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麦当劳咖啡(糖尿病麦当劳咖啡能喝吗)

中国新闻周刊 0
文章目录:

利弊争议不断,咖啡到底该怎么喝?

文/牛荷

图/图虫创意


用一杯咖啡开启一天的工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速溶咖啡、咖啡液、冻干咖啡、冷萃咖啡……市面上咖啡的产品种类繁多,人们挑得眼花缭乱的同时,也不禁发出灵魂一问,喝咖啡真的好吗?喝多少咖啡才算合适?

事实上,对任何一种入口的食品,人们都喜欢去探讨它的健康功效,咖啡自然也不例外。有人认为咖啡提神醒脑、有益健康,有人则认为喝多了会让人脑子变笨,还有人认为对心脏不好,喝多了容易猝死……关于喝咖啡对健康是有益还是有害,有各种各样的讨论,结果也各不相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任何食物的摄入都要有合理的量,咖啡自然也是如此。“按目前研究证据,每天喝1-2杯咖啡并未发现对身体有危害,每天喝超过6杯咖啡有害,不等于喝1-2杯也同样有害。”

她提醒,并非人人都适合喝咖啡。比如胃肠功能不好、胃食管反流、容易心慌的人群喝了咖啡之后症状可能会更严重。

一名食品专业人士则指出,“讨论食品中成分的营养功能或健康风险,应结合该成分的摄入剂量和吸收情况才有意义。”

利弊争议未曾断过

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饮料,除了味蕾享受和提神醒脑,咖啡对身体健康有何影响自然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医学界一直以来都对此问题存在争议,且有利有弊,结果也不尽相同。

中国新闻周刊查阅多篇中外研究发现,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指出,适量饮用咖啡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例如降低个体患帕金森疾病风险、患胆结石风险降低、预防糖尿病等。

2018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的一项研究认为,咖啡中的一种特殊化合物或能与咖啡因一起协作,有助于抵御帕金森疾病和路易体痴呆症的发生,这两种化合物或能联合作用,作为一种减缓大脑神经变性的新疗法。研究者指出,喝咖啡能够降低个体患帕金森疾病的风险,虽然传统认为咖啡因是咖啡的特殊保护剂,而实际上咖啡豆中含有上千种鲜为人知的化合物。

2019年,一项刊登在《内科医院杂志》(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指出,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喝咖啡或能帮助机体有效抵御胆结石的发生。文章指出,通过对104493名个体进行研究,相比不喝咖啡的参与者而言,每天喝咖啡的参与者患有症状胆结石的风险会降低23%。

此外,研究者还表示,每天多喝一杯咖啡就能够降低参与者3%患胆结石的风险,而且携带与增加咖啡摄入量相关的特定基因突变的个体患胆结石的风险也相对较低。

然而,与之相对的,也有多项研究指出,喝咖啡可能与某些风险挂钩。

2019年,在《内分泌学杂志》(Journal of Endocrin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中国武汉大学的王辉(音)教授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低剂量(相当于2-3杯咖啡)和高剂量(相当于6-9杯咖啡)咖啡因对怀孕大鼠肝功能和后代激素水平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怀孕期间摄入过多咖啡因可能会损害胎儿的肝脏发育,增加成年后患肝病的风险。参与该研究的一名成员认为,产前咖啡因对婴儿没有好处,尽管这些发现还需要在人群中得到证实,但他建议女性在怀孕期间避免摄入咖啡因。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将利弊之争再次推向一个小高潮。

8月5日,科技部网站曾刊发文章称,有研究表明,喝太多咖啡可能会对大脑健康造成伤害,会减少大脑容量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不过,这篇文章一经发出,便在网上引发热议,目前该篇文章已被删除。

这篇文章来自今年6月份南澳大利亚大学Kitty Pham等人在《营养神经科学杂志》(Nutritional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对398646名英国生物银行(Biobank)参与者(37-73岁)的习惯性咖啡消费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其中包括17702名具有MRI(核磁共振成像)信息的参与者。

该研究发现,与每天喝1-2杯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6杯以上咖啡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53%。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含咖啡因的咖啡对警觉性和认知能力的直接影响似乎是有益的,但从他们的这项研究看,高咖啡摄入与脑容量较小和痴呆几率增加有关。

不过,这项观察性研究仅局限于英国白人群体中,而且对于一杯咖啡的量并没有标准化的界定。

范志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天喝6杯以上咖啡的人群在我国居民中非常少见。这项研究是在西方人群体中进行的,相关结论是否也适用于中国人目前还不清楚。不过,中国人对于咖啡的依赖程度要低于西方人,而且喝咖啡时通常要加入糖和奶精。喝几大杯咖啡意味着要喝进去更多的糖和饱和脂肪,这对健康不太可能有好处。

在范志红看来,如果为了提神每天必须喝超过6杯的咖啡,说明这个人本身已经非常疲倦了,“也有可能这个人本身缺乏睡眠,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而这种状态也可能增加认知退化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曾有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此前芬兰和瑞典科研人员公布的一项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显示,每天饮用3至5杯咖啡的中年人到老年后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比每天饮用2杯以下咖啡和每天饮用5杯以上咖啡的人要低65%。

究竟喝多少合适?

据统计,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而近年来,资本持续加码咖啡赛道,更是让国内的咖啡市场蓬勃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更多咖啡消费人群的产生。

家住北京30岁的刘宇(化名)是一名咖啡发烧友,在他看来,没有咖啡的日子是不完美的,缺乏精气神。因为工作节奏较快,刘宇每天至少要喝2-3杯咖啡,保证一天积极饱满的工作状态。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每天喝咖啡对他来说已是一种惯性,甚至有些上瘾。

刘宇是千千万万个城市青年的缩影,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咖啡成了他们的“续命饮料”。

作为饮料界的“明星产品”,咖啡之所以能成为“续命饮料”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核心因素——咖啡因。

资料显示,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有刺激中枢神经的功能,具有成瘾性。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咖啡因属于3类致癌物,即不能确定能否致癌,但有致癌可能性。

据可查资料显示,咖啡因之所以能让人兴奋,是因为它和腺苷(全称腺嘌呤核苷)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而腺苷是身体代谢产生的一种神经调节因子,主要作用是和腺苷受体相结合,给大脑传达疲劳信号。

喝咖啡时,咖啡因能抢在腺苷之前与腺苷受体结合,当大量的腺苷受体被占用时,腺苷便无法与腺苷受体结合,大脑收不到疲劳信号,就会继续保持活力。与此同时,腺苷并不会就此消失,当积累的浓度超过咖啡因,或等咖啡因代谢完毕时,就会“卷土重来”,依旧对大脑发送疲劳信号。

也就是说,咖啡因并不是“消除”了疲劳,只是暂时阻止疲劳信号传递到大脑。由此看来,咖啡并不能长久提神,只能用作权宜之计。“当人很疲劳的时候,认知能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喝咖啡并不能消除疲劳本身,也不能提升深度思考能力。”范志红解释。

有研究指出,咖啡因作为常用的神经兴奋剂和食品添加剂,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不同剂量、不同时间摄入咖啡因可能产生不同的药理效果,有时甚至是相反的。

上述食品专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任何食物或者成分,都要以剂量为前提去谈有益或有害,超过一定剂量对身体有害,不代表其他情况下这款食物也会有害。

那么,究竟喝多少咖啡合适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曾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400毫克。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不超过400毫克的咖啡因是安全的。他表示,大量摄入咖啡因一方面容易导致人体对其敏感性下降,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心率与呼吸加快、失眠、烦躁、头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事实上,除了咖啡,可乐、巧克力、茶、能量饮料等其他多款产品中也都有不同含量的咖啡因,可能不知不觉间一天摄入咖啡因的量就“超标”了。

顾中一在上述文章中将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进一步具体化。以一般的美式咖啡来折算,400毫克咖啡因大约相当于两个中杯(355毫升左右);一小包速溶咖啡大约含有50毫克左右的咖啡因。另外,不同品牌的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差别也较大。星巴克中杯咖啡约含咖啡因200毫克,而同样体积的麦当劳咖啡约含110毫克咖啡因;其它食物中,一听可乐约含35毫克咖啡因,黑巧克力约含咖啡因38毫克/100克。

顾中一建议,可以根据每天饮用的咖啡种类,以及是否摄入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来估算每天自己摄入的咖啡因是否过量。备孕者最好适当减少目前咖啡的摄入量。

值得注意的是,有药理学专家指出,和其他药物一样,大脑对咖啡因的敏感度会随着摄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从而形成咖啡因耐受度。

前述食品专业人士表示,其实每个人对于咖啡因的耐受度存在个体差异,这主要取决于不同个体的基因以及身体代谢咖啡因的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喝完1-2杯咖啡就会感受到明显的心率加快或过度亢奋,而有些人喝完4杯却丝毫没有感觉。”

他建议,在选择咖啡时,要区分咖啡和咖啡产品,一些速溶咖啡和咖啡饮料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和较多的糖,应避免长期大量饮用。

可乐三块不贵?网友:“到底是心理价还是成本?”

哎哟喂,这可乐涨价了,网友直呼:心碎三秒!

是心理作祟还是成本飙升?

来一探究竟!

今日话题:

可乐三块不贵?网友:“到底是心理价还是成本?”

网友分享:

1. 可乐真香,比元气森林北冰洋值爆了

2. 爽就完事,3块可乐最舒服

3. 麦当劳咖啡爽,可乐也行,果汁贵死

4. 北冰洋8块?贵哭啦

5. 可乐味自创,独此一味

6. 华为不产可乐,不然真贵

7. 糖尿病友喝可乐,去了酆都城?

8. 以前2.5,现在3块,涨了良心价

9. 可乐穷人的快乐水,中产有钱人喝无糖

10. 欧美同款可乐,欧元美元价

11. 可乐成本0.1元?可能吧

12. 商店可乐2.5,900毫升4块

13. 可乐第一口值2.5,后面就是添头

14. 一个月2次,奖励自己

15. 口渴救星,第一口太爽

16. 可口可乐神话,压住其他饮料

17. 1w苹果,3元可乐,真香

18. 早期汽水香,后来可乐更香

19. 冰封3块,三秦套餐贵哭

20. 第一口值2.5,后面一般般

21. 商店饮料都比可乐贵

22. 维护正义?敌人也行

23. 北冰洋贵,销量撑住价

24. 牙齿难受,不如营养快线

25. 美国可乐不贵,麦当劳自己倒

26. 每国人爱平衡,美国甜,中国肉

27. 可口可乐噩梦,价格低,竞争者慌

28. 产业链成熟,压死竞争者

29. 可乐良心价,奶茶贵哭

30. 日本可乐贵,百事便宜

31. 美国可乐2.6刀,中国3块,真香

32. 可乐牛,产业链成熟,配方不公开

33. 陕埠超市百事2.2,可口2.5

34. 奶茶20多,可乐3块,我选可乐

35. 可乐最受众,最接受

36. 可乐好喝?我喝牙疼

小编有话说

你还知道哪些奇闻趣事?

看了以上网友的分享,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糖友在外享受美食的方法

现在的糖尿病发病趋势是越来越年轻,作为上班族的糖友免不了要常在外就餐,这样对于饮食控制来说会有点小麻烦,其实只要学会吃,在外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控制好血糖的。

中式自助餐(推荐指数:★★★★★)

一般的中式自助餐厅食物种类多,营养丰富,可自由选择得特色,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搭配适当比例的分量,饮食比较不容易失控,对外食族而言是最值得推荐的选择。

1、留意主食类分量

选择菜式时,要注意含糖量高的主食类食物,不只有米饭或面条,其他如:芋头、番薯、玉米、冬粉、马铃薯、豌豆仁、南瓜等都算是主食类食品,这些食物对血糖有立即性的影响,所以在分量安排上要使用正确代换技巧。

2、食用蛋白质有技巧

蛋类、豆腐、豆包、豆干、海鲜和肉类都属于蛋白质类食品,除了分量搭配需适宜不过量之外,煎炸类食物外层的酥皮以及肥肉,畜禽外皮都应剥除,避免摄取过多的油脂。若选择含糖量较高的叉烧。糖醋等菜式,主食类记得要减量。但内脏,加工或腌制食品及猪脚等尽量避免食用。

3、青菜去油无负担

纤维质高的蔬菜类可多摄取,(了解哪些是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返回平台输入:纤维素)但自助餐的蔬菜往往含油量过高,食用前不妨利用自助餐店的清汤或自温开水,将过多的油水分沥除。

宴席:(推荐指数:★★)

诸如喜酒、晚宴等宴席场合,无论是中餐或西餐都有一个比较烦的地方,就是进餐时间过长,上菜的顺序无法掌控,这对必须在使用药物,尤其是胰岛素注射的的患者而言,很容易造成用药时间延滞,血糖过低的危险,所以在饮食和用药之间的平衡更需要注意,参加这类型的用餐场合频率也应减少。

1、注意用餐时间:

通常晚宴上菜的时间都会比预定的时间晚一些。所以使用胰岛素注射或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可等到上第一道菜时再行用药。且若在给药后半个小时内没有摄取足够的主食份量,容易造成低血糖的频率较高,所以若还没有提供主食类食物的时候,可以先请餐厅提供米饭或面包等主食,或是自备足够分量的主食(如饼干),以备不时之需。

2、慎选烹调法与食物种类:

选择较清淡的烹调方法,例如清蒸、烤、煮或冷盘等,煎、炸、糖醋、勾芡等则应避免。多摄取蔬菜类,坚果类要小心控制分量,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则必须少食。

3、酒精饮料勿过量

酒精饮品能免则免,如果一定要喝的话,绝对避免空腹饮用酒精,且男性勿超过2个酒精当量、女性勿超过1个酒精当量。(1个酒精当量等于啤酒360毫升或干葡萄酒150毫升或白酒35度45毫升)

西式快餐(推荐指数:★)

许多大型连锁西式快餐餐厅(如麦当劳)在各项食品上都有营养标示,包含热量、糖类、盐分(钠)、脂肪含量等,用餐时不妨多参考以计算正确分量,但此类西式快餐的营养成分普遍而言仍欠缺平衡,且热量、油脂含量都偏高,不建议经常食用。

1、避免高油、高热量食物

尽量避免食用炸薯条、可乐、而且套餐的热量往往过高,单点较容易控制;汉堡尽量选择单层品项,也可以请店家少放调味酱或色拉,以减低肉类、油脂和糖类的摄取;炸鸡应去皮再吃,更谨慎的做法是用面纸吸取过多油脂,而且食用量以一块为限;饮料可选择无糖、低热量的绿茶、红茶、咖啡等。

2、蔬菜纤维不可少

若纯粹食用汉堡等速食餐点,在纤维质上是非常不足的,建议加点一份生菜色拉,以补充纤维、增加饱足感,酱料则以意式色拉酱或和风油醋酱为佳。

作者:林嘉鸿台北长庚纪念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听糖尿病音乐、了解糖尿病饮食问题请加糖顾问微信号:itang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