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一直降不下来怎么办(糖尿病血糖一直在8会怎么样)
为什么糖尿病血糖迟迟降不下来?烦恼皆由“着急”来
近来门诊遇到很多糖尿病患者,明显感到情绪焦虑急迫,很多人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理想,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糖尿病的控制还是不能着急,应该慢慢来,徐徐图之。
首先糖尿病是个慢性病,导致血糖血压血脂增高的原因很多是和本身生活习惯有关,而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因此改变生活习惯也非一日之功。在良好生活方式养成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接受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日久形成的生活方式必然是有着其根深蒂固的成因的,不接受这样的成因,刻意要去改变,很多的努力最后还是会失败的。
接受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后,然后着手反思距离理想健康的生活差距究竟有多大,并在反思过程中寻找一些可以现在当下即可改变的——如戒烟、回家吃饭、增加走路的步数等,那么就有了创造健康生活方式的突破口了。于是就可以从这些突破口入手,一点点地从每天的行为改变开始,逐步养成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了。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这样的新习惯的养成基本都是需要3-5个月的时间,有的可能还要更长时间。所以你说控制达标能着急么?
其次糖尿病的很多药物,包括降糖、降压、降脂等药物,都是需要进入到体内后,通过每天的服用,逐步达到人体内药物最佳的平衡作用浓度的。而且达到最佳作用浓度后,还需要通过人体细胞上的受体来调控人体的一系列生物反应,从而才能起到降低血压血糖血脂的效果。如果初始的药物剂量通过充分作用后的效果不太理想,医生还需要增加或者调控药物剂量来增加疗效,这就和我们以前在菜场买菜用杆秤的原理一样,医生会首先在心中预估一个大致的药效剂量,然后拨动药物这个秤砣,观察效果是否充足,再进一步调整药物秤砣。这样的过程基本都是以月来计数的,所以你说控制达标能着急么?
再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在发现的时候基本都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了,日积月累所致,一下子在一天、一周内突然将其降低到正常,原本已经适应了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人体内环境很可能会不适应,产生一系列的不舒服反应,更有严重的还会有少数加重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所以你说控制达标能着急么?
还有着急焦虑的情绪同样也会对于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人体在焦虑的同时会分泌产生具有升高血压血糖的肾上腺激素,这样的焦虑着急情绪不缓解,血压血糖如何能够降低呢?而且凡事急则乱,很多病人一着急就会病急乱投医,况且每个医生对于药物方案和控制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于是我们会经常看到着急的病人看门诊就诊的频率就越高,更改治疗方案的几率也越大,很多不错的药物都因为用者本身着急而吃了两三天就不吃了,换一种再继续这样的短命使用过程。所以你说控制达标能着急么?
最后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各种糖尿病治疗指南,考量控制效果的监测时间间隔基本都是以3-6个月为期,考核的很多是像糖化血红蛋白、动脉内膜厚度、视网膜微血管进展等这样的慢性长期控制指标,这就是充分预估了人们改变生活习惯、药物缓慢起效、内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因素,才制定出来的。所以你说控制达标能着急么?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时候真是急不得啊!万般烦恼皆由着急来,好了,到这里,就到这里吧!休息,休息一会儿!
每天吃二甲双胍,为什么血糖降不下来,服药方式很重要
二甲双胍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药物了,它不仅有降血糖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减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迄今为止,临床上已经应用60多年,在安全性方面也得到了印证,加上价格不贵,所以,已经成为了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药物。
但是,也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发现它的降糖效果并不理想,进而否定它,要么自行加量,要么自行换药,最后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49岁的张先生就遇到了这个情况,张先生是一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为了减肥,也为了控制血糖,平时的饮食控制得很严格,也坚持每天运动,但是血糖还是控制得不理想,后来在医生的推荐下开始服用二甲双胍。
刚开始有一定的效果,后来有一次感冒发烧,在那段时间正常服用二甲双胍,效果突然又不太好了,他以为自己是产生了耐药性,就自己做主加量服药。
感冒好了以后,也一直加量服用二甲双胍,就怕吃少了血糖又会控制不住。
但是,最近张先生又发现二甲双胍对他不太起作用了,于是非常生气地找到医生,要求他给自己换一种好使的药,或者效果更好的二甲双胍。
在了解了张先生这段时间的服药细节后,医生立即帮他检查了体内二甲双胍的浓度,以及血乳酸浓度,发现均偏高,便建议张先生做一下清除乳酸的治疗,并且按照他最初告知的方法继续服用二甲双胍。
张先生疑惑,二甲双胍对自己不好使,为什么还让他继续用,而且这跟乳酸有什么关系?医生告诉张先生,二甲双胍没有效果,都是因为张先生错误服药导致的,并不是药物本身的问题,并且因为张先生自作主张加量服用二甲双胍,体内乳酸浓度已经偏高,再不清除,随时可能出现乳酸性酸中毒的急性并发症。
那么为什么张先生的服药方法是错误的,他犯了什么错误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二甲双胍的特点吧。
一、二甲双胍如何发挥作用二甲双胍最早提取自紫丁香,很早以前人类就用紫丁香治疗糖尿病,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作用逐渐被验证,它可以减慢消化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可以提升胰岛素的敏感度,促进身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从而减少肝糖原的糖异生作用,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
与此同时,二甲双胍也不会像注射胰岛素一样,只要过量就会导致血糖过低,对于正常的血糖水平,二甲双胍是不会继续降低血糖水平引起低血糖的,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合理应用二甲双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低血糖的风险。
在临床应用中,研究人员还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肥胖问题的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并且体内的血脂水平,比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作用对于超重和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随着二甲双胍各方面的作用被逐一发现,现在也已经非常普及,成为了随处可以买到的常见药品。
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也出现了适合不同情况和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方便服用的剂量和形式,包括0.25g、0.5g、0.85g、1g的剂量,也包括普通的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者胶囊、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者胶囊等多种形式。
这本来是为了方便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多样选择的,但实际上,很多患者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二甲双胍还分这么多剂量和形式,所以常常出现像张先生这样错误服药的问题,也导致服药效果不理想,患者依从性不好的问题。有些患者遇到效果减弱时,第一反应就是否定二甲双胍,选择停药、换药,或者加量服药等不够理性的措施,最后反而延误病情。
二、不同剂量和形式的二甲双胍该如何服用二甲双胍不论哪种形式,起作用的最小剂量为每日0.5g,起作用的最佳剂量为每日2g,而最高剂量不应超过每日2.55g。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刚开始的服药阶段应该从最低作用剂量开始服用,即每日0.5g二甲双胍,等身体适应了,并且监测每日血糖变化后,再根据医生建议,慢慢加到最佳剂量。对于中高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加大剂量和频次来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但这不是患者本人能在家里自行做决定的,这一点要谨记。
下面介绍一下,不同剂量和形式的二甲双胍服用方法。
1、二甲双胍普通片的服用方法
二甲双胍主要在胃部开始消化,在肠道开始吸收,普通片起作用时间快,失效时间也快,因此,一般来说,一天需要服用多次,通常会跟随一日三餐一起服用。
而对于餐前还是餐中或者餐后立即服药,没有特定要求,三者皆可,但是因为二甲双胍对消化道刺激比较大,很多患者服药后会出现消化道反应,比如恶心、腹痛、腹泻等,所以,胃肠道反应大的患者可以选择随餐服用,或者餐后立即服用,以降低药物与消化道接触的浓度,减少不适反应;而那些没有胃肠道不适反应的患者,也可以在餐前服药。
2、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者胶囊的服用方法
肠溶型的二甲双胍是专门为那些胃肠道反应比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研发的,因为它不会在胃里被消化,而是到达肠道后才开始消化吸收,所以能大大减轻患者的不适,促使患者能够坚持服药,达到治疗效果。正因为肠溶型的不适反应小,因此,服药时间也比较灵活,餐前、餐中和餐后都是可以的。
但是肠溶型二甲双胍在服用时,有一个特别注意事项,那就是不可以掰开或者嚼碎服用。因为掰开或者嚼碎会破坏它的结构,破坏肠溶的特点,那么,它与普通型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3、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者胶囊的服用方法
缓释顾名思义就是缓慢长久释放药效的意思,这种形式的二甲双胍可以用较低的剂量,达到较长时间发挥作用的效果,一般能持续24小时。与普通型和肠溶型相比,它不像它们会快速起作用且作用时间短。
缓释型二甲双胍,吸收利用率要高于前两种,所以,一般来说只需要一天吃一次即可,可以是晚饭前一次,或者是早饭前一次,这对于比较忙碌的患者,或者健忘的老年患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了。
不过缓释型和肠溶型一样,都不能掰开或者嚼碎服用,只能整粒吞服,因为口服药物都有“首过效应”,直接接触口腔会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减弱药效,对胃的刺激也会加大。而缓释片掰开或者嚼碎后,就破坏了其结构,变得跟普通型没什么不同了,那么小剂量的缓释片本来一天一次即可,这回一天一次就直接不够量了。
另外,在剂量方面,不管是普通型、肠溶型还是缓释型,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剂量。上面也提到过,二甲双胍的剂量有0.25g、0.5g、0.85g和1g的,患者要注意看好医生开的是什么剂量、什么形式的,后期自行购药时,最好也买相同剂量,相同形式的二甲双胍,以免因为弄错剂量或者形式,而导致药量不足,服药效果不理想,或者药量过高,出现服药不良反应的情况。
案例中的张先生服用的二甲双胍是0.5g剂量的缓释片,一天服用一次即可。在他感冒发烧期间药效减弱,并不是因为产生了耐药性,而是因为发烧期间身体的生理状态会影响二甲双胍的吸收利用,过了这个特殊时期就会恢复,但张先生直接选择了加量服药,一直到后期都是如此;
后来又出现药效减弱的问题,也是因为张先生把缓释片掰开来吃的缘故,他以为这样身体会更容易吸收,但实际上,缓释片就是需要缓慢释放药效,达到长效的,可是掰开后它就不再是缓释片而是普通的二甲双胍了,一天一次的量显然是不够的,即使张先生加量一次吃2片,也同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张先生服药期间血糖还是降不下来的原因所在了。本该有效的药物,就因为患者本人对药品的不了解以及随意的服药方法,直接导致了服药效果不理想的结果。
也有一些患者,已经严格遵循医嘱服药了,也并没有出现错误服药的问题,可血糖就是降不下来。那么这时候,就要配合医生积极查询原因了。
毕竟糖尿病的起病原因非常复杂,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和治愈方法,但是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调整哪些方面是可以有效缓解和控制血糖的,只要从这些方面去入手,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的。
比如生活方式上的调整,包括饮食、运动、作息、心情等,还有用药方案上的调整,从单纯地服用二甲双胍一种药到与其他控糖药物联合使用等措施。
1、生活方式上的调整
糖尿病人的饮食,主要还是控制每天的总热量,并且在此基础上,调整好饮食结构,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要合理,增加蔬菜的量,减少烹调用盐和油的量,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量,特别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运动方面,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运动,或者至少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每次30-60分钟,同时增加肌肉训练,这有助于提高糖代谢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度,对血糖的长期控制非常有利。另外,我们提倡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戒烟限酒,还要保持好的心情,避免压力过大。
都说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在生活方式里,主要就是吃喝拉撒睡和心理,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包含了,现在人们的饮食非常丰富,没有食物匮乏的问题;
交通工具、省力家电应有尽有,劳动量明显减少,想活动就要单独抽时间来运动,但是很多人吃东西没有节制,高糖高脂高盐食物,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撑了歇一歇还能继续再吃;另外,人都有好吃懒做的劣根性,把运动当作一项必不可少的生活一部分的人还是少数,所以人们在享受口腹之欲和舒适安逸的同时,身体早已经伤痕累累,三高人群越来越多,糖尿病群体越来越庞大,我们国家每10个人中,就有1人确诊糖尿病,每2个人中就有1人是糖前。
这么高的比例,如果生活上再不去调整,那么也许下一个因为血糖而苦恼的人就会是你了。
2、用药方案上的调整
对于单独服用二甲双胍效果欠佳的患者,结合生活方式上的调整,仍然达不到效果时,可以考虑和磺酰脲类降血糖药联合使用,临床应用中发现二甲双胍和它一起使用,能产生正向的协同作用,起到更好的降糖效果。当然,也可以通过结合胰岛素注射来达到降糖的目的。
四、服用二甲双胍期间要注意的几点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服用二甲双胍期间,还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在正确服药的前提下,患者要注意定期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包括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酮体以及血乳酸浓度等,随时监测药量对病情的效果和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方案。
其次,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12,因为二甲双胍会影响体内维生素B12的吸收,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症。另外,虽然过量服用二甲双胍不会造成低血糖,但是它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副作用,应该引起重视,提前了解充分,比如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
最后一点,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轻微的食欲减退、呕吐恶心、腹痛和腹泻等情况,可以试着继续用药;但如果反应非常剧烈,就应该立即停用尽快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停用、和换药,不可以自行作主,服药不是小事,二甲双胍作为处方药也不是患者自己就能确定用量用法的,用错了势必会像张先生这样,出现药效不佳的情况,贻误病情。
总结二甲双胍作用多,相对来讲,副作用也不大,它虽不是神药,但却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离不开的药,而且相对经济一些,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说,多了解和学习一些二甲双胍的内容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很可能出现像张先生这样,因为错误服药导致血糖降不下来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0),871-879.
[2]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04.
糖尿病人每天吃二甲双胍,血糖却降不下来?医生:可能是吃法错误
张大爷最近很是苦恼,自从一年前检查出患糖尿病之后,每天都得吃药。
但吃了药也没用呀,这血糖依旧没降下来?
张大爷向我问道,“这种降糖药是不是对我没用呀?为什么一点效果都没有。”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处于3.89-5.83mmoL/L范围内,我看着张大爷刚测出的8.5mmoL/L的血糖值,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不由问道,“你有没有按我说的吃药?”
张大爷这才心虚的摇摇头,按时吃药太麻烦了,经常会忘记,所以很多时候一天只吃了一次药。
在降糖界“独领风骚”的二甲双胍
我告诉张大爷,“不是二甲双胍没用,是你没按我叮嘱你的方法来吃。”
二甲双胍,是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在降糖界可谓“独领风骚”。二甲双胍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有降糖的作用,或伴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胰岛素或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
降糖?降的是什么糖?血糖,即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受损,比如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或显著减少,造成长期血糖过高的话,就会危害人体健康。而这一类慢性疾病,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根据疾病类型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有如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等所导致的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较为少见,多在青少年阶段发病。在我国,最为常见的就是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成年人,早期症状隐匿。
血糖主要有3个来源,首先就是我们日常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糖分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其次,肝脏一直储存着糖元,没有食物摄入的时候,肝脏就会将自身所储存的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供能量;最后就是蛋白质和人体脂肪的转化。
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的胰岛细胞受到葡萄糖、乳糖等刺激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及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使血糖降低。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可降血糖的激素。并且,多余的血糖就会进入脂肪或肝细胞等地被储存起来,糖的合成和代谢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供给能量以维持机体组织细胞的生成和代谢。
但倘若由于环境因素,比如长期不合理的膳食,或者是遗传因素,如胰岛素分泌缺陷等使得平衡被打破,血糖浓度过高超出了肾脏的负荷,血糖就会随尿液排出,也就是尿里面含有葡萄糖,因此就叫做糖尿病。
而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延迟小肠吸收葡萄糖,以及对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同时可以增加对葡萄糖的利用,促使血糖可以顺利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也就是说,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减少血糖的来源产生,增加血糖的去路来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过多的血糖。
二甲双胍的正确吃法张大爷:“原来二甲双胍这么有用。”
我告诉张大爷,“二甲双胍当然是有效果的,只是按照你以前这样吃可不行,血糖根本降不下来。
不同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口服的时间和剂量肯定也是不同的。有的患者一开始服用二甲双胍会不耐受,产生二甲双胍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这是正常的。
张大爷,你吃的是缓释片,就从小剂量开始每天按时按量服用,最小起效剂量为每天500毫克,早晚饭后各吃一次。后面会根据大爷您的情况来进行剂量的调整,如果忘了吃,或者是少吃了,都会减少药效。但是你也别觉得吃得多,药效就好,不能超过每天2000毫克。
除此之外,也要严格控制饮食,尽量不要多吃含糖量高的碳水化合物,多吃蔬菜和谷物等粗纤维食物,膳食多样化,但高糖、高油,还有高胆固醇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要控制总热量。
另外,运动也相应的做一些,平时跑跑步,多锻炼一下身体。最后,就算血糖降下来了,也不能擅自减少药量或者干脆不吃药了,这样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本病例仅供参考,若与本文里的病例相似,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二甲双胍吃多了是不是会伤肝伤肾?张大爷,“医生,我还有个问题,听身边好几个人说,这二甲双胍长期吃会伤肝伤肾,这是真的吗?”
我摇摇头,说,“二甲双胍其实和食物一样,进入人体后也是经肠道吸收,然后进入血液的,这个过程并不会经过肝脏代谢,肝肾功能正常的人服用后,对肝脏不会造成毒性。而二甲双胍的排出,也主要是迅速经过肾小管随尿而出,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清除掉大部分,所以二甲双胍本身并不会对肾脏产生伤害。但我们是不建议给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使用的。”
“除此之外,有些人吃二甲双胍,体重会降下来,然后就用它来达到减肥的效果。二甲双胍能够减少脂肪的合成,具有减轻体重的效果,而体重的降低对于血糖的控制是有利的。但是,对于正常人来说,服用二甲双胍减肥是不可取的,过量服用二甲双胍会导致乳酸酸中毒。”
糖尿病人针对性的自我管理糖尿病很多都伴随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疾病产生,因此无论是从药物、饮食、运动,还是血糖监测等方面,较强的自我管理与血糖的改善和控制密切相关,有效的用药行为、饮食控制和运动均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经常口干,相比以往喝更多的水、排尿的频率增加和多食,还有体重下降,因此如果以上症状频繁出现,应当及时就医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我,“张大爷,回去记得一定按我说的吃药呀!”
参考资料:
[1] 二甲双胍,为何能在降糖界“独领风骚”?
[2] 一图读懂:糖尿病12大谣言,大家别再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