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绝食(糖尿病的绝食食谱)
- 1、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患有糖尿病还冒险无限期绝食,官司缠身的他将何去何从?韩国政客为何经常绝食?
- 2、从起病到死亡,得了糖尿病是怎样一种体验?医生分享一位患者经历
- 3、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馒头?医生忠告:真正不能吃的,或是这5类食物
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患有糖尿病还冒险无限期绝食,官司缠身的他将何去何从?韩国政客为何经常绝食?
据韩联社、路透社等媒体报道,9月12日,为抗议韩国政府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态度软弱,宣布无限期绝食的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领袖李在明进入绝食第13天。今天下午,他将再次就对朝汇款案接受检方调查。官司缠身的他为何选择无限期绝食?
绝食抗议在韩国政坛并不罕见,韩国多位政治人物都曾使用过绝食的激烈手段。全斗焕在遭罢黜下狱后,曾绝食长达26天。另一位前总统金大中曾绝食13天,迫使政府接受他的政治诉求。为什么韩国政客动不动就绝食?
>>如何绝食?
只靠水和盐绝食13天,
李在明躺地称:我梦到烤肉了
8月31日,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宣布无限期绝食静坐,以抗议尹锡悦政府“破坏民主”等“暴政”行为。李在明向韩国政府提出三项要求:对破坏国民生计和民主的行为进行道歉;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表示反对;彻底改组内阁。
根据共同民主党公布的绝食抗议计划,李在明每天10时至22时在国会大楼门口的帐篷内进行绝食抗议行动,22时后则回到国会办公室继续留守。
9月10日,李在明已经绝食11天,由于体力下降,他换成躺下的姿势示威。民主党议员洪性国、李龙彬等人前来探望李在明时,他笑称“昨天梦到了烤肉”,但疑似因体力不足,说话的速度突然变慢,随后被搀扶着躺下。
9月12日是李在明绝食第13天。到目前为止,他仅靠盐和水维持生命,整个人身形消瘦许多,不少支持者看到他的模样落泪。
报道称,这并非李在明首次进行绝食抗议。在担任城南市长时,他就曾为反对中央政府侵犯地方政府自治权而进行了11天的绝食斗争。李在明此次无限期绝食受到关注,但目前还没有确定绝食将持续到什么时候以及以何种方式结束。共同民主党首席发言人权七胜在会见记者时表示,李在明的体力已经大幅下降,但还没有决定绝食的具体结束时间。
>>有无成效?
尹锡悦漠不关心至今未妥协,
李在明面临腐败调查被6度传召
尽管李在明无限期绝食已进行13天,但尹锡悦政府和执政党仍未做出任何响应。对于李在明的绝食抗议行为,尹锡悦显得漠不关心,也未有妥协的意思,而是选择出国访问,“眼不见为净”。就在李在明绝食抗议的第六天,尹锡悦携妻子金建希赴印度尼西亚访问并参加东盟合作峰会,随后又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G20峰会。
韩联社报道称,此次绝食示威之际,李在明正面临腐败调查,更是被6度传召。9月9日,他曾到水原地方检察厅接受调查,因健康问题调查约8个小时后中断,检方通知李在明需要在12日继续调查。共同民主党多名国会议员抗议称6度传召李在明是“政治打压”。
韩媒称,此次是李在明第五次到案,这次是因为裳邦尔集团对朝汇款案接受调查。韩国裳邦尔集团被控从2019年到2020年代表京畿道政府非法向朝鲜转账800万美元,当时李在明担任京畿道知事。检方认为800万美元中有300万是用于换取朝鲜同意李在明前往朝鲜访问。
对于贪腐指控,李在明向媒体表示:“恶意利用政治检察来捏造事实、暗箱操作的做法不可能永远隐瞒真相,我不会屈服于权力,并将战胜政治检察捏造的调查。”
>>为何绝食?
患有糖尿病还冒险绝食,
官司缠身的他或通过绝食逃避起诉
李在明一度被视为文在寅的“接班人”。2010年至2018年任城南市长,2018年当选京畿道知事。2021年10月,他辞去京畿道知事一职,专心备战总统选举。去年3月,他以不到1%的差距输给了尹锡悦,尹锡悦当选总统。
李在明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因手腕残疾免除兵役。他从政前是一名人权律师,擅于使用社交媒体,经常抨击韩国财阀和日本,以直言快语被称“韩国特朗普”。
总统败选后,李在明贪腐官司缠身。今年2月,韩国检方提请法院批捕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指控其涉嫌贪腐、渎职、受贿。这是检方史上首次提捕最大在野党党首。此前,李在明已五次接受检方传唤,下周他还将再次因裳邦尔集团案接受检方问询。
除裳邦尔集团案之外,李在明还因足球俱乐部赞助案、地产舞弊案等多起案件遭到调查。地产舞弊案中,3名涉案人员相继突然死亡,曾在韩国社会引发争议。李在明涉嫌在担任城南市长时期作为京畿道慰礼新城、大庄洞新城项目的最高决策者向民间开发商透露城南市政府和城南都市开发公社的内部机密,使开发商获得巨额利益,被指控违反反腐法。他还涉嫌通过亲信向民营企业透露城南市和开发公社内部机密,使之获取7886亿韩元的巨额利益。
李在明的妻子金慧京也被揭露,在丈夫担任市长10年间,多次使唤公务员为其办事,甚至私人花费都以公司卡买单,引发社会哗然。
此前,检方曾两度要求李在明出席调查,但因其绝食等因素,调查终究未能展开。于是,检方要求李在明12日出庭。韩媒报道称,假如李在明在11日之后依然坚持绝食,其健康状况可能恶化至检察机关无法强制展开调查。此外,李在明的健康问题在此过程中或许会引起民众同情,进而导致国会再次否决逮捕同意案。
韩国国会议员享有逮捕豁免特权。若要逮捕议员,需获得国会过半数议员同意。虽然李在明逮捕同意案已于2月27日投票,但未达过半数要求未通过。
分析称,李在明此次绝食抗议除了攻击尹锡悦政府之外,也是为了削弱贪腐调查对他本人的影响,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博取民众同情心。李在明有很严重的糖尿病,很可能冒险通过进行无限期绝食来逃避起诉。如果他像金泳三和全斗焕那样绝食二十多天,由于韩国中秋节假期和同情论,检方的调查和国会逮捕同意案的处理将变得十分困难。如果他因糖尿病等健康问题提前中断绝食,最坏的情况可能会被拘留。
>>有无先例?
韩国多个前总统曾绝食,
金大中绝食13天迫使政府妥协
报道称,绝食抗议是韩国政客常用斗争手段,其中有获得极大成功的,也有无疾而终,甚至草草收场,毫无效果的。绝食者通常会摄取水分和盐分,因此民众认为其绝食的目标不是求死,也从未有韩国政客因绝食而死。
其中,最成功的绝食政客当属韩国前总统金大中。1990年10月,金大中为了要求当时的韩国政府放弃内阁制、实施地方自治而进行了长达13天的绝食。最终,他和他的在野党取得了完全胜利,当时的韩国政府被迫同意了他包括实行地方自治在内的多项政治要求。这次绝食虽然迅速提升了他的人气以及在韩国政坛的威望,但是并没有帮他赢得下一次的总统选举。他在总统选举中输给金泳三,直到1997年才当选韩国总统。
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也曾绝食抗议。1983年,时任在野党领袖的金泳三因抗议被时任总统全斗焕禁止从事政治活动而绝食23天。金泳三的这次绝食抗议对最终促使韩国修宪和1987年的总统直选起了很大作用。1993年的韩国总统选举,金泳三成功当选。
2014年,时任国会议员的文在寅参加绝食,向朴槿惠政府发起斗争的姿态为其赢得了进步势力信任,为最终赢得总统竞选积累了资本。
但并非所有的绝食抗议都有成效。卸任总统后,全斗焕被指控发动兵变、武力镇压群众,导致260人死亡以及叛国等罪名,他也学金泳三绝食了26天,但是绝食并没有为其带来任何好处,他依然被判刑入狱。
2019年1月20日,韩国前总理、代总统,当时的最大在野党自由韩国党党首黄教安到青瓦台前绝食抗议,要求时任总统文在寅维持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反对国会通过的两项有争议的法案。黄教安的绝食抗议持续了8天,最终他因失去意识被送往医院治疗。虽然他保住了性命,但是文在寅并没有妥协,没有满足黄教安的任何条件。
>>为何剃头?
政客和民众“削发明志”,
通过公开剃头反对政府决策与议题
报道称,剃头、绝食、辞职是韩国政客反对政府决策的三个常见抗议方式。为表达对韩国政府和政策的不满,韩国政客和官员们组织了各式各样的绝食和剃发等抗议活动。
这些抗议行动发生的时间点大都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见达到了无可调和的程度。在野党为了加大反对声势,给政府施加更大压力而实施绝食和剃头等极端抗议行为和活动。因为游行、示威等普通的抗议行为,无法对现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政府总是视而不见。
在韩国,“削发明志”很常见,剃头是非常传统的抗议象征,代表抗议者意志坚决,不见改变决不罢休的决心。韩国政治人物经常通过公开剃头来反对政府决策与社会议题。
2019年9月,韩国最大在野党自由韩国党党首黄教安剃光头以敦促罪犯曹国下台。当时,法学教授曹国的家人被控贪腐,但曹国仍获任命为法务部长。之前,包括一名女性议员在内的八名国会议员也采取剃头方式对此任命表达不满。
从世越号事件到反对部署萨德系统,都有韩国政客和民众集体剃发。2007年,数百名利川市民众为了抗议工业工厂集体将头发剃光。2015年,世越号沉船事件的罹难者家属,为了抗议政府事后处理不周也集体剃发。2016年,超过 900名韩国民众公开剃发,抗议美韩政府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郭霁 编译 编辑 杨德合
从起病到死亡,得了糖尿病是怎样一种体验?医生分享一位患者经历
“糖尿病”,这三个字初听之下,或许只是医学术语中的一个简单词汇,但当它成为你或你亲人诊断书上的内容时,那份突如其来的震惊与不解,足以让整个世界瞬间失色。病患或许会持续质疑:“命运为何独独选中我,使我陷入此番境地?””“这意味着什么?”家属则满心忧虑,试图在茫茫信息海中寻找答案,渴望抓住一丝希望的光芒。
知识的力量:学习成为自己的健康管理者
面对疾病,无知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加可怕。随着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深入了解,患者和家属开始意识到,这是一场需要长期管理、自我负责的战斗。从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到掌握饮食调整的技巧,再到规律运动、合理用药,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也正是这些努力,让患者逐渐掌握了管理自己健康的钥匙。学会阅读食品标签,计算碳水化合物含量,将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虽然过程艰辛,但每一点进步都是向健康迈进的坚实步伐。
饮食的艺术:在限制中寻找自由
糖尿病患者需慎选饮食,规避哪些食材的摄入成为关键考量?此问题位列众多患者及其家属最为关切之议题之中。但实际上,糖尿病并非“绝食”的代名词,而是一场关于选择与平衡的艺术。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学会了如何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享受多样化的食物。从粗粮代替精米白面,到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再到合理搭配蔬菜水果,每一餐都成为了对味蕾与健康的双重呵护。更重要的是,患者学会了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学会了在限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饮食自由,让餐桌重新焕发生机。
运动的坚持:汗水铸就的坚韧
“运动乃生命之基”,此理于糖尿病患者身上更显其真谛与重要性。定期的身体锻炼不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亦能强化体魄,优化心理健康状态。由初时的抵触转为后来的日常,每一次汗水淋漓,皆是自我界限的勇敢挑战与卓越跨越。从晨光中的奔跑、瑜伽的柔韧、水中的畅游到傍晚的漫步,每项运动均已成为患者日常中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塑造了更加健康的体魄,更铸就了患者面对疾病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
心理的调适:从孤独到拥抱支持
糖尿病,其影响远不止于肉体层面,更深刻触及患者的心理健康,构成全方位的挑战。在漫长的治疗征途上,面对潜在的并发症及社会的误解与偏见,患者内心常感孤寂与无助的侵袭。请坚信,你绝非孤军奋战,有众多力量与你同在。加入病友社群,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故事,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正与你并肩作战。此外,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指引,掌握高效的情绪调控策略,是守护心理健康的又一关键路径。
并发症的防范:未雨绸缪,守护未来
糖尿病之惧,非独其症状之扰,更在于其潜藏的并发症威胁,诸如心血管之疾、肾脏之损、视网膜之病变等,皆不容忽视。故而,预防并发症成为了患者长期健康管理中的核心目标与任务。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严控血糖、血压、血脂指标,并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皆是预防并发症不可或缺的要素。未雨绸缪,不仅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守护一个更加健康、有质量的未来。
糖尿病虽然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坚持、学会了爱。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健康的意义,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每一刻。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如何在挑战中不断成长。糖尿病,或许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不速之客”,但它也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用坚韧与乐观,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赞歌。
在这条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旅途中,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用爱与勇气,照亮前行的每一步。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与你同在。
我是谭医生,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咱们来唠唠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馒头?医生忠告:真正不能吃的,或是这5类食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主食。”
“馒头、米饭?碰都不能碰!”
听到这些话,是不是让人觉得糖尿病患者的餐桌上只剩下“空气”了?但实际上,这些说法并不准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特别是那些“真正不能吃”的东西。别担心,我不会一上来就用一堆专业名词砸晕你,而是像朋友一样,慢慢聊开。
糖尿病不是“绝食病”,更不是非要和馒头、米饭“分手”。但是,有些食物,它们才是真正的“健康杀手”,尤其是这5类,吃多了真的会让血糖“原地爆炸”!
第一类:含糖饮料——“血糖电梯”的操控者你可能觉得,喝一瓶饮料能有多大影响?可事实是,含糖饮料是糖尿病患者的大敌。
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含糖量接近50克,相当于10块方糖!这些糖分会迅速进入血液,让血糖飙升。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明确指出,含糖饮料是导致血糖失控的重要原因。
而且,这些饮料不仅让血糖波动,还会增加脂肪堆积的风险。尤其是果汁,有些人觉得它“天然无害”,但实际上,它的升糖速度甚至比可乐还快。因为水果中的纤维在榨汁时被破坏,糖分吸收更快。
替代方案: 如果实在嘴馋,可以选择无糖饮料,或者自己泡柠檬水、菊花茶,既解渴又健康。
第二类:精制零食——“隐形糖”的温柔陷阱薯片、饼干、甜点,看似无害,但它们是“隐形糖”的大本营。糖尿病患者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以为“咸味零食”没问题。其实,这些零食中往往加入了大量的淀粉和糖分,甚至一些低脂产品为了补足口感,会额外添加更多的糖!
吃一包薯片,相当于吃了一小碗白米饭。而且,这些零食往往热量高、营养低,吃进去不仅让血糖升高,还可能增加体重,进一步恶化胰岛功能。
替代方案: 想吃点零食?试试用坚果替代,但要选择无盐、无糖的原味坚果,每天控制在一小把以内。
第三类:高脂肪油炸食品——“双重打击”的幕后黑手炸鸡、薯条、春卷,这些油炸食品一直是垃圾食品的代名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它们的危害更是“双重打击”:
- 升糖慢但难以控制:油炸食品中的脂肪会减缓胃排空速度,让血糖在饭后2-3小时后开始升高。而这种延迟升糖的特点,往往让人措手不及。
- 损害血管: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血管问题,而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会进一步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替代方案: 烤鸡、蒸菜、煮食,都是更健康的选择。记住,少油才是关键!
第四类:高GI水果——伪装成“健康”的糖分炸弹水果是健康的象征,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些水果真的要慎重。比如香蕉、葡萄、荔枝、榴莲,它们的升糖指数(GI)很高,吃了之后会让血糖迅速升高。尤其是榴莲和香蕉,因为果糖含量高,升糖速度堪比吃糖。
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要和水果“绝缘”。关键是选择低GI的水果,比如苹果、柚子、草莓、蓝莓等,它们不仅升糖慢,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
替代方案: 吃水果时,控制量很重要。每天的总量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拳头大小,吃水果时搭配一些坚果或酸奶,延缓糖分吸收。
第五类:甜味剂代替品——“陷阱里的糖衣炮弹”有些糖尿病患者会选择用“无糖”食品满足口腹之欲,但你知道吗?无糖并不等于无害!很多零食、饮料虽然标注“无糖”,其实添加了大量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虽然这些甜味剂不会直接升高血糖,但它们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让身体的控糖能力变差。而且,甜味剂会让大脑对甜味更加“上瘾”,反而增加对甜食的渴望。
替代方案: 少吃加工食品,不被“无糖”的标签迷惑。尝试培养淡口味的饮食习惯,减少对甜味的依赖。
那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馒头?说回开头的问题,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馒头,但要注意量和种类。白馒头的确属于高GI食物,升糖速度较快,但如果换成全麦馒头或杂粮馒头,情况就好多了。
关键是控制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比如,吃了馒头,就少吃一些米饭或面条。搭配蔬菜、蛋白质食物一起吃,也能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记住,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并不是拒绝一切,而是讲究平衡。
结语:真正的“敌人”是什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一个“平衡艺术”。它不是简单的“不能吃这个”“不能碰那个”,而是要学会选择健康的食物,控制总量。那些含糖饮料、精制零食、高脂肪油炸食品、高GI水果、甜味剂代替品,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东西。
最后,我想说:健康的生活从来不是“委屈自己”,而是懂得聪明地选择。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误解。你愿意从今天开始,为你的身体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吗?
参考文献: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饮食指南
《柳叶刀》:糖尿病全球负担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饮食建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饮食控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