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睛打针(糖尿病眼睛打针和激光)
三门峡中心医院眼科李星楠:眼睛也能打针 带你了解玻璃体腔注药术
眼科李星楠:眼睛也能打针?带你了解玻璃体腔注药术说到打针,人们会自然想到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鲜有人知眼睛里也能打针。
今天特邀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眼科医院护士长李星楠
带大家了解玻璃体腔注药术
玻璃体腔位于什么部位
玻璃体腔是指位于眼球后4/5的空腔,在晶状体后方视网膜前方,里面充满无色透明的胶质体,即玻璃体。
注的是什么药
根据治疗目的不同,药物不同。
最常见的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等,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渗出水肿,从而稳定或提高视力;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抗生素:万古霉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
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
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
可以治疗哪些眼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感染性眼内炎等多种常见眼科疾病。
一次就可以了吗
黄斑水肿、黄斑变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等需多次治疗,通常是每月一次,连续注射三个月,之后再根据情况按需注射。
眼睛打针疼不疼
玻璃体腔注药术多为表面麻醉手术,手术前点麻醉眼药水即可,注药过程只有几秒钟,无明显疼痛感。
术前准备
1、充分了解注射风险,以及一次治疗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并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注射前需使用抗生素眼液预防感染,完善术前各项检查,监测血压、血糖等全身情况。
3、术前一天做好个人清洁,并配合护士进行泪道冲洗,若有脓性分泌物、球结膜充血水肿明显、结膜炎等症状需暂缓注药。
术后护理
1、术后休息2小时,勿剧烈活动。
2、术后第一天、第七天需门诊复查随访。
3、注射后连续一周滴抗生素眼液,每天4次。
4、注意眼部卫生,预防感染。
术后常见情况
1、术后感觉眼前有絮状或圈样漂浮物,可能是药物在玻璃体内飘动或少量气体残留,不必紧张,通常一周内消失,症状消失前不能驾驶或进行机械操作。
2、术后发现球结膜下片状出血,这可能是注射时碰到小血管出血,一般不用特殊处理,约10天左右可自行吸收。
3、如出现明显的眼痛、眼睛红肿加重、视物明显模糊、眼前漂浮物增加等,应立即就诊。
(汤剑燕 牛鹏磊)
有了这个东西,糖尿病患者还怕打针吗?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长期注射胰岛素确实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导致出血、断针、注射部位感染、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等问题;还有少数患者有“打针恐惧症”,一看到注射针,立刻全身瘫软,注射时甚至出现“晕针”。
那么,除了心理沟通、加强患教、提高注射操作技术培训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德国科学家率先研发了一种无需金属针头的注射方式——无针注射器,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使用。除此之外无针注射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疫苗注射、牙科和医疗美容领域。
无针注射器是没有针头,注射的时候通过注射器主机产生压力将胰岛素注射器药管(医用塑料材质的)前端极细的小孔压进体内,整个注射过程没有金属异物入侵肌体,从而实现微创微痛,舒适注射,没有针头彻底避免恐针现象。
无针注射器特点:
避免针头刺入皮肤,消除金属过敏和针头带来的恐惧,避免针头划伤和断针带来的伤害。无针注射消除了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提高了注射依从性,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药物是弥散式进入体内的。传统针头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后,在针尖的位置聚集成一个药池,而无针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是呈现一个5cm直径的雾状均匀分布区域,跟皮下组织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吸收更充分。糖尿病患者用普通针头注射胰岛素,在餐前通常要提前30分钟注射,因为吸收慢,药效会延迟。用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在饭前5分钟注射即可。
无针注射方式,胰岛素吸收的更充分,无胰岛素残留,可以预防皮下脂肪增生。糖尿病患者注射的胰岛素,本身是有促进生长作用的,如果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以后,没有被充分吸收有残留的话,会导致组织增生,产生硬结,时间久了,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无针注射方式可以延缓这种现象出现。
无针注射方式由于是弥散式注射,吸收充分,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会节省15-20%的胰岛素使用量,降低费用。
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重复使用所导致的感染几率,使用更安全。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对糖尿病患者肌体的伤害。
无针注射器避免了针头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升了患者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让糖友们也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无针注射给恐针的糖友们多了一份选择,多了一份舒适!所以建议害怕打针的糖友们看看这篇文章,应该恐针的情况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吧~记得转发身边也有恐针情况的糖友看哦~
眼底病患者的新希望:给眼睛打针!关于眼内注药,这些你该知道
70岁的王大娘得了老年黄斑病变,眼科张医生给开的处方是“眼用注射液”。陪同就诊的儿子不明白了:“医生,这个眼内注射是怎么回事呢?是在眼睛上打针吗?用药安全吗?”
面对连珠炮式的提问,张医生微笑着给出了下面的答案。如果您也想了解眼底打针,希望下面的内容可以帮您解答困惑。
眼内注射是怎么回事?老百姓一般认为,眼睛有毛病了,要么就是吃药,要么就是滴眼药水,大部分都没听过眼内注射。简单来说,眼内注射就是往眼球上打针,也就是医生口中常说的抗VEGF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眼底病变的主要“元凶”。眼底的VEGF浓度升高,会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等症状,并最终导致视力减退乃至失明。
而“眼底打针”,就是将抗VEGF药物注入眼球,抵抗或减少眼球内VEGF的浓度,达到治疗眼底疾病的目的。
由于眼睛有自身屏障,常用的口服药、静脉注射以及眼药水等方法,都很难达到期望的疗效。而眼底打针可以把药物直接送达眼底,作用在生病的部位,保证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王大娘的黄斑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都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采用抗VEGF治疗。
最新权威临床指南强烈推荐:抗VEGF是目前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线选择治疗药物。
生病就要用到药物,理想的药物肯定是副作用少、临床效果好,特别是用在眼睛上的,疗效和安全必须两全,才能取得大家的信任。
很多黄斑病变患者,应该都听过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其实还有一种满足上述需求的药物,叫做雷珠单抗注射液。
它穿透视网膜的能力更强,所以能够极速强效发挥作用。它能够极速到什么程度呢?有研究显示,雷珠单抗1小时内可快速穿透视网膜。
那么这个药安不安全呢?作为注射剂,特别是眼内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对“不溶性微粒”的要求更为严格。
雷珠单抗注射液(诺适得)之所以不良反应更少,因为它所含的≥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达标率更高。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两种药物有什么区别?我们从作用和价格两方面来对这两种药物进行比较。
1、作用
从作用上来说,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都是眼内打针使用,都可以显著提高患眼视力,明显减轻黄斑水肿,都能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一定要比较的话,康柏西普还可以用于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的视力损伤。
2、价格
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我们也找到答案了。它们都属于国家医保乙类药品,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4160元/支,雷珠单抗注射液3950元/支。
您可能想知道,乙类药品医保能报销吗?国家医保政策规定,“乙类”药品需要我们自付一定比例,余额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全国每个地区、地级市的医保支付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具体还请您咨询医生或医院相关部门。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眼底打针和常用的两种注射液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能用到的好药越来越多,疗效和安全性也越来越理想。
只要早发现,早诊治,配合医生科学治疗,眼前的这块“阴霾”会更快地消失。
参考资料:
[1]牛静宜, 金玲, 刘晓红,等. 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对比[J]. 广西医学, 2016, 38(005):641-643.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健康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