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吃猪油炒的菜吗(糖尿病可以吃猪蹄吗)

中医王灵霞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还能吃猪油吗

猪油也叫大油,从古到今都是很多家庭食用油的主选,有很多人问我,王主任,我家里老人得了糖尿病,是不是以后就不能再用猪油来炒菜了?

这个问题呢我先不给答案,等大家看完了今天我说的,相信每个人自有心中的答案。

首先猪油炒菜味道更香这是公认的,哪怕在没有菜的情况下,单用猪油拌饭、或者拌面也能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有一段时间大家好像都在传,吃猪油不好,对身体有害,容易得什么什么病,猪油一度差点退出了家庭用油的地位,但是随着近年来专业人士的辟谣,猪油终于又慢慢回到了大众的厨房里继续发光发热。

所以说,普通家庭里猪油和植物油的选择区别是不大的,主要看个人口味。但是家里若是有糖尿病患者,饮食习惯方面肯定是需要有所改变的。

猪油作为动物性油脂,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量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糖尿病患者若长期食用,会增加血液的粘度,升高血脂,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对患者的心、脑血管产生一定的危害,提高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包括糖尿病足、高血脂、动脉硬化等。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我把“长期”这个词专门做了标注,没错,我们一定要记得不管是猪油还是其他食物,对我们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实并不存在能不能吃的问题,而是要注意,控制怎么吃,吃多少量才更合适!

那么今天王主任就给广大患者一个比较具体的数字参考一下。

  1. 通常建议患者一天摄入总热量的50%-60%,由碳水化合物来提供,碳水化合物可以给糖尿病患者选择一些粗粮,粗粮当中的粗纤维对糖尿病患者非常合适。
    2、总热量的15%-20%可以给糖尿病患者选择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如果糖尿病患者有肾病的时候,建议以动物蛋白为主,而且建议选择低脂肪的动物蛋白,像水产品都比较合适。
    3、30%的热量建议由油脂来提供,像脂肪,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一些植物油,因为植物油当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多一些。
    4、在饮食当中,糖尿病患者每天还应该摄入500g左右的蔬菜和200g左右的水果。

细嚼慢咽,饮食规律,合理搭配,至于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猪油,我想在大家的心里应该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我是王灵霞主任,如果你有更多糖尿病方面的问题欢迎留言咨询。

糖尿病人群不能吃“猪油”?医生:不想血糖升高,少吃3类美食!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李阿姨坐在小区的花园里,手里捏着一块刚买来的猪油,她的心里却犹豫不决。

周围的邻居们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最近流行的健康饮食,李阿姨听着他们的谈话,心中不禁产生了疑虑: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真的不能吃猪油吗?如果我吃了,会不会导致血糖暴涨?这一刻,她的心情像是被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无法自拔。

李阿姨的故事并不是个例。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关于饮食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网络上,关于“糖尿病人群不能吃猪油”的论调层出不穷。然而,这种观点真的科学吗?在这个充满悬念和疑虑的时代,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愈发复杂。

在中国,猪油作为一种传统的烹饪油脂,历史悠久。李阿姨从小就习惯了用猪油炒菜,觉得那种香味无与伦比。

然而,随着糖尿病的诊断,她不得不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作用受阻,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的慢性疾病。按照《中华糖尿病学杂志》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格外谨慎,尤其是在脂肪的选择上。

李阿姨的女儿,张丽,是一名营养师。她对母亲的饮食问题非常关心,常常对她说:“妈,猪油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可能会影响你的血糖控制。”李阿姨对此半信半疑,难道一块小小的猪油真的会让她的血糖直线上升?

根据《营养学报》的研究,饱和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简单来说,当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时,血糖就会升高。因此,避免高饱和脂肪的食物,能够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张丽对母亲说:“你可以选择一些不饱和脂肪,比如橄榄油或坚果,这些对你的健康更有帮助。”

李阿姨开始思考,丰富多样的饮食确实能帮助控制血糖,而非一味地排斥某种食物。于是,她决定进行一次自我实验,看看减少猪油的摄入是否能改善她的血糖水平。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李阿姨开始尝试用橄榄油代替猪油,减少肉类的摄入,增加蔬菜和全谷物的比例。她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每天早晨,她会在小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晚上则与邻居们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瑜伽,身体感觉越来越轻松。

然而,改变饮食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当社区聚会时,李阿姨总是要面对各种美食的诱惑。

一次,邻居王叔叔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红烧肉,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李阿姨的手不由自主地伸向了那盘肉。正当她准备夹一块的时候,张丽从旁边轻声提醒:“妈,记得你的血糖。”

李阿姨心中一阵挣扎,最终选择了放弃。她开始意识到,饮食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对健康的负责。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为主。GI值高的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而低GI食物则能帮助平稳血糖水平。因此,李阿姨学习了如何选择低GI的食物,比如燕麦、豆类和大部分蔬菜。

在这一过程中,李阿姨不仅仅是为了控制血糖,也在探索新的饮食乐趣。她开始尝试各种健康食谱,甚至参加社区的烹饪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分享健康食谱,互相鼓励,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几个月后,李阿姨去医院复查。医生告知她,她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HbA1c(糖化血红蛋白)也降到了合理的范围。李阿姨兴奋不已,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她的故事也感染了周围的人,越来越多的邻居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和身体健康。李阿姨感到,自己不仅在为自己的健康而努力,也在为他人传递正能量。

李阿姨的故事告诉我们,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尤其要注意饱和脂肪的摄入。尽管猪油在传统饮食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现代营养学的指导下,适时调整饮食结构是改善健康的关键。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选择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让我们一起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猪油吗?医生:若想保护胰岛,4类食品要少吃

张大爷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平时谨遵医嘱,对于高糖的食品严格忌口,减少糖分的摄入;还定期进行身体锻炼,以保持体重,控制血糖。

可是,有一天,他吃完中午饭后,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出现了头晕、口渴、尿频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平时饮食方面非常注意了,怎么还会患上该病的呢?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它是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是由于血糖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导致体内产生大量酮体,造成酸中毒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的酮症酸中毒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但张大爷对照膳食指导中高糖的食物进行一一排查,还是没能发现引起血糖过高的“凶手”,让他陷入了迷茫之中。

经过医生的耐心问询和仔细分析,终于找到张大爷罹患该病的缘由。

原来张大爷有一喜好,就是平时很喜欢吃猪油。例如猪油拌饭、猪油拌面或者炒青菜,这些都是张大爷的心头爱,用猪油炒出来的饭菜,不但香味扑鼻,口感还非常的美味。

虽然猪油不是甜食,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猪油其实并不友好。

原因是猪油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如果长期摄入,过量的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不佳,进而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危险。

而且长期食用,还能导致体内及血管中的脂质污染物增加,加重了糖尿病症状,此外,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量摄入猪油、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当以低脂、高纤维、低糖为主,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含纤维丰富的食物,有益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说了这么多,如何才能正确的认识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哪些生活小常识呢?

一、什么是糖尿病?我国有多少糖尿病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是如果具有 “三多一少”,即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未知原因导致的体重减轻等症状时,且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L,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 mmol/L,一般可被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如果不加控制,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感染、昏迷、动脉粥样硬化、肾脏和视网膜的微血管及神经系统病变等。

根据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即约1.43亿人口患有糖尿病,其中,城市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4.2%,农村人群为10.2%,预计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将增加到1.62亿人。

此外,我国还有大量的潜在糖尿病患者。

据估计,我国成年人口中有超过3亿人患有前期糖尿病,即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果这些人不及时采取控制血糖的措施,将面临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这些数据表明,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胰岛是什么? 医生:若想保护胰岛,4类食品要少吃

胰岛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胰腺内部,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的代谢和利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血糖控制出现问题,容易出现高血糖的情况。

根据中国糖尿病协会在2022年发布的饮食指南建议中提到,有4类食品会对胰岛造成损伤,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这4类食品主要包括:

1.高糖食品: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2.高脂食品:猪油、肥肉、蛋黄等高脂食品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

3.高盐食品:过量的盐分摄入会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进而对胰岛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往往含有高糖、高脂、高盐等成分,且营养价值较低,长期摄入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出现问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减少高糖、高脂、高盐和加工食品的摄入,有助于维护胰岛的健康,稳定血糖水平。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保持适量的运动,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检查身体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糖尿病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是糖尿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措施。良好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使病人能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糖尿病防治措施的“五驾马车”,在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监测以及情绪控制方面,提出相关的合理建议如下:

1.合理膳食:糖尿病人应当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控制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适量运动:糖尿病人应该每天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糖过低

3.合理药物治疗:糖尿病人应该按照医生的处方,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自行更改用药方式和剂量。

4.定期检查:糖尿病人应该定期进行血糖、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和其他疾病。

5.管理情绪:糖尿病人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应对压力和焦虑,避免过度紧张和消极情绪对血糖的影响。

总之,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可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糖尿病人应该加强自我管理,了解自身病情,积极与医生沟通,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14(2) : 120-139.

[2]闫丽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 2015,54(3) : 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