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程发展(糖尿病病程发展过程)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要经历3个阶段
科普【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要经历3个阶段】阶段一:患者已经存在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但是糖耐仍正常。阶段二: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糖尿病前期,即正常葡萄糖稳态与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异常。阶段三:最后进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其实是指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一般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和临床表现。患者多通过体检、血糖化验等发现患病,待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通常已经较为严重了。(via 健康时报)
来源: 广东12320
糖尿病基础--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你处于哪个阶段了?
在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糖尿病学会1999年的糖尿病新分型标准主要是按照病因进行分类的,但是任何疾病病因学类型通常都经过几个临床阶段,但是每个患者可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
如下图所示:
糖尿病的自然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高血糖前期
这个期间可长达10年左右。
1型糖尿病在这个时候已存在胰岛β细胞免疫性破坏,其主要标志是:出现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等自身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标志;胰岛素早期释放相消失以及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
我们的免疫系统一般是人体对付外部入侵敌人的军队,但是出现自身抗体自后,这些不对就调转枪口,打起自己人来了。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不断打击自身的胰岛β细胞,最终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全部被破坏,发展为糖尿病。
2型糖尿病在此期虽无特定的血清学标志,但常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腹型肥胖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功能显示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此外家族病史和妊娠糖尿病也是重要依据。
2.高血糖期
这个阶段,空腹及餐后血糖已经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必须要接受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了。
3.慢性并发症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已经被要求严格控制血糖,否则慢性并发症就会接踵而至。
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识别非常重要,它对早期针对性干预治疗非常有帮助,用以改变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提供了指导。
现在已经证明,早期强化治疗可以显著减轻糖脂毒性,保护甚至逆转β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的进程,降低并发症的的发生和发展。
一只学术猫的吐槽:
我猜你肯定处于第三个阶段了。
---参考文献----
《糖尿病学 第2版》许曼音著
糖尿病发展的6个阶段,早知道早获益
糖尿病发展的6个阶段,早知道早获益
在中国,平均每10名成年人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从事糖尿病管理十几年的时间里,看着内分泌科门诊人数越来越多,见证过新老糖友的优秀控糖经验,也见过不遵医嘱的糟糕案例。糖尿病发展的6个阶段对于新老糖友都非常关键,千万不要等到最后阶段才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
第一阶段:糖尿病高危人群
(在糖尿病门口转悠,及时刹车赶紧逃离)
什么是高危人群?简言之,就是容易得糖尿病的人。如果你或者家人有以下情况之一,需要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
糖尿病高危人群:
肥胖者 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5千克/平方米就超标了。比如一名体重60千克,身高1.65米的人,他的体质指数为22千克/平方米,属于正常范围。
年龄超过45岁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代谢能力逐渐下降,胰岛功能也开始下降。每年做一次体检是很有必要的。
有糖尿病家族史 窒息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大于普通人。
血脂紊乱或高血压患者 “三高”时常相伴而生,只要有其中一个发生,就要注意其她身体指标的变化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或生过巨大儿的女性 这一类群体患糖尿病的概率比一般人要高,且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血糖情况。
高危人群要做好“查”和“防”。
查 每年都要查血糖,最好半年一次,。最好去体检中心或医院查静脉血,而不是用家里的血糖仪查,血糖仪可以做日常筛查,但不能确诊糖尿病。
防 管住嘴、迈开腿,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戒掉不良生活习惯,换个健康的方式享受人生。
第二阶段:糖尿病前期人群
(一只脚迈进糖尿病的门,退出还来得及)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血糖已经有点儿高,但是还没到糖尿病确诊的阶段。如果你查出空腹血糖在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那么你已经是糖尿病前期人群。
潘孝仁、李光伟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就做过全球闻名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非常严格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发现迈进糖尿病大门的哪只脚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再迈出来,即糖尿病前期可以逆转。
如果此时的你研究进入第二阶段,请立即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把迈进糖尿病大门的脚退回来。
第三阶段:早期糖尿病
(患者的两只脚都进了糖尿病大门,使使劲还能跳出去)
怎样确定早期糖尿病的界限?通过饮食、运动可以控制血糖,或者服用1种降糖药可以把血糖控制得较为理想。
一般3~5年以内被视作早期,这一阶段空腹血糖一般不超过9.0mmol/L,身体的基础胰岛素分泌还可以。这个阶段的胰岛功能损伤还有很大的修复可能。这个规律符合多数糖尿病病人的情况,但不是每个人。
早期糖尿病患者应该重点注意保护好胰岛功能、尽力逆转、防止心理懈怠而导致病情恶化。由于胰岛功能损伤不严重,有很多胰岛B细胞处于“休眠”而不是死亡的状态,合理的营养治疗、饮食管理、规律的运动治疗、药物治疗都可能对糖尿病缓解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四阶段:糖尿病中期
(注意保护好残留的胰岛功能,预防并发症)
所谓中期糖尿病只是对糖尿病进程进行相对划分,临床确实存在患者的血糖开始变得难以控制,一种药物不够用,说明胰岛功能开始变差。这个阶段一部分人研究出现了早期并发症的症状,比如手脚麻木发冷、眼睛视物模糊、尿液里有微量蛋白出现等。
如果前期血糖控制良好,5~10年可能不会出现以上情况,说明自我管理延缓了疾病的发展速度。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不幸进入糖尿病中期,患者该怎么办?
当血糖变得难控制,很多人更加没有信心,毕竟血糖管理是需要长期自律,且需要一点儿生活智慧的。
接受糖尿病教育 如果你还没有学会科学饮食和运动,那么先去认真学习和积极践行,买书、找营养师或教练,能领你进门的一切方法都可以。不论任何阶段,好好吃饭、好好锻炼都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措施。重视药物治疗
中期的药物治疗变得比第一阶段更为复杂,需要两种以上的药物,甚至需要开始胰岛素治疗。比起早期阶段,这一阶段你需要学习更多知识了。在用药上一定要多找医生,及时调整你的治疗方案。
积极关注并发症
比起早期阶段,你要耿频繁地筛查并发症,病积极关注防治了,包括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眼底检查、神经检查、微循环检查等,一旦发现并发症初期症状就要及时进行干预。
第五阶段:糖尿病晚期
(血糖难以控制或出现明显并发症)
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且前期控制不佳的糖友容易进入糖尿病晚期。这一阶段的患者胰岛功能持续下降、血糖越来越高、用药越来越多,并发症开始出现。
糖尿病晚期患者以控制高血糖、治疗并发症为重点,但逆转糖尿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任何疾病都不要等到最后才意识到严重性。
第六阶段:糖尿病终末期
(出现终末期并发症)
患者一旦出现致死和致残性的并发症,比如尿毒症、失明、截肢、心梗等,也就表示到达了糖尿病终末期。这一阶段,患者就诊医院的科室往往不是内分泌科,而是肾脏科、外科、眼科、心脏科等,患者自身和家人的生活质量都会严重下降。
结语:
糖尿病患者的6个阶段并不是每位糖友必经的过程,只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糖友百岁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