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北方农村糖尿病(南方北方糖尿病)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北方人为啥更容易患糖尿病?原因帮你揪出来,请自行排查一下

糖尿病的患病情况,中国在全球内排名是靠前的,而在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群来看,也是具有地域性的差异,有些地方患糖尿病的几率相对来说会比较高,就是北方地区的人相对于其它地区,会更加容易患糖尿病。

说到此处,不少人会产生疑惑,北方人患糖尿病的人群会更多,问题是出在哪里?有人会想到一点,是不是与主食有关,北方人比较偏爱吃面食,几乎顿顿都吃,真是这样吗?

北方人顿顿吃面食,会不会让糖尿病发病风险增高?

答案是可能会让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却不是绝对的,面食与肥胖以及血糖之间会有一定的关系,却也不是说必然就会引起一系列问题。

虽说面食中的碳水化合物高,却也是要看总体摄入量,以及做法和吃法,还有就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会存在些许差异,这些情况不能单独去想问题,需要结合起来,综合性的去做分析

碳水化合物也是分低质量和高质量,正常来说,喜欢吃精制面食的人,容易摄入较多的低质量碳水,人体无法都转为能量,也就可能会引起肥胖。

还可能影响到代谢,血糖也是容易产生波动,但如果是精细主食和杂粮主食配合着食用,体内摄入的糖分、脂肪,也就可能没有那么多,对于血糖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会太大,还有就是脂肪的摄入量,也是尽可能的降低。

北方人相对于其它地区,确实会更爱偏食,如果在摄入量比较大,且大多吃的是精制主食,或许真的会让糖尿病风险增加。

北方人更容易患糖尿病,或许与4个原因相关,不妨了解下。

1. 大口喝酒,且喝得多

北方人在很多人的意识中,真的是酒量很好,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酒量都是比较可以,从饮酒情况数据来看,能喝酒且喝酒量比较多的地区,则是有很多北方地区上榜

比如说山东,从古至今都是榜上有名的,一说到喝酒,大多都会想到山东,他们喝酒不是以杯计数,而是以瓶来计数,足以证明他们的饮酒量很好。

而大量饮酒,且是长期坚持下来的,对于血管造成的伤害比较大,且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从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更何况不少研究表明大量饮酒容易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2. 饮食方式不健康

北方人的饮食喜好,大多是重盐、重油,这样的饮食方式,对心脑血管是无益的,容易增加高血压和高血糖、高须知的患病风险。

更容易给人体带来脂肪,影响到人体的代谢之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就可能会随之增加。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北方气候比较寒冷,需要吃一些高热量食物来驱寒,可能吃红肉的量也相对多一点,也是有可能增加肥胖和患糖尿病的风险。

3. 运动量少

北方人的肥胖率,其实也是蛮高的,除了与饮食相关,还会与运动量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只是吃却不知道动,脂肪自然就容易囤积下来。

而且,糖分的代谢也是容易受到影响,也就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从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不光是北方人需要注意这一点,中国很大一部分都是应该调整这一习惯,尽量增加运动量。

4. 吸烟率高

中国人的吸烟情况,也是比较的差,很多国家的吸烟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而中国的吸烟率不仅没降,还一直在增加。

从中国的吸烟分布来看,北方地区吸烟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柳叶刀-呼吸医学》中,就有相关数据证明,中国吸烟率最高的地区就在北方,内蒙古和贵州榜内有名,而吸烟和糖尿病之间有关联性。

烟草会对胰岛素的分泌,产生不良刺激,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糖尿病的发生几率,也是可能增加。

糖尿病发展到最终,都将面临洗肾吗?

因生活中有太多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衰竭的情况,或者说众多糖尿病患者中,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出现了肾衰竭,也就会让人产生担心。

怕糖尿病发展到最终,都会是一个结果,就是引发肾病,若是血糖控制的不佳,或者是没能早点发现肾脏病变信号,最终的结果就是洗肾。

对于这点担心,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确实会有一部分人发展到了肾衰竭的程度,可也只是一部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面临相同境地。

是否能够发展到肾衰竭,靠的还是自己,如果能很好地平稳血糖,且定期去做检查,并不容易出现洗肾的结果,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定期检查,不只是要检查血糖,还需检查肾功能,若是出现问题,也能及早的发现并进行治疗,不至于太被动。

北方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这些饮食习惯你得注意了!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刊发了“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研究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名誉主任滕卫平教授、赵家军教授、母义明教授等诸多知名专家共同完成。

通过梳理该研究,总结出三个重要研究发现:

1. 近一半国人血糖异常!

中国成人居民的糖尿病总标准化患病率为12.8%,糖尿病前期的标准化患病率35.2%。

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都算上,近一半成人血糖异常!

2. 年龄越大,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后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急剧上升;而糖尿病前期的情况更不容乐观,18-29岁人群中患病率已达到20.2%,40岁后人群中更是超40%处于糖尿病前期。

3. 北方人整体患病率最高!

包括确诊和糖尿病前期在内,整体患病率北方最高,其次为西南、东北、南部、中部、东部和西北地区。

研究团队还指出,与全球趋势相似,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而且没有任何平稳或出现拐点的现象。

为何北方人血糖异常最多?

为何北方人血糖异常最多?其实从生活习惯中就找到了蛛丝马迹。

1、北方肥胖人群比南方多一倍

对于北方的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率都普遍高于南方,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文英谈到,这种差异往往是伴随着肥胖而来的。

在她所做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肥胖的情况,北方人BMI超过30的比例是7.8% ,而南方则是3.6%,北方的肥胖人群比南方多出了一倍”。

2、北方人更不爱运动

杨文英在南北方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南方人确实比北方更爱运动

当然这也许与环境有一定关系,毕竟相较于南方,北方地区纬度高、偏寒,寒冷季节甚至长达4~6个月,人们更习惯窝在家里御寒。

3、北方人更重口味、饮食更油腻

北方人的饮食口味普遍偏重,喜欢高盐、高油、高热量的食物,觉得这样才够味儿,烹饪方式也偏爱油炸、爆炒,殊不知,越是油腻荤腥的食物往往能量比较高,当摄入能量高于人体消耗的能量时,过多的能量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堆积,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身体肥胖,也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而相较于北方,南方人的饮食习惯较为清淡,烹饪方式采用白灼、清蒸偏多,青菜在热锅中飞水一过,熟了就可捞上来,稍放香油、盐即可食用,用油少、口感淡。

4、北方人喝酒更猛

在北方,很多人都觉得顿顿有肉有酒的日子才是好日子,但长期大量酗酒,会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等疾病的风险。”上海东方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范慧敏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介绍。

而南方人大多喜欢喝茶,中医认为茶有温和药养的功效。即使饮酒,一般也是喜欢低度米酒。

预防糖尿病!记住这3句话!

1、别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糖尿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单忠艳谈到,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学术界称这种基因叫节约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原料来吸收营养。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时,这个节约基因仍在开放着,因此,当大量的高营养食物进入人体后,仍然进行着充分吸收,再加上现代人的活动减少,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所以造成营养过剩,血糖升高,糖尿病就很容易发生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们一旦开始了“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的生活,再要“管住嘴、迈开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要免受慢性病之苦,从现在开始跟老祖宗学习“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或许还不晚!

2、粮食别吃得越来越细!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治医生陈罡谈到,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引进越来越多快餐等,一顿饱餐后,随着营养物质的吸收,血糖值很快就升高了,

但多数人的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但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所以现在更提倡的是粗细搭配,给白米饭添些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如果爱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黄豆粉、紫薯粉。

3、别就知道瘦,而不知道肌肉!

“四肢发达”始终不是褒义,人们更认同斯文纤细的“白面书生”,不像欧洲,让“秀”肌肉的雕像成为文化符号,这种观念导致的肌肉不发达,或者说,肌肉欠缺锻炼,也是中国人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因为肌肉中有肌糖元,肌肉一运动,肌糖元就把食物转化的血糖消耗了,所以血糖就会降下来,很多糖尿病人吃饭之后血糖高,走半小时就降下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肌肉在降糖。从这个角度上说,年过四十的人,要有所侧重地长长肌肉,为的就是给未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预留空间。

长肌肉的办法就是适度的负重练习,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快走三四十分钟的话,最好还能保证每周两次的负重,无论是举哑铃,还是给腿上绑了沙袋后抬腿或者步行,总之你要感到胳膊和腿上的肌肉绷紧了,而且觉得酸、累,肌肉才得到了锻炼。


来源:健康时报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高杉

东北和华北,得糖尿病的人居多,北方为啥成了“糖尿病区”?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而奇怪的是就连疾病也有很大的差异,而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糖尿病近几年发病率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全世界将近有四分之一的糖友都来自于中国,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得糖尿病的人居多,那么北方为啥成了“糖尿病区”?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

首先,与北方人日常的饮食有关

经过数据调查显示,北方人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因此日常生活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相对来说比较高,并且日常饮食多多喜欢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比如腌制食品、油炸煎烤的高油脂食物。这些食物里面的油脂和盐分比较高,吃多了对血管的健康是很不利的,而且还会有发胖的危险,而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从而诱发糖尿病。

其次,北方酒水消耗相对较高

一说到喝酒的话,那么相比较来说的话,北方人的酒量相对来说更一点,尤其是山东、内蒙、东北等等,这些地区平时酒的消耗是比较大的,而酒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因为酒精进入身体之后,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而且酒里面所含的热量同样也是很高的,会导致体内糖分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出现血糖的不稳,长时间糖尿病就更容易出现。

最后,北方室外活动量少

有数据显示,北方人的运动量普遍比较,这并不是说北方人懒,主要是因为北方的四季区分的比较明显,一般寒冷的季节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大多数人更愿意待在暖气的室内,很少会进行室外的运动。那么长时间身体得不到很好的运动,长时间身体更容易有肥胖问题,从而加速了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因此,为什么北方地区糖尿病患者比较多,主要与日常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平时进行调整的话,其实糖尿病这种疾病也是可以进行很好的预防的。

那么得了糖尿病之后,日常要主要什么呢?

1. 按时服用降糖药物

生活中有不少的糖友认为经常服用降糖药,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因此降糖药总是隔很长时间才服用,或者只有当血糖升高的时候才服用,可这样服药的方式带来的危害是更大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稳定血糖,如果盲目停药,会使体内的葡萄糖无法正常被吸收,就会使体内的血糖再次的升高,这样反反复复的危险更大。

2.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糖尿病患者日常在饮食上有很多的禁忌,一旦饮食不当的话,很容易导致血糖的不稳,而且很多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经常会有饥饿的现象,一旦饥饿出现的话,那么很容易一次性吃太多,这样反而是不利于控制血糖的。因此日常在饮食上尽量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多以粗粮为主,里面的糖分少,而且还能增强人的饱腹感减少饥饿的情况出现,另外切忌不要暴饮暴食,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

3. 及时释放压力,控制好情绪

得了糖尿病的患者,日常的情绪与血糖的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很多人因为自己的血糖长时间没办法得到稳定,于是经常有焦躁、烦闷的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的出现,会导致体内的内分泌和代谢出现异常,导致血糖更加的不稳。因此在得了糖尿病之后,患者在治疗上要放松心态不要经常发脾气保持平和稳定情绪,帮助更好的控制血糖。

4. 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代谢类疾病,而如果经常有熬夜习惯的,那么会造成内分泌系统免疫力降低,从而影响到体内糖分正常代谢,导致血糖出现不稳。因此要想稳定血糖的话,平时尽量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帮助提升代谢和分泌系统,更好的稳定血糖。

因此,对于糖尿病的高发地区,日常要进行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干预,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大大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