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降糖水(糖尿病降糖水果)

营养师王思露 0
文章目录:

有人说糖尿病喝蒲公英茶能降血糖,这是真的吗?专家告诉你答案

每当春夏之际,“蒲公英”这种野菜就成为了大家的“热衷食物”;说起蒲公英,大多数人都在研究其降血糖、治痛风、抗癌等“治病功效言论”,然而,这种所谓的“功效”并非事实,存在科学漏洞。关注蒲公英,它是一种不错的可食之物,但并不是“治病之物”。借些许文字,培养您科学看待问题的“态度”。

吃蒲公英、喝蒲公英水,并不能降血糖、抗癌:

蒲公英是一种“野菜”不假,但它也仅仅只是一种野菜。

需要您明确的是:蒲公英和其他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食(饮)用它可以品鉴美味,也可以摄入到某些营养物质,但是真心不存在“治病”的作用。

血糖的升高与很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靠食物并不存在“明确、靠谱的降糖作用”;如果说喝蒲公英水就可以降低血糖,那还要“降糖药物”干什么?

再来说抗癌等一些治病的作用,蒲公英中的某种物质可能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被证实有抗癌、治疗疾病的作用,但动物实验仅仅是动物实验,它与人体并不能直接替换;蒲公英中所含的某种营养素的量其实非常有限,我们单次食(饮)用蒲公英的量又非常有限,两个“有限”所造成的结果就是“靠我们日常生活中喝的那点蒲公英水、吃的那一丢丢蒲公英并不会起到治病的作用”。

另外,蒲公英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比较普通,无论是维生素还是矿物质元素,再或是那些植物活性物质,在其他普通食品中同样含有,没有必要过分推崇。

言于此,你应该明确:
  1. 和甜饮料等一些不健康饮品相比,“蒲公英水”更值得大家选择品鉴,但要保证蒲公英的安全性。
  2. 饮(吃)蒲公英完全可以,但不要把它当成“治病良药”。
饮用蒲公英水,该注意的细节:
  1. 对于蒲公英水而言,可以喝,但不能盲目饮用,单日饮用“蒲公英水”的量不建议超过500毫升。
  2. 饮水要注意温度,饮用“接近于体温的水”,最高温度不建议超过65摄氏度。
除了饮水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吃蒲公英:
  1. 蘸酱吃:别太咸,少吃点。
  2. 焯水后凉拌吃:焯水一分钟,加少量的调味品拌着吃。
  3. 与肉食搭配,蒸包子食用:荤素搭配,当以主食。
  4. 蒸着吃:不错的美味品鉴方式。

蒲公英,可以吃,但并不神奇;安全品鉴,不给自己找麻烦;希望您用理性的态度看待任何一种食物(药食同源的物质),科学食用并汲取营养。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糖尿病:一味中药泡水喝,降血糖、改善水肿、尿频、蛋白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富贵病”,但中医的智慧告诉我们,一味中药泡水喝,竟能在平稳降血糖的改善水肿、尿频,还能缓解蛋白尿问题!今天,我就从中医的角度,为大家详细剖析这种病,以及这味神奇中药的妙用。

糖尿病,并非是因为吃甜食多。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体“气机紊乱”,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肾的亏虚,使得糖代谢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

从医学上来说,它影响血糖,还会导致全身多系统受损。比如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脚肿了”、“夜里总是起夜”、“检查出尿蛋白”等情况,这些其实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今天和大家聊的这味中药是什么呢?它就是家喻户晓的——玉米须。您没听错,就是平常煮玉米时扔掉的“须子”。在中医眼中,它可不是垃圾,而是宝贝!玉米须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平稳血糖的作用,可谓是糖尿病患者的“贴心知己”。

玉米须的药用价值,早在几百年前的中医典籍中就有记载。比如《中草药大辞典》中提到:玉米须味甘、性平,入肝、肾、膀胱经,能利尿、消肿、降糖,适合多种慢性病调理。

现代研究也证实,玉米须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多糖、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血糖代谢的作用。

您可能会问,玉米须是怎么帮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呢?这和它“消肿利尿”的特性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体内湿热郁滞的情况,血糖高了,肾脏负担重,尿蛋白、尿频就来了。而玉米须能够清热利湿,让肾脏的“压力”减轻,身体的水肿问题缓解,自然血糖也就稳住了。

我曾接诊过一位60岁的老大爷,糖尿病20多年了,血糖控制得还算可以,但最近发现“脚肿得穿不上鞋”,晚上起夜四五次,检查后发现尿蛋白超标。

结合他的情况,我建议他每天用玉米须泡水喝,同时配合健脾利湿的中药调理。坚持三个月后,他的浮肿明显消了,尿蛋白也降了下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这就是玉米须“扶正固本”的作用!

除了泡水喝,玉米须还可以怎么用呢?这也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玉米须的用法非常简单,可以和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比如和冬瓜皮、茯苓一起煮水,效果更佳。尤其是那些血糖高,但又有高血压、肾脏问题的人,这种搭配特别适合。

玉米须虽好,但并非万能。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体质、不同病情的人用法也不一样。有些人是“寒湿体质”,喝玉米须可能会觉得胃寒不适,这时候就需要加一些温性的药材,比如陈皮、生姜中和一下。

而对于那些血糖波动大,已经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单靠玉米须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误解和忽视。很多人以为“血糖降下来就没事了”,糖尿病的“隐形杀手”是它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神经性病变、视网膜病变等,这些都是慢慢“拖”出来的。而玉米须这样的中药,正是通过调节身体的整体功能,帮助我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据说在明代,玉米刚传入中国时,因为玉米须被发现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曾被宫廷御医用来治愈一位皇子的“尿如油膏”(糖尿病的古称)。后来,这个方子流传民间,成为老百姓夏天消暑、清热的常用饮品。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身边即是良药”的理念。

科学研究也为玉米须的作用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有研究发现,玉米须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代谢;而它的利尿作用则有助于降低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这对糖尿病相关的肾病、心血管病变都有益处。

说到这里,您可能已经迫不及待想试试了吧?在这里,我给您一个简单的玉米须泡水方:取干玉米须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天2-3次,连续饮用一个月,您会发现身体轻松了不少。但请任何中药都不是“万能药”,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以及心理调节。

送给大家一段话: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智慧与行动。像玉米须这样的中药,虽小,却蕴含着大智慧。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从生活的点滴中找到健康的钥匙。

参考文献

《中草药大辞典》

《糖尿病中医辨证治疗研究进展》

《玉米须中植物多糖对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降糖\u0026#34;偏方\u0026#34;:麦苗汁能降血糖,究竟是\u0026#34;夸大\u0026#34;,还是另有奇效

麦苗汁降血糖的说法是最近才流传起来的一个降糖"偏方"。

尽管麦苗富含纤维,但是麦苗榨汁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可以降血糖,只能当做成一个健康的食品。麦苗汁能降血糖的说法完全是一种心理暗示,是一种安慰剂效应。

偏方不可信,糖尿病治疗9个谣言,必看

非糖不限

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是不能吃喝含糖的、甜味的食物及饮料,别的辛辣酸咸尽可随便吃。一位已经患糖尿病5~6年的糖友的血糖、血脂都很高,问起如何吃饭,他说自己的饮食控制很严格,米面基本不吃,每天半斤肉,或是一只鸡。

殊不知肉类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脂肪,后者产生的热量远远大于碳水化合物,人体内的生化代谢可以把蛋白质、脂肪转化成葡萄糖,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糖友饮食控制不单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和「甜食」,而是要严格控制每天的食物总热量。

每天喝2升水(限制饮水)

你需要补充每天从呼吸、粪便及出汗丢失的水分,但是没有必要喝总共2升的水。因为很难测量每天你通过食物和饮料摄入的水分。

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只要少喝水,就可以控制多饮多尿症状,于是就盲目地控制饮水量,即使口渴也不愿喝水或尽量少喝水。这样虽然表面上看多饮多尿症状减轻了,但由于血容量减小,造成血糖升高病情却加重了。

控制饮食就是绝食

有一些糖友错误的把糖尿病饮食控制误解为绝食,日常不科学地节食,这也不吃,那也不敢吃,终日食不果腹,只吃少许馒头、粥类维持生命,久而久之,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

没有经过专业医生指导,自以为是控制饮食,刚开始会因为热量、脂肪摄入量骤减,血糖会明显下降。但长时间的热量负平衡,会导致糖友抵抗力和免疫力会下降。

人体在热量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机体的脂肪被燃烧用于供给能量,稍遇感染、应激,可能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可危及生命。

水果是毒药

没有经过规范糖尿病教育的糖友,大多认为水果是甜的,含糖一定很高,是糖尿病病人的毒药,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就对水果敬而远之。真相是水果中含水最多,含糖(果糖)量依不同种类而异。

此外,水果多含有有机酸(如维生素C)、果胶、微量元素和可溶性纤维。因此,糖友禁忌水果是没必要的,在全天饮食总热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血糖理想情况下,适量吃水果反而有益。水果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果胶、微量元素和可溶性纤维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吃碳水化合物会让人长胖

适当地摄入含碳食物不会直接导致体重增加。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供能的主要成分,若供应充足可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有利于脂肪合成。如将病人主食限制过低,使患者处于半饥饿状态,病情反而不能满意控制。

果仁、豆类放开吃

花生米、杏仁、核桃、葵花子等坚果、果仁富含植物油,其热量很高,大约25克(0.5两)相当于50克馒头或面条;大豆及豆制品虽不是直接含糖,但热量和米、面粉相当,糖友食用时,一定要按照总热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合理吃喝,不可无限量。

已经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糖友,更要谨慎,不应多吃豆制品,因为过多摄入植物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加重氮质血症

所有酒都是有害的

饮少量葡萄酒及啤酒被认为是适量的,不会对健康成年人的身体带来任何有害影响。酒精是一种抗凝剂,红葡萄酒还是种抗氧化剂,所以每天饮入少量是有益健康的。但是对于饮酒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较轻,逢节假日,亲戚朋友相聚,可以少量饮一点酒,并且,最好是啤酒或低度的其它酒;如果糖尿病病情不稳定,或伴有肝脏或心血管疾病,应禁止饮酒。

糖友不能喝粥

粥的确比同样量的米饭或主食升糖快,但是降的速度也快,如果想喝粥,可以参考下面的小窍门:(1)不喝纯米粥;(2)血糖稳定时再喝粥(午饭和晚饭时段,血糖相对稳定);(3)干稀搭配(4)将粥放凉之后再加热喝,会使淀粉老化,升糖速度就不那么快了。

剩饭多吃一口无害

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就是不愿剩饭,宁肯自己多吃一口。每餐多一点,每天的总热量就会超标,造成血糖控制不理想、血脂升高等,不仅对身体无益,还可能会增加治疗费用。所以,这样的节俭往往得不偿失。

关注@妙手医生 随时问医

更多阅读

“3多1少”才是糖尿病?身体发出这3种信号,也是糖尿病高能预警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这样做可以有效治疗并发症——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