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刚进门
糖尿病,不但能治,而且很好治,就是这张老方!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的详细记载。
“药王”孙思邈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详细阐述了消渴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并发症及预防方法。他认为消渴的根源在于五劳(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及过度疲劳)、七伤(包括阴寒、阴痿等导致邪气亢盛、气血不通的病症)和六极(气极、血极、筋极、骨极、精极、肉极,即过度劳累导致的气血精津等过度损耗)。
糖尿病的病程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在初、中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病位在脾。而到了中、后期,肾、心、肝、肺等脏腑都会受到波及。中医理论中的脾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当脾虚时,运化功能减弱,导致精微物质的流失,这正是糖尿病“糖尿”现象的本质。
记得有次,我遇到了一位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他一进门就焦急地表示,自己总是感到异常口渴,即便大量饮水也无法缓解,还不时伴有干咳和鼻腔干燥的不适感。
起初,他以为这只是天气干燥或上火所致,便自行服用了一些清热降火的药物,但遗憾的是,这些症状却如顽石般难以消除。所以,他决定尝试通过中药来调理身体。
我仔细观察了他的外貌,发现他的皮肤异常干燥,仿佛失去了水分的土豆皮,这进一步印证了我的初步判断。结合他的症状描述,我心中已有了大致的诊疗方向。
进一步查看他的舌脉,我发现他的舌质偏红,脉象细数。
拟方:天冬、麦冬、天花粉、黄岑、知母、荷叶、人参、甘草
【方解】
天冬、麦冬以养阴润肺、生津润燥;天花粉性寒而润,能够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黄芩则用于清热泻火解毒;知母性质寒凉,能入肺、胃经,滋阴润燥、缓解干咳、滋润肠道、生津止渴、降火;荷叶味苦性平,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效;同时,加入人参和甘草来补益肺气。
复诊时,患者表示经过两周的治疗,口渴和尿频的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感到乏力,体重也未明显回升。虽然舌象依然显示舌红少苔,但脉象已较前有力。
到了第三次就诊时,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口渴和尿频症状基本消失。他自述感觉身体恢复了力量。复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舌象也转为淡红苔薄白,脉象平和有力。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个体化,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大家身体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切勿盲从。
提醒:糖尿病人出现6种情况,必须马上住院,否则生命可能有危险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孟大爷,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老工人,由于多年劳累和饮食不规律,患有糖尿病已经好几年了。这一天,他又一次前往医院,展开常规的糖尿病检查事宜。
这次检查,对他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脚步有些拖沓的他,一进门就问:“医生,我这几天感觉特别不舒服,头晕眼花,胃口也不好,这会不会很危险啊?”
李医生看了看他的检查报告,皱了皱眉头,“孟大爷,您的血糖很高,这几个症状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实际上,有六种情况如果出现,您必须立即住院治疗,以免生命受到威胁。”
“首先,如果您出现严重的高血糖症状,比如持续的口渴、频繁的尿意和明显的体重下降,这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前兆。”
李医生详细解释了这种状态下,血糖水平急剧升高,身体开始分解脂肪作为能量来源,从而产生大量的酮体,对身体极为危险。
第二种情况乃是低血糖反应,尤其常见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这种状况在该群体中发生的概率极高。”李医生继续说道,强调了在这种情况下立即吃些含糖食品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改善,必须马上送医院。
“第三,如果您的脚部或脚趾出现感染、溃疡,特别是感觉麻木或是脚部变色,这可能是糖尿病足的迹象。糖尿病足若未获及时医治,病情严重时,截肢或许难以避免。其后果令人忧惧,故而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李医生详尽阐释了糖尿病足的危险性与预防举措,他提醒孟大爷务必要着重留意脚部的养护及检查事宜。
孟大爷听得连连点头,对这些信息感到有些惊讶,也有些害怕。
“第四种情况是视力突然模糊不清,这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若糖尿病长期未加控制,高血糖将损害眼底血管,致使视力受到严重影响。其后果不容小觑,必须予以重视并积极治疗。”李医生告诉孟大爷,如果出现视力问题,应立即去医院眼科检查。
李医生接着道:“第五,倘若您呼吸急促,且呼吸带果香味,这或许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之症。此时,您的身体已现酸中毒,此乃极为紧急之状况。”
最后,李医生提到:“第六,如果您感到持续的腹痛,这可能是胰腺炎的征兆,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患胰腺炎的风险增加,这需要立即医治。”
每讲解一种情况,李医生都耐心地观察孟大爷的反应,确保他能够理解并记住这些重要的信息。孟大爷则是一边听,一边在小本子上记着笔记,时不时还重复问几个细节,确保自己没有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谢谢医生,我得好好注意这些情况了。回家我还得再好好复习一下,不能让这病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孟大爷最后说道,心中虽有担忧,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一份责任感。
“好问题!”李医生笑了笑,继续解释,“首先,控制血糖非常关键。虽您或许已多次听闻,但稳定的血糖水平实乃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之基石。”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能为健康筑牢防护之堤。除了规律的用药和饮食控制,有一种方法可能您没太注意过——那就是保持适当的体重。”
“是的,体重。”李医生点头,“肥胖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尤其是腹部肥胖,直接关联到胰岛素抵抗。减重,尤其是削减腹部脂肪,能大幅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助力血糖的管控。”
李医生暂停了一下,确保孟大爷能消化这些信息,“另外,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对您也非常有益。诸如散步、慢跑乃至游泳等,皆为有益身心的活动形态。个人可依自身喜好任选其一,以达强身健体、愉悦心灵之效。”
"另有一点需谨记,即需定期对您的血糖水平予以监测。”李医生接着说,“现在有很多便携式的血糖仪器,非常方便。您可依循医生所提建议,自行监测血糖。如此一来,便能适时对饮食及用药予以调整。”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极为关键。其既关乎身体的康健,又左右着日常生活的品质,还决定着精神的饱满程度。
李医生着重指出:“务必减少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量。 如此强调,旨在引导人们形成更健康的饮食方式,规避相关疾病风险。”
随着这场深入的对话结束,孟大爷不仅对糖尿病的紧急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明白了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预防这些危险情况的发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吴 霜, 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西安体育学院 ,2024-06
纪实丨让吕洞山告诉你
△吕洞山排捧村风光。 叶繁 摄
文丨吕高安
沿包茂高速公路吉(首)茶(峒)段,至矮寨大桥下高速,分岔,右走10公里是十八洞村,左走20来公里,到达吕洞山。
吕洞山位于湘西保靖县南端,人称“湘西秘境,苗祖圣山”,湖南高速集团对口扶贫点就在山上的排捧村。
排捧村是一个典型苗寨,海拔1100多米。三个自然村落,378户1576人,两三百座砖房木屋,不规则地洒落环形丘岗。
小狗甩着惬意的尾巴,几个妇女嘻嘻哈哈迎面而来。
“刘书记好!”“吃饭没?刘书记。”“刘书记好帅哟!”
叽叽喳喳,问候声包围刘相涛。操河南话的安徽人老刘,刘相涛,湖南高速集团驻排捧村扶贫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
山头太阳落,炊烟催人归。排捧村路灯成行,太阳能柔和之光,刺破苗寨千年漆黑。回驻地途中,三五户苗胞,硬拽老刘喝“拦门酒”,老刘费了好大劲才挣脱。
1
人勤春早,吕洞山的鸟也提早闹枝。
8点35分,一个三十六七岁的女人,来到驻地厨房,从背篓倒出一堆水果,送给扶贫队尝鲜。说是一大早,到10多里外赶场带回的。女人一阵风走了。厨工吴姐说,她叫石菊娥,土生土长又嫁在本村。
“叽里咕噜”,一个说苗语的驼背大妈接踵而至。掏出两个萝卜,送给厨房。吴姐说,这是菊娥她妈,做工致残20多年,照常起早贪黑地干活。现在脱贫了,40岁的儿子也订了婚,别人劝她该歇歇了。她说,爬不动了再说。
趁扶贫队不在,村民又送来好多菜。吴姐说,老刘会设法付钱给他们。见厨房没了葱蒜,吴姐要去自家地里拔。她生了一男四女,应了她的名字:吴生女。
吴姐自己是文盲,卖力送小孩读书。可是,四个小孩读书每月要好几千,老公在外打工,才3000元一月。前年扶贫队来,她家才有新房新晒谷坪,还给申办了教育补助金,每年13000元。扶贫队又私掏腰包,请吴姐做兼职厨师,算是解了困。
邻屋老太来串门。74岁的吴二花,皱纹犁出一脸沧桑。她40多岁守寡,为拉扯大5个子女,外出打工讨饭,饱受磨难。提起扶贫队,吴二花竖起大拇指。“路、路灯、晒谷坪、自来水,都是扶贫队带来的,还给我带来儿媳妇。我那个懒儿子,搭帮董事长通电话,讲道理,出主意。快50岁了,变了个人,娶了亲,现在做装修,一天赚几百块!”
路边一座漂亮的木屋,前坪后院,宽敞明亮。一落座,78岁的石家耀老人就开了话匣:“我原来住在后山。2018年何总何海鹰第一次来,就说这房子得马上重修。扶贫队马上张罗易地搬迁,5个月我就搬进新房,政府补贴了12万元。”
走访石金通家。他干活刚回家,51岁,满口脱牙,身子瘦小,典型的糖尿病。进门,老石89岁老娘沏茶。老石在外打工十多年,谈过三个姑娘,都因穷没成功。现在扶贫队帮他修了房,还给评了低保户。石金通说:“我在附近做些短工,加上每月低保金420元,娘有养老金100多元,生活没问题。身体也好多了,早两天还有人来提亲。”
秧稳根家与扶贫队驻地一墙之隔,他正在后山养殖场喂猪。老秧祖籍外乡,本是单门小户,凭借勤劳肯干和一口好苗歌,与本村美女石菊娥对上。扶贫队为他修养殖场,请来兽医专家手把手地教他,为他推销牲畜家禽。2018年,他养猪26头,养鸡3000多只,纯收入8万多元,2019年纯收入13万多元,2020年因疫情受了点影响,但也有七八万元。
2
扶贫队蜗居一简朴村舍,条件简陋。肖勃说:“现在好多了。前年进村,老刘、我和吴俊霖,被子铺在水泥地上,用两块板子顶屋漏,上厕所要出门打伞,20多天没法洗澡。每天早出晚归,没时间做饭,方便面一箱一箱地买。一天晚上10点多回来,正准备吃饭,镇上驻村干部来了,只好把最后三碗方便面分成7份。”
张钢办事回来取资料,搭上话:我是7月来的,第一天就吃了闭门羹。一个贫困户问我危房改造款到了没?我说不清楚,他打开手机摄像头,说“你扶贫干部,什么都不知道,干什么吃的?”从此,张钢顺藤摸瓜,解剖麻雀,很快掌握了扶贫各项政策。
吴俊霖老家在凤凰腊尔山苗乡——著名深度贫困村。为了排捧扶贫,他顾不得自家。妻子生产坐月子,吴俊霖没陪一天。有个5岁女娃,因2个月大时母亲出走,上不了户口,享受不了扶贫政策。吴俊霖15次上门,劝导给女孩做亲子鉴定,并多方联系协调,终于解了难。
90后叶繁也是湘西人,家距排捧个把小时车程。父亲患癌症病逝,叶繁只回家料理了几天后事。老婆产前一天去看了一眼,马上归队。
最险的是2018年底,冰封吕洞山。一天,刘相涛、肖勃急于去镇政府,申办村民油茶种植补助款,途中,差几厘米,车子就滚到深渊,惊出一身冷汗。
司机黄新中爆扶贫队长刘相涛的料,“老刘家里烦心事一大堆,但从不漏半句口风,整天钉在排捧村。去年5月累倒住在镇卫生院,接到工作电话,拔掉针头就回了排捧。”
雾锁排捧,风雨横扫,阻人出门,那就开个联席会。
8点,村部二楼。吕洞山镇副镇长、驻村干部石涛抛出一连串“怎么办”:村民石义国厕所整修未遂,催要维修基金,怎么办?石成满,70多岁的五保户,瘫痪在床,吃喝拉撒,怎么办?90岁黄大妈,在外寄住刚回村,儿子拿低保,见不到人。老人昨天白菜下饭,怎么办?
扶贫队也有好多要解决的问题:国家扶贫大普查如何迎检?扶贫台账如何完善规范?户口未办全的家庭,脱贫人口如何计算?极个别思想落后村民工作如何做……
扶贫队、镇驻村干部、村委会三方联席会,讨论热烈。老刘将讨论意见一一汇总,石涛代表镇政府拍板。9点半散会,大家迎着风雨,分头进村入户,趁热打铁抓落实。正在这时,高速常德分公司班子成员,提着米呀油呀,一大早从常德赶到排捧,深入帮扶对象家。大雨淋湿全身,他们全然不顾。
3
风和日丽,老村干部石合昌谈起排捧和十八洞村的渊源。
排捧与十八洞相距20公里,两村是邻居和亲戚,往来已久,是“姊妹村”。原先,十八洞比排捧还差,鸟不拉屎,连条到村的路都没有。那时两村都想了不少法子,折腾来折腾去,还是穷。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后,十八洞村容村貌,亲戚故旧变得排捧村的人不敢认了。原来排捧的“村花”龙走花嫁到十八洞那阵,村里人还有点不情愿。后来,她家多种经营,日子翻天覆地。
近水楼台先得月,姐姐做鞋妹妹学样。扶贫队引领,排捧的人不甘落后。不干,十八洞这样的亲戚攀不上;不干,脱贫就是“羊尾巴”,随时可能返贫。
2018年初,保靖县列出三个深度贫困村,高速集团党委毅然选择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产业基础最差的排捧村作为帮扶对象。排捧离十八洞最近,方便学习取经。
刘相涛介绍,刚来排捧时,四处脏乱差。他们一边帮助改造厕所,安置路灯、垃圾桶,兴修入户道路;一边号召大伙讲卫生,寨子干净,村民健康快乐,娶媳妇也容易些。
排捧小孩十三四岁就辍学,出外打工挣钱,但没文化,没技术,只能进低薪的工厂。假如使劲送子女上学,一个大学生就会“点亮”整个家庭。高速集团筹资给村小学建食堂,扶贫队着力申办教育补助金,仅今年春季,就有158个孩子享受该项政策,排捧读书的风气浓了。
产业脱贫,排捧虚心向十八洞村学。扶贫队请来农业专家实地“会诊”,并动员龙光寿、石秀姐等村民回娘家十八洞走亲取经。是继续发展柑橘种植、烟叶生产,还是养猪养蜂、种猕猴桃、发展中草药呢?排捧选择了养殖业和种植油茶。目前油茶已种植1800亩,占旱地面积60%。
排捧一步步追赶着十八洞村,截至2020年12月,排捧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8户685人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从零突破到12万元。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