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眼阵痛(糖尿病眼疼的要命)

极目新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眼痛伴头痛,难以入眠,原来是患这个病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严睿 刘笑

“糖友”李女士(化姓)近半年不仅右眼完全失明,还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痛苦不已。近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她被确诊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及时对症治疗,李女士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症状消失,终于能睡个好觉。

51岁的李女士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双眼视力下降1年多,近半年来右眼完全失明,并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经多种药物治疗后仍无明显改善,剧烈的疼痛感让她苦不堪言,难以入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近日,家人把她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

眼科主任肖泽锋接诊后,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李女士的右眼已无光感,眼压高达68毫米汞柱(正常值为10到21毫米汞柱),虹膜表面可见粗大新生血管。根据患者的病史,肖主任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立即安排李女士住院治疗。

肖泽锋主任为李女士检查(通讯员 刘笑摄)

由于李女士的右眼已失去光感,治疗目的主要在于缓解右眼疼痛。传统的睫状体光凝术虽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且患者身体可能不耐受。因此,肖泽锋及其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决定采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该技术通过微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设备,作用于睫状体,实现降低眼压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手术仅用时5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李女士的右眼眼压显著下降至35毫米汞柱,右眼疼痛感明显减轻。手术当晚,李女士睡了一个好觉,折磨她多年的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感觉消失了。

随着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普遍化,糖尿病患者面临的眼部并发症风险也日益增加。40岁以上人群,眼睛功能逐渐衰退,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肖泽锋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规范服用慢性病药物,积极控制好各项指标,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包括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等在内的眼部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此外,户外活动时最好佩戴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的伤害,日常也要减少看屏幕的时间等,以减轻眼睛的负担。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糖尿病患者眼痛伴头痛,难以入眠,原来是患这个病

“糖友”李女士(化姓)近半年不仅右眼完全失明,还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痛苦不已。近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她被确诊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及时对症治疗,李女士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症状消失,终于能睡个好觉。

51岁的李女士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双眼视力下降1年多,近半年来右眼完全失明,并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经多种药物治疗后仍无明显改善,剧烈的疼痛感让她苦不堪言,难以入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近日,家人把她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

眼科主任肖泽锋接诊后,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李女士的右眼已无光感,眼压高达68毫米汞柱(正常值为10到21毫米汞柱),虹膜表面可见粗大新生血管。根据患者的病史,肖主任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立即安排李女士住院治疗。

肖泽锋主任为李女士检查(通讯员 刘笑摄)

由于李女士的右眼已失去光感,治疗目的主要在于缓解右眼疼痛。传统的睫状体光凝术虽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且患者身体可能不耐受。因此,肖泽锋及其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决定采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该技术通过微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设备,作用于睫状体,实现降低眼压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手术仅用时5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李女士的右眼眼压显著下降至35毫米汞柱,右眼疼痛感明显减轻。手术当晚,李女士睡了一个好觉,折磨她多年的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感觉消失了。

随着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普遍化,糖尿病患者面临的眼部并发症风险也日益增加。40岁以上人群,眼睛功能逐渐衰退,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肖泽锋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规范服用慢性病药物,积极控制好各项指标,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包括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等在内的眼部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此外,户外活动时最好佩戴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的伤害,日常也要减少看屏幕的时间等,以减轻眼睛的负担。

(来源:极目新闻)

仁医新术丨糖尿病致双脚疼痛4年,脊髓电刺激解顽疾

2023年12月4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刘小兵团队在局麻下顺利为朱女士行“脊髓电刺激术”,在脊髓硬膜外植入电极,解决了困扰患者4年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疼痛。

朱女士患糖尿病已经有20年,4年前开始出现双侧下肢疼痛及麻木,让她苦不堪言。患者每天不定时双腿放电样、针刺样、烧灼样及抽搐样疼痛,并有下肢冰冷感,每天要热水泡脚数次才能缓解,限制了行走距离,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及睡眠。

术中电极放置定位图像

朱女士在其他医院尝试了多种止痛药物,效果均不理想,为进一步治疗,慕名来到省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在完善肌电图、下肢血管彩超等检查,考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疼痛,经刘小兵主任医师团队评估,可行“脊髓电刺激术”治疗。

通过治疗,在脊髓硬膜外植入电极,开启调控后,困扰朱女士4年的双脚疼痛消失了,有轻微电流麻木感,冰冷感也明显改善了,不需要每天泡脚,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约1/3的糖尿病病人和1/4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有对称性远端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诊断后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神经病变,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 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 30%-40%的病人无症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占5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病程初期以双足远端受累多见,后逐渐向近端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对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疼痛,保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上糖尿病足疼痛治疗的个体差异较大,一些病人尽管接受大剂量药物治疗,但镇痛效果欠佳,非药物治疗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或因为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此时非药物治疗如脊髓电刺激为不错的选择。

三脊髓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

脊髓电刺激(SC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1996年Tesfaye等人在《Lancet》发表了首个传统低频SCS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对照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哪些病人适合脊髓电刺激术(SCS):

(一)脊髓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疼痛

1.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良反应较大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选用SCS治疗。

2.在疾病进展的早期采用SCS疗法,会有更好的疗效。故SCS治疗应尽早,建议在慢性疼痛发作的2年内进行。

(二)脊髓电刺激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或缺血

1.对于无法行血运重建且经过详细术前筛选的患者(如静息痛、少量组织缺损),SCS治疗可降低患者截肢率、缓解疼痛。

2.对于雷诺综合征和其他痛性缺血性疾病,应尽早开始SCS治疗;如果外科手术后或经合理的药物治疗后缺血症状仍持续存在,应试行SCS治疗。

3.明确严重肢体缺血且不可行血运重建的患者,缺血病灶和疼痛稳定,可考虑行SCS治疗。

专家介绍

刘小兵,麻醉疼痛科主任医师,中华疼痛学会头面疼痛学组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围术期康复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疼痛分会脊柱内镜组委员、江西省疼痛学会委员副主任委员、江西医师协会疼痛分会副会长、江西省研究型医院麻醉分会常委、江西省整合医学麻醉分会常委、江西省中西医学会麻醉分会常委、江西省麻醉学会委员、中国疼痛学杂志编委。

擅长:各类头痛,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及肿瘤晚期疼痛等慢性疼痛疾病。

坐诊时间:爱国路院区门诊2楼221疼痛科诊室 每周一、三、五

文图/疼痛科 曹世鸿

编辑/罗珊

主编/乐熙文 罗昭淦

监制/钭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