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粑糖尿病(藏药治糖尿病怎么样)
“不到1克,就足以夺走100万人生命?”毒素就藏在这些食物里
冬季气温较低,食物不易坏、更易储存,因此许多人都有冬季囤粮的习惯。但是,即便是在冬季,厨房里也暗藏着许多健康的风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发致命危机。
前不久就有一个新闻案例:江苏父子因吃剩火腿,导致肌肉萎缩、生命垂危。
为什么吃了几片剩火腿,就这么危险?食物如何储存更安全?还有哪些被我们忽视的厨房健康危机?这期节目邀请了我们的老朋友——范教授来好好讲讲~
「 本期专家 」
▼
一、冰箱中的“史上最强毒”——肉毒杆菌
砒霜是我们老百姓心中公认的毒药,但是万万没想到,在吃剩的火腿中竟可能暗藏着另一种比砒霜更厉害的毒——“肉毒素”,专家称之为“天下第一毒”!
专家表示:不到1g的肉毒素,就足以夺走100万人的生命!它可以麻痹神经,当其作用于内脏、肌肉甚至呼吸肌,那我们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1、冰箱中的肉毒素“雷区”
我们都说夏季气温高,容易滋生细菌,那为什么现在这么冷了,专家还要重点强调肉毒杆菌的毒性呢?原来,肉毒杆菌是“不怕冷”的细菌,冬季也照样活动!哪些食物中可能会出现肉毒素呢?
①开封后存放的包装熟食
午餐肉、火腿肠、小肚、蒜肠、五香鸡等肉类熟食,容易滋生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肉毒素。
如果是真空包装的食品,经过了消毒杀菌,相对安全;但如果拆封后没吃完,再次食用时需彻底加热,否则也可能暗藏威胁。
②放久的自制肉酱、豆酱
自制水豆豉、黄豆酱、炸酱等高蛋白食品,也容易滋生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肉毒素。
2、讲究“冷放热吃”原则,远离肉毒杆菌
①吃不完的熟肉制品,及时冷冻
一次性不要开封太多,实在吃不完的熟肉制品,要及时冷冻。
②加热杀菌去毒
肉毒素不耐热,100℃加热2-3分钟,就能杀灭,因此食用前,可以高温加热灭毒。
【正确热酱小妙招】
先在碗中加入少量水(不超过1勺),再将酱料倒入,,盖上保鲜膜,用牙签将保鲜膜戳几个小孔,放入微波炉,高火加热2分钟即可。
二、复冻肉里的危险菌——耶尔森菌
许多人从超市买肉回来,直接放进冷冻室,等到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解冻切下一小块后,又把剩肉放冰箱,殊不知这样反反复复的冷冻肉,可能会让肉里产生一种致命菌,危害生命健康!
1、爱“吃”冻肉的致命菌
冷冻,只是让细菌的增殖速度变慢或者停止,但细菌不会被杀死。像沙门氏菌、李斯特菌、耶尔森菌还有其它一些致命菌,都能在冻肉里繁殖。
耶尔森菌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鼠疫”一定不陌生,它曾在欧洲夺走数万人的生命,在当时是一种非常致命的传染病,其致命菌就是耶尔森菌的一种。
2、复冻肉导致“冰箱肠炎”
冻肉里的叶尔森菌可能引起“冰箱肠炎”,造成拉肚子,可能一天拉5-6次、甚至十几次!
大家别觉得拉肚子是个小事,特别是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老人和抵抗力弱的小孩,代谢系统比较脆弱,严重时容易发生脱水,甚至更为紧急的情况。
3、反复解冻冷冻,细菌成倍增长
冻肉不仅可能携带这种致病菌,而在反复解冻复冻之后,细菌可能成倍增长!我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冷冻肉细菌含量测试:
实验
实验员对一块新鲜猪肉进行细菌采样,反复冷冻化冻4次后,再次进行细菌采样。
最终结果显示:在猪肉新鲜时,细菌含量还非常低,大概是7.5万/CFU每克,反复解冻4次后,猪肉上的细菌是新鲜猪肉上的15倍!细菌含量成指数型上涨,高达1600万/CFU每克,已大大超标。
【专家提示】
◎即便是化冻后马上放入冰箱,其结果也高达15倍,而生活中解冻后往往不会立即放回冰箱,细菌量则会大大高于15倍。
◎反复解冻,肉的口感会发生变化。容易损失肉汁,肉的鲜味和一些营养也会随着肉汁流走,肉的味道就变得不鲜了、口感也变差了。
4、肉类如何储存、解冻更安全呢?
①储存
将肉切成若干扁平形状的小块,随吃随拿,利于快速冷冻和解冻,降低细菌滋生风险。
【建议】生肉冷冻储存不要超过3个月,储存冻肉时可以在保鲜袋上写上储存日期,方便及时食用。
②解冻方式
平时你是怎么给肉解冻的?拿出来自然解冻、热水解冻还是......解冻方法多种多样,究竟哪种解冻方法更快、更安全?
3、木耳泡出“无解之毒”——米酵菌酸
黑木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但因为吃木耳中毒住院的新闻比比皆是。
“一盘木耳吃3天,一家3口全中1毒......”
“黑木耳在冰箱泡了2天,大妈吃完肾衰竭......”
更严重的,甚至需要“换肝保命”!
案例
一名患者吃了浸泡三天的黑木耳,先后出现腹泻恶心,化验结果显示严重肝衰竭,发病5天后,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做肝移植“换肝保命”!
黑木耳究竟为什么变成了“毒木耳”
原来泡久了的黑木耳中会滋生一种叫“米酵菌酸”的致命菌。而且加热也无法消灭它!
1、米酵菌酸的2大特点
①耐高温:100℃下煮20分钟也没用。
②“无药可解”:就算知道是米酵菌酸引发的中毒,目前也无药可解。
2、哪些食物,可能暗藏米酵菌酸?
①米类的食物,特别是糯米类,比较粘的,像是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醋凉粉等;
前年有个新闻是黑龙江鸡西的的一家人食用了用玉米面加上水发酵十几个小时自制的“酸汤子”,结果一家9口无一人生还!
②菌类蔬菜,比如长时间泡发的银耳、木耳。
3、如何正确泡发木耳,远离米酵菌酸?
实验
节目组对泡了2小时、6小时和12小时的木耳进行菌落采样对比,结果发现:泡发时间越长,细菌增长越多。
那么我们平常在家如何正确泡发木耳,能最大程度降低细菌的滋生呢?专家给出了2个小妙招:
①控制时长
常温下一般2个小时就已经泡发了,建议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
②放在冰箱中低温泡发
冰箱冷藏室温度仅为4℃左右,很多杂菌几乎无法产毒,相对安全。且木耳中的多糖类物质和蛋白质在低温下亲水性较强,泡发出来的个头比较大,味道也比较鲜美。
杨寿栋的“青稞梦、健康梦”!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报道) 青稞,生长于雪域高原的古老作物,有着广泛的药用和营养价值,是藏民族的主食—糌粑的原粮。粗粮,成为全球健康饮食时尚标签的今天,如何利用现代工艺将传承千年的古老糌粑优配成更健康、更富营养的“现代糌粑”,带给更多的人来自青藏高原的健康慰问,杨寿栋先生走在了前面,努力编织着属于社会、属于自己的“健康与青稞之梦”!
神奇的青稞
青稞之麦芒直指苍天,汲取天地之灵气,可谓是生命之根,希望之树!
青稞,生长于雪域高原的古老作物,是中原大麦的祖先,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民族的主要粮食。充沛的日照、稀薄的空气、寒冷的气候、冰冻的土壤,残酷而纯净的青藏高原赋予了青稞顽强的生命力和稀缺性,富含无与伦比的天然养分。历经400万年的物尽天择,青稞,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养育着时代的高原儿女,从物质文化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
青稞,味咸,性平凉,补中益气,主脾胃气虚,四肢无力,大便稀溏,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青稞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质元素和多种功效的天然活性物质。
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一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平均含量高达6.57%,是小麦的50倍;这对预防结肠癌、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调节生理节律具有保健作用。所含膳食纤维含量达16%,是小麦的8倍;膳食纤维具有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青稞普遍含有74-78%的支链淀粉,这对过多的胃酸有抑制作用,对胃肠病灶可起到缓解和屏障保护。此外,青稞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E及钙、铁、铜、锌、硒等矿质元素;另据最新研究表明,青稞还含有一种特有的胆固醇抑制因子。
青稞,是上天赐予人类的良食!
作为最典型、最正宗的高原特色产品—青稞食品,越来越受到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众多青稞产品研发、生产队伍中,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寿栋走在了创新的前沿。
温商精神
“敢为人先,勇闯天下,吃苦耐劳,永不放弃”,当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秉承温商精神,扎根于雪域高原,便勃发出一股回归健康膳食之道的正能量。
杨寿栋,浙江温州人,和众多南方人一样,他很早就开始经商。原先主要从事商贸、电器、矿产;经常在外就餐,目睹了食品行业不卫生、不健康的众多现象,也使得他患了肠胃病;从那时起,就让他萌生了进军食品行业,一定要做健康食品的念头。
早期在西北从事商贸时,杨寿栋先生就对青藏高原的特色作物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他认为,好的食品源自原材料产地—食品的源头,作为被誉为世界最后一片净土的“青藏高原”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地球最后一片净土”—青藏高原,更准确地说是青海。
青海独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物种具有非常好的品质和鲜明的特点,地方产品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杨寿栋先生认为,从事食品行业一要考量产品的特色,二是要考虑产品的原料供给,保证实现工业化生产。借助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经市场调研、论证和分析,最后甄选了青稞这一高原特有农作物。“青稞不仅可以满足于工业化生产加工,更重要的它具有同类农作物不可比拟的营养价值”,杨寿栋先生说道。
2012年年初杨寿栋先生怀揣着梦想和信心只身来到了青海,于7月份,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宁生物园区成立。
“公司成立至今已有三年多,刚起步阶段,凡事我尽量亲力亲为、亲自参与,采购、配料、生产等环节我都做到心中有数,涉及产品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一向采取零容忍的措施;因此,也培养了员工要生产安全、高品质食品的意识。在这三年里我抓的最多的就是保证产品的安全、质量前提下,对产品的优配研发。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营养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产品的科技化含量要求更高”。杨寿栋先生在谈到公司成立后他最关注的问题时说道。
经杨寿栋先生不懈的努力,起初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以青稞为主原料,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传承藏民族数千年的糌粑精髓,融合科学的营养优配,结合雪域高原特色的富含营养的黄蘑菇、牦牛骨、燕麦、亚麻籽、枸杞、蕨麻(人参果)、鲜牛乳等,采用先进的保纯生产工艺,研制出更健康、更富营养的高原健康品。经过三年多的不断研发,顺应行业发展趋向及市场需求,与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合作,产品先后经三次迭代更新,现以改良“糌粑”,粗粮中的贵族—沃垚百岁饼系列、沃垚小点心系列、沃垚百岁羹及沃垚原粮问世;并结合运动营养学专为运动人群量身打造了“绿途运动系列”。
研发出的多种系列中高端原生态食品及功能性食品以其高营养、高能量的特点成为第十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唯一指定营养餐,为来自世界的自行车运动员提供具有抗疲劳、增耐力的功能性食品;部分产品获得专利证及省级科学技术成果奖。由此,“沃垚”“绿途”两大品牌青稞系列食品以其原生态品质、独特的口感和营养,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了解了这一与众不同的青稞食品,并深得食用者的好评。
倡导健康饮食,创立生态品牌
产品的上市,也预示着公司发展战略的转移,市场营销成为重中之重。杨寿栋先生说:“我们提倡的是引导性消费理念。当前有很多消费者只注重食品的口感,忽略了食品的健康和营养;我们就是想改变消费者这一消费观念。刚开始想的简单,实际很难。难点在于:一是在众多的食品中,我们并不突出,加之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营销当中,市场知名度较小;二是消费者对对如何健康是很模糊的,对青稞的健康保健功效认知度还欠缺;我们不是顺着消费者的口感,而是引导消费者健康饮食,这往往造成引导性消费将会付出更多,阻力也更大;三是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消费者对食品失去了信任度,所以真正的良心食品也很难取信于消费者。既然已经投身于此,就要继续走下去,通过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这一青藏高原的优秀物种推广出去,让这古老而稀缺的良食惠及更多的人。虽然过程艰难了一些,但作为一个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应该具有迎难而上的精神”。
青海高健公司以“服务于人类健康”为理念,以大健康之核心的—“食育观“为产品导向,以”健康、营养、原生态“为产品定位,奉行”零香精、零香料、零色素、零激素、零防腐剂“的原则,始终将健康、营养放在首位,从原料的筛选、配料到生产加工都严把质量关。实施“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战略,子公司—青海原康富硒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带动高原农户种植生产青藏高原特色农作物—青稞、燕麦、亚麻籽三大主原料;拥有先进的原材料梳理、筛选、清洗、磨粉、包装、生物提取设备及先进的食品加工生产线;公司现已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食品深加工企业。
据杨寿栋先生介绍,产品现已实现用纯鲜牛奶代替水,并从高原特色优质农作物中提取有益营养素,再优配到产品中,使产品品质进一步升级;并且所有产品不添加香精、香料、色素、激素、防腐剂,进而最大限度保持产品的原生态品质;其中“沃垚”系列产品使用健康甜味剂—木糖醇、麦芽糖醇,是三高人群的福音;“绿途”系列产品以持久供能、持久饱腹、抗缺氧、抗疲劳、高效价蛋白、功能性氨基酸、代谢必需维生素的特点专为运动人群量身打造。这些都为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食尚藏粑”这一“粗粮中的贵族”奠定了基础。
随着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杨寿栋先生同时也感到压力更重了。他表示:“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和人才的短缺,但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通过全体高健人的努力,“沃垚”“绿途”产品一定会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我们将会继续努力编制属于社会的‘健康梦’和属于自己的‘青稞梦’”。
在这里我们衷心地祝愿,在杨寿栋先生的带领下,“青海高健”早日实现他们梦想,让这一出自青海的特色、高原健康品走向更大的舞台!
橘子、柑、橙子、柚子,哪种升血糖快,糖友该怎么吃?
为什么都是橘子,却有的称橘,有的称橙,还有的叫柑?应该怎么吃桔子,橘子,芦柑,橙子,柚子?影响血糖的能力能不能排排坐?
第一名:柚子——最适合糖友吃
柚子又名“文旦”,个头最大,柚子家族有多个兄弟,红心柚、葡萄柚、沙田柚、西柚等。中医认为,柚子果肉性寒,味甘、酸,有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
另外,柚子中含有的生物活性黄酮类物质,对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具有很好的作用;柚子的血糖生糖指数是25,是柑橘家族中最低的。
第二名:柑子和橙子
柑子:柑个头比较均一,直径约为5厘米,近于球形,皮显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果皮粗厚,如漳州芦柑、四会柑、新会柑等(新会柑是新会最著名的特产,新会陈皮,就是柑子的皮)。柑和橘子有区别,橘子和柑是同科同属而不同种的木本植物。
橙子:是橘子和柚子的杂交。保持了柚子难剥的皮和饱满的果肉,又保留橘子光滑的表皮和酸酸甜甜的味道,从果皮特点上很好区分。
橙子、柑子虽然长的不一样,但血糖生成指数都是43,在影响血糖上基本一致。
第三名:橘子(桔子)
桔是基本种,又名橘(北方叫橘子,南方叫桔子)。果皮红黄色,果肉多汁,味道甜,果皮薄而宽松,海绵层薄,容易剥离,瓤瓣7至11个,不耐贮藏。
常见的桔子有:砂糖橘、蜜橘、贡桔、冰糖橘、南丰橘等,个头大小有异,直径为2~8厘米不等。因为橘子(桔子)最常吃,下面帮助大家详细了解橘子的营养价值。
1.含糖量中等
橘子(桔子)平均碳水化合物含量10.20 克/100克。在水果中,碳水化合物在10~20克/100克之间者,均属于含糖量中等,可以每次吃半个(橘子200克90千卡,1个交换份,相当于半个2两馒头)。
2.维生素C含量稳定不易破坏
橘子维生素 C 平均为 35 毫克/100克,含量稳定,不易被破坏,成人的推荐量为100毫克/天,所以3个橘子就能满足一天的维生素C的需要量。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一般新鲜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还是比较高的,比如柿椒(72mg/100g),卷心菜(40mg/100g),糖友不必为了补充VC而刻意多吃橘子,毕竟相对蔬菜来说,橘子的含糖量不低。
3.β-胡萝卜素含量高居榜首
橘子之所以是橙黄色,一个原因是含有β-胡萝卜素。作为动物性食物比如猪肝、鸡蛋才含有维生素 A,而植物性食物只含β-胡萝卜素,比如黄岩旱橘的β-胡萝卜素含量以5140微克/100克摘得桂冠,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 A,可以起到抗氧化、维持视力、保护皮肤的作用。
4.膳食纤维不要丢弃
橘子里白色网状的丝络,叫“橘络”,其主要成分是一种名为“芦丁”的营养素,所以有苦味。但这种物质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渗透性,橘络可以直接吃,也可用来泡水喝。一定不要剥离丢弃。
5.大量的有机酸造成“上火”
橘子里面含有许多有机酸,吃多了橘子,大量的有机酸可以刺激口腔和咽喉的黏膜,会让人觉得口舌黏腻、喉咙发干。有些朋友会认为这是“上火了”,其实,这是橘子多吃惹的祸。
倒数第一名:砂糖橘——含糖冠军
砂糖橘,又称砂糖桔,算是柑橘家族中个头最小的代表,无渣口感细腻,鲜美而味清甜,颇具大家的喜爱。这里提醒“糖友”要慎食!砂糖橘在整个家族里可是含糖冠军,达到13.7%,而其他成员们大多数在10%左右。
1个不大不小的砂糖橘称重是33.4克,3个砂糖橘大约重量100克,含糖量每按13.7%计算,1克糖产生4千卡热量,就是(100克×14%)×4=56千卡,相当于1个1两的小馒头。记忆窍门
橘柑类的水果,记住个头最大的是柚子,最适合糖友吃;
个头最小的砂糖橘,含糖量最高,一日不要超过3个。
其他各个橘柑的品种,如果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可以两餐中吃半个,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别就不大。
作者:牟利宁 济南中心医院主任护师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糖尿病之友微信公众号tnbz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