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去昼(糖尿病能去昼夜餐厅吗)

京报网 0
文章目录:

诗圣杜甫或死于糖尿病并发症,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也患此病

“其实死于牛酒,并不是不可能,不过不是‘饫死’或‘饱饫而死’,而是由于中毒。聂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的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24小时至28小时初生之毒最为激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死。”在《李白与杜甫》中,郭沫若先生这样写道。

(元代)赵孟頫《杜甫像》

在《旧唐书》《新唐书》中,记杜甫去世原因是:“永泰二年(766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即“饫(yù)死”(饫即饱食,饫死即撑死)说,历代质疑不绝,后人甚至伪托韩愈,写诗提出疑问: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宋代邹定也曾提出反对意见:“自是风霜侵病骨,非干牛酒涴诗肠。”

郭沫若早年入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3年获学士学位。他曾开玩笑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我学校的名气比鲁迅的那个学校大得多。”他以医入史,他的解释被学界赞为“最为通达”。

不过,杜甫此后又写了《回棹》,表明已乘舟离开耒阳,另有《长沙送李十一街》等诗,显非“一夕而卒”。杜甫的绝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亦只称“风疾”(高血压),未及饱饫。可见,“24小时至28小时”的解释力不足。

揆诸史实,杜甫可能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元凶是“过量饮酒 熬夜”。

体瘦一样会得糖尿病

(清)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唐代诗人喜欢写病,其中90%是描述自身病情。在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有140多首涉病。

据学者王思璀在《唐代知识阶层笔下的医学叙事》中统计,《全唐诗》中写眼病最多,共37人91次;其后是糖尿病,共18人35次;再后是头风(高血压),共13人23次;再次是疮疡,12人17次,惟疮疡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耳病并列第四,12人17次;足疾(可能是痛风)第六,11人15次。

糖尿病、头风、痛风等,多属慢病,说明唐代人均寿命提升。

学者林万笑认为,唐代人均寿命27岁(也有学者认为是29岁),比汉朝多5岁,但去除30%的出生死亡率,以及15%的未成年死亡率,唐代20岁以上的成年人寿命可观:

《旧唐书》中记其寿命者510余人,70岁以上者达208人。

唐代21个皇帝,包括横死者,平均寿命46岁,比汉朝高18岁。

从墓志铭看,唐代已婚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寿命均为62.3岁。算上未婚者,女性平均寿命亦达56.8岁。

从现代统计看,40岁以上,每2.5人便有一人为糖尿病前期患者;50岁以上,44.8%的人血糖偏高,如体重超标,80%患糖尿病。李白、白居易、李商隐、陆龟蒙、卢纶、李德裕、马周等均患有糖尿病。

奇怪的是,杜甫、孟浩然都因体瘦闻名,竟然都在40岁左右便得了糖尿病。

并非“少喝有益,多喝有害”

糖尿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一方面,唐代重科举,读书人为求仕进,“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常熬夜,所以唐代诗人多眼病。现代研究表明,夜班3年以上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20%,夜班超20年,则增60%。每日睡眠不足5小时与超7小时相比,糖尿病风险增加4.4倍。

另一方面,唐人好饮酒。

唐廷有良酝署,各州府均自酿酒,加上民间酿酒,史籍留名的酒达七八十种。晋代葛洪提出:“夫酒酸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毫分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指出酒没任何好处,却有丘山(即山 丘)般的大害。这与当代医学家基于195个国家、长达16年的调研结果近似:任何剂量的酒精都有害健康,一周不摄入,健康风险才最小。

酒不是“少喝有益,多喝有害”,而是“少喝有害,多喝要命”。但唐代社会的游牧文化色彩强烈,视饮酒为豪迈,白居易曾作《酒功赞》,称:“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且饮。”

唐人饮米酒、清酒和黄酒(一般认为,蒸馏酒是元代才传入中国的),度数低(最高不超26度),更易醉,且原料是糯米,糯米含糖量达74%,为提高酒质,唐人常磨去糯米表层,只留内芯,进一步增加含糖量。

唐人喝酒不吃饭,仅以行酒令、投壶、牙牌等游戏佐酒,更易致病。

孙思邈虚晃一枪

(宋)黄庭坚《杜甫寄贺兰铦诗》

唐代初期,便有诗人因“过量饮酒 熬夜”早夭,比如“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他“年十余岁,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即《三苍》和《尔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府典签,王(即李元裕,李渊第十七子)甚爱重之,曾谓群官曰:此寡人相如也。”

“寡人相如”指司马相如,汉武帝时的文坛领袖,是史籍所录的、最早的患糖尿病者,可能卢照邻此时已染病。

卢照邻少年成名,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名句,读书时应下过苦功夫。此外好饮,曾写“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30岁刚出头,卢照邻便“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饵为事”,此处“风疾”指痛风。据学者姚海燕钩沉,在方士指导下,卢照邻吃了一段玄明膏(不知何物),病情暂时稳定。没想到父亲去世,他痛哭不已,服丹即呕,致病情加重,甚至“足挛”“手又废”。

卢照邻曾向孙思邈求医,没想到,孙思邈发表了一番“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的长篇哲学评论,提出“心小胆大行方智圆”的治疗原则,从卢照邻后来自嘲“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看,未得到有效治疗。

无可奈何,卢照邻在具茨山(今河南省中部禹州市、新郑市、新密市三市交界处)下“买园数十亩,疏颍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在此等死,因痛到等不下去的地步,“自沉颍水”。

孟浩然之死 饮酒是主因

孟浩然是另一位受害者,和杜甫一样,他也是糖尿病患者。

孟浩然曾“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亦喜饮,至少写过20多首酒诗,如“酒酣白日暮”“载酒访幽人”“对酒不能罢”。据《孟浩然集序》作者王士源记,名臣韩朝宗曾想举荐孟浩然,孟却喝多了,约期不至,时人称为“好乐忘名”。

孟浩然31岁时曾患大病,40岁、43岁、49岁时又三次病倒。最后一次在张九龄幕中,张九龄是一代名相,此时被贬到荆州大都督府当长史。刚入幕时,孟浩然曾写“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等,表达感激之情,不久又写“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表示厌倦。

北魏张湛在《养生要集》中,记治糖尿病法:“服药不可食诸滑物、果实、菜、油、面、生冷、醋。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蒜、杂生菜、猪肉、鱼臊脍。服药有天门冬,忌鲤鱼。葱、桂不可合食。”

张九龄喜游猎,孟浩然只好作陪,但“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不利于病情,不久,孟浩然出现“背疽”。患糖尿病10年以上,多生坏疽,一般在下肢(占92%),也有“背疽”的病例。

孟浩然辞官静养近两年,已渐痊愈,恰王昌龄遇赦(此前被贬到岭南)北还,过襄阳拜访孟浩然,“二人相得欢甚,浪情戏谑,食鲜疾动”,孟浩然猝死,寿仅51岁。传说是吃了当地名鱼槎(chá)头鯿,这可能是后人附会,因孟浩然曾写过:“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鯿。”

孟浩然应死于糖尿病并发症,饮酒才是主因。

杜甫家族基因差

杜甫自小多病,曾自述“是臣无负于少小多病,贫穷好学者已”。

杜甫的父亲杜闲寿仅59岁,祖父杜审言仅63岁。远祖杜畿也只有61岁,杜畿之儿杜恕55岁,孙杜宽42岁,重孙杜预63岁,玄孙杜锡48岁,可见,家族无长寿基因。

少年时,杜甫的健康状况改善,他写诗说: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好酒,在诗中曾写“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朋来有醉泥”“纵酒欲谋良夜醉”等。55岁时,杜甫在《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中承认:“飘零仍百里,消渴(古人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或长卿病,因司马相如字长卿)已三年。”

一般认为,糖尿病分三阶段,一是高危人群,二是糖尿病前期,三是糖尿病。从糖尿病前期到患病,6年的概率为65.8%,20年的概率为92.8%,可见杜甫在40多岁时已患病。这么早,除饮酒外,还有一个原因:经常挨饿。

《新唐书》称杜甫“性褊躁傲诞”“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旧唐书》也说:“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致仕途受挫。32岁时,他在《赠李白》中写道: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

因饥饿,杜甫有时卧床10多天,中年时,因安史之乱,漂泊不定,“终日忍饥西复东”,一有机会便大吃大喝,可“多病久加饭”“加餐可扶老”,易导致糖尿病。

杜甫悲剧需警惕

对于糖尿病,杜甫似乎未做有效治疗,不仅继续饮酒,还“茗饮蔗浆携所有”,即喝甘蔗汁,所以病情发展极快。55岁时,杜甫已“消渴气上冲,心中疼热,饥不欲食,甚者则欲吐,下之不肯止”,且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视力下降、耳聋,即“眼复几时暗,而从前月聋”;牙齿脱落,即“牙齿半落左耳聋”。58岁时,杜甫因糖尿病性脑卒中,竟“右臂偏枯半耳聋”。

杜甫生命的最后两年还算安定,他在夔州居住一年零九个月,在夔州都督柏茂琳的照顾下,购40亩果园、10多亩菜园,还负责了100顷官田。据学者康震钩沉,在此期间,杜甫共创作了450多首诗,占毕生所存的1/3。只是在回长安、洛阳途中,遭遇叛乱,又遇南风,无法北上,杜甫全家被困在水上,饥饿多日,耒阳县令听说后,忙送来牛肉白酒。

杜甫患糖尿病后,“食乃兼倍于常”,不知者易误为“饱饫”。此时正值冬季,而急性心脑血管病约50%发生在冬季,杜甫应是糖尿病性脑卒中复发而死。唐代36位著名诗人平均寿命是58岁,只有贺知章活过了80岁(寿至85岁),杜甫还超过了平均值。

研究显示,6.1%的东亚人有基因突变,而欧美国家不足2%,东亚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欧美人高1.7倍。只是古人肉食仅占5%,发病较少。一旦改变饮食习惯,即使不算肥胖,也可能患病。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64亿,居全球第一。杜甫等人的悲剧,应引起今人警惕。

(原标题:诗圣杜甫真是“撑死”的?)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蔡辉

流程编辑 :L02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别在熬夜了!研究称晚睡晚起使糖尿病风险高出50%

近日,在2024年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度会议上,荷兰学者公布了一项基于荷兰肥胖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报告,该报告对超过5000人的生活习惯与代谢健康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发现:晚睡晚起的人群面临体重指数上升、腹部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症状的风险显著增加,且相比早睡者,晚睡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竟高出50%

晚睡晚起,真的伤身体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斌指出,睡眠深受昼夜节律系统(即生物钟)的影响。从心率、血压的波动,到内分泌的调节、肠道的蠕动,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节奏都与生物钟息息相关。例如,心率通常白天较快、夜间较慢;血压则呈现“昼高夜低”的双峰一谷趋势;肠道运动节律与机体昼夜活动一致,白天活跃、夜间减弱;内分泌系统也按照一定的周期波动,如皮质醇的分泌高峰在清晨,而褪黑素则在夜间分泌增加,两者协同作用,帮助人体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长期晚睡或睡眠不规律会严重干扰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血糖和血压失控的风险。此外,“夜猫子型”人群往往伴随着不良生活习惯,如频繁吃夜宵、缺乏运动等,这些习惯进一步加剧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爱奥乐血糖仪

如何保证优质睡眠?

规律作息:坚持每天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有助于培养稳定的睡眠节律。

充足睡眠:人体自我修复活动大多在凌晨3点前进行,因此23:00至3:00的睡眠质量尤为关键。建议每晚睡够6~8小时。

评估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是否能在22:00~23:00开始感到困倦并进入睡眠。

睡眠时长:能否保证每晚6~8小时的自然睡眠。

醒后感受:醒来后是否感到精神充沛。

若上述任何一条不满足,应引起警惕,并考虑就医咨询。

改善睡眠技巧:

腹式呼吸:通过降低呼吸频率来放松身心,减轻焦虑。

多晒太阳多运动:增加白天的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夜间分泌更多褪黑素,改善睡眠。

保持乐观情绪:调整心态,积极看待事物,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打造舒适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及时关灯,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尽早治疗慢病: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应尽早治疗。

谨慎用药:避免滥用褪黑素、安眠药等药物,以免产生副作用。

实在需要晚睡,如何减小损伤?

若因工作等原因不得不晚睡,可通过以下方式减轻对健康的损害:

保持规律作息:尽量保持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减少生物钟的混乱。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睡前吃东西,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

管理体重: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来源:CCTV生活圈、生命时报

冬至后阳气回升,避免过度滋补伤及脾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杨煜 秦璐)12月21日是冬至节气,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日子,也预示着寒冬将至。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也是祭祖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欧降红表示,冬至是阳气潜藏达到最深之时,不过遵循物极必反的自然法则,阳气在降至极点后也是回升之时。因此,冬至既象征着收敛与蕴藏,又预示着阳气萌动、有上升的趋势。

此时,人们应调整作息,早睡、适当晚起,保暖避寒,适度运动且避免大汗,并可借助“三九天灸”及膏方调养身体。情绪上宜保持平和,饮食上需滋补得当,搭配有助于行气、消滞、健脾、理气的食物,避免过度滋补伤及脾胃。此外,要注意防范因气温低而可能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复发或加重,以及冬季常见的骨折摔伤等疾病。

冬至养生掌握“四要领”

冬至时节的养生要领,欧降红建议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四方面入手。

饮食以温补为主,可选择适量食用羊肉、狗肉、鸡肉等温肾壮阳的食物,以及橘子、柚子等应季水果来调养身体,但不要暴饮暴食,调料不宜过咸,且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以免耗伤阳气。老年人可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大豆、海带、虾皮等,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起居养生要保护阳气,早睡、适当晚起,南方冬季潮湿且缺乏供暖,室内需做好防潮保暖措施,室温控制在18℃~24℃为宜,保持适当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常晒被褥可以减少细菌滋生,预防皮肤病的发生。穿着既要保暖,也要保持衣物干燥,以免湿气侵入身体。

适度锻炼,闭藏守精。避免在寒冷、风大的地方过度锻炼,以免耗散阳气。可选择在下午3时许,进行快走、慢跑、练八段锦、打太极等锻炼,以增强身体抗寒能力。老年人在有家人的陪护下,可适当晒太阳促进钙吸收。

情志上要保持平和心态,忌恐惧。冬季对应五行中的“水”,与肾相应。恐惧情绪会影响肾的封藏功能,进而影响健康。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推荐两款冬季养生食谱

马蹄甘蔗炖羊肉

食材:羊肉300克,马蹄8个,甘蔗200克,生姜2~3片,红枣2~3个,食盐适量。

做法:洗净羊肉切片,锅中加水煮沸,加马蹄、甘蔗、生姜、红枣和羊肉,大火转小火煲4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

甘蔗益气补脾,马蹄清热润肺通便,羊肉湿补脾胃养血。此汤清补平和,适合爱吃羊肉怕上火者,但糖尿病患者慎食。

酒酿冲蛋羹

食材:酒酿500毫升,枸杞子15克,桂花1~2克,红枣3~5个,鸡蛋2只,冰糖或红糖适量。

做法:红枣去核切丝,留蛋清备用。锅中加水与酒酿煮沸,加枸杞子、红枣丝煮10分钟,调味后熄火,倒入蛋清搅匀,撒桂花即成。

酒酿益气生津,活血消肿;枸杞子滋补肝肾;桂花散寒暖胃,润泽提神。此甜品宜早晚食用,美容健康,女士尤佳。但糖尿病者需去糖加盐,酒精过敏者慎食,餐后勿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