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得了糖尿病焦虑(得了糖尿病焦虑的症状)

重症医生张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为何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障碍,解决办法有哪些?医生讲清楚

张医生前一段时间睡眠质量非常的差,一个晚上睡不了几个小时,原因很简单,因为科室要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对于科室来说,这次检查有点像高考,是决定未来命运的一次大考,怎么可能不担心。还好,检查顺利结束,虽然还没有出结果,但是,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来检查的老师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原以为,检查过后,张医生的睡眠会有所改善,但事实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睡眠质量虽然好了一些,却也没有彻底改善,为此,张医生还请教了一位心理学的老师,她给张医生的答案是,我的身体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要想彻底调整过来,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这个答案虽然有点差强人意,却也不是不可接受,张医生就尝试一些办法去慢慢调整。心理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轻度焦虑。像张医生这种问题其实在人群中并不少见,现在,大家身处的是一个非常内卷的社会,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焦虑,所以,对于朋友们来说,释放压力对身体健康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本没什么,但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来说,就需要更加注意了。

因为与普通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人群中抑郁焦虑更为常见,统计数据表明,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 2 倍。约 1/4 的糖尿病朋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 。有的医生甚至认为,2型糖尿病和抑郁焦虑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2型糖尿病会加重抑郁焦虑的发生,而抑郁焦虑又会反过来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女性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或产后糖尿病患者也是抑郁焦虑发生的高危人群。此外,糖尿病发病年龄、并发症、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社会经济地位均与抑郁焦虑的发生相关。

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很多医务工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关注程度不够,处理也很不及时。张医生之所以会关注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多年以前,张医生的一位亲属就患有糖尿病,他本来是一位非常开朗的男士,得知自己患病后,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改变,他依旧是人群中的开心果。

突然有一天,他对我说,他现在可能有点心理问题,老是不往好处想。当时我还很年轻,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只是稍微的安慰了他一下,万万没想到的,2个月后,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回想起来,他和张医生的那次交流,可能就是一种求救,但张医生并没有及时发现,导致了灾难的发生。从那以后,张医生才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有的朋友无法理解,为何糖尿病会引发焦虑和抑郁呢?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引起糖尿病患者焦虑的常见因素有很多,包括对高血糖 、未达降糖目标、胰岛素注射或针头恐惧症、血液恐惧症、低血糖恐惧,以及对发生并发症的担忧等 。

除抑郁焦虑外,一些其他心理行为障碍,比如认知障碍 、人格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睡眠障碍 、性功能障碍等,也常见于糖尿病病人 。很多患病的朋友存在超过1种精神心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往往比较隐秘,非专业人员很难发现这种改变。即使是发现了,很多朋友也不重视这些问题。

不重视并不代表它的危害不大,有证据表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糖尿病朋友如果合并抑郁,可使生活质量降低,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增加,甚至会使死亡率增加3倍。同时,这种问题还会使病人的支出显著增加。使生活和疾病管理变得更为复杂。这就有点让人难理解了,为何会导致这么多的不良后果呢?主要原因有3个:

(1)严重的焦虑表现与低血糖症状有很大重叠,都会表现出心慌,无力,甚至大汗,使糖尿病朋友难以区分焦虑症状和需要即刻治疗的低血糖症状;

(2)确诊糖尿病后,对于注射和抽血的焦虑,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使病人达到特定的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3)对低血糖的恐惧,可能是糖尿病朋友焦虑障碍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会导致患病的朋友刻意将血糖水平维持在目标值以上的水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把抑郁焦虑的问题处理好,糖尿病的治疗会面临重重阻碍,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应对呢?朋友们需要知道的是,心理健康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部分,尽早发现和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及早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不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了解我们的对手,并知道打败它的好处,对于每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朋友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朋友中,有高达45%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严重的心理困扰没有被发现,这就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朋友没有受到应有的照顾 。据估计,仅有约1/3的糖尿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病人得到了诊断和治疗。也就是说,即使诊断明确了,仍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没有得到治疗。面对这一局面,我们该怎么办呢?张医生给出4点意见。

(1)心理状态的评估应始终贯穿糖尿病的治疗:这是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患病的朋友判断自身的感受是否存在精神心理问题。

(2)糖尿病管理团队成员最好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或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加盟,以便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

(3)当患病朋友自己或家人发现,病人有抑郁症、焦虑症、人格障碍、药物成瘾、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时,应及时去精神科医师那里就诊 。

(4)必要时,选择一些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朋友们要知道,抑郁焦虑这些心理问题,同样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并发症,必要时,是需要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的。

只要做好这4方面的工作,心理问题就可以远离患病的朋友,幸福美满的过完这一生,并不是奢望。反之,如果我们讳疾忌医,不敢坦然面对,未来的结局不会好到哪去。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咱们下次再见。

#头条首发大赛##我在岛屿读书##冬日生活记录#

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新选择—中医五音疗法

文/宋姝

如果您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当您出现情绪低落、做什么都不感兴趣、烦躁、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或者过于担心某些事情的情况,那么您可能出现了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病人因疾病带来的生活压力、长期应用药物以及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大约20%-30%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而反过来焦虑、抑郁也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形成恶性循环。音乐对人的情绪会产生影响,在悲伤的时候听轻快的音乐,情绪也开朗起来;在情绪低迷的时候听振奋人心的音乐,情绪也会高昂起来。因此音乐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焦虑、抑郁的治疗中。中医有没有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方法呢?有,这就是中医五音疗法。

中医五音疗法的渊源

五音即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中相对音高的音阶,按照音高顺序排列对应现代音乐的Do、Re、Mi、Sol、La。五音中的某一音确定音高后则,可以构成不同的调式;本文采用朱熹、王伯照《琴说》的琴曲五调的观点,以仲吕宫为宫调,以此类推。中医五音疗法是利用五音调式音乐来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五音理论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以中医理论中核心的五行理论为基础,将五音分属五行,对应五脏、五志,从而阐释疾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及“肝……在地为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在地为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在地为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在地为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在地为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也就是说角具有“木”舒展、悠扬的特点,对肝产生影响,愤怒的情绪会伤肝,用角调音乐可以治疗“肝”的疾病,以此类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对具体的病人进行脏腑辩证,选取合适的调式音乐,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津液正常运行,促使人体阴阳平衡,进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理论中的脏腑与西医所说的脏器并不完全一样。比如五脏里的“脾”具有运转、消化、吸收食物和水的功能,相当于西医的部分胃和小肠的功能。

那么五音是怎么起到治疗作用的呢?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在努力阐释这个问题,一是通过生理途径的“声波共振理论”,人体的脏腑有自己的振动频率,最突出的就是心脏的心跳,合适的音波产生的能量能与五脏共振感应,纠正五脏能量达到治疗目的。根据“神经可塑性理论”可知,焦虑、抑郁患者调节情绪的大脑功能区域受到了抑制,通过音乐刺激后,大脑功能区域会重新变得活跃,从而改善情绪。

从中医角度聊聊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原因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焦虑、抑郁状态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也就是心情郁结不舒畅。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状态在古代并没有明确的病名,现代中医将其归属为“消渴郁证”,兼具消渴和郁证两者的特点且相互影响。消渴病位主要在肾、脾、胃、肺,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先天的肾精、肾水不足,人体的水、火平衡被打破,虚热增多就出现了消渴。进食太多油腻食物及甜食,脾胃运转、消化的功能收到损伤,过多的食物无法消化就会变化为火、热,火热会损伤身体内的津液,就像锅子煮水,越煮水越少,水少了人自然会渴。消渴郁病的病位主要在肝,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思虑太多,肝的疏泻功能受到影响,肝气郁结、不舒畅,郁结的气越来越多会变化为火,火热伤津液就会发生消渴,内火也会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人的神魂没有了依靠,就会出现情绪失调,也就是郁证,火热上扰心神则会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

如何应用五音疗法治疗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状态

中医五音疗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会采用根据脏腑辨证、辩中医体质等方法施乐。这其中最常用的是脏腑辩证。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其声音清淡优雅,非常适合作为五音调式治疗曲目。

● 辨证施乐

1.肝气郁结,是消渴郁证最常见的证型,有两胁胀痛、口干口苦、头及双眼胀痛等症状,可以选择角调音乐,如《襄陵操》、《采真游》其具有舒展、悠扬的特点;2.心神不宁,有乏力疲惫、心慌、失眠等症状,可以选择徵调音乐,如《文王操》、《关雎》、《石上流泉》、《卿云歌》其具有热烈活泼的特点;3.脾虚气滞,有腹部胀满,大便不成型、不思饮食等症状,可以选择宫调音乐,如《阳春》、《梅花三弄》、《高山》、《流水》其具有敦厚、平和的特点。4.肺气虚损,有气短、胸闷、自汗(稍稍活动就会出很多汗的症状),可以选择商调的音乐,如《白雪》、《长清》、《天风环佩》、《鹤鸣九皋》其具有清冽、高亢、肃穆的特点,5. 肾精不足,有腰腿酸软,夜尿频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可以选择羽调音乐,如《雉朝飞》、《佩兰》其具有细腻、柔泽的特点。以上曲目可供参考,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聆听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聆听方式

在安静的环境中,通过耳机或音响设备聆听音乐,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

● 疗程安排

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也可以根据个人感受适当调整治疗时间。

总之,中医五音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治疗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是糖尿病患者值得尝试的一种新选择。当然,五音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其效果需要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等综合措施相结合,才能发挥最佳疗效,万不可擅自改变药物治疗方案。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五音疗法有望在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型糖尿病压力大引起焦虑症怎么办?做好9点来改善

有些2型糖友非常年轻,但是因为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等等原因,突然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会非常恐惧。而且,他们对糖尿病缺乏科学知识,又害怕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不敢告诉家人,担心自己没法承担赡养老人、供养家庭的责任,会形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时间久了,就可能形成焦虑症,不仅有害血糖健康,还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焦虑症的一些表现方式,教大家如何改善。

一、糖尿病人焦虑症的表现

1、入睡困难、听不得响声,极度喜欢安静的环境、偶尔会惊恐;

2、不敢看并发症的图像,血糖稍微起伏就失眠;

3、测量血糖过于频繁,一天甚至7次;

4、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失去兴趣;

5、头晕头疼,容易疲劳;

6、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

7、喜欢独处,不参与社交,有负罪感。

二、怎么改善糖尿病焦虑情况?

1、勇敢面对,科学学习糖尿病知识,知道2型糖尿病不是终身性疾病,是可以改善甚至逆转的;

2、糖尿病不是肯定会发生并发症,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是可以延缓甚至避免并发症的;

3、有空参加一些积极向上的糖尿病群,互相学习上进;

4、参加社交活动与团体性运动,改善心情;

5、血糖监测压合理,控制达标后,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每周测量一次血糖就行;

6、与好朋友、家人分享一些情况,不要一个人承担所有压力;

7、减少烟酒、咖啡等兴奋型产品的摄入;

8、规律睡眠,健康饮食,少吃垃圾食品,经常运动;

9、练练瑜伽、冥想等等改善心理的行为疗法。

因此,糖尿病治疗不仅要治疗身病,还要治疗心病,才能更加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健康生活。#糖尿病##健康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