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盛(糖尿病圣药)
糖尿病长期吃药会损伤身体?告诉你事实真相
大家好,我是敬亭山医生。相信很多朋友都听到过一种说法,就是糖尿病患者长期吃西药会损伤身体。导致有的患者就会拒绝服药,而有的患者则选择中草药治疗。我首先说一点,提出这种观点和认同这种观点的人都不是医疗行业的人员,毕竟术业有专攻。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敬亭山医生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出发带你了解糖尿病的知识,从而得出事实真相。
一、中医角度看糖尿病
1.中医糖尿病简述:
中医上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病,是由于肺、胃、肾、阴津耗损,燥热内盛而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为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后世医家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偏重不同,将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口渴多饮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渴而便数为如脂为下消。
2.发病机制:
(1)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至积热内蕴,化燥伤津,发为消渴。
(2)情志失调:长期精神刺激,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耗肺、胃阴津发为消渴。
(3)劳欲过度:过度劳欲,损耗阴精,阴虚火旺,上蒸肺胃,发为消渴。
3.中医治疗方法:
主要为生津止渴、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等方法。如玉米须、生地、黄芪、黄连、天花粉等中草药,或消渴丸等中药丸,还可配合针灸理疗。
4.注意事项:
应当经正规医院中医治疗,切不可自行乱配中草药治疗,因为是药三分毒,用的不好将导致严重后果(如肝脏损害、肾脏损害)。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需要专业中医开处方,请勿自行乱拔中草药治疗,以免中毒。
二、西医角度看糖尿病
1.西医糖尿病简述: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最终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改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糖综合征。
2.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未完全明确,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差异性。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胰岛素是有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当人进食糖、淀粉(可转化为葡萄糖)、含有葡萄糖成分的食物时,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正常人的胰腺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可分泌适量的胰岛素对血糖进行调节。当胰腺的胰岛B细胞功能出现异常时,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含量减少或质量不行时,因无法达到正常人的降血糖水平而导致血糖升高,此时则称为糖尿病。
胰岛B细胞释放的胰岛素。
3.糖尿病分型:
按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含量和质量,可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指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完全丧失,不分泌任何胰岛素(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只能打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基本无效),常在年轻时就起病。
(2型糖尿病)是指胰岛B细胞并未完全丧失,还能分泌胰岛素,但分泌的胰岛素数量少或者质量差,导致血糖不能得到完好的控制(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发展至后期,口服仍无法达到标准血糖时,改打胰岛素治疗),多为45岁以上中老年开始发病。
4.糖尿病的西医治疗:
(1)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科普健康知识,间接糖尿病的危害,增加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
(2)饮食运动治疗: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和运动都是治疗的关键。若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和运动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空腹时<7mmol/L,进食后2小时<11.1mmol/L),则可不必口服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主要为进食定时定量、低糖饮食。
(3)定时监测:建议应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自行记录血糖控制情况,有明显变化前往医院咨询医生进行药物调整。
(4)药物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后期药物无法控制的患者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一般使用(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药、抑制肝葡萄糖输出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药)等几类药物单独或合并使用。
饮食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三、糖尿病中西医药物治疗会损伤身体吗?
我们从上面的内容以及从中医、西医的角度了解了糖尿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所以,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长期服用,都是有副作用的,对身体都是有一定损害的。
也许有人会问:“那中药损害更大,还是西药损害更大”,我的回答是:“中西医理念完全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也无法做对比;但是我本人比较偏向糖尿病的西药比较安全”。
为什么说糖尿病西药比较安全?因为近20年来医院的糖尿病患者有治疗的,大多是选择西药治疗的,而这些糖尿病患者并无明显身体损害。而经正规中药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少,虽也无明显身体损害。按照对照法,我更偏向于西药损害更小。(个人观点,没有科学依据,仅供参考)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长期使用都对身体有一定损伤。
四、既然糖尿病长期吃药会损害身体,为什么医生还建议我们吃药?
我们知道,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可达到正常人标准的,可以选择不吃药,继续保持饮食和运动即可。但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经饮食运动仍无法达到正常水平时,必须选择药物治疗。为什么?因为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绝对缺乏,饮食运动和吃药是无法有效控制的,而2型糖尿病饮食运动无法控制的也要吃药。无论是上面两种的哪一种情况,血糖长期偏高,患者当时是无症状,可是后期并发症是非常的可怕的,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无论是哪一个并发症,都有可能带来致死的风险。
所以,糖尿病长期吃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确实有一定损害,但是你不吃药损害更大,而且是大得多的损害。总而言之,糖尿病长期吃药是 利>弊。
好了,今天的解答就到这里啦,我是敬亭山医生,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医学小知识。
谷医堂正糖名家:为什么药越吃越多?糖尿病或需要多方面同治
现代医学应对糖尿病,主要关注血糖,多用打针吃药等手段来压制血糖。到最后,糖友可能胰岛素剂量越打越高,吃的药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
在祖国医学来看,血糖高只是一种表象,而糖尿病的调理,应该讲究多方面同治。
三脏同治中医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有中医专家认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应立足于肝、脾、肾,治疗应从协调肝脾肾的关系入手,三脏同治。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糖尿病是糖、脂肪、蛋白质等三大代谢的紊乱,而这些都靠脾的运化、布散到全身,来发挥营养作用。
另一方面,是因为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并且其发病与生长激素、皮质醇的异常分泌有关。这或关系到肾功能失调,因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
再者,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均存在着血液的高凝倾向,容易出现毛细血管的血行不畅甚至堵塞,这种状况中医称之为“淤血”。而肝主疏泄,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功能,若人体出现淤血或气滞血淤的状态,可能就是肝失疏泄。
“气血同治”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消渴”范畴,其基本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糖尿病“阴虚燥热,耗气伤津,津血同源,津亏则血虚,血虚而成瘀,愈瘀愈虚,津血不得条畅,血不荣筋,而发疼痛,不仁。”
由此可见,糖尿病起于阴虚燥热,而二者又相互影响。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伤气伤血,以致气血俱虚,气虚则气机停滞不行,而生滞气,即气虚导致气滞;血虚无力,血在脉中运行滞缓,停积不行则成瘀,即血虚导致血瘀,终成气滞血瘀。
故有学者认为,糖尿病的发展是由阴虚燥热,到气血两虚,再到气滞血瘀的过程,体现出糖尿病的病机与气血密切相关。
糖尿病日久,人体全身各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均受影响,气血愈亏,气滞血瘀愈甚,终引起诸多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并加重其病情。
身心同治糖尿病会让人的性格有所转变吗?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观察及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发现不少糖尿病人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
这些糖友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正向、阳光,努力奋斗,但他们不愿去面对自己身体、心灵的虚弱和不足。
可以理解为,内心越匮乏的人越容易焦虑。这些患者都在消耗自身本来就匮乏的内在能量,使问题加重。因此,如果糖尿病人能改变这种失衡,或会对糖尿病调理起到很好的作用。
因此,应对糖尿病,除了日常的控制血糖,还应陶冶性情。通过身心同治,糖友能勇敢面对自己身心存在的失衡,努力改变这种失衡,从而接受科学的生活习惯和治疗方法,回归高质量的生活。
引用资料:杨卫红 ,刘素荣.从“气血同治”理论探讨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机与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0):262-263.贾晓宏.糖尿病需要肝脾肾三脏同治[J].传统养生,2019(10):34.
糖尿病,原来是胃热盛!临床常用一方,清胃泻火又养阴
糖尿病这个问题,咱们今天来聊聊它的原因。
糖尿病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每次提到糖尿病,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中医能不能治,糖尿病不是都说不可逆吗?
先给大家讲一个病例,讲完你就明白了。
有个47岁的男患者,一年前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始口渴,喝水量能达到一天4000毫升,吃东西特别多,而且尿也特别多。每天尿量大约3500毫升,空腹血糖11.7,尿糖三个加号,医院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虽然吃了西药降糖药和中药治疗,但病情反反复复。
最近两个月,他感觉症状加重了,身体越来越瘦,全身没劲,大便干燥。来看病的时候,脸色苍白,身材消瘦,舌苔红得发绛,上面覆盖着一层黄色的薄苔,津液不足。
看完病,我给他开了这么一个方子:
槐花、黄连、滑石、天花粉、葛根、胡黄连、苦参、黄柏、知母、白术、山药、甘草。
当时他有点怀疑,就这几味药,真的能治好我的病吗?
我告诉他先回去吃,看看效果再说。结果没吃几剂,他的食欲亢进、口渴等症状就有了明显好转。于是继续用药,连着吃了20多剂后,多食、口渴、尿频等症状基本上都没了,体力也明显增强了。
说完这个病例,咱们再来看看这个方子为什么这么有效。患者出现的口渴、多吃、尿多、体重下降、全身无力、大便干燥、面色差、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沉细数等症状,都是因为燥热伤了阴液,耗损了气。
方子里的黄连、黄柏、胡黄连、滑石、槐花、苦参清热泻火解毒,配合天花粉、知母、葛根滋阴生津液清热,白术、山药则是益气养阴,健脾助运。
药方对症,肺胃里的热气自然就消除了,患者感觉当然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