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年型糖尿病(型 糖尿病)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警惕!年仅6岁就被确诊“糖尿病”!

来源:海峡都市报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然而,这种观念现在要改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能被查出来有糖尿病的。

前不久,绍兴上虞一14岁男孩患上2型糖尿病并伴血糖控制不佳、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

近日,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又接诊了一位6岁的1型糖尿病小朋友,这意味这小小年纪就要终身“打胰岛素”治疗了。

新闻多看点

作为中秋节的标志性美食,不得不说说“月饼”。现在市场上的月饼五花八门,有五仁、豆沙、莲蓉、流心奶黄等。它们无论选哪种,本质上都是糖、油、热量三大巨头的组合

那怎么才能更加健康地享用它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马如媛营养师总结了三个小窍门

除了小窍门以外

还有一些“月饼cp”

合理搭配,解腻又解馋!

月饼CP——梨

提到秋季润燥的水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梨。它也刚好与高油高糖高热量的月饼相反,梨的热量低、水分多,清口、解腻,还是个通便小能手,妥妥地可以跟月饼组个CP,在茶余饭后安排上一盘水果(梨)。

1. 高水分,低热量

梨的水分含量高达90%以上,每100克大约是35到50千卡,而且它还属于低血糖指数水果,控血糖的人群也可以适量吃。

2. 高纤维

梨富含膳食纤维,最高可达到9%,尤其是不溶性纤维含量丰富,它能机械刺激肠内壁,促进肠蠕动、促使排便。

3. 滋润功效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在干燥的秋天吃梨特别润呢?一是梨的水分确实多,又不会很甜,吃起来口腔和嗓子都很舒服。二是它所含的果糖本身就会让你有一种凉丝丝的感觉。

月饼CP——茶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药效成分。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药效成分有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等。所以茶是最天然健康的保健饮料之一,也不失为月饼的优秀CP。

清淡的绿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清清爽爽的口感还能一扫月饼的甜腻。但我们要注意泡茶的水温最好在70℃以内,否则容易破坏它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儿茶素、维生素C等。

来源:越牛新闻、杭州交通918

“小糖人”增多!防治青少年儿童糖尿病要“吃动平衡”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我国有超过1亿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什么原因会导致糖尿病?减肥能预防糖尿病吗?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这篇带你了解。

科学防治青少年儿童糖尿病

近年来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加上长期过量食用含糖饮料,患上糖尿病的“小糖人”增多。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摄入过多高油脂、高糖的食物,要让青少年儿童保证“吃动平衡”。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智广介绍,青少年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发病急、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而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儿童肥胖患者增多,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需要引起警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李学军介绍,青少年儿童肥胖症是糖尿病等儿童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血糖升高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医院收治的患上糖尿病的患儿增加,有一些患儿血糖、血压控制不好,还发生了脑梗等疾病。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多汗、颤抖、嗜睡、发育迟缓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金萍提醒,糖尿病是不可逆的,如果孩子患上糖尿病,家长不要相信那些号称能根治糖尿病的偏方。糖尿病患儿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控制好血糖,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成年后容易出现视网膜病、肾病等并发症。青少年儿童糖尿病患者还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质等,以保证生长发育需求。(新华社)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主要有这几种

(世界卫生组织微博)

糖尿病防控,为何防“胖”是重点

2017年我国一项调查显示,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体重指数(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为8.8%,BMI在25~30者,糖尿病患病率为13.8%,BMI≥30者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0.1%。

减肥能避免糖尿病吗?已经有多个研究带来积极信号,最著名的是我国专家经过30年随访完成的“大庆研究”。研究者随机选择了一部分人为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被推荐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鼓励超重或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生活方式干预6年,并在接下来的30年随访,最终发现,生活方式干预组累计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对照组下降了39%,糖尿病发病中位时间推迟了3.96年。同类的研究还有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等,也得到了类似结论。(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没吃对”小心糖尿病找上门

一、吃的全谷物太少、精制粮食太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2016)》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平均摄入谷薯杂豆类应在250-400克之间,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共50-150克,新鲜薯类50-100克。

二、吃太多加工肉类、红肉和含糖饮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2016)》建议,每周的畜禽肉280-525g,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三、奶制品、坚果、水果、蔬菜、鱼和海鲜吃的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就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半斤蔬菜一斤水果,每周吃鱼280-525g,适量吃些坚果,保证每天300克的奶制品,有益于我们远离疾病。(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

常见的饮食治疗误区

一、不吃主食,血糖就不会升高

碳水化合物只是比蛋白质和脂肪更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并不代表蛋白质和脂肪不会导致血糖升高。

二、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

需要减少大米的量,同时可加一些杂粮和蔬菜进去,如小米、燕麦、菜叶等。熬粥时间不要过长,以免煮得过烂引起血糖迅速上升。

三、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无糖食品只是用甜味剂取代了蔗糖、果糖等作为添加剂,但仍然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仍然可以升高血糖。

四、糖尿病患者饭吃得越少越好

糖尿病饮食不是饥饿饮食,必须要满足机体日常生活所需能量。单纯靠饥饿来降低血糖还会引起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比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

五、杂粮含糖量低,可以多吃

杂粮的含糖量不低,1两绿豆或1两老玉米含糖量近似于1两米。所以,杂粮可以吃,也要控制量。(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吗?

不一定。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因素,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属于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各种科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是有限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你远离糖尿病。

来源/工人日报

来源: 阿勒泰新闻网

1型糖尿病10年,指标控制都很好,这个原因让我感动

今天和大家来聊一个1型糖尿病十年的病人,指标一直控制很好,孩子长得也高高帅帅的。

这个孩子呢十年前确诊了1型,原因就是一场发烧,当时整个家庭都可以说蒙上了阴影,但是自责是没用的,还得积极面对。这个孩子呢当时很喜欢喝碳酸饮料零食,为了让孩子不碰那些垃圾食品,孩子的爸爸说,只要你不喝饮料,我就戒烟戒酒,互相监督之下,都成功戒掉了。孩子的妈妈更不用多说,每天的饮食、包括用盐用油量都是拿秤在量,全家这十年来也都在吃控糖食谱,林医生也有幸尝过他妈妈的手艺,控糖餐做的是真棒,美味不失营养,满满的都是爱。同时呢,每天不管刮风下雨,一家三口都在一起运动,互相监督。我相信这样相亲相爱的糖友的家庭有很多,林医生想表达的就是家人的陪伴和鼓励是我们糖友抗糖路上的良方,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