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被(糖尿病药已经)
- 1、糖尿病药被滥用,致数百人死亡!法国药企施维雅被判处超33亿元罚款
- 2、糖尿病药物被用作减肥药33年间致500人死亡,法国一药企被判过失杀人罪
- 3、糖尿病药被包装成网红减肥针!绍兴侦破全国首例“司美格鲁肽”假药案
糖尿病药被滥用,致数百人死亡!法国药企施维雅被判处超33亿元罚款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当地时间20日,法国巴黎上诉法院维持对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严重欺诈罪”与“过失杀人罪”的判决,并对其处以总计超4.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6亿元)的罚款。据悉,这家药企的一款糖尿病药物曾被滥用作减肥药,导致数百人死亡。
根据判决,罚款包括向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支付近4.2亿欧元赔偿、并处以900万欧元的刑事罚金,同时还需支付100万欧元的损害赔偿以及500万欧元的诉讼费。另外,法院还维持了对企业前副总裁让-菲利普·塞塔4年缓刑的判决,并表示其中一年必须软禁,同时对其罚款近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0万元)。施维雅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计划向最高法院上诉。
据悉,施维雅公司1976年推出一款名为美蒂拓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因其具有抑制食欲的效果,也被普遍作为减肥处方药开出。销售33年后,这款药在2009年停售,原因是被曝光有严重副作用,至少造成500人死亡。2011年,法国受害者对施维雅公司提起诉讼。
2021年,施维雅被判“严重欺诈罪”与“过失杀人罪”成立,被处以罚款270万欧元。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实习编辑:安琪
糖尿病药物被用作减肥药33年间致500人死亡,法国一药企被判过失杀人罪
12月21日消息,当地时间12月20日,法国巴黎上诉法院维持对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严重欺诈罪”与“过失杀人罪”的判决,并对其处以总计超4.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6亿元的罚款。据悉,这家药企的一款糖尿病药物曾经被滥用作减肥药,销售的33年间导致至少500人死亡。
图片来源法新社
事实上,早在2021年3月,当地时间3月29日,法国巴黎一家法院判处法国制药企业施维雅公司缴纳罚款270万欧元(约合2088万元人民币),勒令赔偿被告。这家企业一款糖尿病药物曾经被滥用作减肥药,而药物本身会带给患者致命伤害,已经导致数百人死亡。
这款问题药在市场上销售33年,2009年停售,在上世纪末就被曝光有严重副作用。法新社报道,这是法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医疗丑闻之一。
据悉,问题药物“Mediator”主要成分为苯氟雷司,1976年投放市场,不仅作为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主治药物,而且还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食欲抑制剂,用于治疗无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法国政府2009年把Mediator列入禁售药物名单,原因是它可能引起心肺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西班牙和意大利在那以前已禁售这种药物。
法国卫生部说,至少500人因服用Mediator而死于心脏瓣膜问题。法新社报道,一些专家认为实际死亡人数为2100人。
有幸存者把这款药当成减肥药服用后,被迫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原告斯特凡妮告诉法新社记者:“有人说这款药非常棒,我用药第一个月减重10公斤。”她服用Mediator3年,2009年确诊心脏病。
南方 记者 杨琼
整理自法新社、央视财经、新华社
【作者】 杨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糖尿病药被包装成网红减肥针!绍兴侦破全国首例“司美格鲁肽”假药案
“不节食、不运动,躺着就能瘦”“什么人都可以用‘司美格鲁肽’,减肥效果立竿见影”“用户可以自己网购,打几针就能瘦下来”……
去年以来,不断有人在网上故意夸大“司美格鲁肽”的减肥功效,说只要每周注射一次,就可以快速减重,甚至每月可以减重10公斤,而且安全无副作用,给消费者造成错误引导。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这个“商机”,没有资质的小厂开始大肆生产含有“司美格鲁肽”的减肥注射剂,制假售假等医美市场乱象层出不穷。
今年3月,浙江省绍兴诸暨市公安局食药环知森大队侦破全国首例非法研发、生产、销售治疗2型糖尿病核心成分“司美格鲁肽”案件。初步查明,此类“三无”假药产品通过各级代理流入到全国20多个省份,销售金额逾亿元。
非法产品在医美领域泛滥
自今年1月起,诸暨市公安局联合诸暨市市场监管局、诸暨市卫生健康局,在先后侦办了3起销售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AB轻盈组合”假药案件后,发现该类非法产品在医美领域严重泛滥,社会影响恶劣。
“我们一直在关注网红爆款产品,打击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产品的嚣张气焰。”诸暨市公安局食药环知森大队大队长赵桢说,警方立即展开研判侦查,顺着购买线索,在江苏抓获网店的主要经营者徐某春、徐某等5人,查获涉案“轻盈素”产品700余份。
经审讯,以汤某桥等人为首的团伙位于外省某地,以某化妆品公司之名生产和销售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轻盈素”减肥针。
掌握线索后,大队会同枫桥所等3个派出所30余名警力赶赴外省制假售假窝点展开收网行动,抓获董事长汤某桥、技术老总汤某军、厂长汤某斌、股东汤某4人,查获“轻盈素”产品1.6万余瓶,机器设备20余台,总价值近百万元。
“汤某桥的公司有六七十名员工,有正规资质主要生产面膜,但后来他们发觉减肥行业获利更高,就开始从事该项违法生产作业。”负责该案的民警冯昱说。该公司主要是将粉末状的“司美格鲁肽”加入甘露醇溶解,然后再冻干,以化妆品的名义卖给美容院和代理商。
冯昱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该团伙在江苏被查封的网店,“轻盈素”产品销量6000多瓶,已经流入全国20多个省份。目前,相关生产、销售数据仍在梳理,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接下来,我们会查清销售记录,追踪这些非法产品的去向,将联系当地派出所进行全链条打击,坚决不能让这些危险物品继续生产、销售。”赵桢说。
层层加价暴涨50倍出售
据了解,“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目前为国家医保目录中的乙类药物,属于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要求的适应证是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在我国尚未获批适用于肥胖症、减肥等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呕吐等正常的副作用外,“司美格鲁肽”还可能导致肝肾损害,甚至诱发甲状腺C细胞肿瘤。因此,它即使作为降糖药使用,也有严格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只适用于极少数特定的患者。
目前,3毫升规格药物在诸暨市人民医院的售价为813元每支。而同样规格的司美格鲁肽,网络售药平台已超过1500元,近乎翻倍。
冯昱说:“我们查获的那批非法产品,里面的‘司美格鲁肽’含量微乎其微。各级代理商都是加价出售,到消费者手上,价格可能已经翻了50倍。”
记者在各大电商购物平台搜索“司美格鲁肽”,发现大部分电商平台均有销售。虽然为处方类药物,但线上问诊开方非常简单,填写个人信息就可以购药。
以相关词汇“一针瘦”“爆瘦液”进行搜索,记者发现有一些店铺也在出售“轻盈素”,两瓶2毫升的组合售价在300元左右,号称韩国原装进口,美容院级产品。店铺的评论中,有不少人分享自己注射“司美格鲁肽”减肥的效果。然而,该产品包装和食药环知森大队查获的那批非法产品一模一样。
“事实上,除了盲目用药本身可能引起的风险,药品运输、保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同样值得重视。”冯昱介绍,“司美格鲁肽”需要2℃至8℃冷藏保存,流入市场的非法减肥注射剂,如果储存条件不严格,不仅减弱效果,甚至会加重副作用。
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晚会也曝光了一批顶着“妆字号”备案销售的美容针剂,这些产品不仅对人的安全风险极大,而且产品价格不透明,生产资质不全,利润高达10倍。例如某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葡聚多肽”,是一类以葡萄糖为单元分子、以糖苷键连接的多聚糖,“葡聚多肽”在人体内可以被分解吸收和代谢,因此不属于“器械”,该生物公司可能涉嫌非法制售假药针剂,情节严重的或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处罚较轻难以形成震慑
经查,警方发现,该团伙为牟取暴利,形成了假药市场利益链,窝点造假、专人营销、终端销售等环环相扣。不法分子招募专业人员在公司内设立实验室,打造一个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原料研发 生产制造 包装销售 品牌营造”的团伙,以低廉成本生产“司美格鲁肽”假药,再成立专门宣传团队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进行虚假宣传,就此形成了假药销售网络。
“我们抓获的团伙成员中,技术老总汤某军是董事长汤某桥的侄子,和股东汤某也是亲戚,其中有两个人还有犯罪前科。”冯昱说。
2018年时,汤某军等人经营的化妆品公司就被江苏警方查获非法买卖肉毒素,汤某军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汤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这次顶风作案,这些人必将受到严惩。”冯昱说。
冯昱结合同类型销售假药案的侦办情况介绍说,不法分子之所以铤而走险售卖假药,除了受暴利驱使,还因为他们存在侥幸心理且法治意识淡薄。“很多假药并不会致人死亡,实践中多适用轻刑、缓刑甚至仅适用罚金等附加刑,难以起到惩戒震慑作用,不少不法分子都是累犯,有的在缓刑期或取保候审期间仍继续卖假药。”
参与侦办此案的民警认为,在网络平台上,类似“司美格鲁肽”的“神药”时有出现,在职能部门加强药物监管的同时,社会公众也要提高自身辨识力,从根本上铲除表面“神药”实为假药的非法产品泛滥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