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睡姿(糖尿病的睡姿有哪些)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医生:这6个睡眠姿势,可能正在伤害你!「世界睡眠日」揭秘糖尿病患者的正确睡姿!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旨在提醒我们关注睡眠健康。

很多糖友有睡眠问题,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可能是睡姿不正确导致的。

错误的睡姿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甚至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长远伤害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下面这6个睡姿,哪些糖友不适合吧

01

成人糖友不宜长期俯卧位

婴儿常常俯卧位,这是因为趴着睡能缓解胀气、增加安全感。成人之后选择俯卧的人其实很少。

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这更是最差的一种睡姿,不仅对颈椎和腰背部造成过多的压力,也会对心、肺、胃肠及膀胱等器官造成压力。

对于合并心肺疾病的糖友,很容易加重自身的病情。所以不建议长期俯卧位睡觉。

02

上肢麻木的糖友不宜侧卧位

长期侧卧容易导致神经压迫,引起一侧上肢血液循环不畅使上肢麻木

我在临床中见到一些糖友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通过改变上肢姿势或甩手就能缓解,这可能是腕管综合征的表现。

推荐睡姿:

建议有这类情况的糖友选择仰卧减少神经压迫

另外采用仰卧位保持颈部生理弧度,对防治颈椎病十分有帮助,建议选择适当高度的枕头以避免颈椎过度伸展。

03

打鼾的糖友不宜仰卧位

仰卧就是平躺着睡,这是大多数人最常使用的睡姿。

但是研究显示[1],2型糖尿病患者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比例高达86%

打鼾的糖友夜间仰卧睡觉时,由于咽舌部肌群松弛使咽部狭窄,舌根后坠,容易造成上气道狭窄闭塞,会加重打鼾,出现呼吸暂停,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猝死。

推荐睡姿:

建议试试侧卧位,有助于缓解呼吸状况,如果改变睡姿无法有效改善症状,应及时就医,酌情采取其他措施。

04

有心脏病的糖友不宜左侧卧位

人体心脏是在胸腔偏左2/3处

受重力影响,左侧卧位时会有更多的血液回到心脏,心脏的负担就比右侧卧位更大

推荐睡姿:

建议有心脏病的糖友右侧卧,且头稍高于脚,减少下腔静脉回流的血量,有助于平稳血压,心脏休息。

05

妊娠期糖友不宜仰卧位

怀孕中晚期的糖友不建议仰卧睡,如果仰卧可能导致子宫压迫腹主动脉,影响子宫的供血以及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给,同时还可能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尿量减少,出现血压升高,下肢和外阴浮肿现象,甚者危及生命。

推荐睡姿:

对于怀孕中晚期糖友来说,左侧卧对自身和宝宝的好处很大,左侧卧睡姿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维持正常子宫动脉的血流量,保证胎盘的血液供给,为胎儿提供更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06

胃食管反流的糖友不宜右侧卧位

有超过一半的糖友合并有消化道疾病。消化道问题不同,选择的睡姿也不同

如果你经常觉得反酸,尤其是早晨起来反酸严重,那你可能有胃-食管反流症。因为食管在胃体的右边,右侧卧位胃的位置比食管高,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

推荐睡姿:

建议左侧卧位或者睡觉垫高枕头或者摇高床头避免平躺引起胃酸反流[2]。

但是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的糖友建议右侧卧,因为胃在人体左腹部,避免向左侧卧压迫胃部,加重胃病。

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在睡觉上的,良好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石。

在这个世界睡眠日,让我们一起反思自己的睡眠习惯,从改变睡姿开始吧!

作者:武若水 内分泌科医生

参考文献:

[1] 刘辉,薛勤.糖尿病肾病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3,24(05):465-467.

[2] 赵晓云,范兰兰.高龄长期鼻饲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3):7-10.

糖友要注意了!睡姿可能会影响你的健康状况

从古代的时候,人们对行走坐卧就有独到的见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提到,“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讲的是睡觉时侧卧,稍稍屈着膝,相比于仰卧,能更好的养精蓄气。

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在睡觉上的。有时候,早晨起来,会突然感到头痛,觉得自己的精神并没有得到恢复,相反更加疲惫。当排除疲劳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所致,那么很可能是睡姿的问题。

人的睡姿各种各样,但是从体位来看,睡姿总体可分为四种: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对于正常健康人来说,只要睡得舒服,想怎样睡就可以怎样睡。但是对于糖友来说,由于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在睡姿上也应该根据并发症而做调整,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合并呼吸睡眠暂停不宜仰卧

仰卧是大多数人最常使用的睡姿,主要是将头部放于枕上,两臂置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伸直。对于肥胖的糖友来说,这种睡姿会加重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研究显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高达86%。仰卧时,由于咽舌部肌群松弛使咽部狭窄,舌根后坠,容易造成上气道狭窄或闭塞,出现打鼾和呼吸暂停。而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除了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猝死。

对于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征的糖友来说,如无其他并发症,可试试俯卧,有助于缓解呼吸状况,但不宜长期采取俯卧的睡姿(见后文),如俯卧无法有效改善症状,应及时就医,酌情采取其他措施。

妊娠期妇女建议左侧卧

侧卧有两种,分别是左侧卧和右侧卧。

右侧卧,可以说是“最佳”睡姿,因为选择这种睡姿的时候,心脏不容易受到挤压,能减轻心脏的负荷,且能够使全身处于一种放松状态,调节呼吸,让机体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氧气供给。在佛教里,右侧睡也被称为“吉祥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胃溃疡的患者不宜采取右侧卧,因为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导致胃部灼痛。

对于左侧卧,由于人体心脏位于身体左侧,所以很多人认为它会压迫心脏,是一种较不健康的睡姿。然而一项研究显示,轻度压迫可使心脏功能受到锻炼,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另外,对于妊娠期妇女来说,左侧卧对自身和宝宝的好处很大。孕妇左侧卧睡姿可以减轻增大的妊娠子宫对孕妇主动脉及骼动脉的压迫,可以维持正常子宫动脉的血流量,保证胎盘的血液供给,改善子宫内胎儿的供氧状态,给胎儿提供更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而如果孕妇经常仰卧睡,子宫后方的腹主动脉将受到压迫,影响子宫的供血以及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给,同时还可能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血流减慢,使尿量也随之减少,孕妇身体内的钠盐和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出现血压升高,下肢和外阴浮肿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抽搐、昏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对于妊娠期的妇女或糖友来说,建议为了自身和宝宝的健康,尽量选择左侧卧的睡姿。

日常中不建议常俯卧

相比于仰卧或者侧卧,日常中选择俯卧的人其实很少。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这更是最差的一种睡姿,不仅对颈椎和腰背部造成过多的压力,也会对心、肺、胃肠及膀胱等器官造成压力。对于合并心肺疾病的糖友,很容易加重自身的病情。所以如果不是想要缓解打鼾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不建议俯卧。

调查研究发现:习惯这样睡觉的人,患糖尿病风险高出50%!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深夜,老周坐在床边,手里捏着手机,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疲惫的脸上。他的妻子已经睡下了,屋里只剩下钟表的滴答声和他时不时的叹气声。老周最近身体不太舒服,总觉得口干舌燥,起夜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他心里隐隐有些担忧,但每次都安慰自己,这可能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可他没想到的是,这些症状竟然和他多年来的一个睡觉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周是个货车司机,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昼夜颠倒。为了缓解疲劳,他习惯在车里小睡时保持半躺半坐的姿势。回到家后,他也总是喜欢枕着高枕头,这样感觉头脑清醒些。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十几年,甚至觉得这样比平躺更舒服。但谁能想到,这种看似无害的小习惯,却可能在无形中埋下了健康隐患。

最近,一项研究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习惯以特定姿势睡觉的人,患某些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尤其是糖尿病这项调查分析了超过万名受试者的数据,发现那些喜欢仰着高枕头或者半躺半坐睡觉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竟然比普通人高出了五成。这样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也让不少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睡眠习惯。

专家分析,这种睡姿会导致颈部过度弯曲,压迫到颈动脉,进而影响全身血液循环。长期如此,可能会使胰岛素抵抗增加,影响身体的糖代谢功能。除此之外,还会导致夜间呼吸不畅,甚至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种情况不仅会降低睡眠质量,还可能进一步扰乱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老周从没想过,他习以为常的睡觉姿势竟然会对健康造成如此大的威胁。他回忆起前几天在医院体检时,医生提到他的空腹血糖偏高,让他要注意饮食和作息。医生当时还特别问了一句:“你晚上睡觉呼吸有没有不顺畅?”老周随口回了句:“有时候会觉得憋气。”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现在回想起来,他感到一阵后怕。

在医学领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睡眠质量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甚至某些特定的睡眠姿势,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比如,长期缺乏深度睡眠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四亿,其中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而不良的睡眠姿势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剧这种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从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老周回家后,开始注意调整自己的睡姿。他换掉了用了多年的高枕头,改用低枕头,并尝试让自己以侧卧的姿势入睡。虽然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他渐渐发现,这样的睡姿让他夜间醒来的次数减少了,白天的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与此同时,他还调整了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并在医生的建议下,每天抽出时间进行适量的运动。

对于像老周这样的人来说,改变一个已经习惯多年的睡姿并不容易。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微小的改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身体带来巨大的健康收益。医学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维持适当的睡眠时间,不仅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还能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除了睡姿,睡眠环境和睡眠时长同样重要。睡觉时,卧室应尽可能保持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8小时之间,过多或过少的睡眠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增加,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而过度睡眠则可能与代谢率降低有关,也会间接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老周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很多时候,健康问题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其实可能在无形中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调整睡姿、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医学意义。

如今,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这种疾病虽然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早期干预和积极管理,完全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对于普通人来说,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而预防的第一步,就是从改变那些可能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开始。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管理现状报告》
  3. 《睡眠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研究综述》,中国医学杂志
  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与糖尿病风险》,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