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海蛎与糖尿病(糖尿病吃海蛎)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适当多吃含锌食物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锌缺乏是糖尿病患者的普遍现象。当糖尿病人出现味觉改变、食欲减退、出虚汗、夜间盗汗、伤口不易愈合和顽固性湿疹等,就要考虑锌缺乏。锌缺乏可加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补锌可改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减轻糖尿病肾损伤。

为预防锌缺乏,糖尿病人平时可稍微适当多吃点含锌食物。此类食物有肉类、鱼、牡蛎、扇贝、蛋黄、脱脂奶粉、小麦胚芽、芝麻、核桃、豆类、花生、大米、小米和萝卜等。

(摘自《快乐老人报》)

来源: 今晚报

吃牡蛎控血糖!鲜蚵豆腐煲糖友安心吃

控血糖是糖友们一辈子的课题!不过,想要控血糖,难道就丧失大啖美食的机会吗?专家表示,其实只要选对食材、烹调得宜,糖友们也能尽情享用山珍海味,譬如,富含DHA、牛磺酸成分的牡蛎,就相当不错的选择。

吃牡蛎控血糖?矿物质锌、DHA成分是关键

可为什么食用牡蛎,能达到控血糖的效果呢?对此,家医科何一成医师、陈峙嘉中医师、郑金宝营养师在其一同撰写的《降血糖全食物密码》一书中提到,牡蛎营养价值丰富,能提供矿物质锌、EAP、DHA、牛磺酸,以及维生素B1、B2、B6、E等人体必须营养成分。

其中,DHA、牛磺酸成分,有促进胰岛素正常的分泌的作用,对于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帮助。至于锌成分,则是胰脏制造胰岛素的必要元素之一。一旦缺乏,就会导致胰岛素的制造量的异常,因此,适度透过食用牡蛎,来补足维持人体所需,对于稳定血糖自然有不错的效果。

糖友也能安心吃!鲜蚵豆腐煲满足味蕾

有鉴于适度摄取牡蛎对糖友好处多多,郑金宝营养师也特别设计一道兼顾美味、营养,且食材多样化、制作简单的“鲜蚵豆腐煲”,提供给有需要的朋友们参考:

鲜蚵豆腐煲

材料:

鲜蚵(牡蛎)200公克、豆腐75公克、牛蒡100公克、小白菜50公克、水适量。

调味料:低钠味噌、味醂各2大匙。

作法:

1.食材洗净;牡蛎用盐水略泡,轻轻冲净;豆腐切块;牛蒡去皮,切丝;小白菜切段。

2.汤锅加水及调味料煮匀,加入豆腐、牛蒡煮4分钟,续入牡蛎煮至8分熟,再加小白菜略煮即可。

作用:代谢脂质+预防心血管病。

小叮咛】:

不过,要提醒的是,适度食用牡蛎,虽有助达到控血糖的作用,但是,普林含量却偏高,建议有痛风病史的朋友,食用前最好能先谘询营养师、医师建议后,再摄取,较有保障。

糖友能吃海鲜吗?这5种海鲜是血糖“定海神针”,糖友有口福了

小王是个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刚刚确诊时,医生告诉他,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问题,

更是身体的全方位挑战。

小王听了非常紧张,特别是在谈到糖尿病的并发症时,眼睛里充满了忧虑。

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可能引发视力问题、肾脏损伤、甚至是截肢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这些都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

“糖尿病真的是个麻烦啊,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意享受美食了。”他心里想。

然而小王发现,自己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管理,不仅血糖得到了控制,甚至身体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这其中,他特别青睐海鲜,因为海鲜不仅美味,而且对他的血糖和健康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海鲜中的好“伙伴”:哪些海鲜对糖尿病最有益?

牡蛎:

富含锌,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牡蛎不仅肉质鲜美,还富含锌元素。

锌对糖尿病患者有着独特的益处,能够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帮助改善血糖控制。

锌对于调节胰岛素功能有着积极作用,长期缺锌可能加剧胰岛素抵抗。

每周适量食用牡蛎,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

蛤蜊:

富含硒,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蛤蜊是一种营养密集型的海鲜,含有丰富的硒。

硒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减少体内的氧化压力,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特别是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显著。

硒还能够调节糖类代谢,帮助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

扇贝:

低脂高蛋白,助力心血管健康,扇贝肉质细腻,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升糖指数低。

扇贝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Omega-3脂肪酸,它们能够减少体内的炎症反应,

降低“坏”胆固醇,保护心血管系统。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脂、改善血管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适量食用扇贝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海虾:

低热量高镁,稳定血糖,海虾是一种低热量、高蛋白的食品,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

虾肉富含镁,镁能够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帮助维持血糖的稳定。

海虾中还含有丰富的虾青素,这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减少体内的氧化压力,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黄花鱼: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促进胰岛素分泌

黄花鱼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鱼类,富含钾元素。

钾有助于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水平。

通过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黄花鱼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控:海鲜如何帮忙?

视网膜病变:海鲜中的抗氧化剂保护视力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高血糖引发的微血管损伤,可能导致视力模糊、重影,甚至严重失明。

海鲜中的Omega-3脂肪酸和硒、锌等微量元素,能够有效减少体内的氧化压力,

保护血管和眼底的微血管系统,减少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

神经损伤:海鲜中的镁元素促进神经健康

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神经损伤,尤其是手脚的麻木、刺痛感,甚至足部溃疡等问题。

镁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微量元素,它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神经病变的症状。

海虾和扇贝中丰富的镁含量,正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这一必需的矿物质。

肾功能衰退:控制血糖,防止肾脏损伤

糖尿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糖长期控制不当,会损害肾小管和肾小球的过滤功能。

合理的饮食,特别是补充富含锌、硒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海鲜,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从而保护肾脏免受损伤。

补充微量元素:锌、硒对糖尿病的影响

锌:增强胰岛素功能

锌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锌有助于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长期缺锌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加剧糖尿病的症状。

海鲜如牡蛎、蛤蜊等都是锌的重要来源,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食用富含锌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效果。

硒:抗氧化保护血管

硒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减少体内的自由基损伤,保护血管健康。

糖尿病患者血管容易受损,特别是微血管。

在这种情况下,硒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因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炎症和损伤。

海鲜如蛤蜊、扇贝中的硒含量丰富,能够有效减缓血管损伤,预防心血管疾病。

海鲜食用小贴士:糖友必看

虽然海鲜对糖尿病患者有诸多好处,但也需要注意食用方法和频率。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海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食材新鲜:海鲜应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食用变质的海鲜,以防引发肠胃不适。

适量摄入:海鲜虽然营养丰富,但也要适量食用。每周3次,每次不超过150克,避免过量摄入。

健康烹饪:建议采用清蒸、水煮等低脂、低热量的方式烹饪海鲜,避免使用油炸、红烧等高油高盐的烹饪方式。

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和控制。

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过上健康而有质量的生活。

海鲜,作为一种优质的食物,不仅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还能在糖尿病管理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糖友们,不妨尝试将这些美味的海鲜加入到日常饮食中,享受美味的同时,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