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什么(糖尿病患者什么高)
8种高糖蔬菜会快速拉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少吃
一般来说,医师和营养师总会建议病人多吃新鲜蔬菜,因为蔬菜低糖、低脂、低热量。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蔬菜的含糖量是比较高的,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就得多加注意,控制食用了。
1.荷兰豆
荷兰豆吃起来就能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荷兰豆属于高糖蔬菜,吃250克荷兰豆的含糖量就相当于1 斤绿叶蔬菜了。
如果炒了荷兰豆又非常想吃的话,可以少吃几口米饭,来控制整体的糖分摄入。
2. 豆角
夏天快来了,又到了吃豆角的时节,豆角虽然是一到很美味的家常菜,但是糖分却比荷兰豆的糖分还要高,所以豆角最好是少吃。
3. 毛豆
毛豆吃起来虽然感觉不到甜味,但是含糖量也很高,仅70克毛豆的热量就抵得上1斤绿叶蔬菜了,糖尿病患者要慎吃。
4. 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都是很高的,不过胡萝卜本身的含糖量也要比一般的蔬菜高,所以也尽量要少吃。
5. 芋头
芋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且其含糖量和升糖指数较高。食用后,会让血糖明显升高。
不过,血糖控制得不错的朋友,可以吃适量芋头,但应减少相应主食的量,每吃100克芋头应减少25克主食,以保证血糖平稳。
6. 香椿芽
不得不说,香椿芽炒鸡蛋简直太诱惑了,几乎能勾起所有人小时候的回忆,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吃香椿芽的时节,它营养丰富,甚至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或加强胰岛素的作用。但因其含糖量偏高,建议大家一餐食用量不超过20克。
7. 菱角
菱角,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蔬菜。古时候有的人会以它代替粮食。它属于含淀粉量较高的蔬菜,多吃不利于控糖。建议每日食用量不超过50克。
8. 甜菜
甜菜又叫红菜头,和名字一样,糖分很高,除了水分就是糖分了,食用后血糖升高会比较明显,建议糖友最好是不要吃。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医生总结了这八项,要注意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既无奈,又难以治疗的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也是每年疾病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如果你对糖尿病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那就来看看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吧。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多饮
我们的血液是一种溶质,当中溶解有各种常见的红细胞,白细胞还有其他诸多生命体征需要用到的物质,血管内皮还有很多感受器,其接受来自血液的信号,例如压力以及激素等刺激,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此时会刺激相应的感受器,让大脑产生饥渴的感觉,促使患者产生多饮的动作。
2.多食
因体内的糖分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3.视线模糊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就是视线模糊或有飞蚊症。视线模糊是折射问题,当血液中血糖高,就会改变晶状体与眼睛。视线模煳其实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警讯,别发现自己视线扭曲怪异就自动忽略,觉得一切都没事。
4.手发麻,脚抽筋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5.频繁排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尤其是在夜间。但老年人和有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毒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6.体重下降
尽管患者饭量比平时要大,但是体重不会加重,甚至会下降,这还是因为肾脏丢失的葡萄糖过多而导致的,虽然患者吃得多,但是经过消化的葡萄糖却并不能转化为脂肪存起来,而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了。
7.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8.感疲劳,尿液白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是明显。尿液呈现出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如果出现了以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比较好控制血糖,并且会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多注意糖尿病,除了在饮食上加以节制之外,还需要在运动上下功夫,每周都应该保证至少5天,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才能让机体的血糖保持平稳,这不但适用于正常人,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患者,一个指标上升,别不在乎,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并发症比较多,多数人明白这一点,却没能详细地了解清楚,究竟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并发症,比较熟悉的并发症,应该就是眼病、糖尿病足了。
还可能会合并高血压或者高血脂,最让人担心的一个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了,其实还有一个并发症,被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疏忽,她就是肾病,最严重的就是尿毒症了。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一个疑惑,就是突然就发生尿毒症了,没有任何征兆的就发展成尿毒症,根本没有任何过渡。
事实上,尿毒症到来之前,一项指标会升高,却容易被忽视。
此项指标就是肌酐水平,一旦发现水平升高,就需要放在心上,最好能给肾脏做个详细检查,尤其是超出合理范围较多,很有可能是身体在给出暗示,肾小球已经出现损伤。
要知道肾小球损伤之后,会影响到过滤作用,导致尿液当中的蛋白含量增多,在检查报告中,也就会看到肌酐水平那一栏,箭头是向上的。
虽说肌酐水平上升,不一定就是尿毒症,可肌酐水平在多次检查中,水平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就不可轻视,说明肾脏已经受到损伤,若再不去关注,并且及时的进行治疗,发生尿毒症的可能性会很大。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一个错误的想法,就是会根据自我感觉去进行控糖,觉得身体没什么不舒服,或者说只是一些小问题,就没啥需要紧张的。
即便医生告知某某水平升高,存在哪些风险性,也有人会不放在心上,总是会想着反正也不是一定会发生问题,没必要太过紧张。
这样的心理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血糖,还是肌酐水平,又或者是血压、蛋白指标,只要发生变化,就不要轻易地忽视,哪怕只是一次,也是需要上点心,定期复查及时掌握身体变化,可降低发生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来临,身体也是会给出提醒,可别大意了。
尿液有变
糖尿病患者,若是发现长期尿液中都会有泡泡,且显得比较浑浊,别不放在心上,很有可能是肾脏出现损伤,肾小球的过滤工作,已经没有办法正常工作。
上面也说到,肾小球出现损伤,肌酐水平会上升,尿蛋白这一指标也会出现异常,同时,还会发现尿液也会呈现出异样来,肾脏病变是否严重,就看能否早点留意到异常了。
血压上升
有的人在血压上升时,身体会出现一些表现,比如说头晕、头痛、身体无力的现象,而有的人血压上升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这就需要有定期测量血压的意识了。
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够在关注血糖水平时,也对血压水平比较关注,就可能早一点发现肾脏出现损伤,又能及时地去做检查,当然是更好了,可及时的进行治疗,损伤能有所降低。
水肿
肾小球损伤后,不仅会影响到排尿,还会影响到体内的水分转运,排尿量会减少,体内多余的水分没有办法转运出去,也就会容易出现水肿的现象。
而这种水肿,一般会比较难消退,下肢水肿会更加的明显,若是发现长期下肢水肿,糖尿病患者别不在意,越早对肾脏进行检查越好。
糖尿病患者,若不想肾病发生,合理控糖是第一要素。
合理的控糖自然少不了吃药,坚持的用药,是降糖的重要辅助,不要总觉得每天都要服药是一个麻烦事,或者说认为长期服药,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副作用,又或者是怕对药物产生依赖。
这些顾虑都有点太杞人忧天了,对于血糖不算稳定的人群来说,不吃药的危害性会更大,更加容易发生并发症。
当然,为了更好的稳定血糖,在坚持吃药的基础上,还需要正确合理的去服药,而不是自主的凭借个人意愿去服药,尤其不能药吃吃停停,或者说加倍用药,发生意外风险的可能性会更高。
另外,在坚持用药期间,生活上也是需要有一些调整,从饮食到睡眠,再到运动,都是应该有所改变,一些不利于控糖的行为,需要尽可能的改正。
比如说吸烟和喝酒,这两种行为都会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对血管伤害得比较大,长期大量摄入,影响到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也就可能会使得血糖升高。
除了要戒烟戒酒,还需在饮食上忌口一些食物,比如说低质量的碳水、糖、盐和含脂肪高的食物,应适当多吃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丰富,以及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比较有益控糖。
如果能在这些基础上,还能坚持做运动,对降糖和稳定血糖,会有更好的帮助,可以做的运动则是会有走路、跑步、游泳以及挥拍类的运动,这些都属于有氧运动,每次只需坚持半小时左右即可。
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这件事情上,还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不可太过马虎。当然,在关注血糖这项水平时,也被忘记关注血压、肌酐以及尿蛋白,还有身体上的一些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