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光明如实糖尿病(光明如实糖尿病能吃么)

凤凰网财经 0
文章目录:

光明乳业“如实”不实!复制元气森林“0蔗糖”套路推新品

“0蔗糖”是不是“0糖”?面对消费者质疑,元气森林今年以来多次发表“提醒式道歉”。

在“0蔗糖、0添加”这样偷换概念式的营销方式被消费者口诛笔伐之际,却还有不少商家在蹭热点。

光明乳业“如实”不实

近日,光明乳业推出如实瓶装发酵乳,在宣传文章中强调,这款产品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食品。此外,文章还透露,如实瓶装发酵乳是应当下健康减糖风潮,为尽可能降低能量摄入,选用了两种健康代糖,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作为甜味来源,用优质健康的甜味原料让消费者既能享受淡淡的甜味,又降低蔗糖的“甜蜜负担”。

由此可见,光明乳业对如实瓶装发酵乳的推广着力点就是 “0蔗糖”健康饮品,看到这样的宣传消费者应该不会陌生,这与元气森林的推广手法如出一辙。

不过尴尬的是,早在今年1月份元气森林就在致歉声明《关于乳茶的提醒》中明确提出,“0蔗糖不代表无糖”。此外,元气森林还向消费者科普了三类糖,乳糖、结晶果糖和天然代糖。其中,乳糖来自牛奶,天然代糖用的是甜菊糖苷/赤藓糖醇,结晶果糖即己酮糖,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

在4月10日,元气森林在第2次致歉声明中表示,“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乳茶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低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 同时强调,从3月20日起生产的全部元气森林乳茶,原料中不再含有结晶果糖”。

此外,国家针对部分产品过分宣传“无添加蔗糖”或“无蔗糖”,给予消费者等同于“无糖”的错误印象也早有相关政策出台。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食品标识不能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

在面对消费者质疑以及相关法规之下,曾经行业的“带头大哥”元气森林都向消费者亮明“低糖”身份,而光明乳业却还在以“0蔗糖”作为噱头宣传显然并不明智。

多款产品主打“0蔗糖、0添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更加关注,“戒糖”、“断糖”在年轻人群中的流行,“0蔗糖、0添加剂”概念产品受到追捧。智研咨询报告显示,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16.6亿元增长至2020年117.8亿元,7年增长7倍,增长势头迅猛且呈加速度态势。

目前,国内无糖饮料市场已经集结了农夫山泉、可口可乐、华润怡宝、娃哈哈、康师傅、蒙牛、伊利和光明等国内外众多品牌,光明乳业从这一轮消费浪潮中也尝到甜头。

资料显示,光明乳业在2020年10月推出常温酸奶产品研简。据光明乳业介绍,研简是以市场火热的无蔗糖风口为契机,抓住“0蔗糖0食品添加剂”概念,率先对常温酸奶进行差异化创新与升级。

据光明乳业透露数据,研简推出4个月的时间,销量在京东线上电商平台就突破210万箱,且返单率也保持较高水平,研简主打“0蔗糖、0食品添加剂”的健康理念,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光明乳业曾表示,研简在未来五年内有望超过莫斯利安成为下一款明星爆品。

不过从研简的配料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产品含有生牛乳和结晶果糖,结晶果糖也就是元气森林计划将要剔除的配料。

据了解,对于结晶果糖是否健康目前存在一定争议。结晶果糖是糖类中化学活性最高的糖,天然存在于蜂蜜及菊芋、菊苣等菊科植物中。果糖甜度高,有水果香味,热值低,在体内代谢比葡萄糖快,易被机体吸收利用,且不依赖胰岛素,对血糖影响小,适用于葡萄糖代谢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补充能量。在人体内能促进有益细菌如双歧杆菌类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人肠胃功能和代谢,降低血脂,不致龋齿,是糖尿病人、肥胖病人、儿童食品的理想甜味剂。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中果糖含量过高,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比如增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诱发尿酸过多在体内合成进而引发痛风,引起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研简着重宣传的“0添加”显然违背上文提到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第三十二条,即食品标识不能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

除了研简之外,光明乳业在今年1月份联手罗森推出一款名为0蔗糖风味发酵乳,在其官网的宣传文案中写到,“新品0蔗糖风味发酵乳特别选用天然甜菊糖苷、零卡糖赤藓糖醇,真正做到蔗糖0添加”,在这款产品的宣传上,光明乳业也存在类似问题。

2020年业绩反弹存水分

近日,光明乳业发布2020年报,公司实现营收252.23亿元,同比增11.79%;实现净利润6.08亿元,同比增21.91%。

在疫情影响下,乳企2020年多数出现营收下滑,光明乳业业绩逆势上涨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据wind数据显示,近一年光明乳业股价上涨42.56%,在乳企排名第4位;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1.75%,,在乳企排名第3位;

不过需要指出,光明乳业2020年有近1/3净利润来自于政府补助。据财报显示,2020年光明乳业政府补助收益共2.01亿元,2019年同期为7985.24万元。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2020年光明乳业实现扣非净利润4.65亿元,同比仅增0.02%。

此外,光明乳业销售毛利率仅为25.81%创近20年新低,主要产品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液态奶的毛利率为34.08%,同比降7.17%;其他乳制品的毛利率为14.17%,同比降0.34%;牧业产品毛利率为11.34%,同比降0.96%;其他产品毛利率为28.00%,同比降3.47%。

参考资料

1、国内首款纯净高品质酸奶,光明如实全新升级产品全国首发,新华网

2、光明乳业联手罗森组“健康CP”,0蔗糖风味发酵乳全新上市,艾瑞网

3、光明乳业2020年三成业绩来自补助 液态奶毛利率降7个百分点,GPLP犀牛财经

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来可能有救了,多亏这几只猴子

加班、轮班,频繁跨越时区,熬夜玩手机……现代社会压力使人们的作息时间很难严格遵循体内的生物钟,越来越多人面临着生物钟紊乱的困扰,遭受包括失眠、睡眠中断、日间过度嗜睡,继而出现睡梦中运动等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往往还伴随脾气暴躁、社交障碍等精神问题。

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动物模型的制约,科学界对于生物节律紊乱机理研究和相关疾病治疗手段的研发推进缓慢。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生物节律与衰老疾病研究组和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经过两年努力,利用CRISPR/Cas9方法,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猴模型,仔细验证后发现,敲除猴模型存在昼夜节律紊乱,并表现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该研究首次证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克隆成年基因修饰猴,为模拟人的节律紊乱相关疾病迈出了关键一步。1月24日,我国顶级综合英文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业界认为,世界首例非人灵长类节律紊乱模型的构建,有望给节律研究带来新的突破。该研究基于昼行性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将生物节律与睡眠问题、精神疾病、免疫炎症反应、早衰等重大疾病联系起来,既可为开发这些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稳固可靠的理论基础,又可将其与临床相结合寻求对人类更精准有效的干预方法。

BMAL1敲除猴表现出节律活动异常和睡眠紊乱

生物的节律与基因密切相关,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就颁给了三位研究节律相关基因的科学家。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生物节律紊乱与睡眠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糖尿病、肿瘤以及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

然而,小鼠和果蝇等传统动物模型很难如实反映这些症状,极大地制约了生物节律紊乱机理研究和相关疾病治疗手段的研发,而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最接近,是研究节律紊乱相关疾病机理和诊治手段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因此建立非人灵长类生物节律紊乱模型迫在眉睫。

2015年底,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认知与类脑前沿研究”和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全脑神经联接图谱与克隆猴模型计划”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利用CRISPR/Cas9方法,敲除了猴胚胎中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并在2016年中旬顺利出生了8只小猴,其中5只被成功编辑。

1月22日,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猴室拍摄的五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的“父亲”。

团队在此基础上,采集了一只睡眠紊乱症状最明显的BMAL1敲除猴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于2018年获得了5只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的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

五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2018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供图)

行为学分析表明,这些猕猴具有昼夜活动紊乱、睡眠障碍、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表型,血液分析也表明,其与炎症、睡眠障碍、抑郁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好比调节生物钟的“起搏器”,BMAL1蛋白会与另一个蛋白CLOCK形成异二聚体,并与其他节律相关基因结合,启动这些基因的表达。

随着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逐渐增多,它们将进入细胞核中,反过来抑制异二聚体的作用。研究人员给BMAL1敲除猴佩戴“小米手环”,以随时监测它们的昼夜活动情况,发现敲除猴并未按照24小时的生物周期活动,在夜间活动明显增多,这意味着敲除猴可能出现了失眠的问题。

于是,研究人员通过手术,在猴子背部皮下埋入记录脑电和肌电的植入子,分析其睡眠周期发现,敲除猴的快速眼动睡眠(REM,浅睡期)和慢波睡眠(NREM,熟睡期)明显减少。与此同时,研究人员通过搜集连续两天多个时间点的血液样本,对那些受节律调节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发现帮助进入睡眠的褪黑素在敲除猴中分泌较少。同时还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敲除猴与睡眠剥夺,抑郁症以及衰老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

构建节律紊乱与精神疾病研究的有效模型

有研究表明,节律紊乱或睡眠障碍是一些精神疾病,如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症状。此次,研究人员在对敲除猴的血液检测中发现,与压力应激相关的皮质醇在敲除猴的血液中一直处于高水平,这让他们联想到敲除猴在与人接触时极度紧张的反应。

1月22日,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保育室拍摄的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

当有人靠近敲除猴时,它会双手抱住头部,蜷缩在角落里。如果将敲除猴放入一个新环境中,它也不能很快地适应,不敢像正常猴那样在环境中自由探索。

研究团队给猴子们做了一个经典的听觉刺激实验,在给出的一连串规律的声音中随机插入特殊的声音,记录猴子听到声音时的脑电图,发现敲除猴大脑在识别和反应这些特殊事件的能力上不如正常猴,这与精神分裂患者的情况类似。

这些精神疾病症状正是团队大费周章构建基因敲除猴所期望找到的。在此之前,大多数节律研究都是以小鼠为模式动物,可以用来深入探究节律的分子机制,但在转化应用方面,小鼠作为与人类生物节律相反的夜行性动物显然不是特别合适。而猕猴除了具有昼行性这一特性,在脑结构和功能上与人类高度相似,可以用来研究脑疾病和高级认知功能。

随着近年来该团队新开发的缩短猴生殖周期技术的不断优化,以及体细胞克隆猴的实现,弥补了猕猴繁殖周期长,胚胎数量少的不足,可以构建出足够数目的具有遗传背景一致的动物模型。

“这是一个新颖的模型,对疾病医疗手段研发极为有用,将加速对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靶点筛查的研究进程。”该研究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其为脑认知功能研究、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药物研发等提供了新型高效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

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启批量化、标准化创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时代。中国科学家在非人灵长类模型制备技术上的领先将转化为整体基础研究,尤其是神经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前列的历史机遇。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1月24日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

本期编辑:邢妍妍、宗小宁

光明乳业 深耕新鲜战略保障卓越品质

资料图片

质量管理打造“上海制造”名片,获评“全球卓越绩效奖”,1581个质控点全面把关新鲜

身为百年乳企,光明乳业一直是“上海制造”的标志。为了让消费者喝到更高品质的牛奶,光明乳业近年来引入了多个世界级质量管理体系,并始终围绕新鲜,在奶源、技术、工艺、冷链和服务的全产业链管理上保障乳品的卓越品质。

在坚守品质基础的同时,光明乳业还将创新视为发展动力。从11年前国内首款常温酸奶面世,到填补植物乳杆菌ST-Ⅲ应用空白,再到跨界烘焙、冷饮打造网红爆款,光明乳业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世界级质量管理体系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乳企,光明乳业伴随一代又一代消费者成长,对质量的追求从未改变。自2006年起,光明乳业逐步推行全产业链各环节可操作、可量化的千分质量安全审核系统,迈开世界级质量管理的步伐。

2010年,光明乳业成为国内首家导入WCM(世界级制造持续改善的生产管理)的乳制品企业。2018年,光明旗下5家工厂通过JIPM(日本设备维护协会)审核,其中乳品四厂更通过了TPM(全员生产保全管理)优秀继续奖终审。目前该项目已经覆盖光明全国14家工厂,共计开展质量改善小组558个,员工组织研究改善方案8000余件。

2015年,光明乳业成为业内首家发布“食品安全白皮书”的企业,并在2018年将其升级为“质量白皮书”,同时提出“18165”品质光明战略,将质量管理置于公司战略高度。2019年,光明乳业又对卓越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升级。

2019年10月15日,光明乳业凭借全产业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卓越质量管理,摘夺亚太质量组织(APQO)颁发的2019年度“全球卓越绩效奖”(世界级),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据了解,该奖项分为“世界级”、“业内最佳”、“追求卓越”三个层级,光明乳业获得的“世界级”是其中最高层级。

光明乳业董事长濮韶华表示,光明乳业秉承质量追求无止境的匠心精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乳企对质量管理的执着努力。

全产业链打造新鲜品质

近年来,光明乳业围绕新鲜,在奶源、技术、工艺、冷链和服务的全产业链管理上保障乳品品质。一杯光明牛奶从牧场到达消费者手中,需经过808至1581个质控点的全方位把关。

光明乳业有60多年的养牛历史。生牛乳质量逐年提升,菌落总数、体细胞均值超越欧盟及美国标准。光明乳业旗下全资子公司领鲜物流,是国内唯一通过BRC-S&D全球食品安全标准最高级别认证的冷链物流企业,也是国内乳品行业中首批五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之一,曾成功服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7年,光明乳业在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指导下,完成了巴氏奶从85℃到75℃的杀菌工艺升级,通过了“国家优质乳工程”项目验收,实现了全产业链质量管理的全面升级。

凯度消费者指数2019年1月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全国新鲜牛奶市场中,光明乳业份额稳居第一。光明旗下优倍鲜奶已经成为全国销售额第一的鲜奶品牌,累计销售超过12亿份,产品高度相连超过20928个珠穆朗玛峰;宽度相连超过12个长江。

濮韶华表示,“乐在新鲜”对光明而言是对品牌赋能的使命,是对品质坚守的承诺,也是坚信光明力量的精神。

创新研发驱动品牌发展

在品质传承过程中,创新始终是光明乳业的发展动力。今年5月7日,全国首个区域性老字号企业联盟——长三角老字号企业联盟正式成立。在当天举行的品牌路演会上,光明乳业带来了“畅优益菌多”及“优倍”系列的多款新品。

据悉,升级版的“畅优益菌多”,添加了光明独有的植物乳杆菌ST-Ⅲ,使产品更适于中国人的肠胃健康。明星产品“优倍”系列鲜奶,也在现有的0脂肪及全脂鲜牛奶基础上,推出了“减脂肪50%”鲜牛奶和浓醇鲜牛奶两款新品。

而早在11年前,光明乳业旗下首款莫斯利安上市,开创了中国常温酸奶这一新品类。2012年,光明乳业还针对糖尿病患者等对糖敏感者,开发了含糖量减少68%的“如实”发酵乳。

2019年1月,光明乳业凭借与江南大学联合开发的“耐胁迫植物乳杆菌定向选育及发酵关键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乳制品行业中唯一获得2018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企业。

“每一款产品必须经过无数次试验才能最终呈现给消费者,研发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光明乳业研究院院长刘振民介绍。

除了纵向深耕“新鲜”战略,光明乳业也在寻求产业布局的横向发展,先后收购牛奶棚食品与益民食品厂,在产品的丰富性与创新性上玩出了更多“花样”。自2018年底开始,光明乳业陆续推出多款爆品——流心八宝饭、蛋黄肉松青团、豫园老酸奶,以及今年新出的莫斯利安酸奶冰淇淋等,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初心可见

回望光明一路走来的历程,始终不变的,是让老百姓喝上好奶的初心,是用双手打造“光明”明天的勤劳品质,是一代代光明人投身新鲜事业凝聚而成的宝贵经验,是紧随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我的先进意识。光明秉承初心,坚持匠心,百年如一日,打造高品质乳品,为消费者提供美味和健康,是光明乳业始终的追求。

高光时刻

2019年1月3日

2019年1月3日,光明乳业召开“领时代,鲜未来”领鲜成果发布会。

2月20日

嫦娥四号探月团队圆满完成任务,光明乳业作为中国探月工程质量保障对标合作企业,收到了来自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的感谢信。

5月29日

光明乳业邀请刘昊然成为光明莫斯利安品牌代言人,引爆全网。

6月18日

光明乳业随心订在天猫6·18活动中凭借高品质好味道的低温乳品摘得乳制品类目销售排行冠军之位。

9月29日

光明乳业作为中国女排战略合作伙伴,助力中国女排在2019女排世界杯中成功卫冕。

10月13日

光明乳业独家特约赞助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故事里的中国》栏目首播,赢得热烈反响。

10月15日

光明乳业凭借全产业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卓越质量管理,一举摘夺2019年度“全球卓越绩效奖”(世界级),光明卓越质量闪耀世界舞台。

新京报记者 郭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