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颈与糖尿病(糖尿病与颈椎病)
颈后及腋窝处变黑是癌症的征兆?医生:可能是黑棘皮病,或可癌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人颈后褶皱的皮肤上会有变黑的情况,尤其是肥胖的人。同事小李,就是这样的情况,他的脖子后面以及腋窝处这些褶皱比较多的地方都有发黑的情况,刚开始小李也没太注意,因为它也不同也不痒,但是有一天,另一个同事说,你赶紧去医院看看吧,这可能是癌症的征兆。这些小李慌了,到处去医院检查。那这褶皱处黑色的改变是什么?真的是癌症的征兆吗?
这种褶皱处黑褐色的改变在医学上被称为黑棘皮病。黑棘皮病是以皮肤颜色加深、变黑,角化过度,疣状增生为特征的皮肤病,一般一发生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的地方。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文献报道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障碍,及内分泌样肿瘤因子、人生长激素和药物作用促使黑棘皮病发生有关。根据皮肤病变特征和是否伴有内脏恶性肿瘤将黑棘皮病分为良性和恶性。
黑棘皮病是癌症的征兆?
因为黑棘皮病存在良恶性之分,所以黑棘皮病也与某些癌症相关,据调查,恶性黑棘皮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在关于一项59例的调查中,恶性黑棘皮病占总发病率的76.3%,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在57岁。恶性黑棘皮病常伴随有实体肿瘤,通常为腺癌,其中以胃癌最多,约占80%,另外经常发生的还有食道癌、胰腺癌、大肠癌子宫癌以及卵巢癌等恶性肿瘤。有资料显示,恶性肿瘤与黑棘皮病同时发病者占13.2%。
对于良性的黑棘皮病,它的发病比较缓慢,一般持续很多年。恶性的黑棘皮病它的发病就会比较迅速,可能几个月之内,他的皮肤就会变黑会增生。另外一般恶性的黑棘皮病患者还会出现口周、眼周,外阴这些黏膜交界的位置也会出现大量乳头瘤样增生的皮疹。当出现这一类型的情况时,患者要及时就医,同时需要做一些肿瘤的筛查。
出现黑棘皮病还要警惕糖尿病
一般黑棘皮病发病缓慢,除影响美观外,还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如果任其发展可能最终会发展成糖尿病。黑棘皮病的发生可能与一种在细胞受体水平上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主要表现为胰岛素的抵抗、受体抵抗和受体后抵抗。黑棘皮病患者检测血清胰岛素一般都比较高,说明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一般来说,黑棘皮病其实是肥胖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先兆。当出现肥胖性黑棘皮病时就要注意了。
如果出现黑棘皮病首先要观察其是不是生长很快速,是否有其他改变,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生长比较缓慢,就要注意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护士提醒:糖尿病来临前,皮肤会有7个信号,若占1个,速查血糖
最近,后台收到一位粉丝的私信,他告诉我入秋以来,随着气温下降、气候也越来越干燥,持续多年的皮肤瘙痒也随之而来,自己随便挠一挠就成了"片片红",也无法止痒,往年都是抹一些外用药应付过去,今年症状更严重了,面积也更大了。他之前一直当成皮肤病,但是这次出现了这种情况有些害怕,也不敢挠了,忍了半个月实在忍不住了就私信问我该怎么办?
我询问了他一下基本情况后,建议他去医院查一下血糖,他很不理解,但是检查结果却显示空腹血糖9.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
其实通过上述这个案例刘医生想告诉大家,糖尿病患者有很多共同的症状,如皮肤疱疹、毛囊炎、瘙痒等,其实,细心的患者可以从皮肤的症状就可以预见糖尿病,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请尽早到医院检查血糖!
1、颈部毛囊炎
糖尿病患者一般后颈枕部出现脓头痱子样炎症,触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小疖子、脓液排出后可愈合,容易反复发作。
2、面部发红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面色较红。
3、皮肤瘙痒
一些糖尿病患者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
4、皮肤疱疹
灼伤性水疱,水疱周无红晕,多见于手指、脚趾背部或底部边缘,数周内可自愈,但反复出现
5、出汗异常
多汗或少汗,甚至有的患者大汗淋漓。
6、感觉异常
四肢麻木,常有灼热感、蚁行感,行走时会感觉像穿着棉拖鞋一样,有的患者四肢会剧烈疼痛,穿衣盖被时可加重疼痛。
7、黄色瘤
四肢、臀、颈、膝等处皮肤可见到成群突发的黄橙色小结节或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晕,伴有瘙痒
其中导致患者皮肤经常瘙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 糖尿病患者周边末梢神经发炎,导致手足感觉异常、皮肤瘙痒。
- 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
- 血液中糖分高,霉菌生长入侵感染皮肤而引起。
- 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减少,也会因为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当发现自己皮肤出现以上表现,检查血糖过高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节血糖,减轻皮肤的痛苦!
一、调控饮食,补充营养
高血糖患者,在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改善时,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改善,多吃一些豆制品、木耳、香菇、荞麦等食物,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胆固醇生成的作用,对血糖和血脂的控制有较为有利。
二、科学运动
游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作为有氧运动它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血液粘稠度,因为在静水中,身体水平姿势前进受水压较轻,水波对皮肤压迫拍打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在冷水中,身体会消耗大量储存的糖原和脂肪来维持恒定体温。
三、稳定情绪,积极面对
有些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就会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如果患者长期存在这种不良心理,会引起胰岛素细胞的功能障碍,加重糖尿病进程,所以这就需要患者积极的控制不良情绪,乐观的去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这样对于病情的控制更为有利。
提醒:血糖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真正的糖尿病有10种表现
当前糖尿病人数量不少,临床常见两种分类:有的是因为胰岛素先天不足引起,这属于1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10%左右;有的是因为后天健康维护不当引起,这属于2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90%。
糖尿病的诊断、确认、治疗有规范的实施方案,体现在各类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专家共识里,以2型糖尿病为例,通常有3条:
1、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或突然的体重下降,空腹静脉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随机静脉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2、任意两次空腹血糖测量,如果大于等于7.0mmol/L。
3、任意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测量,大于等于11.1mmol/L。
这3条只要有一条确认,都可确诊糖尿病,尤其是经过糖耐测试确诊后,就成为“糖尿病大军”里的一员,很可能要长期药物控制。
3条硬性标准都有一个突出的因素——血糖,血糖一般是指血液里游离的葡萄糖,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一定是血糖异常的,相当于大量脏器长期“浸泡在糖水里”,肯定会出问题。
但反过来说,血糖异常,是不是代表着糖尿病?这个不一定。日常生活中,有6个因素通常会引起血糖异常,但不意味着就是糖尿病。
一是肝脏代谢异常,比如肝病,导致肝脏合成糖原能力下降,血糖上升。
二是出现急性感染、创伤、疼痛、梗塞等问题,身体大量分泌激素,抑制胰岛素分泌,血糖升高。
三是为了减肥乱节食和厌食,结果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就拉高了。
四是生活习惯不好,情绪压力大,经常吃甜食,引起身体内分泌异常,就诱使血糖升高。
五是某个时期过度兴奋,过度劳累,引起身体应激激素异常增加,就拉高血糖。
六是服用一些药物后,如利尿剂、降压药、中药糖浆、避孕药等,会增加血糖。
所以,血糖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真正的糖尿病来袭,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与各种异常指标作斗争,表现在3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尿病初期,通常是1—5年,此阶段糖代谢不稳定,如果及早发现改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很可能会“改邪归正”,及时逆转止损,不过很多人忽略了,非常可惜。
第二阶段:糖尿病发病期,通常5—10年,胰腺持续受损,糖尿病发病对全身带来不同冲击,通常要用药才能控制。
第三阶段:糖尿病加重期,通常10—20年,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心、肾、肝、足、眼等表现突出,慢慢用药控制不住病情了,或出现肝肾严重损伤濒临报废。
所以,只有在第一阶段早发现、早介入、早应对、早干预,才能确保身体长治久安,可以通过检测发现,但大多数国人没有体检筛查习惯,错过了时机,但身体会通过一些异常信号反复示意。临床上有10个异常表现:
1、经常感到浑身没劲、疲乏,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需要由胰岛素充当“搬运工”,送到各个器官和细胞处,但由于糖尿病使胰岛素严重不足,细胞不能及时补充能量,就出现“饿像”,身体就感到没劲、疲惫。
2、经常感到口干,频繁喝水也缓解不了,主要是因为大量血糖不能及时由胰岛素搬运,供应给细胞,游离在血液里,浓度高于细胞,出现生理上的“体液高渗”现象,细胞里的水分反向流出血液,细胞缺水,身体就表现出口渴、口干。
3、频繁有排尿感,白天和夜间都如此,与上面第二条结合理解,血糖不能及时搬运引起“高渗现象”,加上因为口渴口干大量补水,多余的水分和尿糖急需排泄,就会频繁小便,如果某个时候夜尿增多,也可能是糖尿病早期。
4、老是感觉饥饿,进食一会又感觉饿了,虽然身体补充了养分,转化为葡萄糖供细胞利用,但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不能充分为身体所用,所以器官就向大脑发出“饿了”的信号,加上身体习惯了高血糖,只要血糖稍微下降也感到饥饿难耐。
5、进餐前出现低血糖,有不正常的饿感,糖尿病本质是代谢分泌异常的疾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该来不来,进食后血糖反而不能及时送到细胞,但餐后至下一餐前,胰岛素分泌量慢慢赶上来了,结果起到反作用,带来低血糖,饥饿感来了。
6、视力明显下降,视物模糊,表现在看不清、有重影,眼里好像有异物,动不动揉眼,眼睛出现炎症,这是血糖过高,改变了眼球晶状体的渗透压,引起折射屈度变化。
7、皮肤出现发黑、瘙痒问题,多见于后颈、腋窝、腹股沟、手肘、膝盖等处有黑斑,伴有明显的痒感,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体胖的人较常见。
8、突然间体重下降,在糖尿病早期比较明显,一个月减下去十多斤、二十几斤,有的人会窃喜以为减肥有效果,其实是糖尿病的“障眼法”和来临的信号,因为血糖不能充分利用引起。
9、手脚莫名刺痛、麻木,这是血糖偏高,引起全身代谢异常,并损害到神经系统的表现,手脚不受控地发麻、刺痛,而且越来越严重,意味着病情加深。
10、小伤口拖很久也难以愈合,这是高血糖干扰蛋白尿代谢引起的问题,如果胰岛素分泌异常,蛋白质分解变多,干扰免疫系统,不利于伤口的修复,而且患者会出现皮肤感染、尿路感染问题。
这10个现象,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只要有当中的3—4条以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排查,并遵医嘱做各种测试。总的来说,越早发现,越早改善,越能掌握逆转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