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脚趾跳(糖尿病患者脚趾疼是怎么回事)

康复Therapy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脚趾变黑是什么原因?真的要截肢了吗?医生告诉您真相

#头条创作挑战赛#

老孙是个退休教师,年轻时为人和善,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可是,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他的性格变得孤僻了许多,朋友也不愿意再与他交往。

几年前,老孙的糖尿病被发现,医生要求他每天注射胰岛素并控制饮食。

可是,老孙总是觉得自己能够通过锻炼和控制糖分的方式来控制血糖,于是他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

最近,老孙的右脚趾变黑了,感觉很不舒服。

他开始担心可能会失去这只脚,于是决定去医院看看。

在医院,医生检查了他的脚趾,告诉他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需要截肢。

老孙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阵慌乱,他意识到自己的糖尿病是不能再忽视了。

@康复Therapy

一、糖尿病患者有多少?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4.65亿,其中有约95%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更是高居全球第一,据中国糖尿病预防与治疗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0.9%。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如此之多呢?

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方式因素,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

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也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上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习惯。

同时,对于已经发现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应该积极进行治疗和控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保障自身的健康。

二、为什么会导致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进而导致脚部组织坏死甚至截肢的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长期存在,导致了多种病理改变。

其中,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

  • 首先,长期高血糖会引起神经病变,即神经系统的损伤和退行性变化。

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

当感觉神经受损时,患者可能无法感觉到脚的疼痛或刺痛,从而无法及时发现脚部的损伤或感染。

运动神经受损时,可能会导致脚部肌肉的萎缩,使脚的骨骼结构受到损害,进而增加了足部受伤的风险。

  • 其次,糖尿病还会导致血管病变,即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

高血糖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增加血管阻力和狭窄,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和缺血。

缺血会导致组织坏死,容易发生感染,加速糖尿病足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足的形成是由多种病理因素交织而成的,其中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注意足部卫生和检查、预防脚部损伤等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什么程度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预防感染,创面清创,保持创面干燥等。

一般情况下,治疗糖尿病足首先要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导致伤口愈合缓慢或感染加重。

其次,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长期压迫等

当糖尿病足伴随感染,创面出现严重坏死、组织坏死、感染无法控制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截肢治疗。

截肢的程度取决于感染的范围和程度,如切除足趾、截去一部分足部或截肢到小腿以上。

截肢虽然是最后的治疗手段,但对于一些糖尿病足严重的患者,截肢可以拯救他们的生命,并减轻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

因此,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保持血糖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头条创作挑战赛##糖尿病#@头条健康

糖尿病患者注意,糖尿病足有这4种症状,若有一个,请及时检查

糖尿病足是一种很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只要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就说明糖尿病患者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需要及时就医。糖尿病足主要是因为体内血糖升高,外周循环出现障碍所引起的。当外周循环出现障碍,体内供血不充足,无法给双脚提供正常的供血,所以脚部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脚部异常,就被人们称为糖尿病足。

所以,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就需要加强对这种疾病的认知能力,若是脚部出现以下4种症状,那么就需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确认是否跟糖尿病有关。

1.脚麻

在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都会感觉到双脚麻木的状况,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导致血液循环受到阻碍,脚部的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就会使脚部出现这种麻木感。只要出现脚麻的症状,就很难缓解,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去医院检查血糖,看看是否因为糖尿病所引起的,从而对患者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以免情况恶化,耽误治疗时间。

2.脚部溃疡

患者得了糖尿病足以后,身体内的血糖含量会越来越高,这样使得皮肤的抵抗力越来越差,所以外界细菌就会更容易侵入。若是脚部不小心受到细菌感染,就会出现脚部溃疡的状况,所以患者需要控制自己的血糖,控制饮食,以免自己脚部溃疡越来越严重。

3.皮肤瘙痒

一般来说,糖尿病足的出现主要跟脚部神经病变,以及血管病变有很大的关系,脚部神经的病变会导致患者体内炎性因子加速升高,这样,就会使身体皮肤出现瘙痒。

血管病变会导致身体血流受到阻碍,这时身体的抵抗能力是非常弱的,若是被细菌污染,就会使皮肤受到损伤,身体就会出现瘙痒的情况。

皮肤瘙痒是糖尿病患者发病以后典型的症状,所以患者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安排合理饮食,使体内血糖达到正常水平。

4.足部关节畸形

由于体内的血糖升高,患者的新陈代谢就会出现障碍,还会对脚部的其他各个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最终就会导致脚部关节出现畸形的症状,若是发现,就要立即处理,这种很有可能就是糖尿病足所引起的脚部畸形。

以上就是糖尿病足的4种典型症状,若是发现后,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要是患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使脚部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所以在平时,若是发现脚趾或者是关节出现问题,就需要尽快到医院去接受检查,对症治疗。在平时生活中要加强对脚部的保护,穿一些透气的鞋子。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媛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专家提醒糖尿病人:如果你的脚和眼出现这些症状,并发症要来了!

好多糖尿病患者只注意血糖有没有降下去,吃饭吃的合格不合格。却没有注意观察自己的脚或者眼睛。好多患者的脚受了小伤,比如被暖水袋,或者暖宝宝低温烫伤了,或者小石子进鞋里了,鞋子不合适挤脚了,却没有意识到。

为什么要关注自己的脚呢?因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个可怕的并发症。而因为糖尿病可以引起下肢动脉病变和神经病变,使糖尿病人的下肢感觉减退、麻木,生活中足部受伤或有细微伤口都不易察觉。有的人剪脚趾甲的时候,不小心剪破皮肤也可能不知道。

那好多人会觉得小题大做。不就是个小伤口吗?不至于。可是你知道糖尿病人的伤口极易感染吗?如果不及时处理,是极有可能演变为糖尿病足的。糖尿病足是可怕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的患者占非外伤性截肢患者近1/2的比率。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截肢是不可避免的!

眼睛更是难以觉察。眼睛的病变一般不容易表现出来,但如果出现视力下降,眼睛模糊,眼部感觉异常,畏光流泪,痒,异物感,充血,新生物等,尤其是患病超过5-10年的病人,应该去医院检查。

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最高,危害也最严重。而且一旦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意味着全身各脏器都已发生微血管病变。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但是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激光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出现了眼底出血和视网膜脱落,便难以逆转!最终导致失明!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1.足部干燥

患者会感觉足部皮肤干燥,可有瘙痒,也可出现毳毛脱落,光滑、水肿,下肢及足部变小。

2.皮肤温度下降

患者可感到肢端发凉,用手背碰触足背表面温度下降。

3.脚部异常感(穿袜感)

患者常有双足穿袜套感觉,麻木。肢端感觉迟钝消失。即用稍尖锐物品碰触下肢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如果出现皮色改变,说明症状已经加重了!

4.脚趾增厚、变形

脚趾变形、增厚、易脆、脱落。也可见跖趾关节弯曲,

5.疼痛感

少数也有患处针刺样,烧灼样疼痛,较严重者有刀割样疼痛。长时间走路后,会出现双腿疼痛以至于难以继续行走。

当上述症状出现后,就要注意啦!这有可能是糖尿病足!

检验方法:

患者仰卧在床,当抬高下肢时,发现足部皮肤苍白,放下来或坐位下垂时,足部皮肤为紫红色。用手从上往下触摸,会发现温度逐渐减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注意:

糖尿病人应该多泡脚,水位最好没过脚踝,水温不超过38℃。鞋子要选择圆头,宽松舒适的。避免皮肤受伤,有创口及时消毒处理。平时可以多进行一些小腿及足部的运动,如踮脚尖,提脚儿跟,蹲起等,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但不宜做激烈运动,因为高强度,撞击性的运动会导致眼底出血,加速视网膜的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不可忽视,我们平时应该多关注身体的状态,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耽误病情!运动应选择适宜强度,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过于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