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看病流程(糖尿病探病)

孙医生讲糖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如何选择就诊科室,才能更快更好地诊治疾病?建议收藏

糖尿病朋友在长期的疾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该如何选择就诊科室,才能更快更好的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常在一些医院会有一些导诊人员,但是病人,特别是老人,存在多种不适,可能会对自己的疾病描述不清,分诊人员工作比较忙,可能就会按照一个症状指点一个科室。多种症状就需要在医院的各个科室来回问诊,耽误疾病的治疗,还会牵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作为糖尿病人,存在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和医院、医务人员打交道,了解就诊过程的流程,就能更快地进行疾病的处理。

孙医生就和大家讲一讲糖尿病人在感觉不适,在医院如何快速准确地选择就诊科室。

糖尿病及各种慢性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到糖尿病科

糖尿病人在发现眼睛看不太清楚,或者有时候有头晕的情况,或者有时感觉胸闷、气短或者眼睑、下肢浮肿等等情况,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是看糖尿病科,还是相关科室呢?

经常在会诊的时候发现,一些糖尿病人因为心慌入住了心内科,因为头晕入住了神经内科,入院后才发现血糖非常高,我们会诊调整降糖方案后血糖稳定,症状很快恢复正常。许多病人就感慨,不知道是血糖的问题,早知道就到糖尿病科住院了。

通常来说糖尿病人合并早期的并发症和合并症状态,只要血糖控制得不好,在内分泌科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处理。

病程长,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到相应的专科

但是如果病程比较长,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比如眼底出血,肾脏出现了严重的肾脏损害,冠状动脉狭窄出现了心绞痛、心梗,脑血管硬化导致了大面积脑梗或者脑出血等情况,这些比较严重的情况就不能在内分泌科就诊,就需要到相应的专科,才能得到更为专业的治疗。

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出现会应激性地升高血糖,疾病稳定血糖才会逐渐下降。并且这些急性疾病的出现,已经和血糖没有太多的必然的联系,当然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内分泌医生进行降糖方案的调整来更好的配合相关专科来治疗疾病。

糖尿病合并一些急性疾病

糖尿病合并炎症,如咳嗽、发烧、急腹症等急性疾病的时候,因为这些疾病专业性比较强,建议到呼吸科、感染科和外科等科室就诊。

如果血糖比较高,可由糖尿病科医生到相关科室会诊,调整治疗方案,控制血糖,协助相关科室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

围手术期病人

还有一些准备手术的糖尿病人,入住了外科系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术前检查,准备手术治疗了,才发现血糖非常高,不能手术,只好转糖尿病科控制血糖,或者出院控制血糖,导致术前进行的各种复杂的检查不能发挥作用。

对于准备手术的糖尿病人,在入院前进行简单的血糖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当发现血糖升高,要到糖尿病科就诊,血糖控制平稳后才能手术,这样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伤口愈合不受影响,不会延长住院时间。

现在许多医院的糖尿病科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科室,也就是能够自行处理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相关问题,如换药,血管介入治疗等,但如果经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截肢治疗的时候,仍然需要骨外科来进行处理。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才能保证疾病的最佳治疗效果。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优质健康知识!欢迎留言、点赞、转发!

新糖尿病患者就诊6常识

如何确诊糖尿病

糖尿病的确诊简单明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有糖 尿病症状如口渴、多饮、消瘦等临 床表现,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被诊断为糖尿病。如果单次血糖达到糖尿病标准,但患者无任何症状, 则需要在不同时间重复一次血糖检查。如果有两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被诊断。

为了进一步明确糖代谢异 的类型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可以 测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检测空腹和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时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对于高血糖的患者,或因为 其他疾病就诊发现高血糖患者,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糖尿病 断和鉴别诊断。糖化血红蛋白≥ 6.5%支持糖尿病的诊断。

筛查并发症

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应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的类型和有否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类型一般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我国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且大多合并有多种代谢异常或疾病状态如脂紊乱、肥胖、高血压等。

由于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并 不知道自己何时开始有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已经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对于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新发病的1型 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糖尿病后即行筛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于无糖尿病并发症者,每年筛查一次;对于已有并发症者,则视情况进一步检查或决定复查时间,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影响到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脑、眼底等多个系统 或脏器。因此筛查项目包括视力、晶状体、眼底,以了解有否糖尿病眼底病变及是否需要积极处理;查心电图和立卧位血压以了解 有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和高血压、心脏病变;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动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足病变;查 24小时尿的白蛋白和B2微球蛋白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变;查有关血液的生化指标以了解高血 糖、血脂紊乱控制情况和胰腺分 泌胰岛素的能力;检查口腔以了解糖尿病牙周病变等。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经济的流程,既保证重要的并发症和代谢控制的有关检查, 又要经济方便,尽可能节省患者的费用和时间。比如,我们糖尿病中心对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要检查足的皮肤外观和触摸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搏动,如果足的皮肤受损, 有溃疡,则根据溃疡的深浅,决定是否需要拍摄局部的X片或有无必要做细菌培养;如果足背动脉和/或胫 后动脉不能触及动脉搏动,则要进行腘动脉的触诊以及测定踝肱动脉血压指数,了解是否有下肢动脉病变。如果病人的症状和初步检 查提示患者有明显的下肢动脉病 变,再进一步检查下肢的血管超声以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如果患者的皮肤、动脉搏动均正常,则不必再进行下一步的检查。通过 这种阶梯式的筛查和进一步检查, 可以做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及早发 现。而且,这样的并发症筛查也不需要许多时间,在我们中心,一般需要2~3小时可以完成的糖尿病筛查,包括了餐前餐后血糖、胰岛素水平、空腹血脂、肝肾功能、尿白蛋白、眼底病变、周围神经和下肢血管及足、心电图等。

通过筛查,我们还发现,在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中,相当多的患者或者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者虽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但并未控制好血压。对于这些患者,我们 及时地加强了降压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建立病历档案

在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后, 糖尿病患者应该建立自己的病历 档案。现在各家大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病案管理,有的还包括门诊病案管理。因此,每个患者都应该记住自己的门诊病历号。每次挂号显示同一个病历号,以便保持资料的延续性。对于用医保卡就诊的患者,这点不难。但是,对于自费就诊的患者,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复诊时又挂了新的门诊号码,造成病历资料 中断和重新换号、挂号的混乱。建议这些患者将您的门诊病历号存储在手机里。门诊病历号就如患者的 身份证号码,一个人只有一个。

弄清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

在一般大医院,专科门诊可以分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一般性的就诊和取药,可以看普通门诊。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和外地来大城市就诊或病情复杂疑难的糖尿病患者,可以看专家门诊,以获得更为专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有些 患者公务繁重,无法正常排队就诊 或者外地的疑难患者需要尽快得 到专家会诊,可以挂特需门诊。一般而言,特需门诊就诊时间较为宽松,候诊时间短,接诊专家水平相对高一些。不过,特需门诊挂号费昂贵一些。

初次就诊要做的功课

建议初次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来医院看病前做些功课,如通过网上了解该日触诊医生的情况,携带好所有的看病资料,资料过多的可以自己稍作整理,病情特别复杂预 计看病时间很长的更适合看特需门诊。医院就诊的过程,就是和医生交朋友、互相了解的过程。不建议患者频繁地换医院和医生就诊,否则易造成医生和患者互不了解。甚至有些患者到某家医院病,被安排抽血等检查后,有关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患者就到另外医院就诊了。这种随意看病的结果 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甚至耽误疾病的诊治。

有的患者已经在服用降糖药、降压药或者其他药物,如果本人讲不清楚,建议来就诊时带上所 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了解和必要时调整服药。

切记的是患者应该到正规医疗单位就诊,最好到三级、二级医院的专科就诊。因为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尤其不可相信电视、报纸、广播的各种所谓降糖广告, 更不可搞什么邮购买所谓特效药物。须知,糖尿病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医生不面见患者、不进行交流是无法看病的。

服用正规药

服用降糖药时,需要注意药品的批号。正规的药品都应该是国药准字号。如果是食字,那就是食品;如果是健字,那就是保健品。食品和保健品都不是药品,都不是降糖药。目前,有的假药冒名药准字, 这种假药往往购自于非法途径,如个别的私人诊所、邮购等。可以通过上网,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http://www.sda.gov. cn进行检索。凡是国家批准的药品、食品和保健品,都可以从该政府网站上检索到,检索不到的就是假药。

作者: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许樟荣

更多内容关注《糖尿病之友》微信公众号:tnbzy2013,欢迎转发收藏,转载需注明出处,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目的。

陈刚大夫讲糖:从“糖尿病问诊流程”谈医患各如何做?

(陈刚大夫讲糖)

我在做科主任和基层医生培训师的时候,做过一个“糖尿病问诊流程图”,那是对一名糖尿病医生的基本问诊要求。通过详细的问诊,您就会获得更加详细的资料,这对医生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非常有益。

(个人情况:吸烟、饮酒、司机、护士(三班倒)睡眠、性格、饮食运动习惯)-----被“陈刚大夫讲糖”覆盖的字,哈哈哈(糖尿病问诊流程图 )

比如评估糖尿病分型的资料:年龄、体型、病程、有无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是否有过相关自身抗体方面的检查和胰岛功能检测?结果如何?-----基本上就对1型或2型有了个概念。

对身高、体重、腰围及其变化的问诊,就基本对患者胰岛素抵抗有了概念,加上患者的血糖和用药情况,也有助于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力度。

心脑血管疾病史、家族史以及相关症候的问诊,加上血压、血脂、吸烟及其控制情况,对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有了概念。

有无四肢麻木、刺痛和感觉异常,有无腹泻便秘交替,有无体位性头晕等症候,就基本对神经病变的轻重有了认识;有无下肢冷痛、间歇性跛行或者静息痛,就对下肢动脉供血情况有了评估,对糖尿病足的预后就有了初步的判断。

等等。

这些概念的形成,决定了下一步重点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安排,是诊断病情最初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血糖控制目标?血压、血脂目标?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才能更加精准。

医学发展迅速,目前的糖尿病治疗更加主张个体化精细治疗,不同的人在治疗目标上、治疗方案上都会有明显的不同。所以,最求个体化就要找个体差异。

就举“个人情况”的内容而言吧,吸烟、饮酒、司机、护士(三班倒)、睡眠、性格、饮食运动习惯,等等问题,您认为重要吗?您也不要认为医生在窥探您的隐私,或者是在“扯牛皮”。逐一分析您就会知道了:

吸烟----是独立的心血管高危因素,有人心脏支架都下了5个了,居然不忌烟,却纠结于血糖为什么不能从8降到6mmol/L的“失败”?可笑吗?丢了西瓜想捡芝麻。再说,吸烟对糖尿病足、眼底病变和神经病变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医生要问的。我想没有医生会对下过5个支架还猛抽旱烟的人上120个心的,只是他不说而已。

饮酒----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很多人觉得喝酒后血糖反而降低了,殊不知低血糖风险也会加大了。二甲双胍是有酗酒禁忌的;大吃大喝会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在使用DPP-4抑制剂这种可能增加胰腺炎风险药物的时候,怎能不问?

司机-----您的手足麻木吗?您有低血糖风险吗?这种职业属于糖尿病高危职业,低血糖或许就会使您成为马路杀手。有糖尿病专家曾笑谈,看到司机是胖子的,前面有吃的食物的,他一般都坐后排或者不做。您晓得的......

三班倒的------护士职业只是一个代表,三班倒注定您吃饭运动不会规律,您使用的药物能不能适应?

睡眠-----我有微信文章“空腹血糖居高不下,原来是OSAHS在作怪”、“从一棵无花果树谈“睡眠与养生”,更与糖友健康有关!”,足以说明睡眠对健康的作用。那肯定是应该问的。

性格----有报道70%的糖尿病人都是A型性格,焦虑、抑郁也非常容易与糖尿病并行。要找一下原因,心理疏导。半月前我们这里就有一通州老糖住院,对能把血糖降下来失去了信心,我讲解了他原来治疗方案的弊病,纠正方案,良好出院。这个良好,不只是血糖良好,还包括信心与微笑。

饮食运动习惯-------虽然喝粥对餐后血糖控制不利,但是让一个喝粥喝了70年的80岁老糖不在喝粥,何其忍?

所以,医生是要问的,因为对病情有益。

一个优秀的糖尿病医生初诊一名患者的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这是对医生的要求。

既然医生要问,而且是对您的病情有益,作为患者的您是否能够主动汇总呢?---------这才是我把这个图公示的初衷。

对于一名来开药却不能报出药名的病友来说,挂号费那就是白花了。

更有甚者,“那就根据我刚才9.5mmol/L的血糖选配点药吧”-----可笑吗?对于以往的治疗一无所知,而仅凭一个随机血糖就开药的医生,您敢信任吗?但是,不开药就被骂是“废物”的医生肯定有。

我曾经就是被骂“废物”的医生。

糖尿病的治疗是讲“医患结合”共同努力的,

您不要把这个治疗踢给医生一个人,而自己站在一边、抱着肩膀“让您猜”;

也不要抱着手机、跟着微信,自己当“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