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尿糖正常糖尿病(尿糖正常糖尿病几率大吗)

糖尿病管理团队 0
文章目录:

尿糖阳性 血糖正常,怎么诊治?

许多人疑惑,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吗?其实有的时候尿糖阳性,血糖确实正常的,这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诊治呢?

病例:

患者,刘某,男,36 岁。因“体检无意发现尿糖( )而血糖正常”前来就诊。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身体状况良好。

化验检查尿常规:尿糖( ),余无异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OGTT 试验、胰岛功能检查等均正常。

患者已婚,有一 8 岁儿子,身体发育正常。嘱其择日带儿子来院检查,化验结果尿糖也是阳性,而其它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因为尿常规检查“尿糖呈阳性”前来咨询,把尿糖阳性等同于糖尿病,不分三七二十一就给予降糖治疗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尿糖阳性并非糖尿病所致。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尿糖阳性的那些事。

什么情况下尿糖才会阳性?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被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几乎全部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入血。因此,最终的尿液含糖量甚微,用一般的方法检查不出来,故尿糖为阴性。但当血糖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尿中即可出现尿糖,即尿糖阳性。所谓“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就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通常为 8.9~10.0 mol/L。

尿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三个因素:

血糖水平;

肾小球滤过率(肾脏对血糖的滤过能力);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尿糖阳性”的种类及病因

按照血糖水平划分,尿糖阳性可分为两大类:

1. 高血糖伴尿糖阳性

这类患者肾糖阈正常,由于其血糖水平较高,超过了“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从而导致尿糖阳性。这种情况最常见于:

(1)各种糖尿病:如 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以及各种"继发性糖尿病"等等。

(2)应激性糖尿:当机体遭遇急性心脑卒中、重症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急性应激反应时,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暂时性显著升高及尿糖阳性;随着应激状态解除,血糖下降,尿糖转阴。

(3)类固醇性糖尿:常见于接受激素治疗的病人。特征是空腹血糖正常,白天(主要是激素药效高峰这一时间段)血糖高,糖尿是可逆的,停药后大多可以消失。

(4)饥饿性糖尿:较长时间的饥饿使机体血糖偏低,胰岛素分泌保护性减少;若此时突然大量进食,胰岛功能不能马上恢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暂时性升高、尿糖阳性。

鉴别时应注意询问近期饮食史,必要时可给足量的主食(每日 250 克以上),三日后复查“糖耐量试验”即可鉴别。

(5)滋养性糖尿:也称“食后糖尿”,正常人短时间内吃进大量糖类食物后,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超过肾糖阈而发生一过性糖尿,但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正常。此外,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生长激素瘤等,也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及尿糖阳性。

需要说明的是:血糖与尿糖也并非始终一致。有些情况下,血糖虽高于正常, 但尿糖却呈阴性。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硬化,出现“肾糖阈”增高,血糖升高而尿糖阴性。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抽血与留尿时间不同步而导致结果自相矛盾。例如,餐前测血糖正常而餐后查尿糖可能阳性。

2. 正常血糖伴尿糖阳性

其特点是糖尿阳性但血糖不高。病人无论空腹或饭后,任何一次尿液标本均含有尿糖,但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正常,其病因与肾小管缺陷,导致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低有关,也称肾性糖尿(renal glucosuria)。临床分为“原发性肾性糖尿”、“继发性肾性糖尿”、“生理性肾性糖尿”。

(1)原发性肾性糖尿:与先天遗传有关,这里面主要包括两个病:

“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多为显性遗传,常常是亲子共患。一出生即可查出尿糖阳性(注:尿常规无其它异常),但其它各项检查(如血糖、肾功等)均正常,患者通常无症状,也不影响生长发育,预后良好,通常不需要治疗。

但少数病人可能存在低血糖倾向,为了预防低血糖,可给患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避免长时间饥饿,妊娠期注意加强营养,多餐饮食。也有少数患者日后会发展成真正糖尿病,故建议对这类病人随访观察。

范可尼综合症(Fanconi 综合症):患者也是血糖正常但有糖尿,不同的是,这种病人有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尿液中除了葡萄糖以外,还有大量氨基酸、磷酸盐、重碳酸盐等,病人往往有肾小管性酸中毒、骨痛、病理性骨折、佝偻病及生长发育落后等,预后欠佳。

(2)继发性肾性糖尿:指继发于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肾毒物质损害所致。

肾病性肾性糖尿: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有时可因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糖尿。

其他原因:如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某些重金属(如汞、镉、铅等)中毒也可导致肾性糖尿。

(3)生理性肾性糖尿:也称“妊娠期肾性糖尿”,少数(约 10%~15%)妇女在妊娠中晚期,可因暂时性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而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致使肾糖阈下降所致,分娩后可恢复正常。

“尿糖阳性”的诊治流程

临床上,凡遇到尿糖阳性的初诊病人,首先要查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必要时还要做“糖耐量试验”等。

如果患者血糖高、有糖尿病,则按糖尿病处理;如果患者血糖正常,则考虑患者是“肾性糖尿”,需要结合既往病史、遗传家族史、临床症状、身体发育以及有关化验检查,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如果是后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一般说来,原发性肾性糖尿,预后良好,通常不需要治疗。继发性肾性糖尿因原发病不同而不同,需要针对原发病给予进行治疗。

而本文提到的病例,由于患者尿糖阳性但血糖不高,符合“肾性糖尿”,而糖尿病则可排除。结合患者既往无慢性肾病史,无肾毒物质接触或服用史,尿常规检查无蛋白、氨基酸及磷酸盐结晶,无骨痛及骨骼发育异常,故可排除“慢性肾脏疾病”、“中毒”、“多发性骨髓瘤”及“范可尼氏综合征”等原因所致的继发性肾性糖尿。考虑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父子同病,遗传倾向明显,最终确诊是“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

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 王建华

尿糖阳性,血糖却正常,是检测出错了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多以血糖检测结果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虽然尿糖诊断较方便,且无创,但很多情况下,尿糖阳性并非由糖尿病所致。

什么情况下尿糖会阳性?

正常情况下,血液当中被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几乎全部在近端肾小管被重新吸收入血,因此,最终的尿液含糖量甚微,用一般的方法检查不出来,故尿糖为阴性。但当血糖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也就是当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阙时,尿中即可出现尿糖,即尿糖阳性。所谓“肾糖阈”,就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通常为8.9~10.0亳摩/升。

因此尿糖是否阳性取决于3个因素:1)血糖水平;2)肾小球滤过率;3)肾小管对于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尿糖阳性血糖却正常的情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尿糖升高的几种情况:

血糖过高性糖尿:这类患者的肾糖阈正常,但由于血糖水平较高,超过了“肾糖阈”,从而导致尿糖阳性。

(1) 各种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各种继发性糖尿病等。

(2) 病理性糖尿:胃切除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小肠吸收糖过快而出现暂时性糖尿,肝功能不全时,血中果糖和半乳糖升高出现果糖尿或半乳糖尿。

(3) 应激性糖尿:应激状态时,可能改变神经及内分泌的调节,使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大量分泌,使肝脏内贮存的糖原分解,血糖增高,继而引起应激性糖尿。

血糖正常性糖尿:单纯性尿糖阳性,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检查均正常的情况。

(1)肾性糖尿:特点是尿糖阳性但血糖不高。其病因与肾小管缺陷,肾小管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降低(肾糖阙下降),导致的血糖正常而尿糖却显示阳性,也称为肾性糖尿。

常见于妊娠期妇女、家族性肾性糖尿(又称为原发性肾性糖尿)、范可尼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遗传或获得性肾小管疾病等,一般不转为糖尿病

其诊断依据是: 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 尿糖屡次测定为阳性 ,葡萄糖耐量试验基本正常 ;给予高碳水化合物或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时 ,对病人尿糖无明显影响;病人无显著三多一少病史

(2)滋养型糖尿:也称“食后糖尿”,属于非病理因素引起的一过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糖或输入葡萄糖时发生的饮食性糖尿,食物中的糖在胃肠道吸收过快,此时血糖迅速升高,出现一过性的尿糖阳性。但是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正常

(3)尿糖假阳性:有些患者服用氨基比林、维生素C、水杨酸制剂等药物后,会使糖尿检测呈假阳性反应,一般停用维生素C三日后假阳性少见。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污染也会导致尿液的假阳性。

由此可见,尽管尿糖阳性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但这并不代表尿糖阳性一定就是糖尿病。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根据血糖而非尿糖。尿糖阳性的原因有很多,对尿糖阳性,一定要追根溯源,明确病因,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1]李健英,林建华. 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 黑龙江中医药,2018,02:10-11.[2]延娟,房玉杰,杜永峰,张伟清,赵国霞,张平花,魏会刚. 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糖尿病患者的价值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71:255 261.

我的尿糖高了,但血糖正常!咋回事?

我的尿糖高了,但血糖正常!咋回事?

小梅,一个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年轻女孩,总是充满好奇心,追求新奇与时尚。她的生活充满了欢笑和活力,无论是工作还是闲暇时光,她总是那么精力旺盛,活力四射。而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各种新潮的饮料也成为了她的小确幸,为她带来了无数的乐趣和享受。

然而,一次突如其来的体检结果,却让小梅原本充满阳光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显示,她的尿糖含量居然达到了 ,这让她不禁感到惊慌失措。年纪轻轻的她,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念头:难道我真的得了糖尿病吗?

小梅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她不禁开始胡思乱想。糖尿病,这个词在她的脑海中不断回响,让她感到恐惧和不安。她想起了那些关于糖尿病的种种传闻,那些关于疾病痛苦和无尽的治疗过程的描述,让她感到更加不安。

那么小梅的尿糖 ,真的就是糖尿病吗?

不一定!如果小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偏高明显,那么她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均正常的话,一般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尿糖升高。 

那么年轻人尿糖高,但血糖正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年轻人尿糖高但血糖正常的情况虽然不常见,但仍有可能发生。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原因:

1. 肾小管功能异常:如果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葡萄糖从小便中大量排出,从而导致尿糖增高。

2. 过度摄入糖分:年轻人如果大量摄入糖分,如短时间内喝了大量含糖量高的饮料,超过肾脏的代谢能力(超过肾糖阈),也可能导致尿糖增高。但这通常只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随着身体对糖分的代谢和排泄,尿糖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

3.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肾脏对糖分的排泄,导致尿糖高。例如,一些利尿剂和抗生素可能会影响肾小管的功能,从而导致尿糖升高。

4. 遗传因素:有些年轻人可能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肾小管对糖分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出现尿糖高但血糖正常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相关基因突变。

需要注意的是,尿糖高但血糖正常的情况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然而,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尿糖异常的人群仍然应该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MCN首发激励计划##关注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