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冻废(糖尿病冻手)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糖尿病、甲减患者准备好“接招”了吗?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也是“三九”的第三天。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三九”常常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光。寒冬时节,糖尿病、甲减等疾病的患者病情最易加重。那么,内分泌科患者如何做好自我保健,平安过冬?听听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哈尔滨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刘爽怎么说。
据刘爽副主任介绍,糖尿病患者受凉时,机体会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导致相应器官和肢体的缺血,严重时可能会诱发心绞痛、脑供血不足等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四点原则应对寒冬。第一,提高御寒能力。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和足部的保暖。应增添足够的衣服,避免皮肤外露。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比较低,在冬季流感高发季节,预防感冒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如果糖尿病患者不注意保暖就容易出现感冒,感冒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肺炎,同时也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好也会影响到感冒以及肺炎的治疗。第二,合理进补,控制总热量。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注意控制量,对于摄入的总热量的控制,是保持血糖平稳的基础。由于冬季气温下降,人的胃口大开,火锅、肉类、烧烤等食物摄入量增加,有人还会偏爱油腻食物,不正确饮食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第三,科学锻炼,增加室内运动。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冬季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早晨锻炼时间不要选得太早,避免由于早晨气温较低,遇冷空气刺激突然发病。早餐前最好不要空腹锻炼,需要少量进食后再运动,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下午锻炼更为适宜,开始锻炼时应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时,应擦净身上的汗,立即穿上衣服,防止着凉感冒。受室外冷空气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健身操等同样有助于控制血糖。第四,保湿“功课”要做足,取暖方法有讲究。冬季天气干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容易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双下肢瘙痒、神经性皮炎、湿疹等多种皮肤问题。糖尿病患者在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湿,特别是小腿、脚部等脆弱敏感部位,以免脱皮、皲裂。洗澡、洗脚后要记得及时涂抹护肤。即使瘙痒症状加剧,糖友也不能随意抓挠。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多伴有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在使用取暖产品时,如热水袋、电暖气、电热毯应格外注意,避免发生低温烫伤。
“除糖尿病外,寒冷还对甲状腺、性腺等疾病有影响。”刘爽副主任表示,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产生的热量不能满足机体要求,冬季畏寒怕冷尤其明显。多数患者在寒冷季节没有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剂量,致使甲减病情加重,而有一些亚临床甲减患者未服用药物,冬季更易发展成为临床甲减。此外,季节变换易引发女性生物钟紊乱、情绪多变,进而影响激素水平,导致排卵抑制和周期紊乱。寒冷来袭,女性朋友注意防寒保暖,切勿盲目爱美受冻,适当增加体育锻炼。
哈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凯旋
来源: 哈尔滨新闻综合频道
冻不得烫不得!送给糖尿病人的入冬须知
寒冷的冬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对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患者来说,寒冷会加重疾病。其实,糖尿病患者过冬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寒冷或成其他疾病的导火索
因为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岛素,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导致身体产热不足,病人怕冷。且受到冷空气刺激,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还会导致血糖升高。加上免疫功能降低,在气温下降时,糖尿病患者常易患感冒。而一旦感冒,还可能导致其他合并症的加重或发生。
呼吸道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病毒感染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糖尿病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并易合并细菌感染,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感染还容易加重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等各种危重症。此外,冷空气会引起血管痉挛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加重并发症病情。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像一般人群那样过冬,应注意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以防不测之虞。为了避免受凉感冒,糖尿病的患者还应尽量避免去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居室经常通风,但室温不宜过低。
上午九点前是糖尿病人运动“警戒线”
除了保暖,糖尿病患者在冬天更应注意控制饮食。很多人在冬季会依靠食物来增加热量抵御寒冷。而活动量相对较少,这样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冬季糖尿病患者不能过多摄入食物增加热量,而应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这样既能增强耐寒能力,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当然,冬季锻炼应该讲究科学,尤其是锻炼的时间选择。很多人喜欢选择清晨时段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适宜。冬天清晨时分气温比平常时段低,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糖尿病人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突然发病。
清晨多为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同时,因早晨气温低,人体产生应激反应,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临床上把清晨到上午9点列为糖尿病人(尤其并发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的锻炼“警戒线”。因此糖尿病患者锻炼时间最好放在下午或者傍晚。具体时间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这段时间食物消化吸收较快,特别是糖的吸收最快,因而血糖值会明显增高,这时候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同时,饭后锻炼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来说,能防止空腹锻炼可能带来的低血糖。
洗澡取暖谨防烫伤
对于烫伤这个看似很常见的问题,到了糖尿病患者身上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对于糖尿病人本身就存在伤口难以愈合的情况,进而形成难愈合性创面。特别是烫伤在下肢的话,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冬天洗澡者多喜水温高,不过,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过高的水温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烫伤、感染。因此,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洗澡之前用温度计测量水温,避免烫伤;有皮肤破损的糖尿病患者洗澡易加重皮肤感染,应该等伤口愈合后再洗澡;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不宜泡脚。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用热水袋、暖手宝、电热毯或使用炭火、木柴明火取暖时,也要小心烧烫伤。
来源:新华网科普、北京青年报
监制:何莉
编辑:王朝、李永锡
实习:黄宝仪
好好照顾自己!
冻不得烫不得!送给糖尿病人的入冬“须知”
寒冷的冬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对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患者来说,寒冷会加重疾病。其实,糖尿病患者过冬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寒冷或成其他疾病的导火索
因为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岛素,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导致身体产热不足,病人怕冷。且受到冷空气刺激,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还会导致血糖升高。加上免疫功能降低,在气温下降时,糖尿病患者常易患感冒。而一旦感冒,还可能导致其他合并症的加重或发生。
呼吸道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病毒感染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糖尿病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并易合并细菌感染,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感染还容易加重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等各种危重症。此外,冷空气会引起血管痉挛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加重并发症病情。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像一般人群那样过冬,应注意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以防不测之虞。为了避免受凉感冒,糖尿病的患者还应尽量避免去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居室经常通风,但室温不宜过低。
上午九点前是糖尿病人运动“警戒线”
除了保暖,糖尿病患者在冬天更应注意控制饮食。很多人在冬季会依靠食物来增加热量抵御寒冷。而活动量相对较少,这样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冬季糖尿病患者不能过多摄入食物增加热量,而应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这样既能增强耐寒能力,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当然,冬季锻炼应该讲究科学,尤其是锻炼的时间选择。很多人喜欢选择清晨时段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适宜。冬天清晨时分气温比平常时段低,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糖尿病人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突然发病。
清晨多为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同时,因早晨气温低,人体产生应激反应,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临床上把清晨到上午9点列为糖尿病人(尤其并发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的锻炼“警戒线”。因此糖尿病患者锻炼时间最好放在下午或者傍晚。具体时间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这段时间食物消化吸收较快,特别是糖的吸收最快,因而血糖值会明显增高,这时候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同时,饭后锻炼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来说,能防止空腹锻炼可能带来的低血糖。
洗澡取暖谨防烫伤
对于烫伤这个看似很常见的问题,到了糖尿病患者身上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对于糖尿病人本身就存在伤口难以愈合的情况,进而形成难愈合性创面。特别是烫伤在下肢的话,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冬天洗澡者多喜水温高,不过,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过高的水温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烫伤、感染。因此,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洗澡之前用温度计测量水温,避免烫伤;有皮肤破损的糖尿病患者洗澡易加重皮肤感染,应该等伤口愈合后再洗澡;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不宜泡脚。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用热水袋、暖手宝、电热毯或使用炭火、木柴明火取暖时,也要小心烧烫伤。
文/邬时民 裘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