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佛系上(fi糖尿病)
专家在身边丨佛系控糖?她惹上“难言之隐”,整整三年...
专
家
在
身
边
“尿完刚躺下,就想起来小便,动作稍微慢一点,可能就漏出来了!”64岁的陈阿姨(化名)被这个“难言之隐”困扰了三年,几乎晚上没睡过一个整觉,甚至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多方求医无果后,她辗转来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牟新主任中医师的门诊,事情终于出现转机。
01 长期控糖不达标
身体终于拉响“警报”
原来,陈阿姨在十多年前就诊断出糖尿病,一直“佛系”对待,没有按照医生要求控制饮食、规律用药和复诊,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达标,身体终于拉响了“警报”。
牟新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陈阿姨之前多家医院的就诊资料,包括各项检验、B超结果及用药情况作出诊断:这很可能是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表现。
牟主任发现,除了泌尿系统表现,陈阿姨还有严重的口干、情绪焦虑、睡眠质量差、怕风自汗等情况,舌淡苔白,脉浮,便以中药方五苓散进行治疗。
一周后,陈阿姨找牟主任复诊,喜悦溢于言表,困扰多年的顽疾得以缓解。她表示,接着一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努力控糖。
02 什么是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异常要当心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长期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损伤自主神经,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出现排尿障碍,属于糖尿病的慢性病变。
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异常,早期可出现排尿时间延长、排尿费力、排尿等待等症状,也可能出现尿失禁。
随着病情进展,中晚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病人可出现尿潴留、膀胱增大等症状,随后还可能继发尿路感染、肾盂积水、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很多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非常痛苦。
03
“佛系”控糖不可取
警惕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牟主任提醒“糖友们”,除了心脑血管、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常见并发症,大家千万别忽视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和对运动的不耐受。还有部分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即由卧位变立位时,血压下降幅度较大,甚至出现乏力、眼睛发黑等低血压表现。
自查小贴士:先测量卧位血压,然后站立3分钟后测站立位血压,如果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分别下降20mmHg或10mmHg,则考虑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
主要表现为胃口不好或胃轻瘫、早饱、便秘、腹泻和大便失禁。而且胃轻瘫也直接影响了血糖管理,导致血糖波动较大或发生无法解释的低血糖。
自查小贴士: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如血糖波动较大、进食后很快出现饱胀感、胃胀气、恶心和呕吐、便秘或腹泻交替,在经过胃肠镜检查排除了消化系统疾病后,需考虑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泌尿生殖系神经病变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以引起性功能障碍和膀胱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多见于糖尿病女性患者。
自查小贴士: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性功能障碍或者反复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尿失禁、尿潴留都应该评估膀胱功能。
糖尿病出汗异常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无汗、汗出较多或局部出汗,如头颈部、半侧身体等。
自查小贴士: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类似症状,需要进行泌汗试验检查,排除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可能。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一类较为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往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牟新 主任中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市级名中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青年名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水盐代谢紊乱、代谢性骨病(原发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疾病等)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仁爱名医馆:周一下午
扫一扫关注互联网医院专家名片
供稿: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健康杭州”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往
期
回
顾
耳朵上挂了个“肉疙瘩”!医生提醒:这种体质的人要小心 突然“聋”了?耳朵“嗡嗡”的?很多人都被「耳部问题」暴击过... 健康的“小蝌蚪”长啥样?质量好不好,在家即可初步判断 寻找穿汉服的恩人!赵新,终于找到你38岁男子竟因小伤口住院30多天,医生一检查惊了:心脏血管堪比88岁……怎么一回事?
一次无意间的碰伤竟然把自己送进了医院住院了三十多天当初的小伤口越烂越深完全无法自己愈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脚上一个小伤口,住院30余天
38岁的小李躺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骨科的病床上,看着自己左脚上厚厚的绷带,还是难以相信,当初指甲盖大的小伤口,竟然导致自己从急诊到ICU再到心内科,最后来到骨科,足足辗转了一个月时间。这事怎么这么难,还得从2个月前的一次小意外说起。
这天小李刚从工地出来,左脚无意间碰到了边上堆放着的钢管,虽然当时觉得有点疼,但穿着鞋子,想着也没什么事,谁知回家脱了鞋子一看,脚面上破了一块皮!小李心里嘀咕,就那么轻轻地碰了一下,怎么就破皮了?我怎么变这么脆弱了?
一周后,小李的伤口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自己长好,反而越烂越深,有发炎溃烂的趋势,于是他就到当地医院就治,经过几次清创治疗,结果却越来越糟糕,指甲盖大小的伤口变成直径5cm的溃烂,从表面的皮肤扩展到了下面的肌肉,差点就烂到骨头了。
医生一询问,原来小李有多年糖尿病史,外周血管和神经营养状况明显变差,一旦有伤口就难以愈合,这就是糖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足。要想治疗糖尿病足,除了处理伤口本身,糖尿病的控制尤为重要,但是后面却发生了更加令小李意想不到的故事。
治疗了三周后,小李突然感到明显的胸闷、气短,喘不上气来,他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过心电图检查,医院诊断竟然是“急性心肌梗死”!于是,小李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并第一时间通过胸痛中心网络系统送往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
10多年糖尿病,佛系治疗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的钟诚主任、欣明花主任立即为小李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一出来,所有的医生都惊呆了:冠状动脉左主干及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在李大哥身上,本来粗大的血管全都变得有如人参须那么细小,弥漫性的狭窄变细伴有严重钙化。
医生通过常规的球囊扩张根本没办法把血管扩张开,放支架更不用说了,治疗没几分钟,小李就出现了严重的心衰表现,医生们紧急进行了抢救,只好暂时终止治疗,准备心衰纠正后再择期手术。
经过详细检查及问诊后,钟主任发现,小李有明确的糖尿病家族史,自己患糖尿病也有10余年之久,可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采取了完全放任不管的态度,既不吃药也不看医生,更别提定期监测血糖了。
小李脚上的伤口一直不好就是因糖尿病引起,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中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时候还会很容易导致有溃疡或者是深层组织的破坏,是导致糖尿病截肢和伤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小李脚上的伤口越来越深,肌腱韧带都已经露在外面。
每天40支烟,心脏血管惨不忍睹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衰治疗和血糖调整后,小李病情稳定下来,钟主任、欣主任再次为他进行心脏支架植入术。因为小李的血管弥漫性严重病变,年纪轻轻,血管里的斑块已经硬的像石头一样,医生只好选择用旋磨的技术先把血管里的钙化斑块磨掉,然后再用常规方法把血管扩张开来,最后成功放入了2枚支架。
据悉,旋磨技术在冠脉治疗中并不常用,只有严重钙化病变的病人才适用。欣主任说,小李的心脏血管和参须一样,很细很硬,触目惊心,完全不应该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血管,38岁的青壮年,血管却比88岁的老人还差!
更糟糕的是小李的生活方式,小李每天要抽40根烟,烟瘾严重,住院期间每晚伤腿的剧痛让他整晚难以入睡,平时躺着活动困难,但为了烟瘾竟能拖着伤腿爬起来,藏在医生护士看不到的角落里抽烟!喝可乐的习惯更是由来已久,以前基本每天喝2瓶(大概1L),现在为了不让医生发现,还会偷偷藏起来喝一点以解馋。
钟主任发现后,非常严肃地和小李谈了好几次话,小李的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足、导致心梗,这次好不容易放了支架,不能再这样任性下去,要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同时也提醒广大病友,特别是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监测血糖,定期至糖尿病专科医生处随访,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对饮食、运动、药物进行管理和调整。含糖量高的食品,如碳酸饮料、糖果、冰淇淋等应禁食;吸烟更不可取,会大幅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风险。
在病情比较平稳时,糖尿病病人是可以开车的。糖尿病病人开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如有可能,避免作职业司机。2、开车时应注意避免过劳,避免误餐,不能忘记服药。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作好必要的安排,保证能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注射。3、谨防低血糖的发生,在车内准备一些饼干之类的充饥食品。4、认真控制好血糖,避免在病情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开车,以免加重病情和发生危险。5、糖尿病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对开车有很大影响,前者影响患者的视力,后者影响患者手脚的感觉,因此应积极防治。
图文来源:西湖之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问答|“佛系”癌症有没有?
问:“佛系”癌症有没有?
答:子宫内膜癌有其“佛系”的一面,病情逐渐进展,可以用药物逆转病灶。
一夜之间,“佛系”一词火遍全网,从“佛系青年”、“佛系追星”到“佛系生活”……“佛系”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表示对什么都不大走心、看淡一切、怎么都行,是时下相当一部分人的活法。
癌症,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浸润、转移,多数癌症来势汹汹,简直如洪水猛兽,让人不寒而栗。这样的病怎么会和“佛系”扯上关系呢?你别说,还真有!“佛系”癌症——子宫内膜癌便是个中翘楚。
原来,子宫内膜癌虽然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且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但是,子宫内膜癌也有其“佛系”的一面,它不疾不徐——病情逐渐进展,不遮不掩——症状比较明显,不温不火——可以用药物逆转病灶,简直可以说是一“老实孩子”。
那么,如何利用好子宫内膜癌“佛系”的一面来维护子宫内膜的健康呢?来听听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晓军主任医师的分析。
“佛系”特点一:不疾不徐(病情逐渐进展)
相较于其他癌症的来势迅猛,“佛系”的子宫内膜癌则是不疾不徐、不慌不忙,病情是逐步进展的。
在发展为子宫内膜癌之前,有相当一段时期子宫内膜处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状态,包括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也就是说,子宫内膜病变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得癌了。如果能及时发现苗头,便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佛系”特点二:不遮不掩(症状比较明显)
子宫内膜癌这“老实孩子”其实挺坦诚的,不光来了之后不会遮遮掩掩,在来之前,也就是“子宫内膜增生症”时期,也会让身体发出各种信号来告诉你:小爷我可能快来了,你要当心啊!
1.月经不规则,不论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只要有一样跟平时一贯的情况不一样,并且不止发生一次,而是连续几个月都有类似情况。
2.月经间期出血,或者排卵期出血。
3.月经刚干净时复查B超提示内膜增厚或者不均,或者有异常占位。并且在服用孕激素撤退出血后复查 B 超仍然提示内膜增厚不均或者占位。
4.有异常阴道排液。
5.绝经后妇女有阴道出血、排液或者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不均或占位。
6.有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如内膜癌家族史、肥胖、糖尿病、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昔芬等,也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看看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病变,防范于未然。
“佛系”特点三:不温不火(可以用药物逆转病灶)
病灶可以逆转!子宫内膜癌的“佛系”特点在这一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
不光是在增生阶段的子宫内膜病变可以通过药物逆转,哪怕真到了子宫内膜癌的阶段,经过严格筛选、精心治疗和辅助生育措施,患者也有机会保住子宫,甚至生下健康可爱的宝宝。
1.子宫内膜增生紊乱:这是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最早期阶段,也是最容易治疗的阶段。用口服避孕药或孕激素调整月经,保护子宫内膜,便能达到治疗目的。
2.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属于良性病变,前者极少发生癌变,发展为内膜癌的可能性仅1%,后者癌变发生率约为3%。一般使用低剂量孕激素后半周期治疗,如安宫黄体酮。
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属于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如果不进行治疗,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可达近30%。对于不典型增生,一般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子宫。如果有生育要求,且符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指征,可以使用大剂量孕激素或曼月乐环进行治疗。
4.子宫内膜癌:如果子宫内膜病变已经发展到“癌”的程度,那么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卵巢,如果同时存在危险因素,还需行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但子宫内膜癌“佛系”的一面给了很多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愿望的患者一线“生机”——经过严格的筛选,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采用大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有机会实现子宫内膜癌的逐步“逆转”。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6-9个月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完全缓解!
当然,坦率地说,并不是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愈后都能成功地怀孕生子。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一般存在卵巢排卵功能障碍、子宫内膜病变治疗导致的内膜损伤等因素,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妊娠率在50%左右,活产率会更低,在没有医生的帮助下自然怀孕的几率低之又低,因此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站式”管理、多学科领域专家的支持便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