了几种脚踝异常可能暗示糖尿病的表现:
1. 脚踝浮肿:由于糖尿病可能引起肾脏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水分代谢失衡。
2. 皮肤颜色改变:血液循环不畅可能使脚踝皮肤呈现暗红色或褐色。
3. 感觉异常:神经的病变可能导致脚踝麻木、刺痛或灼热感。
4. 皮肤干燥: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使其变得干燥、粗糙。
5. 伤口愈合缓慢: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往往较差,即使是小伤口也可能长时间不愈合。
听完医生的解释,李阿姨不禁回想起自己最近的种种异常。
她想起自己的邻居王大爷,一位退休的厨师,前段时间也被诊断出糖尿病。当时王大爷就提到过自己的脚踝总是不舒服,但大家都没有往糖尿病方面想。
张医生强调,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他为李阿姨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计划和药物治疗。
同时,他也叮嘱李阿姨要特别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脚踝和足部是否有异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赤脚走路。
离开医院时,李阿姨感到既庆幸又担忧。庆幸的是及时发现了问题,担忧的是未来的生活将面临诸多挑战。
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不让糖尿病影响自己的舞蹈事业和生活质量。
回家的路上,李阿姨遇到了自己的学生小赵,一位年轻的护士。她向小赵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希望能提醒更多人关注自己的脚踝健康。
小赵听后深受触动,表示要在工作中更加注意观察患者的脚踝变化,为及早发现糖尿病尽一份力。
这次经历让李阿姨意识到,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是健康的重要信号。
她决定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呼吁大家重视脚踝健康,提高对糖尿病的警惕性。毕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享受美好人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糖友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
案例:糖友周大妈今年58岁了,赋闲在家的她晚饭后经常到楼底的公园里散心。公园里经常有人在跳广场舞,周大妈便坐在一旁观看。一天晚上,一位经常跳广场舞的阿姨热情的邀请周大妈一起跳。周大妈表示,自己的后脚跟一直疼,可能是缺钙导致的,站着都疼,无法跳舞。这位热心的阿姨建议周大妈去医院看看,以免耽误病情。周大妈觉得对方说的在理,就到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显示,周大妈脚后跟疼不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而是一个陌生的疾病——跟腱炎。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很多老年人认为,脚后跟疼是骨质疏松导致的。其实,这种想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的代谢性疾病,临床症状之一就是疼痛。骨质疏松以背部疼痛为多见,身体其他范围也可能出现疼痛,因此也有可能出现脚后跟疼。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脚后跟疼都与骨质疏松有关,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似的病症,脚后跟疼也是如此,它的出现还可能跟跟腱炎、骨刺、足底脂肪垫萎缩、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引起的筋膜炎以及扁平足有关。
跟腱炎
跟腱为脚后上方的大筋,即脚后跟上方与小腿下方之间所形成的韧带,我们生活中的跑步、跳跃、攀爬等动作,都需要跟腱的参与。如果我们过度使用跟腱,就会导致跟腱和跟骨结合部出现无菌性炎症,往往会伴随炎症的渗出,跟腱结构可能会出现异常,逐渐纤维化,变得较脆弱。跟腱炎的患者往往会感到脚后跟部疼痛、行走困难,并影响弹跳能力,有时患者可出现局部红肿。
骨刺
人到了一定年龄后,随着关节老化,维持关节保持稳定的结构如肌肉、韧带等变得松弛,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关节力学发生变化,就会形成骨刺。骨刺在临床上常见的有膝关节骨刺、足跟骨刺和腰椎骨刺。足跟骨骨刺的形成原因是跖腱膜长期牵拉跟骨骨质而引起的慢性骨质增生现象。足跟长骨刺经常容易引起足跟痛,行走时脚跟不敢用力,伴针刺样疼痛感,活动一段时间后,症状通常会有所缓解。
足底脂肪垫萎缩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足底脂肪垫会容易发生萎缩,使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通常在脂肪垫受到损伤之后引发充血水肿,因此会导致脚后跟部位有明显的疼痛,压痛。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引起的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脚底一层致密的,厚实的腱膜组织,连接着人的脚后跟和脚趾。如果经常大量运动,或者是长时间的站立行走,就会造成局部软组织有损伤,出现筋膜炎。足底筋膜炎典型的疼痛是位于脚跟底部,尤其是靠近内侧的疼痛,可以是尖锐的疼痛,也可以是钝性的疼痛。
扁平足
扁平足会导致足部骨骼组织畸形,造成足底的筋膜、骨膜等结缔组织出现过度性劳损,这样就容易发生足底筋膜炎,导致脚后跟疼痛。
脚后跟疼和糖尿病有关吗?
长期的高血糖可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硬化,微血管变窄,脚部血液循环不足等问题,这可能会更容易导致脚后跟疼痛的症状发生。除此之外,高血糖造成的血管损伤和闭塞,也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进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脚后跟疼痛的症状。
脚后跟疼可能和多种疾病相关,应该如何预防?
控制好血糖
糖友脚后跟疼要先找明确诊断,找到原因后再对症治疗。如果是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除了要对神经病变本身采取药物治疗,还要控制血糖。
选择合适的鞋子,防止损伤跟腱
出门外出尽量选择合适的鞋子,尽量不要穿过于柔软、薄底的鞋,长期穿这种鞋,容易引起脚底甚至脚踝的疼痛,还会诱发韧带炎症及足底筋膜炎。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尽量少穿高跟鞋,穿高跟鞋会使跟骨结节被反复摩擦,长期会导致骨结节处滑囊增厚、增大,日久则会引发骨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应该选择宽松的软底鞋,以减少足底和鞋子之间的摩擦。
循序渐进运动,运动前先热身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伸展运动,将筋骨活动开,如果运动前小腿肌肉绷得太紧或过于疲劳,那么运动产生的冲击力会损伤肌腱。跑步距离增加过快、训练过量,都会给跟腱带来更大的冲击力。因此在进行身体锻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场地太硬、跑鞋太硬等都有可能引发跟腱炎症,运动前可以在鞋跟内加一层垫帮助减缓跟腱紧张。
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注意盐的食用量
为避免骨质疏松引起的脚后跟痛,生活中应该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经常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肉、排骨、牛奶等,在紫外线不强烈的时候晒晒太阳。要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通过增加负荷来强壮骨骼以减缓骨质疏松,还可以通过增加关节间隙内的压力,减轻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来预防或减缓关节骨质增生(骨刺)。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钾、镁和维生素K等,这些营养可以帮助人体维持骨骼健康。
石碣89岁老人糖尿病右脚溃烂,网约护士上门换药还帮打扫了卫生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目前,东莞不少公立医疗机构开通了“网约护士”服务,行动不便的患者可通过APP预约护士上门护理。
近日,石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名护士不仅上门为老人护理,而且帮忙打扫卫生,受到患者好评。
“我很久没有这样好好洗脚了”
12月11日,东莞石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廖护士和叶护士一踏进石碣镇梁叔的家门,一股异味扑面而来,屋里较为凌乱,患者梁叔坐在角落里,面容憔悴。
老伴告诉护士们,家里只有她和梁叔居住,儿女有空会轮流看看他们。
梁叔今年89岁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未得到控制糖尿病导致他右脚踝皮肤缺损、肉芽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足”。
由于往返医院治疗不方便,梁叔右脚的伤口已十几天没换药,皮肤严重感染。
经邻居介绍,老伴了解到石碣镇社卫中心的“互联网 护理服务”,并在“健康东莞”APP为梁叔预约了上门换药服务。
当护士们揭开梁叔的伤口,情况比想象地糟糕——被脓液和渗液裹满,肉芽组织肆意生长。
老伴还反映,梁叔的这个伤口有13年了,因伤口反复感染多次入院,医院医生还一度建议做截肢手术。但家人不同意截肢,便回家保守治疗。
但在家里,家人不敢给他洗脚,怕伤口沾水加重感染,只拿棉签醮点消毒液在伤口周围擦一下。
叶护士从事的是伤口专科,她马上打来一盆温水,在水中放入一片高锰酸钾片,然后把梁叔整个足部浸入温水中仔细清洗,擦干后再用碘伏认真消毒,最后用生理盐水湿纱块加压包扎伤口。
处理完后,梁叔长叹一口气:“我已经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好好洗脚了,舒服!”
和志愿者一起帮患者打扫卫生
护理完毕,当护士们看到梁叔家环境比较脏乱,不利于伤口、疾病的康复,立刻联系社工和志愿者,一起帮梁叔整理。
廖护士还留意到梁叔家紧闭的窗户和大门,特别嘱咐梁阿姨每天要定期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才有利于梁叔伤口的恢复。
清理进行了2个多小时,屋里终于变得敞亮和井井有条,梁叔和老伴连连道谢。
梁叔家里还堆积了很多通血管、降压和降糖药,但老伴说,梁叔很抗拒吃药,一给吃药,他就很生气地丢掉。
但经过三天的连续换药,病情出现转变,梁叔对护士充满信任,在护士的劝说下,爽快吃了药,还说今后会坚持吃。
目前,东莞很多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通了“网约护士”服务,APP上预约,护士上门换药、打针、护理伤口、指导母乳喂养等,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院患者、母婴群体大有好处。
在“网约护士”上门过程中,梁叔这样的故事其实并不鲜见。叶护士提醒,要多关注老人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如病情严重,应及时送院治疗。
【知多D】
“网约护士”预约方法
第一步:搜索下载“健康东莞”APP
第二步:选择附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后,预约医疗服务项目和上门时间,审核通过后等待上门即可。
文字:李广
摄影:石碣社卫供图
编辑: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