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和尿道(糖尿病和尿道感染)

中国糖尿病同伴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出现此症状,有可能是尿路感染,要抓紧治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如眼病、肾病、心血管病等,这些可能都为糖友熟知,但糖友们却常常忽略了下半身的问题——尿路感染,这和糖尿病也脱离不了关系。

哪些糖友易尿路感染?

血糖控制不良。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血糖波动较大、长期处于高水平的患者易患尿路感染。由于这些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很高,葡萄糖为大量细菌提供了营养物质,从而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糖尿病病程长且高龄段的人群。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来说,老年女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泌尿生殖道pH值降低,泌尿道黏膜变薄,易发生尿路感染;而老年男性前列腺病包括前列腺增生、细菌性前列腺炎明显增多,致尿液引流不畅,残余尿增多,细菌易逆行进入膀胱而致病。

女性患者。由于女性尿道的生理特殊性(尿道短而宽),较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

合并糖尿病肾病者。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合并其他并发症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可能是由于蛋白从尿中排出,使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抵抗力下降,部分患者肾功能受损,尿量减少,通过排尿对细菌的冲刷作用减弱有关。

糖友尿路感染如何预防?

一、控制好血糖。糖尿病尿路感染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所以,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首先要有效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理想控制标准。

二、清淡饮食。少吃油腻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及咖啡等。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三、注意多饮水。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细菌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

四、注意个人卫生。女性糖友要注重阴部及肛门部位的清洁;勤洗外阴,勤换内裤;及时小便,切忌憋尿。

五、加强盆底肌群的训练。糖友们每晚睡前可在床上做抬腿运动和肛门会阴收缩运动,这些活动可促使松弛的膀胱基底和尿道筋膜力增加,预防尿失禁。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尿路感染!7个方法可避免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您很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和膀胱问题。这是由于尿液中的高葡萄糖含量,有时是由于免疫系统较弱或受损。

多项研究已确定糖尿病与尿路感染之间的联系

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国家医学科学院 (NAMS)进行了一项研究,以了解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患病率。这项研究发现,在总共 1470 名糖尿病患者(847 名女性和 623 名男性)中,约 10.5%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和 12.8% 的 1 型糖尿病患者患有尿路感染。

事实上,在《Hindawi 》杂志上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 772 名患者的尿液样本,发现患有未控制糖尿病的女性和老年人患尿路感染的风险更高。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经常得尿路感染?

孟买米拉路 Wockhardt 医院的顾问医师和糖尿病专家 Pritam Moon 博士表示:“糖尿病是一种高血糖状态,是细菌生长或传播(到达肾脏)的良好媒介,因此发生糖尿病的几率要高得多。”

尿路感染的迹象是什么?

当谈到尿路感染的症状时,有时伴有血液的排尿疼痛和排尿冲动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其他症状是:

  • l痉挛或阴道刺激
  • l痛苦的性交
  • l下腹部或骨盆疼痛
  • l阴道瘙痒
  • l恶臭的尿液或尿频
  • l小便时有灼烧感
  • l尿液颜色很深或混浊
  • l尿液中有血

尿路感染也可以扩散到肾脏,这些症状是:

  • l发烧
  • l发冷
  • l腰部或背部肋骨下方疼痛
  • l全天恶心和呕吐
  • l腹痛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您也可能会经历频繁感染,这被称为复发性尿路感染。根据妇女健康办公室的说法,复发性尿路感染被定义为在过去 6 个月内发生 2 次尿路感染或在过去 12 个月内发生了 3 次尿路感染。

如果您患有糖尿病,7个方法教你避免尿路感染

1.喝足够的水

如果您患有糖尿病,您患尿路感染 (UTI) 的风险就会更高。它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因此,一个人必须通过保持水分和喝大量的水来照顾好自己。保持良好的液体摄入量是解决尿路感染的关键。

2.避免憋尿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憋尿。这样做会使他们容易患上尿路感染。试着找个浴室,然后放松一下。

3.穿棉质内衣

无论您是否患有糖尿病以预防尿路感染,您都需要选择亲肤透气的内衣。所以,一定要穿棉质内衣,远离尿路感染。

4.正确擦拭

你知道吗,上完厕所后从前到后擦拭可以帮助避免尿路感染。

5. 定期监测你的血糖水平

血糖水平异常会增加患尿路感染的机会。因此,血糖水平应在医生建议的推荐范围内。

6.保持卫生

始终保持阴道区域清洁干燥。并避免使用任何含有化学物质的产品,因为它们可能会干扰您的 pH 值,增加您感染的风险。

7.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 C 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能增强免疫力的营养素。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维持您的 pH 平衡来预防感染。番石榴、菠菜、羽衣甘蓝、柠檬和葡萄柚是维生素 C 的良好来源,对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

张弛教授: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治新进展 | CDS2019

医脉通现场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19)于厦门隆重举行,在本次大会上,来自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张弛教授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治新进展”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小编整理如下。

张弛教授

张弛教授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简介、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出发,对DNB诊治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

DNB介绍和临床表现

1.DNB的定义

DNB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总称。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

2.DNB的发病情况

DNB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约一半以上(40%-80%)患有DNB,其中男性可以达到74.07%,女性达59.26%。

3.DNB的临床表现

DNB患者会出现膀胱充盈感减弱,膀胱收缩力变差,残余尿量增加,容易发生感染、尿失禁和肾功能衰竭(长期感染或感染不能控制)。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等。当患者出现假性膀胱梗阻时,就会发生梗阻性症状,类似机械性梗阻症状。

总的来所,当患者发生严重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后,会出现低尿流率、残余尿量增加、低张力膀胱。DNB不仅仅是神经病变,也会有肌源性的改变(如神经、微血管功能障碍),到晚期会引起逼尿肌、括约肌的功能障碍,导致储尿和排尿功能异常。从表现上来看,DNB患者会有尿流变细、力量减弱、淋漓不尽、膀胱充盈感减弱等症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相似。

发病机理

1.正常储尿和排尿过程

图1 排尿反射示意图

图2 储尿期与排尿期示意图

正常的储尿和排尿是一个协调的过程,需要多个部位协同参与。首先大脑皮质发出允许排尿的冲动,脑干发挥开关和协调的作用,T11-L1,2椎体(交感神经纤维)决定储尿,S2-4椎体(副交感神经纤维)控制排尿,S2-4椎体(阴部神经)控制外括约肌。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储尿、排尿的功能障碍。

2.发病机理

DNB患者早期储尿量增加,影响膀胱的顺应性及充盈后的适应性,逐渐引起膀胱收缩力下降、残余尿量增加,造成膀胱代偿性肥大、胶原蛋白沉积,导致逼尿肌收缩无力。在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DNB小鼠逼尿肌增生肥大,氧化应激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GF)下降。另外,膀胱组织也会重建(膀胱适应性增加):组织生长因子(TGF)下降、胶原蛋白下降、弹性蛋白增加。

排尿过程和M受体关系密切。M受体是一类毒蕈碱型受体,广泛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与乙酰胆碱结合后,可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效应。M受体共有五种亚型:M1(交感节后细胞、胃壁细胞)、M2(心肌)、M3(平滑肌、腺体、血管内皮)、M4、M5。M2和M3与排尿反射相关。

糖尿病患者尿路上皮M受体明显增加,感觉神经活动增加,逼尿肌收缩异常,导致膀胱功能障碍。逼尿肌会出现过度活动、活跃、刺激的状态。不仅存在神经的病变,实际上还有肌肉的综合改变。

在糖尿病的兔模型中,我们也发现醛糖还原酶的过表达,另外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促进山梨醇产生,葡萄糖代谢的多元醇通路增加。以上几点导致逼尿肌的异常,收缩力减弱,尿液不能排空。

3.DNB的分类

Krane-Siroky分类法(1)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同正常、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内括约肌协同失调;(2)逼尿肌无反射:括约肌协同正常、外括约肌痉挛、去神经支配的外括约肌、内括约肌痉挛。

Merzbacher分类法(1)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2)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活动不足;(3)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4)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最新国际分类法 (1)充盈期:感觉减退或过敏、植物神经感觉、膀胱容量缩小或增大、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无反射;(2)排尿期:逼尿肌无反射、外括约肌反射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

DNB的诊断

1.诊断

目前,尚缺乏明确的DNB诊断标准,但可从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患者应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合并其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需要判断患者的膀胱功能:1)饮水和排尿习惯;2)排尿障碍特点及是否伴有排便障碍;3)有无膀胱充盈感、排尿感等膀胱感觉的减退或丧失;4)是否有外伤、手术、脊髓炎等病史;5)用药史,如抗胆碱能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α受体阻滞剂等;

(3)体格检查:下腹部有无包块、压痛,膀胱充盈情况;

(4)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感觉、反射、肌力、肌张力等;

(5)会阴部检查很重要,如检查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和主动运动、会阴部感觉、球海绵体反射等;

(6)尿流动力学检查:1)充盈期膀胱压力测定:膀胱顺应性、稳定性、本体感觉和膀胱容量;2)括约肌肌电图检查(EMG);3)静态尿道压力描记(RUPP):了解尿道功能;4)影像检查:了解膀胱功能障碍的类型、下尿路有无梗阻和梗阻的水平、有无输尿管返流(重要)。

2.鉴别诊断

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如脑卒中),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外周神经病变(感染性疾病、盆腔手术或放疗);(2)多发性硬化症、基底节病变;(3)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变;(4)额叶脑肿瘤;(5)脊髓损伤、椎间盘疾病。

DNB的治疗

治疗DNB最重要的是保护肾脏功能,避免引起肾功能衰竭,要确保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处于安全范围内。其次,应恢复或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生存质量。

DNB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外科治疗、神经调节、神经电刺激。具体来讲,保守治疗包括留置导尿、排尿意识训练、间歇导尿、手法治疗、药物治疗和肉毒素注射。其中,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可帮助逼尿肌无力的患者,增加肌肉的收缩力,提高膀胱内压,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

另外,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抑制逼尿肌的收缩,降低膀胱的内压,增加膀胱的容量,改善尿频和漏尿症状。注射肉毒素可以通过刺激神经反射来达到治疗目的。外科治疗还可以通过改善膀胱容量或造瘘,调整排尿出口来进一步改善DNB。

小结

张弛教授总结到,DNB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可以损害肾脏功能,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我们可以通过排尿训练、间歇导尿、留置导尿以及神经调节和刺激等综合性地对DNB进行治疗。希望患者通过DNB治疗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