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黄芪精糖尿病(黄芪含糖量高吗糖尿病能吃吗)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黄芪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吗?听听药学专家怎么说

黄芪是我国一味历史久远应用广泛的中药,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在多有名的方当中都作为君药来应用,起到了很好的补气作用。黄芪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阴亏的消渴等症。

现代医学对黄芪的研究发现,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对心衰患者有强心作用;对冠心病患者有扩张冠状血管和肾血管作用;对一些肾病、银屑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黄芪有一定辅助治疗糖尿病功效

黄芪也是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中药之一。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患者在患病的慢性迁延过程中,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黄芪有补气、补脾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黄芪多糖,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有学者用黄芪多糖冲剂治疗2型糖尿病三十八例,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冲剂能够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与消渴丸相当。

黄芪除降糖外,对于气虚血瘀导致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补气和活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降低血糖,改善糖、脂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肾血液循环等。总之,黄芪可改善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糖尿病性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黄芪对糖尿病的治疗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只能作为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药物,绝对不能挑大梁。单靠黄芪泡水喝,是绝对治不好糖尿病的。如果患上糖尿病,最佳的选择是去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专科医师的专业治疗。而糖尿病治疗的正确操作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药物治疗、监测血糖及糖尿病教育。

作者简介:药师方健 今日头条健康真相官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我的冬日门诊# @健康真相官 @头条健康

糖尿病,多是因为“脾虚”,中医名方:健脾益气,巧妙降糖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概括了正常人体水谷精微的代谢过程,突出了脾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刚好展现了中医对于脾的认识。

在中医看来,脾的主要作用在于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人体吃下去的饮食水谷经过口、食道进入到胃,通过胃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将食物变成糜烂的状态,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将食糜转化为富含营养的水谷精微物质,进一步化生成气血,并且脾胃主管将精微物质输布运送到全身,营养人体各组织器官。因此,中医认为脾胃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功能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害,导致脾胃虚弱、脾阳不振,那么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不能正常地运作。糖尿病人就会出现脾胃无法将精微物质成功输送到各组织器官,而堆积在血管脉道之中,这时,就会出现全体各个脏器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那么,中医常说的消渴症的“三消”(包括上消、中消、下消)症状就会出现。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医案:

患者姓张,女,今年59岁。见诊的时候见患者身体消瘦,患者自述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纳食多常,眠可,大便正常,无明显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通过视频看到她舌苔,舌红少津,苔燥。检查了血糖,血糖值为11.9mmol/L。

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给他开出一方:

黄芪、黄精、葛根、天花粉、白术、茯苓、玄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黄连、山药。

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用半个月之后,患者口渴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是活动时仍然感到疲劳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血糖降到了8.9mmol/L。

效果好转之后,给患者在原方之中加减了几味用药,继续服用了半个月。患者乏力、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消失了,血糖降到了7.5mmol/L,又将上方改成丸剂,长期服用。1年后复访,病情没有再复发,血糖恢复正常。

从患者的症状上看来,主要是脾出现了问题,脾胃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脾受到损害时,脾就不能生化气血,导致气血不足,那么人就容易出现乏力,犯困。由于脾受到了损伤,人体喝下去的水无法转变成具有营养的津液,出现口渴多饮,水不能运化只能下行,这就是造成多尿的症状。当脾的运化能力越来越差,人体所得的营养越来越少,自然而然就消瘦了。

清楚了病情的原由,我们来看一下方子: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为主,又能生津止渴,黄芪补气升阳,以助脾之升清;山药、黄精味甘淡性平,能滋养脾阴;葛根味甘入脾,能升阳健脾,止渴生津;天花粉、麦冬润肺生津,养阴益胃;生地黄、枸杞子益肾补肝、生津养阴;黄连、玄参清热滋阴;丹参活血化瘀,与党参、黄芪相合,有益气活血之功。诸药配伍,健脾益气为主,意在治本;兼顾生津清热、化瘀活血,意在治标。标本兼治,才能血糖稳定,症状改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脾失健运,机体得不到滋养,导致津亏气虚,化燥生热,以致于产生各种并发症。气虚血行无力,则致血瘀,瘀血内阻会加重糖尿病,最终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大家有相关的症状,需要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切勿随意用药。

糖尿病患者气虚乏力,可以试试黄芪这味药!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气虚乏力。气虚乏力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糖尿病的病情。在中医理论中,黄芪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以其补气固表、利尿生肌的功效,成为了治疗糖尿病患者气虚乏力的有力武器。

黄芪,又称黄耆,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部肥厚,木质,常分枝,是入药的部位。黄芪的性味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等多种功效。这些特性使得黄芪在中医治疗糖尿病气虚乏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黄芪能够补气固表。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往往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气虚乏力成为常见症状。黄芪的补气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气虚乏力的症状。同时,黄芪的固表作用还能够防止体内精气的外泄,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其次,黄芪具有利尿作用。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往往会出现水肿等并发症。黄芪的利尿作用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黄芪还具有生肌的功效。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常常会出现末梢循环不良,导致肢体末端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黄芪的生肌作用能够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在临床应用方面,黄芪通常与其他中药材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结合山药、麦冬等养阴生津的药材,能够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气虚乏力症状;结合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材,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当然,在使用黄芪治疗糖尿病气虚乏力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黄芪属于温性药物,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上火症状,如口干、咽痛等。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其次,黄芪虽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替代降糖药物。因此,在使用黄芪的同时,患者仍需继续服用降糖药物,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总之,黄芪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气虚乏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合理的配伍和剂量调整,黄芪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气虚乏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需要注意,患者应用以上药物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应用,以免导致病情的加重。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