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C类(糖尿病ccb)
吃维生素C,能防治糖尿病?提醒:这5类人易患糖尿病,尽早检查
对于糖尿病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网友可能已经看得有些厌烦了。如何治疗,该忌口哪些食物,这些健康知识也已经通过互联网,让人们耳濡目染。
但如果说服用维生素C能够防治糖尿病呢?
当然这话并不是小妙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有科学依据。
服用维生素C真能够防治糖尿病?2019年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交叉实验显示,连续4个月、每天补充1000mg维生素C(补充剂),可以改善餐后血糖,缩短高血糖的持续时间,还可以降低血压[1]。
而维生素C防治糖尿病的可能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生素C与胰岛素抵抗
补充VC可以提高血液和肌肉中的VC水平,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改善氧化应激提供基础,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2、维生素C与胰岛素敏感性
VC可通过多个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VC通过抑制脂肪生成和改善脂肪变性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2]。
3、维生素C与炎症
糖尿病肥胖患者体内存在慢性低度炎症,炎症过程增加了活性氧的产生,这可能会耗尽包括VC等的抗氧化剂的储存;VC似乎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改善慢性炎症状态[3]。
从上述三点中不难看出,VC对糖尿病患者产生的积极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机体氧化应激,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性和炎症状态而起到的作用, 但其作用机制仍未阐明清楚。
对于VC水平低的糖尿病患者或早期糖尿病患者,适当补充日常所需的VC ,可能是一种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虽然这些研究为糖尿病的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完全不吃药、单靠饮食来控制血糖。因为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治愈方法,药物控制仍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过,面对目前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病人数,想要彻底杜绝糖尿病,提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发现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意味着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但尚未达到诊断为糖尿病的数值。以下高风险人群要注意;
- 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 罹患多囊卵巢综合征;
- 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身体中间部位肥胖(腹型肥胖)者;
- 高胆固醇水平、高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
- 年纪较大者,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风险高。
符合以上标准并合并以下情况者,应尽早接受糖尿病前期的检查;
- 曾有血糖检查异常;
- 有心脏病;
- 有胰岛素抵抗的迹象。
尽管大部分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不排除可能会出现特别口渴、多尿、视力模糊或极度疲劳等症状。
参考文献:
[1]Mason SA, Rasmussen B, van Loon LJC, Salmon J, Wadley GD. Ascorb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postprandial glycaemic control and blood pressure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findings of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21:674-682.
[2]Xu Y, Wu Y, Xiong Y, et al. Ascorbate protects liver from metabolic disorder through inhibition of lipogenesis and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SOCS3)[J]. Nutr Metab (Lond),2020,17: 17.
[3]丁丽娜, 王志斌, 王瑶,等. 维生素C防治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42(15):5.
“3c型糖尿病”迎突破性进展!英国研究发现,5类降糖药可有效降糖,PEI是关键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c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可能和PEI有关!
3c型糖尿病
,也称胰腺外分泌糖尿病或胰腺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腺损伤导致的糖尿病类型,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血色素沉着病和胰腺外科切除术。在西方人群中,3c型糖尿病占糖尿病5%–10%,成人发病率高于1型糖尿病。
目前,
针对3c型糖尿病的治疗指南和证据相对有限,尤其是针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
。由于证据缺乏,3c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治疗方案与1型和2型糖尿病没有明显区别,目前的建议仅限于考虑早期启动胰岛素和避免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可能与胰腺炎有关)。因此,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未接受最佳的降糖治疗方案。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Rhian Hopkins等基于英国大规模的人群基础队列研究,
系统评估了口服降糖药物在3c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证据。2025年1月6日,研究成果以《口服降糖治疗继发胰腺疾病(3c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结果: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为题发表于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期刊。
5项核心发现
1.对于3c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是否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若合并PEI,降糖效果可能会明显下降;
2.总体上,5类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吡格列酮和SGLT2抑制剂)均能有效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HbA
1c水平,但对于合并PEI的患者,降糖效果明显下降;
3.PEI是影响口服降糖药降糖效果的决定因素,非胰腺疾病类型;
4.伴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停药风险明显更高;
5.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后,3c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
研究纳入了来自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CPRD)的7084名在糖尿病诊断前/后30天内确诊胰腺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被诊断为3c型糖尿病,且开始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或吡格列酮],但未接受胰岛素治疗。其中,5917人未伴有PEI,1167人伴有PEI。对照组为经过匹配且没有胰腺疾病的97,227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了3c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12个月时HbA1c治疗反应、体重变化以及6个月的停药情况。
Part.0
口服降糖药疗效,PEI是决定因素
总体而言,12个月时,5类降糖药均能显著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糖效果和2型糖尿病总体相似。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伴有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无PEI
伴PEI
平均HbA1c降低了12.2 mmol/mol,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HbA1c降低幅度相似,差异为0.7 mmol/mol。
平均HbA1c降低了9.4 mmol/mol,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相比,HbA1c降低幅度较小,差异为3.5 mmol/mol。
➤胰腺疾病类型:研究结果在不同的胰腺疾病类型(如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中基本一致,表明PEI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不仅仅是胰腺疾病的类型。
➤药物类别:在评估的药物类别(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吡格列酮和SGLT2抑制剂)中,结果也显示出总体的一致性。其中,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对 PEI 患者的降糖效果减弱幅度最大 (相比T2D低4.2mmol/mol) ,尽管两种疗法仍然有效。可能是因为这两类药物影响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在 3c 型糖尿病中可能比 T2D 更不利,特别是在胰腺损伤可能更严重的 PEI 患者中。总之,表明PEI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在不同药物类别中均存在,提示PEI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图1 主要研究结果
图2 5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疗效、停药风险、体重变化差异
Part.0
停药风险,伴PEI患者明显更高:
3c vs. T2D
无PEI
伴PEI
治疗中断的风险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相似,比值比(OR)为1.08。
治疗中断的风险明显更高,OR为2.03。
Part.0
口服降糖药对体重的影响:
3c vs. T2D
3c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没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针对不同降糖药的亚组分析发现,在伴有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大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平均体重下降差异为1.4 kg,95% CI 0.6–2.3);而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平均体重增加差异为1.1 kg,95% CI 0.7–1.5)。
综上所述,5类口服降糖药物均能显著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HbA1c
水平,且在无PEI的患者中,其降低幅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然而,伴PEI的患者在HbA
1c
降低和治疗中断方面表现较差,提示PEI可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药物类别在3c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耐受性存在一定差异。这项研究为3c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表明口服降糖药物可以作为该群体血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强调了在治疗伴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时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Hopkins, R., Young, K. G., Thomas, N. J., Jones, A. G., Hattersley, A. T., Shields, B. M., Dennis, J. M., & McGovern, A. P. (2025). Treatment outcomes with oral anti-hyperglycaemic therapie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secondary to a pancreatic condition (type 3c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https://doi.org/10.1111/dom.16163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糖尿病ABCDEFG
今天交班时,有一个患者,口腔恶性肿瘤,其他检查都在正常范围内,但血糖是15.8mmol/L,追问病史,否认有糖尿病的病史,以前检查也没听说有血糖高,再后面回忆说抽血时刚进食过,可能是进食的原因导致血糖异常升高。那么这个患者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吗?血糖应该怎么测?术前血糖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呢?这里简单梳理一下,看看糖尿病的那些ABCDEFG。
A【什么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
B【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肾、眼、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
C【糖尿病的分哪几类?】
除了熟知的1型和2型糖尿病外,还有其他两类,即分为4类
第三类: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在不同水平上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类高血糖状态。
胰岛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
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
胰腺外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
感染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第四类: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不包括孕前已诊断或已患有糖尿病的病人。
D【血糖怎么测?】
诊断糖尿病时必须用静脉血浆来测定血糖,治疗过程中可用便携式血糖计来测定末梢血糖。
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测得的血糖。正常值3.9-6.0mmol/L,6.1-6.9为空腹血糖受损(IFG),≥7.0mmol/L应考虑DM。
随机血糖:一日内任何时间时测得的血糖,无论上一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在无摄入任何热量8小时后,清晨空腹进行,成人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毫升水中,5-10分钟饮完,测定空腹及开始饮葡萄糖水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儿童按1.75mg/kg,不超过75g。OGTT 2hPG<7.7mmol/L为正常糖耐量,7.8-11.0mm0l/L为糖耐量受损(IGT),≥11.0mmol/L应考虑DM
糖化血红蛋白(GHbA1)测定:GHbA1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与血糖升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相关,反映病人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不能反映瞬时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GHbA1c正常占血红蛋白总量的3-6%。
E【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详见下表
F【血糖代谢状态分类】
G【术前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呢?】
在《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这样规定
术前控制餐前血糖 ≤ 140 mg/dl(7. 8 mmol/L),
餐后血糖 ≤ 180 mg/dl(10.0 mmol/L)。
手术风险越高,术前血糖控制 达标的重要性越强。
另一方面,术前血糖长期显著增高者,围术期血糖不宜下降过快。
因此,应当综合评估风险,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可适当放宽术前血糖目标上限至空腹 ≤ 180 mg/dl(10 mmol/L),
随机或餐后 2 小时 ≤ 216 mg/dl(12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