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查糖尿病(酒后查糖尿病准不准)
克雷伯菌肺炎,糖尿病人身体里的常客,不可不查
一位美丽的女士,参加完朋友的生日聚会开车回家,路遇交警例行检查。
反正没喝酒,只是吃了点甜品,自信地猛吹一口,结果呆住了:酒精阳性!
啥?抽血确认她的乙醇浓度为1000mg/L,什么情况?仪器坏了吧?女士自己肯定没饮酒,也没喝含有酒精的饮料……
她并没有说谎,交警同志的酒精检测仪也没坏。
这位女士患上了一种自酿酒综合征(也称肠道酿酒综合征),她身体里有一种细菌发生异常,吃了某些不含乙醇的高糖甜品后,这些细菌会把肠道当作酒窖,把甜品发酵酿酒,产生内源性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会剧增,甚至有的病人会达到醉酒的浓度,可判定为酒驾。
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这种微生物可能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病人没有长期饮酒史,却查出脂肪肝),后来这位女士对交警的规范执法表示感谢,解决了自己多年的疑惑:女士平时身材保持很好,但数年前却查出比较严重的脂肪肝,一直找不到原因,自己并没有暴饮暴食,没有肥胖,也不酗酒,原来是这个细菌在身体里搞副业。
这种会酿酒的细菌,叫肺炎克雷伯菌人体通常都会自发产生少量酒精,但这类病人的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内产生的酒精量是正常人的4-6倍,摄入高糖食物后产生的酒精更多!
有研究者还做了个有趣的试验,他们选取了一些酒精肝病人的肠道菌群数据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超过60%病人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而对照组人群中阳性率只有6%左右,相差10倍。
好了,有头脑灵活的人会说,以后被交警查到酒驾有借口了?
呵呵,想多了,这是个少见病,能治,而且医院能辨别出是否饮酒。不要以身试法心存侥幸,酒后莫开车!
是的,朋友们没猜错,这个细菌真的可以引起肺炎,尤其是糖尿病人,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这种细菌最早是在1886年,从死于大叶性肺炎的病人肺中分离出来,归属变形菌门,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存在于健康人的呼吸道、胃肠道正常菌群中,在自然界水、谷物、肉类中也能分离到。
所以,尽管它能酿酒,却命名为肺炎克雷伯菌。而且它也不是专业的酿酒菌(酵母菌),酿出的酒并不好喝,口味比茅台、五粮液差远了,还能导致内源性酒精性脂肪肝病,要打压。
上面提到,这个肺炎克雷伯菌是个条件致病菌,在5-38%健康人肠道和1-6%健康人口咽部可以找到,不会引发健康人的肺炎(高致病力的菌株除外)。只有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或者产生诱发因素的刺激才会引起肺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
当人体血糖长期处于高位时,一方面人体免疫监控会下降,免疫细胞受到糖衣炮弹的腐蚀,执法能力下降,会减弱吞噬某些病原菌的能力,平衡被打破;另一方面,坏细菌得到了大量糖水营养,就会趁机快速繁殖成群,到肺里搞事情,引发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肺炎克雷伯菌引发右肺大片炎症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细菌,它会用毛茸茸的菌毛和粘稠的荚膜多糖黏住人体细胞,同时粘稠的荚膜会阻挡住免疫细胞的吞噬,对抗血清杀菌;它的脂多糖成分能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引发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这还不够,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铁载体系统,对铁的亲和力比人体细胞铁结合蛋白强,可以从人体正常细菌的铁结合蛋白中获取铁,而铁是细菌蛋白质的氧化还原剂,对细菌成长繁殖起重要作用。
是的,不止儿童成长离不开铁,细菌也离不开,细菌还会从人体细胞里抢劫铁,关键我们还抢不过它。
所以,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很重要!不要让糖衣炮弹腐蚀我们的免疫细胞队伍,也不要给细菌提供糖分营养。
细菌培养是诊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金标准。这个细菌可以引起人类肺炎、脑脓肿、泌尿系感染、软组织化脓性炎等,所以取病人的中段尿、血液、脓液或脑脊液等,涂抹到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24小时,可以出现圆形、灰白色的黏液样菌落,有些比较黏,挑一下可以呈丝状:
实际上,很多糖尿病人因为咳嗽、发热就诊,从胸部CT片上也能看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很多特点,这种肺炎分吸入性和血源性感染两种类型,其中血源性感染的病人常常伴有肝脓肿,是由于肠道里的克雷伯菌流窜到肝脏,失去管制大量繁殖,再通过血液入肺引起肺炎:
这是一位中年男子,多年糖尿病,比较倔强,血糖控制不太好,还经常喝点小酒,因为发热、咳嗽5天发现右肺大面积肺炎,伴有多发小空洞,有些空洞里有黏稠的脓液,因为比较稠厚不太容易咳出来,这是典型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CT表现。后来从痰液培养中发现大量肺克。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该怎样治疗?不必惊慌,控制好血糖后,这个细菌有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消灭它们。
不过我们上面提到,克雷伯菌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细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和替卡新林天然耐药),且不同的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需要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对肝脓肿的病人,需要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实施经皮肝穿刺引流,及时排出脓液,缩短疗程并减少并发症。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传递正能量,欢迎关注!
#超能健康团##湖南医聊超能团##清风计划#
「糖友必知」饮酒能降血糖,也能升血糖,关键你得会喝
饮酒,必然会升高你的血糖,这是一个“不用思考”的问题。任何酒水都会含有一定量的酒精,而酒精本身是一种“产能物质”,一克酒精会给身体供能7千卡,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都要多,饮酒对身体的影响不容小觑。除了升高血糖以外,饮酒对于身体还有多种影响,只要有摄入,就会有伤害。科学看待“饮酒”一事,你的生活会更健康。
- 酒精本身会供能:
无论你喝的是什么酒,其中都会摄入一定量的“酒精”,当乙醇(酒精)进入身体之后,虽然这种物质不能够直接生成葡萄糖,但是它会干扰葡萄糖的分解和“提供能量”,一克酒精可以产生7千卡的热量,酒精在体内所产生的热量就会代替三大产能营养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所产热量在体内进行代谢。
饮酒量越大,摄入的酒精自然就越多,这样一来就会摄入很大一部分热量,间接会升高我们的血糖。
- 饮酒之后,血糖会先降后升:
当您刚开始饮酒的时候,酒精进入身体,会在短时间内抑制血糖上升,有轻微的“降糖”作用。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假象,当我们的肝脏将酒精代谢之后,“酒精抑制糖异生”这个过程就不存在了,接下来还会产生葡萄糖,另外再加上“酒精本身对身体产生的热量”,随后血糖就会有“明显的飙升”。
也就是说,刚刚饮酒的一霎那,血糖会有一段的降低,但随后血糖就会随着饮酒量的上升而“大范围升高”,影响较大。
- 制造酒水的原料也会升高血糖:
毋庸置疑,大部分的酒水都是由“淀粉类粮食”加工发酵制成的,其中本身就含有不少的糖类物质,比如说啤酒当中所含的大量麦芽糖,这些糖类物质本身也会造成血糖的升高。
- 饮酒过程中,总会伴以食物:
另外一方面,饮酒过程中本身会伴以食物,而这些食物多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高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速度本身会更慢;当酒精碰到食物之后,就会造成“一段时间的血糖升高”。
正因为如此,您要明确:饮酒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升高血糖”的,就算在刚喝酒时出现血糖降低状况,那也仅仅是“短暂的迷惑现象”。
过量饮酒,很容易导致机体出现“低血糖”的问题:如果你持续性大量饮酒,如果你已经将饮酒当成习惯,那就有可能造成“24小时内延迟的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本身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恰好遇上“醉酒也会兴奋交感神经”,两者相加,患者很容易出现意识减弱、兴奋、爱说话等表现。
然而,此时此刻您自己却很难分辨出是因为醉酒导致出现的这些问题还是由于低血糖导致出现的这些情况,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时间更久的低血糖”。
此问题需要注意,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饮酒导致“抢救无效”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
饮酒,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实质性好处”,实为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喝酒不仅会升高你的血糖和血压,还会增加胃肠消化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身体多部位疾病的发病风险,还会诱发多种癌症。
从今天开始,请您放下酒杯,别因为喝酒给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增添麻烦。
科学看待“饮酒”这件事,你才不会被其所困;生活无酒会更欢,收获健康与幸福,学会此道理的皆为智者。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酒后如出现心悸 多汗 嗜睡 昏迷等症状 应警惕酒精性低血糖症的可能
【酒后如出现心悸 多汗 嗜睡 昏迷等症状 应警惕酒精性低血糖症的可能】酒精性低血糖症是一种因酒精中毒引起的低血糖综合征,是饮酒后酒精在体内代谢,增加细胞内氧化型辅酶Ⅰ的消耗而造成的。葡萄糖是脑组织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脑细胞储糖量有限,仅能维持活动数分钟,因此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经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能迅速恢复、无永久性后遗症,但若低血糖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脑细胞变性便不可逆转,患者会因长时间低血糖导致脑水肿、中枢神经损害,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因此,酒后如出现心悸、多汗、低体温、脉快有力、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时,应警惕酒精性低血糖症的可能,需及早就医,检测血糖浓度。预防酒精性低血糖症的关键是饮酒应适量,避免空腹或饥饿时饮酒过多过快。可选用低酒精、低含糖量的葡萄酒,一天内摄入酒精不宜超过30克,每周不超过3次。肝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饮酒,尤其使用磺脲类药物和晚上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更不能空腹饮酒。饮酒时一定要适当吃些主食,晚餐饮酒者睡前还应测血糖,若血糖低于4 mmol/L,应为自己加餐,以防在睡眠中因低血糖而昏迷,面包、馒头、饼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via 北京协和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