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足症状(糖尿病病足症状哪个医院最好)

熊猫医学 0
文章目录:

脚出现这3个症状就要当心了,可能是糖尿病足来了,别大意

现代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精细,患有“三高”的人群也逐渐扩大。高血糖就是“三高”中的一种,而且很容易导致糖尿病。膳食不合理,血糖过高无法控制都有可能诱发糖尿病,而且糖尿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如果您的脚出现这3大症状就要当心了,可能是糖尿病足要来了,别大意。

1.脚出现发冷或者发麻

糖尿病足初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不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初期症状就是脚发冷、发麻,如果不好好治疗还会发痛,甚至严重到无法行走。

2.脚的皮肤变干

脚上皮肤变干的原因很多,夏季常吹空调,皮肤干燥、缺水,脚气等都有可能使脚的皮肤变干。但如果是突然变干,还是要留心看是不是糖尿病足的前兆,因为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容易缺血,会出现肌肉萎缩,从而导致脚部皮肤干燥。

3.脚部出现溃疡、烂皮

一般出现这个症状的时候,就说明糖尿病已经比较严重了,一般来说,脚的溃疡分为三种:神经性、缺血性以及混合性,最容易出现在前脚掌的位置。如果这时候还不引起重视,认为只是普通的伤口,就很容易出现坏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延误治疗。

脚上若有以上3大症状,就是在暗示你糖尿病足要来了,要小心。不论目前是不是糖尿病患者或者三高人群,都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警惕,看看自己是不是糖尿病高发人群,糖尿病高发人群主要有以下3种:

1.家属中有患糖尿病的病史。

2.身材比较肥胖。

3.年龄较大,身体机能下降。

以上几种只是比较典型的糖尿病高发人群,糖尿病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年轻、不肥胖就放松警惕。脚上有这3大症状,就是在暗示你糖尿病足要来了,要小心。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梁耀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糖尿病足常见症状和并发症有哪些?如何提防慢性溃疡、感染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20岁至79岁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增加至1.4亿,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64亿。另据我国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4%,飙升至世界第一位,达到1.14亿人。

庞大的患病基数说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也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影响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现状,相关数据显示,患病率已经达到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4%,超过450万人。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糖尿病所带来的伴随问题——糖尿病并发症,才可怕。那么,糖尿病并发症究竟有多严重?如何早期警惕并发症发生?

糖尿病引起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脚上的皮肤、毛发、趾甲出现异常,可能是糖尿病足的极早期表现。

我们知道糖尿病足常常是因为腿上的血管出问题导致的。类似于溪流缺少水源,土地变 得干枯。当腿上的血液供应不足时,由于小腿和脚上的皮肤处于下游,会变得干燥,起皮,甚至由于汗腺供血不足,还会出现不易出汗的表现。此时,皮肤颜色看上去苍白或者紫红,而摸上去缺乏弹性,干瘪,皱缩。

另外,腿上的毛发就像岸边的植被,汗毛会脱落,变得稀疏。最后,脚趾甲因为缺营养,容易真菌感染,变得发黄或增厚,甚至会翘起或者出现脱落。

这些都是糖尿病足可能出现的早期表现,如果出现,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到专业的血管外科门诊就诊。

警惕慢性溃疡和感染风险

糖尿病足致死致残率高,治愈率低,沉重的疾病负担严重影响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也是由于,该疾病会导致诸多风险。具体而言:

一是,导致血糖失控。糖尿病患者血糖本身就高,伤口感染之后,身体产生应激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会对血糖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组织坏死甚至截肢。感染不断侵蚀更多健康组织,短期内就会从一个脚趾感染扩散到整个脚面甚至向腿部蔓延。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也会导致截肢。

三是,引发败血症。伤口感染加重,就会产生大量有害毒素,当被人体大量吸收之后,就会引发全身性的反应,导致器官衰竭及败血症风险。

四是,突发心脑血管事件。长期受病痛折磨,患者各种生理功能减退,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突发急性事件的几率会增加。

五是,生命威胁。血糖高、患者身体差、感染、截肢等都会有死亡危险。同时,不当的治疗也会导致病人越来越严重,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

区分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

此外,针对并发症尤其需要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正确认知,那么,如何区分?

糖尿病并发足病的症状主要是神经病变的症状和血管病变的症状。如果以神经病变为主的足病,主要表现为足部的麻木、发热、触觉或者是痛觉的减退、足部没有汗,有肌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

如果是以血管病变为主的足病,主要表现为腓肠肌疼痛、足部的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皮下组织萎缩。

指导专家:李姚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血管和创面中心 主治医师

公益科普支持: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

来源: 经视健康家

糖尿病患者,双脚出现3大表现,要注意!可能患上了糖尿病足


李医生走进诊室时,看到了一位神色忧虑的中年男子。这位名叫张明的患者是一名50岁的建筑工程师,他正低头看着自己的双脚,眉头紧锁。

"张先生,您今天来是有什么问题吗?"李医生温和地问道。

张明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担忧:"李医生,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最近我的脚总是感觉不对劲。我担心......"

李医生注意到张明的犹豫,轻轻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张明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我听说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得一种叫'糖尿病足'的并发症。我的脚最近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我很害怕......"

李医生仔细听完张明的描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糖尿病足早期症状案例。他决定借此机会不仅帮助张明,还要提高他对这种常见但往往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

"张先生,您能具体描述一下您脚部的症状吗?"李医生温和地问道。

张明开始详细描述他的症状:"最近我的脚总是感觉麻木,有时还会刺痛。而且,我发现脚上的皮肤变得很干燥,甚至开始开裂。最让我担心的是,我的脚似乎变形了,看起来和以前不太一样。"

李医生认真地听完,点了点头:"张先生,您的观察很仔细。这些症状确实值得我们重视。您刚才描述的这三种情况——麻木和刺痛感、皮肤干燥开裂、以及脚部变形,正是糖尿病足的典型早期表现。"

看到张明脸上闪过的恐慌,李医生赶紧补充道:"不过,您不用太过担心。及时发现这些症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足,看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医生开始详细解释糖尿病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他告诉张明,糖尿病足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变和血管病变引起的。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和血管,导致足部感觉异常和血液循环不畅。

"您刚才提到的三大表现,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李医生解释道,"麻木和刺痛感是由于神经受损引起的。这会导致您对疼痛和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张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回忆起最近几次不小心踩到尖锐物体却没有立即感觉到疼痛的经历。

李医生继续说道:"皮肤干燥开裂则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和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的。这会使皮肤更容易受伤,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至于脚部变形,"李医生指出,"这可能是由于神经变导致足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异常所致。这种变形会改变足部受力点,增加压力性溃疡的风险。"

张明听得认真,但眼中仍带着些许困惑:"李医生,那我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李医生微笑着回答:"预防和早期干预是关键。我建议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严格控制血糖:这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的基础。

2. 每天检查双脚:仔细观察有无伤口、水泡、皮肤变色等异常情况。

3. 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并仔细擦干,特别是趾缝间。

4. 保湿:使用适合的保湿霜来防止皮肤干燥开裂。

5. 穿合适的鞋袜:选择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

6. 定期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7. 戒烟:吸烟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加重病情。

8. 定期足部检查:建议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的足部检查。"

张明认真地记下了这些建议,但他还有一个疑问:"李医生,如果已经发展成糖尿病足了,还有治愈的可能吗?"

李医生解释道:"糖尿病足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轻度病变可以通过改善血糖控制、局部创面处理等方法来治疗。但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截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早期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

听到"截肢"两个字,张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李医生注意到了他的反应,安慰道:"张先生,不用太过担心。您及时发现了早期症状,这是非常好的。只要我们积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再加上正确的足部护理,是完全可以预防糖尿病足的进一步发展的。"

张明点点头,脸上的忧虑稍微减轻了一些。李医生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会为您制定一个详细的治疗和护理计划。我们会定期检查您的足部状况,同时也要密切监测您的血糖水平。"

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李医生仔细检查了张明的双脚,并详细记录了他的症状。他还为张明演示了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包括如何正确清洗和擦干双脚,如何选择合适的鞋袜等。

临走前,张明感激地说:"李医生,谢谢您今天的详细解释和指导。我现在明白了糖尿病足的严重性,也知道了该如何预防和护理。我一定会严格按照您的建议去做的。"

李医生微笑着点点头:"张先生,您的态度很好。记住,糖尿病足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警惕,做好日常护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您随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送走张明后,李医生坐在办公桌前,思考着今天的诊疗经历。他深感在糖尿病患者中普及足部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很多患者往往忽视了足部的小问题,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李医生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护理的宣教。他相信,只有让更多的患者意识到早期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看着窗外的阳光,李医生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虽然糖尿病足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能保护好自己的双脚,继续走出健康美好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11(2):92-108.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糖尿病防治管理办法. 2019.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5.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足诊疗指南(2019年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35(12):1076-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